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能理解,但他为何要屠杀广大无辜平民?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能理解,但他为何要屠杀广大无辜平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00 更新时间:2024/2/9 1:48:39

曾国藩,晚清名臣,湖南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事中,因功升迁至总督、大学士,位极人臣。

为了政治需要,满清把曾国藩吹嘘为“半个圣人”,彷佛树立一个乖就有肉吃的奴才典型。

其实笔者想说,中国的圣人是完美的先哲,曾国藩不要说够不够格,连给先哲提鞋都不配。

圣人三标准“立功、立言、立德”,都没做到,唯一做到的立功,竟然还是老弱妇孺的人头堆起来的,这样根本不是立功,而是血腥屠杀。

一,曾国藩性格缺陷,草菅人命

1850年末,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迅速席卷了中国半壁江山,腐朽的满清朝廷,根本无力对抗,无奈之下,只能号召地主们自己搞团练武装,以此抵抗太平天国。

10多年的太平天国,造成了7000多万人丧生,胜利的满清一方,把这些罪过全部怪责到了洪秀全等造反者身上,在史书上大肆污蔑“长毛贼”有多残忍。

其实,那些无辜惨死的平头百姓,大部分都是清军和曾国藩的湘军杀的。

大家很难想象,曾国藩一介书生,竟然能对普通百姓大肆屠戮,他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请看他的残忍思想:

曾国藩“在省城设‘发审局’。凡团绅送被捕人到局,立即杀死,禁止尸亲呼冤,又禁止向团绅讲理。他竭力提倡团绅捕人,地方官杀人、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官杀人‘不必拘守常例’,绅捕人‘不必一一报官’。

曾国藩这个侩子手,思想里满是血腥残忍:抓到就杀,多抓多杀,杀错了也不要理会,不要顾忌后果。

本来他在湖南就有“曾剃头”之名,随着他大肆残杀无辜,渐渐这个恶名传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江南地区。

1861年,曾国荃攻打太平军所占领的安庆城前,曾收到他哥曾国藩给他的信,里面一句话:“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意思就是,弟弟啊,杀吧,不要管那么多,太平军头颅是军功,普通百姓的头颅也是军功嘛,况且士兵卖命打仗,占领城池后,捞点油水也无可厚非嘛。

因此,曾国荃攻下安庆之后,将城内2万多太平军,无论投降抵抗,全部屠戮一空!之后,解散军纪,湘兵们开始在安庆烧杀抢掠后,丧心病狂的进行屠城!

后来,湘军攻占南京,也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大量老弱、妇孺、平民被残杀。据李秀成回忆,当时太平军在南京的人数仅剩数千人,而曾国藩在上给同治的奏折——《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折》中描述:

“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

想想,本来只有几千人的太平军,却有击毙10多万的请功奏折,那剩下的九万多军功,全是老幼妇孺和无辜平民的头颅来填。

(湘军屠城记录)

曾国藩的残忍杀害无辜同胞的举动,连同乡人谭嗣同也看不下去,他在《仁学》中就曾揭露说:

湘军以戮民为义……(城邑)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逋匪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矣。

(屠城剧照)

除了安庆、南京,有寥寥可数的记载外,其他周边城市、小县城、小镇子、村落等,被残杀的就更不可计数了。

曾国藩为何如此残忍嗜杀?怕是除了兽性之外,别无解释了。

二,湘军的后勤压力

曾国藩兄弟纵兵劫掠屠城的原因,除了他性格缺陷外,还有后勤压力。

由于湘军属于地方地主团练武装,根本没有资格享受满清朝廷的俸禄,也就是咱们说的没有国家发的工资。

湘军的工资是由发起人提供的,亦即是曾国藩曾氏家族提供。

刚开始,曾国藩组建起的湘军,仅有十三个营的兵力,陆军6500人,水军5000人,共1.15万兵力,

(湘军剧照)

并定下军饷:普通步卒月薪是4两多一点,按当时购买力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20元人民币,一个湘兵能拿900到1000元,而当时绿营兵才仅拿到300元的月薪。更何况其他各级军官的饷银只会多不会少。

如此高额的军饷,曾家能供应多久?仅仅练兵时间就持续了一年,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给到军饷啊。

湘军在那期间仅靠在地方设立关卡收税,相当于杯水车薪,而且曾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维持湘军一年的军饷已经是很难得了。

因此,1854年,湘军出动,攻打太平天国占领区时,曾氏兄弟对湘兵不加约束了,沿途所过的村庄、城镇,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湘军打仗,提着脑袋刀口舔血,就是为了发财的,一旦开仗,相当于抢钱。如图:

为了维持高额的军饷,曾国藩默认了士卒们的抢掠、劫杀平民,甚至可能为了打军饷,主动派兵去洗劫平民也说不定,毕竟死无对证了,也无史料记载,也有满清帮洗屁股。

在南京屠城中,有湘军一人就抢得了700两的重金。可想而知,造了多少杀孽!

三,镇压太平军的战争策略

除了军饷后勤压力,曾国藩纵兵劫掠,残杀平民,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坚壁清野战术。

太平军在迅速的占领了江南地区后,并未大肆破坏,甚至还经营得比在满清时要繁华。

咱们先来看一些史料:

据亲见的苏州人王韬说:“盛於未乱时倍蓰”,意思是江苏在太平军手里要比在满清手里繁华一倍。

常熟报恩牌坊碑序描也歌颂太平军:“禾苗布帛,均出以时,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平租佣之额赋”。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各安其业,简直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连谭嗣同也有采访记载:

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指太平军,按清方称谓)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由史料可见,太平军实在是解放汉人的救星,连占领区的老百姓都如此归心了。

但,正是因为占领区的平民心向太平军,所以被曾国藩残忍的杀害,就是为了实行坚壁清野战术。

因为平民会为太平军提供军需后勤,会给他们补充兵员,甚至充当耳目探子。

因此,曾国藩的湘军,每占一地,便劫掠、焚烧、屠城,就算太平军再抢回去,也只得到空城、空地,而没有军粮、军需、兵员等补给。

这种“三光”政策,导致什么后果呢?

1863年,李秀成被洪秀全逼着执行“进北攻南”策略,率领精锐大军十几万,从安徽舒城西进,兵逼湖北的武昌、威胁荆州,谁知道大军才刚到了六安州,还没出安徽,就因为各地被湘军坚壁清野,而无法补给,饿着肚子,不得不回军。

(太平军剧照)

回到寿州时,坚壁清野再加上土匪劫掠,造成大饥荒,李秀成的军队活活饿死了一半,这些都是太平军的精锐啊,回到天京后这支军队也残了。

可见这种“三光”政策的恐怖,简直是人畜不留,寸草不生,后来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写了日记,记载了他这种暴行:

城内 “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砍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自湘军平贼以来,南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群尸山积……白骨山积……自五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逾于今日。”

曾国藩这种政策,被史学家范文澜称之为“兽性报复”,被湘军抓获的太平军俘虏,一律活挖眼珠,再千刀万剐处死,他还亲自下令,让士兵活割太平军俘虏的肉吞下,作为一种胜利的宣示。

(曾国藩剧照)

正是由于这种灭绝人寰的“三光”策略,才不断压迫太平军的生存空间,又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原因,最终被曾国藩血腥镇压了。

满清朝廷看到太平天国结束后,为曾国藩弹冠相庆,大肆封赏参与镇压的侩子手们,并给他们洗地,抹去曾经的斑斑劣迹,及浓厚的血腥。

舔着脸吹嘘曾国藩为挽救满清朝廷的再造大臣,中兴大臣,甚至更进一步吹嘘为“半个圣人”。

咳……呸!真恶心,这种人也能吹成半个圣人?怪不得近代中国人,看到国人被日本人砍头时竟然如此麻木不仁,甚至还有人出钱沾些人血馒头吃,禁锢民智骨气到这地步!

章太炎曾说过: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

看来章先生对曾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啊。

PS:太平天国不是要灭绝儒家人伦,要是灭绝的话,那他们举行科举考的是什么?圣经吗?别搞笑了,这都是满清污蔑的,污蔑他们毁孔孟之道。其实他们跟刘邦斩白蛇起义,借助的迷信力量是一样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是巧合还是被诅咒?乾隆立谁当太子谁横死,竟让嘉庆捡漏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嘉庆与时新,嘉庆通宝100万以上图片,嘉庆子孙世系图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长,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他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的,小时候被爷爷宠爱,父亲继位后他又被密定为太子,雍正驾崩后为他攒下了大批家业。以致他登基后,不仅可以尽情的挥霍游玩,不但没有玩物丧志,还玩出了“康乾盛世”。不过他也有一件烦心事,而且这事还挺让人难以想象的,那就是

  • 百万金钱赏新声,绽放无数金币:货币体系视角下的战国社会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时期古钱币,战国时期的钱币图片大全,中国古代的货币演进历程

    介绍在现代社会,普通人更习惯于使用网络支付,很少有机会使用现金交易,但古代人却没有如此便捷的交易方式,甚至他们使用的货币也不如今天的硬币那样便于携带。开始。最初,该币主要呈绿褐色青铜金属币形。这些货币质量上乘,造型奇特,商人们往往携带不便。只是随着战国时期货币的发展,才出现了轻量化的趋势。[var1

  • 乾隆朝有哪些治疆制度?新师大教授来伊开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锋晖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理论与政策、新疆历史文化、中亚国际关系问题的研究。2012年起专注研究清史,重视档案文献的使用,开展清代新疆制度史和西北边疆史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治疆方略。怎样去治理新疆?一方面是我们要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另一方面就是要总结历史经验。历史上的中央政府怎

  • 孔子是微博体开创者王安石首创囍,历史画卷中有很多奇妙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相传王安石年轻时去京师赶考,途经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他遂上街闲逛,却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光闪烁,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细看,只见灯上分明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见上联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

  • 晚清在危亡之际,为何会出现“同治中兴”的回光返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清廷与英法列强休战在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现实打击之后,清政府认识到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难以战胜,再加上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此起彼伏,所以统治层从原先捍卫主权顽抗到底的态度渐渐向示弱求和上转变。在1862年同治皇帝继位后,更是把改善清国和英法列强之间的外交关系摆在首位,意图通过钱财收

  • 春秋战国时各国货币不统一,他们是怎么开展贸易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时期七国货币,春秋战国货币对后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货币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的货币体系那么在讲贸易之前,我们首先来讲一下春秋战国时的货币体系是什么样的?到底当时流行的货币有哪些?《管子》说当时货币主要分三类:“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当然充当货币的不止这些。1.珠玉简单讲就是珍珠和各类玉石,都是极其贵重的物品。其中的代表当属“和氏璧”,玉璧和土地的交

  • 蒋介石炸毁黄河大堤,究竟淹死多少日军?说出来很多人都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日军两路进攻,要铁钳合围我国军队主力1938年春季徐州会战已经进入尾声,日军向河南开始进军,同时,在淞沪方向日军开始向武汉进攻。南北两路日军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铁钳,准备在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方向形成一个包围圈。在1938年5日24日,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攻占兰封之后,开封、郑州受到了直接威胁。因而

  •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下秦晋两国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历史,群雄与秦晋的关系,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年代,诸侯并起,群雄割据,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争斗,你来我往中都蕴含着各国的利益关系。然而在这个时候,秦国却不仅与晋国多次联姻还三次救晋国于危难之中,其实这也是秦穆公保全秦国势力为后期东扩做准备的重要策略。首结秦晋之好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室开始衰微,开始对崛起的各诸侯国失去

  •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做出了什么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谭嗣同戊戌变法资料,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拼音,谭嗣同变法

    - 这是 如斯精舍 的第 219 篇文章 -文丨舞雩1898年9月28日下午四时,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烈日高照下的刑场上人山人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个日子之一,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等维新变法志士即将在这里被处斩,这六个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的身后事谭嗣同

  • 战国四君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惨遭罢黜,最终死于酒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信陵君为什么不篡位,信陵君,刘邦为什么崇拜信陵君

    战国时期有四位名满天下的贵族封君,他们礼贤下士、广纳人才,皆是当时名满天下的风云人物,后世将这四人称为战国四君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便是四君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待人宽厚、谦恭有礼,从不因自己身份高贵而轻视他人,因此士人都愿意投入他门下。因为魏无忌在魏国,其余诸国都不敢侵犯魏国,其声威可见一斑!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