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1.《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嬴政大传「童年阴影与少年压抑」

41.《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嬴政大传「童年阴影与少年压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95 更新时间:2023/12/11 11:22:03

[var1]

秦始皇的出生我们分析完了,结论就是,始皇帝嬴政,实实在在就是嬴氏血脉,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

这一节,我们来聊聊秦始皇的童年与少年时期。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把秦始皇的成长环境分为五段。

第一段:两岁以前,秦始皇和父母一起,居住在赵国邯郸。

第二段:三岁到八岁,父亲已经回秦国,他和母亲流落在赵国,相依为命。

第三段:九岁到十二岁,在秦国以王子身份生活。

第四段:十三岁到二十一岁,继位为秦王,但朝政由吕不韦等人把持。

第五段:二十二岁到五十一岁,亲政,一直到驾崩。

今天我们讲第一段到第四段。咱们一段一段分析。

第一段,两岁以前,他没什么记忆,但是从一个客观角度来讲,这个时期,他是快乐的。因为一家人在赵国邯郸,远离政治漩涡,父母恩爱和睦。

第二段,三岁到八岁,这个时期,嬴政开始从有模糊记忆,到有清晰记忆,而且开始有性格养成了。这期间,他父亲和吕不韦已经回到秦国,他的身边只有他的母亲,而且这俩人是独自在邯郸生活。我们推测,生活比较凄凉,受欺负。可能有人说,虽然此时他父亲不在,但是经济上应该没有问题,总会派人送财物。这一点我不反对,但是在那个时代,孤儿寡母,光有钱,是避免不了被欺负的命运的。

[var1]

有一个佐证,他三十一岁那年,秦军攻入邯郸,他把他在赵国生活时,和他家有仇怨的人全部坑杀。这里面有人说,是他母家,不是他家。我认为,这是一个概念。《史记》原文写的是,说赵姬——就是始皇帝的母亲,是“赵豪家女”,这个要翻译成,出自赵国一个豪门家的女人,而不是这家里的女儿。如果是豪门家的女儿,她怎么会给吕不韦做妾呢。在那个时代,商人地位是不高的。我为什么插这样一段话,是想说明,在这段日子,赵姬和嬴政,不可能生活在他母亲的娘家,赵姬没有娘家,她和嬴政应该是单独生活的,所以母家,就是嬴政自己的家。

那他为什么要坑杀那么多人呢。我们往光明了想,是因为当年他们欺负赵姬和嬴政这对孤儿寡母,嬴政估计也没少被左邻右舍的孩子暴力对待。如果往黑暗了想,以赵姬的天性——我们上一节讲过了,也许有不少绯闻。这个嬴政作为七八岁的孩子时,是肯定明白的。所以也要杀了这些人灭口。

从这一段经历,我们可以总结出,嬴政的童年有阴影,这个阴影,从不严重的角度说,是缺少父爱,被人欺负;如果严重点,再加上他母亲的绯闻,他是有屈辱感的。这在他的性格里,会埋下偏执、阴郁的种子,和对女人的厌恶感。

第三段:九岁到十二岁,以王子身份生活在秦国。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嬴政作为一个少年,比较无忧无虑的阶段。哪怕有政治斗争的暗涌,按理说,也不会让他感知到那么明显。所以这是他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期。而且这段时间,他的父亲也在身边。他应该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他在后来大开大合的做事风格,不惧鬼神而又向往长生的心态,应与此段经历有关。

[var1]

第四段:十三岁到二十二岁,继位为秦王,但又没有亲政。秦始皇这段经历,和第二段经历有类似之处。如果说那一段叫做赵国版的“孤儿寡母”,这段就是秦国版的“孤儿寡母”。

这个时候,他面临着几重压力和屈辱感。咱们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重压力,是作为傀儡的不爽,因为朝政把持在吕不韦等权臣手里,他没有发言权。

第二重压力,是宗亲贵族对他身份的质疑。有人可能说,这些话怎么可能会传到他的耳朵里。我认为可能。我们从秦始皇后来的雄才大略以及为人敏感——这些我们后面会细讲,现在先不多说,可以反推,秦始皇长到十三岁以致更大一些时,一定是个人精级别的,既然是人精,捕捉消息方面,都是高手。

可能有人抬杠说,秦始皇大器晚成不行啊。我认为,大器晚成,绝大多数是因为年轻时没有机会,而不是说他年轻时平庸。

这些流言蜚语,如果对于一个普通人,那仅仅是舆论压力——我爹是谁管你们什么事。但是对于秦国大王来讲,那就不同了,如果出身不正,那就意味着可能王位不保。

第三重压力,他的母亲赵姬,不仅跟吕不韦私通,还和嫪毐私通。这件丑事。这对堂堂秦王来讲,母亲的放荡,对他来讲,他的感觉是屈辱和愤怒。

这三重压力:做傀儡,让他向往权力;被质疑身份,让他有深深的危机意识;母亲的放荡,让他压抑和屈辱,同时对女人没有好感。

通过始皇帝嬴政成长的四个阶段,我们对始皇帝性格养成的来龙去脉,基本就了解了,这有利于我们后面分析亲政后的作为。

讲了两节始皇帝了,他的母亲赵姬,一直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下一节,我们为赵姬专门做个小传。之所以要用一个篇幅,有几个考虑:第一,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太后”,值得我们提一下;第二,她的事情对秦始皇爱江山不爱美人的性格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三,她的情感生活,值得我们现代人反思。

就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专辑,下一节:秦王嬴政大传:阴谋与爱情——赵姬的黄粱一梦。

水平有限,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交流指正,谢谢大家。

更多文章

  • 三国被高估的五大水货名将,一人生擒关羽,一人秒杀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五大水货名将,他们虽然有不错的战绩,比如生擒关羽、秒杀魏延,但本质上来说,他们的战力也就一般般,根本当不起名将之称!你知道这五大水货名将都是谁吗?一、马忠在三国演义中,马忠被众人戏称为神将杀手,因为五虎上将中的两人,都栽在了马忠之手!襄樊之战中,关羽把曹军给痛揍了一番,

  • 贵州人文 | 韩中州:遵义,红色记忆(组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1 在寒梅凝血的霜晨,一盏油灯,耀亮雨加雪的中国。在西风凛冽的星夜,一盆炭火,温暖黑夜中的期盼。在马蹄声碎的寒冬,一位伟人,点燃星星之火的燎原神话。拨云见日,遵义,让真理的火炬薪火相传。山重水复,遵义,将革命的种子带出死寂的荒原。柳暗花明,遵义,在历史的拐点起承转合。中国革命,在一月的遵义起死回生。

  • 课程预告 | 学管仲,看如何“招商、稳商、强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管子·霸言》“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齐地临海,农田不多,管仲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海洋和盐业,成就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霸业”。看春秋五霸,中国招商鼻祖管仲助力齐桓公,提出:居有所归、居有所乐、居有所安、居有所补.....齐国的政策一度引得商人们都高呼,“到齐国去,那里在招商引资”,本期课程由

  • 汉朝对匈奴的第四场反击大战,由霍去病主导指挥的:河西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次河西之战,与战国时的秦国与魏国之间河西之战的地点不同,秦魏之间的河西是指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而这次汉匈之间的河西,则是张骞出使西域所到的那个大月氏的旧地,它主要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与湟水水域,主要包括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为位于黄河以西,自古以来被称为河西,

  • 汉朝对匈奴的第三场反击战,兵出定襄,虽然军事成果不大但政治影响非常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秋天,匈奴人就报复了代郡,杀害了代郡都尉朱英。公元前123年二月,卫青率领包括李广在内的六位将军,第一次出定襄攻匈奴,只斩杀了几千人而回。在跟随卫青的首次定襄之战中,以票姚校尉身份参战的霍去病,还没有发挥出威力。同年四月,卫青再度率军从定襄出击匈奴。在这次攻击中,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二人合并率

  • 曹操行刺董卓之事源自哪里?真实历史中曹操的目标原来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之际,当时还是有志青年的曹操向司徒王允借得七星宝刀一口,欲行刺董卓。因为曹操一开始就没有明显反对董卓,并慢慢得到董卓信任,于是有一天,曹操佩刀来到相府,趁董卓倒身面部朝内而卧的时候,抽刀欲刺,却不想董卓从镜中见曹操在背后,并拔刀,董卓紧急回身询问:“孟德,何为?”曹操在慌乱中急中生智,持刀跪下,

  • 学历史:乱成一锅粥的春秋(二百三十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大多数诸侯对此没有表示异议,但也有两个人例外。齐庄公和卫殇公对晋国的做法颇有些不以为然,他们在会盟中表现得很不恭敬。对于这两位国君的行为,羊舌肸评价说:“齐国国君和卫国国君日后必然会有杀身之祸。会见和朝见都是诸侯的常规礼仪,轻慢礼仪的人在处理政事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失误。作为国君,一旦在处理政事的时候出

  • 演“项羽”的4位明星,你觉得谁演出了你心中的项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俊杰,秦俊杰出道有些年了,出演过的影视剧也不在少数,但是都不够经典,秦俊杰以前也演过项羽,在《秦时明月》里少主项羽,是意气风发的,身上有年少轻狂的傲气,有不服输的精神,但是缺少一股掌握局势的谋略和稳重。何润东,其实从外形上来说,何润东其实是很适合楚霸王这个角色的,身材比较健硕,但没想到的是,何润东

  • 曹操算三国人物吗?三国时代到底从何时算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算三国人物吗,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三国吻戏小乔曹操

    所以与第一条的区别在于,三国时间的终结不在于西晋灭吴完成统一,而是西晋建立。曹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接受魏帝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而由于此前蜀汉已经被曹魏所灭,所以在西晋建立之时起,东吴也已经是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罢了。说这个时候三国结束了,也讲得通。三、229年到263年(东吴称帝到蜀汉灭亡

  • 宋代以前的历史纠结,尊崇曹操还是尊崇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还没有产生尊刘的说法,更多的都是对于曹操的评价,由此形成尊曹以及贬曹的对立。曹操在北方,也就是曹氏政权的范围内,因为这些区域的人们充分经历各种战乱,而之后在曹操的雄才大略下,才得以得到和平。同时,北方在曹操的统领下,兵强马壮,地广粮多,人才济济,更是充分体现出曹操的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