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野合而生孔子”此“野合”真的很污吗?史家竟有8种解释

“野合而生孔子”此“野合”真的很污吗?史家竟有8种解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3/12/18 9:36:44

有关出身,对于一个人而言,无论古今中外,一直都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对于普通人而言,好的出身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意味着一个好前程。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物而言,比如千古圣贤孔子,其出身不仅是个问题,更成了一个颇为费解的谜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野合而生孔子”,这其中的“野合”之意思真的很污吗?古今史家学者竟然有8种解释。

[var1]

第1种解释出自著名的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孔子世家》,其中载曰: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在野外发生性关系。引申一下,就是指在违背伦理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

前者的解释侧重的是发生关系的地方,即野外。

后者的解释侧重的是发生关系的社会背景,即伦理。

那么孔子父亲和生母到底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司马迁如此记载,到底是倾向于第一种解释?还是第二种解释?以严谨著称的司马迁并未给出确定的结果,大概是他也不能确定,或者在他看到的已知史料中,两者情况兼而有之。

第2种解释来自汉代郑玄的(《礼记·檀弓》注释)。

郑玄,是汉代的一位大学问家、大儒,自创郑学。他做学问应该是比较严谨的,对儒学方面的经典著作都做过注释,在对《礼记·檀弓》做注释的时候,郑玄认为孔子确系其父和其母颜氏野合而生,并且孔子的母亲颜氏把这一行为视为是耻辱的,所以当孔子长大后,因为本能的好奇,就问父亲的安葬之地时,他的母亲并没有告诉他。所谓:

“孔丘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var1]

第3种解释出自清朝雍正时期的进士孙濩孙,他对《礼记·檀弓》进行了另一种解读。

同样是《礼记·檀弓》的记载: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清进士、学者孙濩孙在其论著《檀弓论》中对于第二句话进行了另外的解读,与郑玄的理解的差别在于,对于第二句话的断句。郑玄的断句为:

“(孔子)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

因为断句的不同,意义也跟着变化,这就是汉语的博大之处。郑玄断句法的意思是孔子不知道老爸的墓穴之地在何处,而清进士孙濩孙的理解点则是孔子之父安葬的方式,而非安葬地点。也就是说,孔子只是不知道父亲是怎么安葬的,而非不知道父亲安葬何处。

如此以来,“野合而生孔子”之说的“野合”便要另作解释了。

第4种解释出自唐朝司马贞的史学著作《史记索隐》。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著名的史学家叫司马贞,史称“小司马”。他写过一本史书,叫《史记索隐》,很长,有三十卷之多。在自己的著作中,他也提到了有关孔子是否野合而生的问题。

[var1]

对于司马迁《史记》中“野合而生孔子”的“野合”二字,他是这样理解的:

“今此云‘野合’者,盖谓叔梁纥老而征在(颜氏)少,非当壮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如果按照司马贞的理解,则是古男子三十谓之壮,女子十五及笄,这是正好的结婚年龄段,而孔子的老爸叔梁纥当时已经是老头了,而颜氏还是少女,不到结婚的年龄,这是不合乎伦理的,故此谓之“野合”。

第5种解释认为缺礼。

有史家对叔梁纥时期的历史风俗做过研究,认为当时人婚娶,都要按照要求赠送礼物,而叔梁纥当时因为经济不好,拿不出丰厚的聘礼,在礼物上有些短缺,故被人称之为“野合”。

第6种解释崔适《史记探源》。

近代有个史学家,叫崔适,跟章太炎是同学,曾任教于北大,经学、古学造诣很深厚,他写过好多有关古代文史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叫《史记探源》。

在此书中,他也探讨了有关“野合而生孔子”的“野合”一词。

不过根据崔适的理解是:

《史记》中“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这句话的“野合”并非指性关系,乃是指一种神圣的仪式,即叔梁纥年纪大了没有孩子,就和新妇颜氏一块到郊外的尼丘山,先是清扫地面之后,以作坛,然后怀着无比严肃而真诚的心情对天祈祷,祈求上苍赐予他一个儿子,后来如愿生孔子。所以他们在郊外祈祷得子,被称为“野合”。

第7种解释偶婚制。

现代研究古代婚姻制度的学者,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了“野合”的别样意思。远古历史,虽然是从母系时代进入父系时代,但在孔子所处的父系时代时,母系时代的一些印迹并未彻底被抹去,比如母系时期的择偶婚配习俗等。而野合之风,在母系时期比较流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仍有残留。按照当时的习俗,叔梁纥和颜氏野合生子,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

第8种解释来自于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

著名的海昏侯墓出土后,里面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文物,有的价值连城,其中有一件文物极其独特,即孔子衣镜。

此孔子衣镜共有文字1850个,跟孔子有关的文字多达600个。

其中提到孔子的出生时,没有用司马迁《史记》中的“野合而生孔子”,而是“野居而生”。

[var1]

“野合”和“野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却大不相同。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文字意思非常丰富,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古人用字惜墨如金,更为讲究。尤其是在对伟大人物的时候,更是谨慎。

故此,对于孔子的出生,到底是“野合而生”,还是“野居而生”?

如果按照孔子衣镜所载理解,有两种:

一是在野外居住生育孔子;

二是在叔梁纥家之外的私居之屋生育孔子。

结语:有关“野合”,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伦理的认识不同,有8种乃至更多不同的解释,至今仍未有定论。(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满楼)

参考资料:《史记·孔子世家》等。

更多文章

  • 班子不团结导致失荆州,刘备要把关羽、糜芳、潘濬全撤掉,应该派哪三位替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荆州丢失、关羽败亡,内因外因同样重要,易中天先生说只有关羽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和相关史料,看到的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荆州丢了、关羽死了,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刘备兵败夷陵,蜀汉一蹶不振,这怎么能说关羽适合守荆州?从襄樊首胜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到满天飞雪中关羽败走

  • 万里长城千年不倒?全因秦始皇这命令,后世无法模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学家表示,万里长城之所以能够耸立千年,原因在于秦朝时期修建的长城使用了 “糯米砂浆”这种特有的珍贵建材。 众所皆知,古代没有混凝土,当时建造房子用的又是砂浆,自然不适合用来修筑打仗用的军事防御建设,为了加强整体的牢固度,建筑工人们特别混合熟石灰、糯米、碎沙石来制作长城砖块的黏着剂,这种建材比普通

  • 《大秦赋》中害廉颇杀李牧,被秦王烹杀的郭开,历史上到底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这位恨得人牙痒的小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秦王将郭开下令烹杀,这让观众大呼过瘾。不过这毕竟是影视剧当中的情节,历史上真正的郭开,又是怎样的呢?郭开是赵悼襄王的伴读,两个人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铁哥们,所以郭开也就被任命为宰相了。事实上,与廉颇有仇的,不只是郭开,他背后的主子赵悼襄王对

  • 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昭邓艾灭蜀,邓艾简介,邓艾和钟会为何会被司马昭除去

    此战,趁着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对峙的机会,邓艾率领偏师偷渡阴平,来到了蜀汉的腹地。在击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邓艾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值得注意的是,邓艾灭亡蜀汉后,向司马昭建议灭吴,却未被采纳!一具体来说,公元263年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元帝曹奂下诏书,册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

  • 《大秦赋》:吕不韦的这碗鸡汤,还是很好喝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秦赋78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人看大秦赋之后的反应,大秦赋全集完整解说

    当然,吕不韦为异人的谋划也是非常周全的,他成功把异人送到了秦国,并且成为了安国君的嫡子,直至秦国的太子。[var1]毫无疑问,吕不韦的投资是正确的,也是有成效的。他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一跃成为了秦国的太子傅。只要等到太子登基,吕不韦就可以开始收割成果了。[var1]新王继位,被拜为丞相,得罪了很多

  • 皮币荐璧、酎金和推恩令这3个阳谋让汉武帝丢了面子,却得了里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的推恩令号称无解阳谋,汉武帝的酎金制度,汉朝第一阳谋推恩令

    汉朝自成立之日起就内忧外患。外患,自然指的是雄踞北方的匈奴;内忧,则是穷。刘邦为了应付匈奴,虽然百般不情愿,但还是听取了刘(娄)敬的建议,把一个宫女打扮打扮冒充公主送给了匈奴,名为“和亲”,其实就是拿女人的身体换一个脆弱且虚假的“和平”。因为这一点,汉朝被后人诟病了几千年。刘邦好不容易摁住了匈奴这个

  • “秦王破阵乐”——盛世大唐睥睨寰宇的血性狼舞,踏出万邦来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盛唐时期万邦来朝,秦王破阵乐简介,形容大唐盛世万邦来朝的诗句

    [var1](秦王破阵乐)贞观元年正月,李世民大宴百官,命人演奏《秦王破阵乐》。这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之中,这部大型舞剧再现了战争的场景,表演时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通典》上说:“破阵乐,大唐所造也。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人问歌谣有“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贞观七年,制破阵乐舞图:左圆右方,先偏

  • 秦始皇妃子有多美 西北大学复原秦陵颅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妃子非常的美,在经过西北大学复原秦陵颅骨之后,再次展现出美貌。秦始皇是历史所有皇帝之中非常有名的,一个,第1次就完成了大一统的皇帝,虽然只有50年的生命,但是却有着极其复杂的人生。13岁的时候是秦王,23岁就已经变成了皇帝,掌握大权,10年之内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并无皇后秦始皇虽为一国

  • 《大秦赋》:等了70集,秦国终于开始了灭国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灭亡最后一战,秦国统一前的战斗,秦国一统天下的大战役

    [var1]在剧情中,嫪毐之乱就讲了10几集,嫪毐还差点成功掀翻了年轻的嬴政。之后在宗亲和郑国渠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等秦国大约完成了积累时,剧情已经所剩不多了。[var1]说起来,秦国之前的众多谋划大约都是为强秦而弱六国铺垫。78集的电视剧,在足足铺垫了69集之后,随着韩非子的死,韩国第一个被灭了国

  • 霍去病被史书夸大了吗?不但没有夸大,反而还被我们严重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大帝刘彻和霍去病,霍去病真实存在吗

    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帝王并不多,秦始皇算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与秦始皇齐名的汉武帝了。那么汉武帝为何会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呢?他的主要功绩就是奠定了大汉王朝强盛的局面,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特别是抗击当时欧亚大陆上最强的帝国——匈奴,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是他给了一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