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以少胜多击败金军重铠骑兵,李自成优势兵力,却输给清军骑兵

岳飞以少胜多击败金军重铠骑兵,李自成优势兵力,却输给清军骑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90 更新时间:2024/1/22 9:45:57

比如,西汉时期的匈奴骑兵,曾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刘邦无法脱身,遂派人用计,贿赂匈奴单于的爱妾,这才脱身;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精锐骑兵虎豹骑,追击刘备一日夜行军三百余里,将刘备军冲击的七零八落,幸亏赵云单骑救主,救了刘备的儿子刘禅

当然,骑兵有时在战场上,也不是百战百胜的,得看他们遇到的对手是谁?

南宋时期,金军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曾率一支精锐骑兵,与岳飞军决战,结果,岳飞以少胜多,用步兵将金兀术的重装骑兵摧毁,金兀术惨败,都被岳飞打哭了。

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金军十余万人马大举进兵中原,而岳飞只有数万人,迎战金军,双方在郾城(今属河南漯河)大战。

当时,金兀术率一万五千精锐骑兵,这些骑兵,都是重铠骑兵,人和战马都披着厚厚的铠甲,每三匹马连在一起,被称为“铁浮屠”,意思是像铁塔一样坚固,另外,两翼迂回包抄的则被称为“拐子马”。

除此之外,还有十万步兵,层层推进。

岳飞当时只有几万人,兵力上明显弱于金军,但是,岳飞并不畏惧,岳飞率领步兵,以麻扎刀入阵,也不抬头,根本不看骑兵什么铠甲,而是专门攻下盘,砍马腿,一匹马倒了,另外两匹马因绳索相连,根本就跑不起来了,倒下的马则成为了金军骑兵拖着的一块大石头,实实在在的累赘。岳飞军再奋勇杀敌,金军大败,死伤无数。

金兀术哭着说,我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没想到,今天彻底完了。

史书有详细记载,见《宋史 岳飞传》: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岳飞一战,将金军重铠骑兵打垮,金军遂有了阴影。岳飞以少胜多,更是以步兵击败金军精锐骑兵,堪称奇迹,也是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之一。

几百年后,到了明朝末年,当步兵与骑兵作战时,却发生了另一种结果。

当时,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外一片石,与吴三桂军作战,双方大战难分难解,就在李自成大军一番苦战后,即将击败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之时,埋伏在旁边的几万满清骑兵,突然杀出,箭如雨下,最终,将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击败。

史书记载,见《明史 李自成传》:四月二十二日,自成兵二十万,阵于关内,自北山亘海。我兵对贼置阵,三桂居右翼末,悉锐卒搏战,杀贼数千人,贼亦力斗,围开复合。战良久,我兵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自成方挟太子登高冈观战,知为我兵,急策马下冈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

有资料记载清军有八万人,而出动的骑兵是四万人,由阿济格多铎率领冲击,多尔衮则在后督战。

此时,李自成在附近一座山冈上督战,看到农民军战败,败局已定,策马就走,清军骑兵一直追击四十里,李自成大军死伤无数。

为什么岳飞用步兵击败了金军骑兵,而李自成却败给了清军骑兵呢?

这是因为,岳飞找到了金军的致命弱点,而李自成败给满清骑兵,是有好几种原因的。

其一,李自成与吴三桂军作战时,对埋伏在一旁的清军没有提防,毫无准备。

也就是说,李自成忽略了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他认为清军不会出战,因此,没有任何准备。

其二,李自成与吴三桂军大战,双方精疲力尽,清军突然杀出,以逸待劳。

当时,李自成大军与吴三桂军大战很久,虽然吴三桂即将惨败,但是,李自成大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和代价。清军骑兵出现,完全是以逸待劳,捡了一个大便宜。

其三,清军突然杀出,箭如雨下,李自成大军一时间没有任何对付清军骑兵的经验,也来不及找出对付清军的办法。

清军骑兵冲出来的时候,万箭齐发,加上当时突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李自成大军看不清周围的环境,毫无还手之力,成为了箭靶子。

经此一战,李自成军溃不成军,再无取胜的把握,清军一路追击,李自成匆忙退出北京,一败再败,满清遂占据北京,入主中原。

如果李自成有岳飞的军事才能,满清未必能占到便宜,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令人万分遗憾。

参考资料:《宋史》 《明史》

更多文章

  • 河南洛阳发现隋唐千年粮仓:粮食储量惊人,专家发现还能发芽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正常消耗的粮食之外,其他的东西都被储存到粮仓里面,用来抵抗天灾和人祸。隋炀帝杨广从登基开始,就多次下令修建粮仓,把富余的粮食存放起来。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含嘉仓。根究古籍记载,朝廷在修建这座粮仓的时候,动用了几万劳工,耗时十几年才彻底完成。这座粮仓正好位于河南洛阳,是一个协调粮食分配的交通枢纽,

  • 揭秘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赵祯一生的遗憾——无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谈谈千古仁宗的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子嗣。历史上的宋仁宗是一个非常仁慈的皇帝,他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对于接班人的事情,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宋仁宗的妃子们共为他生下子女十几个子女,其中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为杨王赵昉、雍王赵昕以及荆王赵曦,但是这三个儿子都夭折了,后继无人。最后立他人之子赵曙

  • 宋史:若赵匡胤不死,收复燕云,击败辽国有多大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辽与北宋形势图辽国占地已久,经营完备自石敬瑭献地到宋朝建国止,辽国经营燕云之地已经长达数十年。燕云成为当时辽国最繁盛的地区,人口众多,赋税来源丰富,连幽州也被经营成辽国的“南京”。更困难的是,燕云之地本就是中原门户,易守难攻,辽国多年不断加强城防,更形成了对中原的压制之势,何况西边还有北汉掣肘。燕云

  •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5大心腹若都在长安,李世民未必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的三个武将,李建成有没有能力杀掉李世民,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

    在这次政变中,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同为太子的三弟李元吉,成为唐高祖唯一在世的儿子。李渊。面对既定的事实,李渊只好宣布李世民为新太子,并在两个月后退位。李世民为著名的唐太宗即位,从此开始了长达23年的贞观统治。李世民即位后,开始清理唐朝的开国史。他暗中指使史书编纂者故意诋毁李建成

  •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而朱元璋的原话是“元以宽失天下”,这并非朱元璋个人观点,而是明初君臣的一个共识,例如刘基,宋濂等人都有过类似表述,这句话来自《明太祖宝训》: 帝曰:“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朱元璋一家三代没有出头

  • 明朝那些不务正业的奇葩皇帝,开动物园、修仙、木工应有尽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蟋蟀皇帝朱瞻基朱瞻基作为明初的君主,与其父亲朱高炽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与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朱棣的永乐盛世合称为明初三大治世。他在位10年间,整饬吏治,改革财政,任用人才,积蓄国力,从政绩上看,他绝对算是一代明君。可是人无完人,一个皇帝也不例外。不看他的皇帝身份,他也有着自己的爱好,那就是斗蛐蛐。而且

  • 《红楼梦》贾母的权利有多大?为何宝黛的婚姻大事迟迟不能做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红楼梦贾母为什么不能娶宝黛,宝黛贾母,红楼梦贾母为什么选宝钗

    但这也是相对的。譬如鸳鸯一事,贾赦若真要她做房里人,倒真的如邢夫人所说“也未必好驳回的”,因为在这个家分家之前,所有财产包括鸳鸯这种家生子在内都只属于贾赦贾政两人。老太太能驳回,所用的理由也只能是“孝”:“我有了这么个人,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了”。这相当于说鸳鸯是在替他们尽孝,若

  • 明朝六公爵,为什么没有功勋卓著的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刘伯温个人简介,明朝历史上刘伯温是怎么死的,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结局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开始了大封功臣,要没有这些人,朱元璋这辈子恐怕是没有什么机会当皇帝的。所以在洪武三年(1370),大明大诰武成,论功行赏,公爵者以徐达为首共二十五人,侯爵者有唐胜宗、陆仲亨等共七十九人,伯爵者有刘伯温、汪广洋等十二人。最厉害的就数明朝开国立下大功的六位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

  • 1626年,努尔哈赤兵败宁远!16个子嗣其中9个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1625年努尔哈赤干什么,努尔哈赤起兵时一共有几人,努尔哈赤惨败的原因

    努尔哈赤画像【定都沈阳】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定都沈阳,并且带兵攻下了明朝在辽的七十余城,可谓勇猛无敌。攻占城池【兵败宁远,而后驾崩】天命十一年(天命是努尔哈赤时的年号),努尔哈赤兵败宁远之战。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率领大军远征蒙古喀尔喀。因为常年征战,

  • 崇祯自杀时竟然下了一道圣旨?这个圣旨被后人称为最残忍的圣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相对于张献忠来说,李自成以“不嗜杀”著称,但对于朱明宗室来说,李自成大军抵达之时,就是身家性命完蛋之日。比如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李自成攻克太原后,下令“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不久之后,由于“恐(中低层)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李自成军攻克大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