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元盛世那么牛,唐玄宗为何“乞食东都”?扭转困局的英雄却遭贬

开元盛世那么牛,唐玄宗为何“乞食东都”?扭转困局的英雄却遭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91 更新时间:2024/2/2 3:25:52

乍一听,您一定吓一跳:长安发生什么大事了?既然有大事发生,皇帝为何要离开一线,把烂摊子扔给一个小市长呢?太不负责任了嘛。

原来,这一年关中地区遭遇了水灾,庄稼绝收了,导致三辅大饥荒,别说老百姓,就连地主家里也没余粮了。唐玄宗名为“幸东都”,难听一点说就是到洛阳讨饭吃。

怎么可能?不是“开元盛世”吗?大唐帝国最鼎盛的时期,作为帝都的长安怎么会出现大饥荒?连皇帝都要“乞食”?难道没有储备粮吗?

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李治、唐睿宗,每一任皇帝都喜欢巡幸东都,武则天甚至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其实他们的目的跟唐玄宗一样:要饭去。

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就是,关中地区的粮食产出,与暴增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需求缺口,而粮食运输工作却被自然因素卡住了脖子,长安就是一座“饥饿之城”。

皇帝倒是不需要勒裤腰带过日子,但围绕皇帝的人口太庞大,妃嫔、子孙、御林军、服务人员、朝臣及其家属,林林总总几十万人。只要皇帝“东幸”,这些人口也会跟着他离开长安,等于就减缓了西京的粮食危机。

因此,唐玄宗不是“逃”,而是被迫离开。

裴耀卿名气不大,但绝对是后人值得纪念的一位先贤,他擅长经济工作,早年在长安废除“配户和市法”、改革征税制度,为唐玄宗一朝的经济平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西京的粮食危机问题,裴耀卿其实早就有所关注,在任宣州刺史时,他曾经向朝廷提出过漕运改革的措施,可惜没受到重视,被搁置了。

棒子不打到头上不知道疼,唐玄宗如今满头大包,这才想起了裴耀卿。

唐朝的粮食主产区在江南,如何将粮食运送到关中是个麻烦。虽然隋炀帝疏通大运河后,南北大动脉似乎畅通了,但裴耀卿在宣州刺史任上还是发现了其中的弊端。

裴耀卿告诉唐玄宗,粮食从扬州起航,途径大运河、汴河、黄河,每一段航道在不同季节的水位相差很大,水位太低、太高都不能航船,只能等。

通常一次漕运需要半年时间,沿途消耗、人工成本导致运输费用居高不下。船工长途运输,很难熟悉所有航道,翻船、搁浅事件不断,有时候再遇上土匪劫粮,更是雪上加霜。

进入黄河之后逆流而上,三门峡又是一道鬼门关。

黄河由西向东一路奔腾,东出潼关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山势突然变窄,那里水流湍急、壁立千仞。

河中心有两座小岛,将水流分割成三股,如同三座门,曰“人门”、“鬼门”、“神门”。与三门正对,有一座巨大的砥柱。船只冲出三门,速度奇快,很难避开砥柱:“岁漕砥柱,覆者几半,河中有山号‘米堆’。”

尽管这里有经验丰富的“门匠”指挥船只,但通常“一舟百日乃能上”,而溺死的船工、门匠不计其数。当地有一句谚语叫“门匠无墓”,意思是这些门匠的结局大多是葬身黄河,尸骨无存。

如果改用陆路运输,茫茫山道险阻,运输成本高得吓死人,更不可行。

唐太宗、唐高宗时期,每年一二十万石的漕运任务尚能应付,可到了唐玄宗时期,这个数字增加了好几倍,依然不能满足需求。

裴耀卿终于有机会提出自己酝酿了好几年的计划了,一项改变了长安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漕运工程“转漕输粟”拉开了帷幕。

裴耀卿的核心思想就八个字:“集中储备,分段运输。”

他在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修建“河阴仓”,在三门峡的上下游各修“盐仓”和“集津仓”,三座粮仓将整个漕运分成四段。

从扬州起点到河阴仓为第一段,江南的船只航行至河阴仓就卸货返航,任务结束,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继续西行。

第二段兵分两路,一路沿洛水西行,运送东都所需的粮食至含嘉仓,另一路沿黄河西行至集津仓。

第三段,从集津仓转运至盐仓。如果遇上枯水期就立刻通过,如果遇上水流湍急的时候,就走陆路将集津仓的粮食运送到盐仓。这一段陆路不长,开凿起来难度不大,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第四段从盐仓到关中,这一路波澜不惊,如履平地。

裴耀卿的集中存储、分段运输策略,让各水段运输更加专业化,各段同时进行,效率倍增,成本大幅降低。

唐玄宗大喜,立刻下旨提拔裴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江淮河南转运使,全权负责漕运工程。

裴耀卿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程,前后不到三年,关中粮仓的储备高达七百万石,节省运费三十万缗。

一缗等于一千钱,一钱相当于现在的六七元人民币。七百万石储粮,意味着关中即便一年颗粒无收也不至于饿死人。

可以说,裴耀卿延续了西京长安的繁华,甚至可以说他给大唐帝国续命百年。因为二十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如果不是充足的粮食储备,长安必然成为“废都”。

此后的一千年,黄河漕运工程又经历了多次修缮,但他们的方法从来没有偏离裴耀卿的思想,用清朝学者郑日奎的话说就是“祖述耀卿”。

直到1958年,三门峡大坝工程完工后,裴耀卿创建的“转漕输粟”工程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裴耀卿做出这么大的功勋,却非常低调。那时候的唐玄宗开始“享受生活”,钱花得跟流水似的。有人建议裴耀卿:你把省下来的那三十万缗交给皇帝,足够还你家几代人富贵了。

裴耀卿却没这么做,而是将这笔钱归为朝廷收支项目。

我不清楚唐玄宗会不会因此心里不高兴,但在工程完成后的第二年,裴耀卿确实就被罢相了。

史书记载,当时的首相张九龄与另一位宰相李林甫关系不好。李林甫一心想取代张九龄,而张九龄则有意提拔自己的亲信严挺之为宰相。

唐玄宗对宰相的使用,与之前的几位皇帝都不同,他喜欢用“二相制”,一正一副。

此番用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人同时为相,已经属于“超编”了,如果严挺之再拜相,李林甫很可能被踢出,因为裴耀卿也是张九龄的好朋友、好搭档。

于是李林甫大耍阴谋,告发严挺之徇私枉法,并成功地将张九龄也卷了进去。

张九龄此人跟宋璟有点像,为人过于刚直,总是喜欢对唐玄宗指指点点,早就引起唐玄宗的不满了。

开元二十四年,也就是“转漕输粟”工程完成的第二年,唐玄宗下旨罢免了张九龄和裴耀卿的宰相之职,李林甫如愿当上了首相。

人总是那样,好了疮疤忘了痛,这时候的唐玄宗,恐怕早将“乞食东都”的狼狈忘得一干二净了。

但我们不该忘记,请向这位先贤致敬!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不仅仅是穿衣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候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文化,经济繁荣,而且从社会风气上来看,也是非常开放的。那唐朝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呢? 穿衣打扮开放 虽然古代向来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但唐朝却是一个例外,甚至还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可见当时女子的地位有多高。而这一点,单从女性的穿衣打扮上,就可以看出。唐

  • 史料发现吴三桂竟然真的差点打的满清亡国,事实真相让人颠覆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满清亡国完整版,吴三桂真的差点灭了满清吗,吴三桂在历史上怎么记录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同时又是祖大寿的外甥。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

  • 诗仙李白一生娶4个妻子,他去世后,留下的3个儿女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文学上,李白有很大的成就。“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他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以及七绝,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公元762年,李白去世,享年61岁。那么,他的两儿一女后来怎么样了? 李白一生中,有过四次婚姻。其原配许氏,是唐高宗时期宰相圉师的孙女。727年,李白在两个朋友胡紫阳和

  • 石达开为什么要离开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攻占天京,定都天京后,各王之间就出现裂缝。东王杨秀清势力最大,掌握着太平军的指挥权,一心想要做太平天国的王,这时的洪秀全只是一个摆设,自己更本不是杨秀清的对手。所以下令让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北王韦昌辉一直就对杨秀清意见非常大,趁这次机会率兵回天京,包围东王府,把所有的

  • 杜甫被涂鸦成原神角色,还是彩色版的,这次我是真的服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被涂鸦成原神角色,还是彩色版的,这次我是真的服了说起在课本上涂鸦这件事,也算得上是咱们学生朋友们的传统手艺了,我自己念书的时候,就曾经以课本为画卷,在上面涂鸦过不少有意思的画,虽然画风拉胯了一点吧,但是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有趣的。我之前听说,这唐朝的时候不少大诗人本身就有游侠之风,像李白这样的,本身

  • 西安出土唐代波斯国王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脸色立马就变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波斯圣女,西安唐朝公主墓志铭,记录历代国王石碑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鼎盛的时期,而且社会风气也非常的开放,当时就与很多的外国有了联系,也有着一些经济上的往来。据说在唐太宗时期,波斯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代君王,就像唐朝的皇帝请求过帮助,但是却被唐太宗拒绝了,理由是两个国家的距离太远。在波斯萨珊王朝快要灭亡的时候,波斯的王子卑路斯,不远万里赶到了长安,

  • 叶赫那拉意欢为什么不能生了乾隆亲自找太医开坐胎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懿传》叶赫那拉·意欢上线了,她是乾隆的迷妹,还没入宫的时候就见过乾隆,而且一见乾隆误终身,但是却沦为皇上太后斗争的牺牲品,命运非常悲惨。她是纳兰永寿之女,乾隆前期妃嫔,身份高贵却是太后的棋子。深爱皇帝,十分痴情。气度冷傲,雅好诗书,说话做事直接,爱憎分明,不喜与宫中人往来,与如懿交好。意欢长得非

  • 李白这首诗又被误会了!李白看见美人,竟然想到了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一般说来,不管是清酒,还是浊酒,传统的酿造酒都呈绿色,自唐至宋,概莫能外。李白的酒量是出了名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根本就不在乎喝醉,也不会喝醉,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看见如花似玉的美人,李白为何要痛饮一番呢?就是最后一句给出了原因“一面红妆

  • 雍正王朝丨看上去输得一无所有的王掞,其实才是最后的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知道王掞一开始作为太子的老师,一直都是心向太子,在雍正追讨欠银的时候,王掞拿出自己的资本,将太子的欠银还上了,就是不想给太子留下把柄,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没有人帮助太子,八爷党一直在针对太子,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他,唯一和太子有交情的雍正,又是此次追讨的领导人,他不能看着太子连最后一丝可能的

  • 薛绍是武则天亲自挑的女婿,又没犯错,武则天为何将他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薛绍是武则天亲自挑选的女婿,本身没有犯什么错,为何武则天活活饿死了他?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深受武则天宠爱,太平公主到了谈婚论嫁年纪时,武则天为她精挑细选了薛绍作为乘龙快婿。在出嫁之日,更是为他们举办了极为豪奢、轰动一时的婚礼。然而,太平公主和薛绍成亲后不久,武则天就对薛绍痛下杀手,命人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