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位被误解了2000多年的将帅之才

“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位被误解了2000多年的将帅之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82 更新时间:2024/1/19 0:39:44

谈及这场战争,人们往往惊叹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的勇猛,又嘲笑赵括“纸上谈兵”葬送几十万大军的无能。

此战之后,山东六国再也无法抵挡秦国的攻势,历史已然成为定局。

那么,这千古罪过真的要安在赵括一人头上吗?当然不是,当年那一战,绝非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var1]

赵括剧照

韩献“上党”

《资治通鉴》载: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

秦国和赵国的战争,源于一个叫做“上党”的地方,“上党”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三家分晋,“上党”归了韩国。

因为武安君白起起兵伐韩,占领了城池“野王”,切断了上党与韩国之间的联系,韩国便将“上党”赠送给了国力强盛的赵国,这种白送领地的方式,实则是韩国“祸水东引”的计谋,可赵国看着这么一块大肥肉,又舍不得丢弃。

当时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岂能不知道韩国的心思,可他仍旧收下了这份大礼,开始准备与秦国之间的大战。

[var1]

《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

“上党”这块盆地于秦国是西出一统天下的桥梁,于赵国是掣肘秦国的高地,这就说明两家之间必定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很有可能是举国之战!

赵王失策,赵国孤立无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取了上党,与赵国交战,可一连几战,赵国都以失败告终,秦孝成王有些慌了,他召部下楼昌、虞卿商量该如何应对此事。

在这个时候,楼昌和虞卿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var1]

赵孝成王剧照

楼昌的看法是,向秦国求和,虞卿的看法是秦国野心勃勃,已经把“上党”当成了嘴中肥肉,即便求和秦国也不会同意,还不如用重金拉拢楚国和魏国,造成六国联盟的假象,迷惑秦国。

《资治通鉴·周纪五》载: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

此时的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正如三国时期的袁绍与许攸田丰,这两位君主都在迷茫之中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袁绍选择一意孤行进军,赵孝成王选择一意孤行求和。

谁料,求和之计正中秦国下怀,秦国接纳了赵国使者郑朱,却并不准备和谈,只是大肆宣扬赵国有使来秦,这一举动让其他几国不敢出兵援赵。

秦国此计,乃是《三十六计》中的“无中生有,故意捏造事实,让其他国家误认为秦赵交好,这样一来赵国就变得孤立无援了。

[var1]

廉颇剧照

廉颇守城,范雎离间

上面说了,公元前260年四月,秦国开始发动攻击,赵国是连战连败,赵孝成王急了才想出求和的点子。

但是和谈失败了,赵王把这通火发到了老将廉颇身上,廉颇坚守三年,赵王认为他被秦军打怕了,连出头都不敢出头。

其实廉颇的对策是对的,秦从西边远道而来,粮草补给一定是供不上的,长平距离赵都城邯郸不过200里,而距离秦都咸阳在400里以上,这场战争只要能守住,赢得几率是非常大的。

可是赵王不懂这个道理,他以为廉颇贻误战机,再加上秦国范雎使了一计“反间计”,说廉颇无能,赵括才能担此大任,赵国听信了传言,拜了赵括为将,替换了廉颇。

[var1]

赵括剧照

《资治通鉴·周纪五》载: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

赵括统兵,急于求成

赵括“纸上谈兵”的名号,是他老爹赵奢传出来的,当赵王准备换将时,有大群人不同意,这其中就包括“完璧归赵”蔺相如。

若是一人反对,也许能说明赵王的一意孤行,可一大群人反对的话,哪怕是个人也得掂量掂量赵括究竟有没有这个分量了。

但赵王还是让赵括去了,说明赵括还是有些真本事的,再者赵国连败已经打击到了士气,赵王更是耗不起国力了,他想让赵括速战速决。

[var1]

白起剧照

而秦国得知赵括当了大将,便悄悄的换了白起为主将,这也说明秦国对赵括的重视。

《资治通鉴·周纪五》载: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一上阵就改变了廉颇坚守的策略,开始反击,如果他的对手是王龁,那么他有可能成功,只不过他面对的是那个用兵如神的“杀神”白起!

白起采用的佯败的方法诱敌深入,却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求胜心切,一路高歌猛进,哪知正中白起计谋,在攻打到秦国营垒之时,秦军的两只奇兵一只截断了赵军后路,另一只堵住了赵军返回大本营的通道。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var1]

在如此险恶环境之下,粮草也已经断绝,现在两国拼的就是国力!

秦王得知赵军粮道已断,便下令急召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奔赴前线,防止赵军粮道疏通,可见秦国这一战也打得捉襟见肘,连孩童都派上了前线。

在这种境况下,赵王向齐王借粮,结果吃了个闭门羹,赵括等人在断粮四十六天的情况下,仍然组织了四次进攻,只不过“强弩之末难以穿鲁缟”,赵括弹尽粮绝,全线崩溃,赵括阵亡,四十万人被白起坑杀!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var1]

纵观这场惨烈战争,赵括统领几十万大军败于白起之手,最为关键的原因并不是双方主帅的问题,而是高层统治者和国力的问题。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比赵国强盛是一定的,否则也不会把赵国打到向齐国借粮,再者说赵王有些求胜心切了,所以赵括才中了白起套路。

但从赵括上任换掉廉颇策略而大军不乱,弹尽粮绝仍然坚持四十六天还组织了四次进攻,这说明赵括绝对不是无能的将领,相反的,他还是一位将帅之才。

这一战秦国也拼光了家底子,若是赵国的粮草能够供应上,成为“杀神”的弄不好就是赵括,而这次无关赵括的失败,却让他戴上了无能的帽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探访争议中的“诸葛亮出生地”——山西临猗天兴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日前,山西临猗县天兴村成立诸葛亮文化研究会,并举办诸葛亮诞辰1839周年纪念活动,称天兴村是诸葛亮的出生地,村里还保留着诸葛亮出生时的土窑洞,引发争议。引发争议后,不少到访者前往引发争议的“诸葛亮出生地”山西临猗县天兴村探访。该村村口的牌楼上刻有孔明元素的对联,当地村民也积极介绍他们村世世代代流传下

  • 《大秦赋》吕不韦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秦赋78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人看大秦赋之后的反应,大秦赋全集完整解说

    吕不韦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一直秉承赚得盆满铂金为准则,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实质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尤其是秦异人死后,少年嬴政继位初期,吕不韦一人独断专行所有国家大小事宜,完全不考虑嬴政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嬴政实际上是臣,吕不韦才是君。[var1]秦异人死之前,立嬴政为太子的同时,封吕

  • 一首诗,看透为什么曹操是关羽没法比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对关羽的忠义评价,关羽曹操感动的片段,关羽怎么被曹操抓住的

    《三国演义》开篇: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亡后,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所谓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自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第一个给曹操作传的史学家陈寿

  • “齐纨鲁缟”:面对齐国的货币冲击,鲁国应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国和鲁国的关系,鲁国vs齐国,春秋齐国用丝绸收复鲁国的成语

    齐纨鲁缟是春秋时期齐国为了征服路过而采取的一种经济上的侵略,在春秋时期,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粮食的存量是一个国家采取各种行动最为重要的基础物资。因而齐王下令让大臣们无论上朝还是日常生活都要穿丝制衣服,期望更是自身带领宫内嫔妃一起穿上了丝绸,但同时却禁止国内种植桑树。 这就造成了国内丝价猛涨。由

  • 如果没有巫蛊之祸,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了皇帝,西汉会兴盛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收复失地、开疆拓土,同时也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文景两代攒下的那点儿家当,已经被他败得差不多了。所以,汉武帝之后的大汉,需要一个温和的君主,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事实上,在汉武帝以后,甚至从汉武帝后期开始,大致的国策的确是这样的:休养生息,鼓励农耕,大赦天下,轻徭薄罚,还恢复了与匈奴的和亲制

  • 《大秦赋》嬴政怒杀小甘罗,是和吕不韦的第一次对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个殊荣并没有冲昏甘罗的头脑,他在相邦和大臣们高谈阔论的时候,总是做一个默默地倾听者,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亲身的聆听,要比从书上学来的直观的多,有用的多。这种倾听,让甘罗越大的崇敬学识并不高,却把朝政处理的仅仅有条的相邦吕不韦。甘罗成了吕不韦的迷弟,他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偶像

  • 历史上著名的“文皇帝”:除了汉文帝,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汉文帝刘恒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实现国家强盛,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匈

  • “野合而生孔子”此“野合”真的很污吗?史家竟有8种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是野种吗,孔子讲男女之道,孔子黑话

    有关出身,对于一个人而言,无论古今中外,一直都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对于普通人而言,好的出身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意味着一个好前程。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物而言,比如千古圣贤孔子,其出身不仅是个问题,更成了一个颇为费解的谜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野合而生孔子”,这其中的“野合”之意思真的很污吗?古今史家学者竟然有

  • 班子不团结导致失荆州,刘备要把关羽、糜芳、潘濬全撤掉,应该派哪三位替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荆州丢失、关羽败亡,内因外因同样重要,易中天先生说只有关羽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和相关史料,看到的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荆州丢了、关羽死了,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刘备兵败夷陵,蜀汉一蹶不振,这怎么能说关羽适合守荆州?从襄樊首胜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到满天飞雪中关羽败走

  • 万里长城千年不倒?全因秦始皇这命令,后世无法模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学家表示,万里长城之所以能够耸立千年,原因在于秦朝时期修建的长城使用了 “糯米砂浆”这种特有的珍贵建材。 众所皆知,古代没有混凝土,当时建造房子用的又是砂浆,自然不适合用来修筑打仗用的军事防御建设,为了加强整体的牢固度,建筑工人们特别混合熟石灰、糯米、碎沙石来制作长城砖块的黏着剂,这种建材比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