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清廷与英法列强休战在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现实打击之后,清政府认识到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难以战胜,再加上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此起彼伏,所以统治层从原先捍卫主权顽抗到底的态度渐渐向示弱求和上转变。在1862年同治皇帝继位后,更是把改善清国和英法列强之间的外交关系摆在首位,意图通过钱财收买英法列强,从而得到政治上的支持和器物上的援助,然后争取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内部的太平天国运动,所以这一段时期清国和英法列强的外交关系得到改善,英法不仅停止了军事侵略活动,还在某些领域对华施以援助,在同治年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二,平息了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政府外交关系改善后,将主要精力从外转移到了内,粉碎了太平军北伐、西征的军事行动,在湘军、淮军和列强的共同绞杀下,太平天国政权于1864年在南京彻底覆灭。太平天国的覆灭将国内的反叛力量基本肃清,把南方十几个省的控制权重新收归清廷,令晚清摇摇欲坠的江山再度稳固,把这个棘手的内部问题彻底解决了。
第三,开办洋务运动求富自强内忧得以解决,外患也得以缓解,稳定的国内外环境让清政府开始了学习西方以自强的变革运动,从引入西方军事装备改革武备,再到创建工厂大机器批量生产,对后来的中国经济、军事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化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三大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同治年间,同治之前的内忧外患问题大为改善,清政府痛定思痛,降低了民间赋税,大兴科举,倡办洋务,使清廷正式步入了发展的正轨,清朝的整体局势是恢复稳定的,所以就有了“同治中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