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良相房玄龄,辅佐李世民登帝位,终成就贞观盛世

一代良相房玄龄,辅佐李世民登帝位,终成就贞观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662 更新时间:2023/12/29 0:57:31

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也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坎坷,在面临暴君隋炀帝与秦王李世民之中,最终选择追随李世民,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番伟业。他的父亲原本是隋朝的一名官员,在父亲的教导之下,他自幼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牢记在心中,并且为之付出许多努力。

房玄龄

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隋朝的科举考试取得了进士及第的好成绩。作为一名隋朝的官员,他却并没有选择继续为国效力维护隋朝的统治,而是在唐国公李渊带兵起义之后,选择追随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的队伍,从此甘愿追随李世民,直至建立一番伟业。

在选择追随李世民之后,他尽心尽力的辅佐李世民,为他出谋划策,选拔了一批真正的人才,使李世民麾下一时人才济济。甚至在这之后,他还一手谋划了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将李世民送上皇位,使李世民成功登上地位,唐太宗继位之后,房玄龄也因为从龙之功被皇帝封为邢国公,主要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朝政事务,还要负责对历代的资料进行归纳收整。而房玄龄所整理的资料,也为后世对唐朝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杜如晦

在他执政期间,他与唐朝的另一位大臣杜如晦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辅佐唐太宗建立贞观盛世。因为他擅长思考想问题,却做事犹豫反复,不能轻易下决定。与之相反,杜如晦做事果断,适合从多个主意中选择最优,于是他们二人便经常合作,共同辅佐皇帝,历史上也将他们并称为“房谋杜断”,成为了后世宰相学习的榜样。由于功绩突出房玄龄也被唐太宗列入了凌烟阁中受后人敬仰。

《房玄龄碑》中云:圣贤同德,君臣协志。穹壤倏平,幽遐必暨。革夷从夏,羁戎口吏。

家族显赫,唯愿追随世民

根据历史记载,房玄龄出生在隋朝一个官宦之家,他的家族历史显赫,甚至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在隋朝建立之后,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曾先后在隋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因此在家乡一带也是富有盛名。他的父亲是一位当地著名的学者,才高八斗,常常有人到家中来拜访他向他请教。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房玄龄自小便熟读四书五经,而学者父亲对他的影响尤为之大。在父亲的教导之下,他能够十分通顺地写出文章,并且对古代圣贤留下来的书籍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除此之外,他还继承了父亲的一手好书法,十分擅长写隶书。这样的房玄龄在成年之后自然而然地参加了隋朝组织的科举考试,并且成功考中进士,因此也在隋朝朝廷中担任官职。

或许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房玄龄进入隋朝朝廷为官之时,正好遇到了隋炀帝在位时期,由于皇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唐国公李渊

唐国公李渊正是这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在充分地了解天下局势之后,房玄龄不愿意追随隋炀帝这样的昏君,于是他决定投靠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显而易见,这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在隋炀帝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却在李世民的麾下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决定追随李世民之后,房玄龄便在渭北投靠李世民,也由于出众的才华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屡次命他跟随出征。因为他擅长出谋划策,谋略十分厉害,因此他就在秦王府担任参军一职。需要指出的是,这房玄龄也是一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李世民

在他看来,李世民就是他的伯乐,为感谢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房玄龄更加尽心尽力的辅助李世民。想要统一天下,那就一定要有将帅之才,每次唐太宗消灭掉一方的割据力量,在其他人大力搜寻奇珍异宝的时候,只有房玄龄会去结交那些真正有用的人才,并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在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为了朋友之后,便说服他们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例如,在打败了王世充之后,房玄龄便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于是就将他推荐给了李世民,成为了秦王府车骑将军。就连之后与他并称为房谋杜断的杜如晦,也是经过房玄龄的推荐才得以重用。

在他的帮助之下,李世民结识了一大批真正有才能的大臣,从而使李世民的实力大大增强,这也为他后来问鼎天下奠定了基础。在房玄龄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之后,当时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也十分的眼红弟弟有这样的人才,多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想要收买他,但是每次都被房玄龄拒绝。不管别人怎样讨好他,他都不为所动,仍然一心一意的辅佐唐太宗,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铲除阻碍,助太宗登位

统一天下的过程是漫长的,而想要成为皇帝所要谋划的时间也是漫长的。经过数年来的努力,李渊最终推翻了腐朽的隋朝,建立唐朝,从而统一天下,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在李渊成为皇帝之后,李世民便被封为秦王,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多年,而房玄龄也在这十多年间一直跟随在李世民麾下,为他出生入死。

在秦王府中,他主要负责为秦王军队中的事务出谋划策,并且负责对公文案牍进行管理。作为一个颇有才华的人,房玄龄每次写奏章的时候都十分通畅,文字简约,通俗易懂。就连唐高祖李渊都十分赞赏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一个值得担任重职的人选。正是由于李世民身边的能人之士太多,对于隐太子李建成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他便使用计谋,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一起外放到其他地方,从而削弱了秦王身边的力量。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并不想与李建成撕破脸面,于是便只能处处忍让,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武德九年才有所改变。

据史料记载,武德九年之时,隐太子李建成看着李世民的权力越来越大,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李世民所拥有的威望都严重的威胁了他的太子之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便想要发动宫变,斩杀李世民。遗憾的是,中途消息走漏,李世民意外得到了消息。于是便召集身边的谋臣,一起讨论破解之法,最终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劝说之下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便策划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除掉了隐太子李建成和元王李成吉。

这样一来,李渊能够委以重任的儿子便只有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也因此被李渊封为太子。而也正是因为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房玄龄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李世民剧照

由于从龙之功,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按照惯例开始论功行赏。房玄龄也得到属于自己的回报,被皇帝封为邢国公,从此跟随在皇帝身边辅佐他共同治理天下。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清楚,他能称帝的原因主要感谢众位功臣的辅佐。在他巩固自己的统治之后,在

贞观十七年便命人一手修建了凌烟阁,将对他有功的二十四位功臣列入其中,受子孙后代的供奉,而这房玄龄俨然也在其中,且位居第四。

采取措施,巩固唐太宗统治

身居高位之后的房玄龄仍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恃宠而骄,仗着皇帝的宠爱而任性为事。相反,他向皇帝建议了许多的措施,以此来巩固唐太宗的统治。而这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在他的建议之下,唐太宗及时的罢免了一大批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官员,从而任用了一批真正为百姓,为朝廷做事的好官。

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朝廷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也节省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除了在官员管理方面,房玄龄还十分的擅长修理法典政令。因为在唐太宗登基之前,他就在秦王府中负责整理古代书籍,因此他对修理法令他也是得心应手。而在唐太宗成为皇帝之后,面临着国家成立不久,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于是他命令房玄龄、杜如晦共同制定法律。

房玄龄剧照

而他所修订的法律,一律秉持着“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原则,使复杂的法律条例简单化,并且还废除了许多隋朝以来比较严酷的法令,从而得到了普通百姓们的支持。而他一手制定的法律也被后世的历朝历代所沿用,在整个唐朝时期都没有发生过巨大的变动。

贞观三年二月,房玄龄被唐太宗重新封为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并且让他负责监督国史的修订。对待每个岗位都尽职尽责的房玄龄,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手下人的尊重,因此在国史的整理方面很快便得以修订完成。在国史修订完成之后,他还被皇帝委以重任,负责对唐太宗时期的历史进行归纳总结,而在这些总结中比较出名的便有《太宗实录》等书籍。众所周知,房玄龄是一位有识人才之人,所以在他担任朝廷官职期间,他为皇帝选拔了许多人才,并且任人唯贤,不因为别人的身份地位而轻视他人,因此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太宗实录》

在贞观十一年,由于功绩突出,深得皇帝重用,被皇帝加封为梁国公。在房玄龄坎坷的一生中,先是经历了不被暴君隋炀帝重用,后来却被唐太宗李世民发掘才能,从此兢兢业业的辅佐皇帝,以至于后来成就一番盛世。即便有才能,那也一定要有伯乐的存在,不然只会像杜甫、苏轼等人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结语

《新唐书》中记载:“房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确实如此,房玄龄是一位正直无私,是非分明之人。他不会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达到一些私人的目的

。反而会在高位上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唐朝的发展,这样一位既有才华,又能正确认识自己地位的臣子,又怎么能让人不钦佩呢?又怎么能不让皇帝重用呢?

房玄龄

难怪后世将他和杜如晦一起当做良相的典范,将他们合称为“房、杜”。纵观历史,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功高震主之人,能够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为更多的权势所吸引,也不留恋于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实上,在房玄龄的一生中,他最为突出的功绩还是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贞观盛世,从而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政治局面,思想文化得到发展,真正的做到了造福于民。而他所主持编写、修理的资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史料典籍,为后世对前朝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唐太宗统治期间,本就人才济济,而这房玄龄却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在那之中脱颖而出,由此可知,他一定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本领,难怪被后世尊崇为宰相的典范。

参考资料:

《新唐书·房玄龄传》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五卷》

《房玄龄碑》

更多文章

  • 清朝男人为什么留那么难看的发型?还强制汉人留?原因很有说服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最厉害的汉人是谁,清朝真实发型,清朝为何不强制汉人学满语

    其实我们看到的后面长辫的清朝发型已经是清朝后期的事情了,在清前期人们的发型更奇葩。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后金满人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恶劣的地理环境让他们难以像内地这般安逸地打扮。在最开始的时候关于剃发的规定是:整个周围全部剃光,只留头顶如货币大小的一小块留上辫子,蓄出来的辫子有只有手指般粗细,当时也有个规定

  • 个子矮的人,在唐朝会怎样?你可能会被送进动物园,每天供人观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朝还是一个看身高的朝代,个子矮的人穿越到唐朝,很有可能会被送进动物园,每天供人观赏。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贡人”的政策,说得好听点是为朝廷推荐的人士,直白一点就是向朝廷进献不同于常人的人。因为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而且唐朝时期的包容性很大,与世界各地接轨,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更甚,因

  • 这个周末,音乐剧《南唐后主》带你梦回南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南唐后主》自2019年上海文化广场“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启动。自孵化阶段起,《南唐后主》的音乐风格,也是观众最大的期待之一。现代编曲融合古典民乐的全新创作效果惊艳,在强大的情感张力中不失古风的婉曲深致。剧中无论是民族调性色彩的唱段,还是国风trap唱段,抑或是仙气十足的唱段,曲目片段无一例外收

  • 大清铜币二十文目前市场收藏空间如何值不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户部造的光绪元宝一般情况下面的收藏空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是样币的情况下面它们的收藏空间就非常的大了,样币就是我们没有在市场上面是流通的钱币,这种钱币在一定的情况下面是非常的漂亮,而且这种钱币在我们的流通市场基本上是很难看到真品的,如果不了解样币是什么的藏友可以去银行的柜台看看,有的银行里面就

  • 顺治问儿子有何志向,他答:愿为贤王!康熙:闲王是吧?削去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同样早夭的还有顺治的长子,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来看,本来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皇二子福全了,或者再加上一个皇四子玄烨。顺治在早年间曾问过福全: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呀?福全回答:“愿为贤王”,世祖异之。记载来自《清史稿》。后来皇三子玄烨登上大宝,福全也就如愿地在康熙六年成为了裕亲王。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康

  • 开元盛世那么牛,唐玄宗为何“乞食东都”?扭转困局的英雄却遭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都乞食,开元之治唐玄宗做的贡献,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厉害吗

    乍一听,您一定吓一跳:长安发生什么大事了?既然有大事发生,皇帝为何要离开一线,把烂摊子扔给一个小市长呢?太不负责任了嘛。原来,这一年关中地区遭遇了水灾,庄稼绝收了,导致三辅大饥荒,别说老百姓,就连地主家里也没余粮了。唐玄宗名为“幸东都”,难听一点说就是到洛阳讨饭吃。怎么可能?不是“开元盛世”吗?大唐

  •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不仅仅是穿衣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候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文化,经济繁荣,而且从社会风气上来看,也是非常开放的。那唐朝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呢? 穿衣打扮开放 虽然古代向来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但唐朝却是一个例外,甚至还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可见当时女子的地位有多高。而这一点,单从女性的穿衣打扮上,就可以看出。唐

  • 史料发现吴三桂竟然真的差点打的满清亡国,事实真相让人颠覆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满清亡国完整版,吴三桂真的差点灭了满清吗,吴三桂在历史上怎么记录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同时又是祖大寿的外甥。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

  • 诗仙李白一生娶4个妻子,他去世后,留下的3个儿女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文学上,李白有很大的成就。“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他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以及七绝,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公元762年,李白去世,享年61岁。那么,他的两儿一女后来怎么样了? 李白一生中,有过四次婚姻。其原配许氏,是唐高宗时期宰相圉师的孙女。727年,李白在两个朋友胡紫阳和

  • 石达开为什么要离开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攻占天京,定都天京后,各王之间就出现裂缝。东王杨秀清势力最大,掌握着太平军的指挥权,一心想要做太平天国的王,这时的洪秀全只是一个摆设,自己更本不是杨秀清的对手。所以下令让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北王韦昌辉一直就对杨秀清意见非常大,趁这次机会率兵回天京,包围东王府,把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