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早夭的还有顺治的长子,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来看,本来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皇二子福全了,或者再加上一个皇四子玄烨。
顺治在早年间曾问过福全: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呀?福全回答:“愿为贤王”,世祖异之。记载来自《清史稿》。
后来皇三子玄烨登上大宝,福全也就如愿地在康熙六年成为了裕亲王。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出兵剿灭噶尔丹,这时候的福全被任命为了福远大将军,福全在这次战斗中获得了胜利,但是却依旧遭到了康熙的处分:撤职,罚俸三年,削去爵位,剥夺议政权。福全对这个处分显然是不同意的,他只说了四个字:我复何言?(我说啥好呢?)
康熙这么处理福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剿灭噶尔丹是清朝的大事,谁都不能生差错。福全在这次战役中未经请示,就私自撤兵,这引起了康熙很大的不满,但是康熙决定等他回来再作处理,于是就下令他班师回京,回京之后康熙当面批评了福全不听号令,自行其是,还拉出自己的长子胤禔出面确凿了福全的罪名,并且在和众人商议之后,给了他那些惩罚。
但是我们从福全的角度来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时他粮草匮乏,而且噶尔丹跑得实在太远了,他是没有能力将他追上,一举歼灭的,也就是因为这些,福全才会含泪说道:我复何言?
但是抛开这些问题不说,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总的来说应该还是不错的,后来福全生病了,康熙还曾亲自为去看他,他们也曾一起侍奉过自己的祖母孝庄,在福全病重的时候,康熙也曾要求自己所有的皇子都必须去探望他,福全死后,康熙又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他还命画师为他们兄弟二人画了一副并坐在梧桐树下的画像,用来寄托对这位哥哥的哀思。
他们也算是历史上兄谦弟恭的典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