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后人精读他的一生,却总在为他一生所犯下的五大错误扼腕叹息。究竟是哪五大错误呢?
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错睡1人
曹操好色,不爱少女,却更爱少妇,明明已经有了二十多个老婆,却依然还不嫌多。
当战争胜利,敌方的城门被打开,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掠夺女人,占为己有。这样一个沉迷女色之人,终究还是因为他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而这个人便是张绣的婶婶邹夫人。
张绣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他的叔叔便是张济。张济生前也是是拥有兵力的一方将领,一直待自己侄儿不薄,因此在张济过世后,张绣对张济的夫人依然是尊敬有加。
混乱年代,各方势力兵刃相交。同样是兵权在握的张绣,免不了与曹操在战场上碰面。张绣对于曹操这个人的事迹早就略有耳闻。张绣知道曹操深谙用兵之道,自己可能不是他的对手。
于是便主动投靠于曹操。曹操十分高兴。想到一来二去,也减少了不少损失。于是,大摆酒桌,邀请张绣等一行人。
宴会上,曹操喝的酩酊大醉,恍惚间看到一女子经过,女子的身材修长,秀发宛如瀑布一般,肤若凝脂。曹操瞬间酒意全无,连忙打听这位女子是谁。
得知此人身份后,曹操贪图于邹氏绝美的容颜,鬼迷心窍的听不进身旁人任何的劝解,强行把邹氏占为己有。
张绣在得知此事后暴怒不已,好歹自己也是占有一方势力的军阀,居然被曹操这样轻视。便决定奋起反抗。
夜晚,在陷入温柔乡的曹操毫无防备之时。张绣带着军队向曹操发起进攻。而酒饱饭足的曹操军队压根没有任何准备,损失惨重。
曹操因为自己的错睡,就这样获得个落荒而逃的下场,而作为左膀右臂的的大将军典韦和儿子曹昂也丢失了性命。
曹昂是曹操最为看重的一个儿子,如果曹昂没有死,曹操也许就会把皇位留给他吧。
曹昂和典韦作为在曹操一统江山最得力的帮手,就这样丢失了性命。
错杀1人
“如果华佗在世,或许可以救得了你。”这是现代人常说的一句话。
话语间不难看出,世人对华佗医术的崇敬,这是因为华佗对中医对启蒙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位神医,却在给曹操看病时,因为曹操的多疑而惨遭杀害。
而他精湛的医术也从此消失于世间,无人得到他的真传。算起来,这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曹操晚年的时候患有严重的头疼病,发作起来痛不欲生。曹操的部下早已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便前去邀请华佗为曹操治疗。
华佗先用针疗帮曹操暂时止住了头疼,并告诉他,如果想要根治这个顽疾,只可用开颅术。
但是,晚年的曹操脾气喜怒无常,总是疑神疑鬼,因此总是担心会有刺客杀掉自己。
所以明明是华佗好心的建议,曹操一听却勃然大怒,他认为华佗没安好心,会在治病会趁机杀死自己,于是当场便命人处死华佗。
百口莫辩的华佗只能无辜惨死。最终,曹操的顽疾一直到死再无医生能够医好,也再无医生敢来医治。
错留1人
曹操惜才,然而这也给自己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根,造成了赤壁之战惨败的局面。这个人便是刘备。
刘备在战场上一度失利,满是仇家前来追杀。混不下去的刘备只能寻求曹操的庇护。
那时的曹操看出了刘备的才华,对他给予了非常大的重视,煮酒论英雄更是曹操用来试探刘备野心设的局,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意。
而刘备早闻此人嗜血成性,最怕功高盖主,因此在曹操这里修养的时候,虽表面上给曹操效力,却也一直在掩盖自己的实力,害怕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后来刘备找机会逃离曹操,并且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再加上其身旁有诸葛亮这等聪慧有谋略的军师,于是成功崛起,成为曹操最大的威胁。
刘备与孙权的联合更给曹操添了不少堵。试想,曹操若是当年杀了刘备,也许就不会有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了。曹操或许真的有可能统一天下。
错信1人
错信的这一个人便是司马懿。
曹操重用司马懿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人才能突出,希望可以成为自己的帝王之路的铺路石。
俗话说,用一把利刃,用不好可能会伤了自己。曹操认可司马懿的政治能力,却也知道他的野心。因此,曹操虽重用司马懿,却也处处对他留有防范之心。
曹操执政时,可以说,对司马懿这把利刃的使用可谓是游刃有余,因此,并未除掉他。
然而,当曹丕继承位子后,因为自己喜欢耍小聪明便将大部分政事都交给司马懿去掌管。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司马家族的权利开始逐渐变大。
最终曹丕的自大铸成了大错,司马家族夺取政权,改朝换代,立为晋朝。
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就这样毁在了后代的手中。
错放1人
说起曹操,有时也真难得糊涂。
大败刘备之后,曹操成功俘获了刘备身边的关羽,然而却因为关羽的才华出众,曹操不忍杀之,便将关羽留在自己身边,想收入麾下,使关羽为自己效力。
他给关羽高官俸禄,并时常为他举办宴会。然而,关羽却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不愿为曹操效力。因此,关羽最终还是成功离开了曹操,继续辅佐他的主人刘备。这也为曹操在后面战争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结尾
曹操,可被称为一代枭雄。他喜读兵书,前去镇压黄巾起义,战功赫赫;他生性多疑,错杀多人,宁可他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他;他渴望皇权,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巩固统治。
曹操奸诈却又勇敢,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值得被后人反复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