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大程度克服这一弊端,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史书记载此物一个能装载400斤以上的粮食,每天能“群行三十里”,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但想要源源不断支撑数万大军,仍是杯水车薪,故而四次北伐,次次都是“粮尽而退”,这真令人绝望。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率领大军出斜谷伐魏,这次北伐历经了整整三年的准备,这三年里,诸葛亮一边讲武,一边制造大量的木牛流马,事先运送粮草,囤积到斜谷口。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次诸葛亮准备大干一番,至少再不能因为粮草用尽而错失良机。然而,天不遂人愿。
谁料到,司马懿手下有一个高人:武将郭淮。郭淮此前与诸葛亮作战多年,经验丰富,他看破了诸葛亮的谋划,立即向司马懿建议“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司马懿恍然大悟,急忙抢先出兵占据北原。魏军士兵刚刚到达北原,正在挖掘堑壕,蜀军果然到来,结果被有备而发的魏军击退。
诸葛亮在五丈原和司马懿对峙,诸葛亮费尽心机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差点将司马懿做成烤全马,奈何天降大雨,司马懿逃出生天。此后司马懿坚决不再出战,诸葛亮送女人衣服侮辱司马懿,司马懿也不在乎。因为司马懿得知了一个秘密就是诸葛亮身体有恙。便决定避而不战,熬死诸葛亮。
至此,诸葛亮已经彻底技穷,他的每一次妙计都被郭淮识破,郭淮料敌于先制敌于后,使得诸葛亮完全陷入被动,最后一次北伐眼看又要以失利告终。诸葛亮本已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又被郭淮的妙计屡屡挫败,他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就此一病不起,命染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