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最大败笔,隋炀帝远征高丽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最大败笔,隋炀帝远征高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33 更新时间:2024/1/15 7:17:29

征伐高丽的历史背景: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建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军政和经济改革,使隋朝很快走上了辉煌的颠峰。隋炀帝广即位后更是采取积极的对外进攻战略,征服了契丹、流球(今台湾)、土谷浑等周边强国,迅速崛起。

这时的高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长安城。平壤城与国内城、汉城,并称高丽国的“三京”。此时的高丽人占据辽东大部,高丽主世袭爵为辽东郡公。高丽是辽东的霸主,是实力强大的政权。当时在东北地区还存在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大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丽为了消灭其他小国采取对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随着隋朝的强大,高丽逐渐感到恐惧,于是采取联合其它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598 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派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同时高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战争,但为今后的大规模征伐埋下了引线。当时的隋朝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强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而杨广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对高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战争前的准备: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隋炀帝下命令修筑从陕西榆林到北京的驰道,宽为一百步,长达三千里。此外还修筑了两条以涿郡蓟城(今北京)为交汇点的陆路干道:一条自南向北,一条由东往西。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再发河北诸军百余万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这是南北大运河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段,“长三千里,广百步”。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在蓟城(北京)建临朔宫,作为讨伐高丽的基地,驰道与永济渠是水陆两条军需供应线。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炀帝明确地告诉大隋的将军们只有现在建立有利于中国的开辟山河不朽功勋,才能得封赐,你们的子孙们才能世代享受你们的恩德。隋炀帝对高丽作战的准备工作还是比较充分的,那么战争的结果又如何呢?

战争爆发的原因与三伐高丽: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公元607年,隋炀帝北巡至突厥民可汗大营,遇到高丽使者。炀帝以高丽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汉、晋时皆为所辖的郡县,命使者转告高丽国王高元速来朝见,不然将率大军巡游高丽国土。高句丽王闻报甚为恐惧,一直未前来。结果611年(大业七年),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由此对高丽的战争全面爆发!

二:第一次征伐高丽

611年(大业七年),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于明年春天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炀帝将军队分成左、右12军,史称全军队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这年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展开。高句丽兵依辽水据守,隋先头渡河的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等战死。数日后隋军浮桥接成,依次渡河,歼灭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乘胜进围辽东城。每当城池将陷时,守军便用缓兵之计,诸将为炀帝训令束缚,不敢专擅,致使辽东城久攻不下,数十万大军困顿于一坚城之下。

六月,隋炀帝亲至辽东城督诸军攻城,同时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九军共30。5万人,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宇文述军一日七胜,很快渡过萨水(注:今朝鲜清川江),进至距平壤30里处。乙支文德佯为请和,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迫还师。高句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宇文述等且战且退,至萨水被高句丽军半渡击之,殿后的左屯卫大将军辛世雄战死,诸军皆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浿水(注:今朝鲜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乘胜以精甲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退屯海边。及闻宇文述兵败,亦引军还。八月底,炀帝下令撤军,第一次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

三:第二次和第三次征讨高丽

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此次出征炀帝接受上次教训,允许诸将“便宜从事”。隋军包围辽东城,昼夜不停地连续攻城20余日。

正当辽东岌岌可危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炀帝大惊,不得不密令撤军,军资、器械、攻具及营垒等皆弃之而去。第二次征高句丽又虎头蛇尾地收场了。 大业十年,隋炀帝发动第三次攻高句丽之战。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在毕奢城(注:即卑沙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大败高丽军,并乘胜向平壤进发。时高句丽因连年作战,已困弊不堪,无力再战,乃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炀帝见已挽回两败之辱,遂班师还朝! 三次对高丽的战争,隋朝损失巨大,具历史记载每次战争动用部队都在百万,前后动用了数百万军队,劳民伤财,最终因为不懂军事和不恤百姓而灭亡! 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隋炀帝的这三次战争动用的人力物力都达到了基点,可惜的是由于战略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了无功而反,反因此走向了灭亡。 在第一次对高丽的战争中,用于正面作战的部队就达到了100多万,而后勤保障就更无法计算了,而从江淮地区向如此远的距离运送战略物资难度可想而知,由于道路遥远曲折和运送过程中的消耗,导致了前线粮食不续。其次,在对前线指挥上过于保守,所有决策都要由杨广一个人来裁决,这就导致了作战不灵活,不能把握战机。最要命的就是杨广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导致百万大军无法发挥力量上的优势,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战略战术手段。对高丽方面也基本上一无所知,面对敌人的多次诈降竟然屡屡上当!不知敌、不懂分合之道、不知虚实,这样的人做统帅不败才怪了!其实就是用人的问题上,当时的将领也不乏久经战争考验的名将,可惜最终在最高统帅的牵制下无所作为!看看后来唐朝李世民对高丽的战争,真的是有天壤之别!

第二次战争就不用多说了,当时很多大臣都极力阻止出兵,因为经过第一次战争的失败之后不仅国内经济出现重大衰退,对士气的打击很大。而由于在权利争夺的问题上也存在隐患,当时的出征可以说是有很大的风险。以至后来在前线正吃紧时后院起火,不得不马上放弃。这个时候隋朝如果能吸取教训仍有可能扭转局面,可惜接下来又来了第三次! 在发动第三次征伐之前国内的起义就已经很普遍了,可惜当时的杨广已经失去了理智,最终导致了亡国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次战争之后隋朝由强盛转而衰退,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下最终走向了灭亡。而高丽此后更加的放肆,不断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只是到了唐朝之后,又导致了唐太宗对高丽的战争,由于唐朝的强大才最终灭亡,可是由此却产生了另一个国家的崛起--新罗,也就是今天韩国的祖先。 而朝鲜半岛似乎也成了中国胜衰的一个缩影! 战争就是如此的让人敬畏,所以孙子在其兵法中的第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而其后人另一个著名的军事家孙膑 也说“恶战,王者之器”!只有真正懂得战争真谛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贵,也只有珍惜和平的人才懂得怎么去面对战争!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那么就没有打不胜的战争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气质那么好还来看小甲的文章,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

更多文章

  • 谁在五丈原杀了诸葛亮?此人被藏了几千年!白让司马懿背了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丈原简介,诸葛亮死前最不该杀的2个人,五丈原 火烧司马懿

    为了最大程度克服这一弊端,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史书记载此物一个能装载400斤以上的粮食,每天能“群行三十里”,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但想要源源不断支撑数万大军,仍是杯水车薪,故而四次北伐,次次都是“粮尽而退”,这真令人绝望。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率领大军出斜谷伐魏,这次北伐历经了整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五代十国·后周篇(951年-960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代十国历代皇帝,历朝历代帝王顺序,讲述中国历代帝王顺序

    1.郭威,字文仲,顺州刺史郭简之子,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县)人。在位4年(951—954),一代明君,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享年51岁,庙号太祖。2.柴荣,后改姓郭,太祖侄,在位6年(954-959),出身邢州望族,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

  • 赵飞燕生理上有一种缺陷,令汉成帝万分迷恋,不惜为其荒废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飞燕和汉成帝大结局,赵飞燕汉成帝小说续写,汉成帝赵飞燕图片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去世了,当时的他身强体壮,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疾病,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并没有一儿半女,早些时候有两个孩子,也不幸夭折。说起汉成帝,便不得不提到赵飞燕两姐妹。关于赵飞燕的来历,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相传,赵飞燕从小被父母抛弃,扔到了郊外。她在郊外呆了三天都没死,父母以为她被老天庇佑,因此又

  • 10部完本唐代历史小说,争霸流生活流作品都有,从不同时代、不同维度解构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高峰,初唐的贞观之治,盛唐的开元盛世,都是令人向往的时代。文化兴盛,无论是初唐四杰,还是诗圣诗仙,乃至于韩柳的古文运动,都是文化史上的盛世。但同时,安史之乱后,唐朝急剧衰落,朝堂之上党争不休,地方上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形势,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埋下了伏笔。于是,众多唐穿网络历史小

  • 司马迁是太监,他的后代建立了两个帝国,不是西晋,也不是东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是一个被阉割过的男人,这件事众所周知。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司马迁在其阉割之前生过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堪称千古第一。不是说她本人有多厉害,而是她的子嗣后代很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话怎么说,且听我慢慢道来!这个姑娘嫁给了西汉丞相杨敞,杨敞是谁?想必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这个人的地位却很高,他是

  • 中国历史上第九个朝代——宋朝之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最伟大的朝代宋朝,在宋朝前都有什么朝代,宋朝时期的各个朝代

    说到南宋,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了,有很多以南宋为背景的影视剧,比如:有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里面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还有尤小刚导演执导的秘史系列中的《南宋秘史》,最近比较火的《满江红》等等。那么南宋,是怎样的存在呢?南宋(1127年—1279年)是宋朝第二个时期。靖康之变后,宋室

  • 李白这两首诗为“不同的女人”而写,为什么总是想到赵飞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飞燕秘史,描写赵飞燕的诗,李白最擅长哪两种诗体

    我们先看看李白最著名的女人诗《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奉唐玄宗之命为为杨贵妃写歌辞,顷刻间,就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调》,《清平调》是组诗,共有3首,这是其中的第2首。这首诗将杨贵妃比作是娇艳欲滴的红牡丹,就算是天上的巫山神女看见了,也要枉自断肠。

  • 两学生爬6楼救挂窗女娃,现实版“司马光砸缸”,为小英雄点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南阳的一所中学里,有这样两位学生就上演了真实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一场平常不过的体育课,两名学生抬头看去,眼前的一幕让他们大为震惊。就在对面的居民楼里,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坐在自家的窗户围栏之外。之间小女孩的双脚挂在了护栏之外,情况十分危险,要知道六楼的高度,两岁的小女孩如果不小心跌落下来,那

  • 少林和尚从没救过李世民,为此少林寺讹了国家一大块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整个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十三棍僧救唐王,不过这事肯定不存在。少林寺的和尚曾经帮助李世民打王世充,但从未救过李世民。根据《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等文献的记载,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兵直取洛阳,向王世充发起进攻。少林寺的和尚们颇有些政治头脑,估计天下迟早是唐朝的,王世充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于是向唐朝

  • 【蜀地风情】蜀川药福——宋代成都药市的历史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巴蜀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盆地周围群山环绕,森林资源丰富,这就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历史以来四川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上乘为世人所公认。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卷四和陈继儒《书蕉》卷上都收录了明代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天下有九福:京师,钱福,病福,屏帷福;吴越,口福;洛阳,花福;蜀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