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祖龙秦始皇留给后世的遗产

祖龙秦始皇留给后世的遗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08 更新时间:2024/1/25 6:33:02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我们详细总结一下秦始皇对中原王朝的贡献,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2000多年的影响。

第一个,结束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混战局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统一六国。使中原王朝在周之后经过长达500多年的诸侯混战,再一次统一。虽然说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但是由于秦始皇起了一个模范作用,使得后世朝代都以统一中原为目标。当然了,元清两个朝代除外。

第二个,郡县制的实施,将原来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第一次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起源于秦穆公,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得到了全面的推广,首先完成了制度的统一,郡县制打破了官位世袭制,地方官员由中央派遣,使地方势力逐渐被削弱,郡县制延续至唐朝的乾元元年(唐肃宗)也就是758年结束。后来被行省制所代替。

第三个,就是统一文字。之前的中原诸侯各国都有各自的文字,在秦始皇灭六国诸侯后,统一使用小篆为秦国官方文字,为后续中原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先决条件。也就是我们最常说的促进民族融合和发展。

第四个,就是统一货币度量衡。之前的中原诸侯各国都有各自的货币和度量衡标准,在秦始皇灭六国诸侯后,统一规定使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为后续中原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虽然当时重农抑商,但同样为后续的小农经济贸易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五个,就是统一交通工具。之前的中原诸侯各国各自的交通工具都有自己的标准,在秦始皇灭六国诸侯后,统一规定两车轮间的距离为六尺,也就是车同轨。 车同轨的同时,也间接为路的最低宽度,设定了尺寸。

第六个,为了方便军事用途开发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包含灵渠,郑国渠,和开通江南运河。这些水利工程在军用的同时,无形中促进了农业发展。

第七个,南征百越,也就是秦瓯战争,也可以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主将是屠雎、赵佗任嚣

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攻击闽浙与岭南,出兵当年就攻下闽浙,攻广西遭到瓯雒军袭击而大败;

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岭南,该战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的版图,极大地增强了岭南人民与岭北人民的交流,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赵佗攻瓯骆地区。

南征百越为后代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也由于后世王朝中,北方战乱多于南方,从而变相的为百姓南迁提供了保障。

第八个,北伐匈奴,主将是蒙恬、公子扶苏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的一场重要战役,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位于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麻池古城)。

从此这个位置默认为中原王朝的北方边境,也就是汉地十八省的最北方,一直影响到明末崇祯年间。

第九个,修筑长城,蒙恬在北击匈奴成功后,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采用“以墙御骑”的战略。开始链接之前其他诸侯国修筑的长城。其中包括:

秦国昭王时期修的自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的长城;赵国武灵王时期修的自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燕国昭王时期修的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抵御东胡。连绵万里,经过后续朝代的修缮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万里长城。

第十个,修建驰道,可以比做古代的高速公路,主要是军事用途,在用于北击匈奴的战争和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也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下是著名的驰道:

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在以上十个的同时,还有修建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当然也给后世皇帝修建皇陵提供了标杆作用。篆刻传国玉玺,此玉玺一直被后世朝代所寻找,最后出现是林丹汗送给了皇太极的记载,从此杳无音信。

秦始皇的政策大部分影响了2000多年,很多还会继续影响下去。这应该也是为什么作为大明思想家的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的原因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等三国五大谋士如果结拜,按年龄和能力排序,老大是郭嘉还是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身边的谋士排名,司马懿曹仁郭嘉,司马懿徐晃郭嘉可以搭配吗

    这五个谋士如果在赤壁之战发生的208年结为异姓兄弟,170年出生的郭嘉就是毫无争议的老大,接下来是172年出生的鲁肃为二哥,然后是179年出生的司马懿和庞统比大小排三四,不管怎么比,诸葛亮都只能当老五——这样排序的前提是郭嘉别在207年就撒手西去。在我们熟悉的三国五大谋士中,郭嘉年纪最大、死得最早,

  • 魏国实力远胜吴国,为何在江淮一带却长期处于守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国蜀国吴国实力对比,吴国vs魏国,魏国灭蜀吴国为什么不帮忙

    魏国和吴国是三国时期的两大政权,两国长期处于对峙中。由于魏国实力远胜于吴国,所以魏国做梦都想吞并了吴国。但直到魏国灭亡,魏国也没有干掉吴国。有趣的是,在长期的对抗中,魏国不仅没有拿下吴国,反而经常遭到吴国的攻击。吴国曾多次北伐,给魏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魏国实力远胜吴国,为何在江淮

  • 被误解的刘封、孟达:不是不愿救关羽,因这一原因而不能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上庸刘封为何不救关羽,重生成刘封救了关羽的小说,刘封穿越到麦城救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电视剧中关羽走麦城是第五十九集,在那之前,关羽被诸葛推荐守荆州,成功的抵御曹操南下的于禁军队,水淹七军,一时间名声大噪,可是有人提醒他注意东吴方面吕蒙军团以防不测,他也确实有所准备,沿江设立了大量烽火台,烽烟一起,马上率大军支援,这个设计让东吴方面头疼不已。当时东吴出了个小将陆逊,此人足

  • 关羽死后吕蒙突然暴毙,真的是关公显灵吗?今天告诉你他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另外一种说法是火吕蒙常年在外征讨作战,尤其是在荆州此战,也彻底把吕蒙给拖垮了,一般来说,将军的寿命比较短,而曹魏军营中的文官大多数能活到五十多岁,有些甚至能活到七十多。但是三国中的武将一般寿命都比较短,毕竟那个时候的医学发展并不发达,很多方面还有要提高的地方,而武将一般比较容易受伤,受伤之后得不到很

  • 刘备50岁娶20岁娇妻,被家暴主动分居,死后唯有她为刘备殉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孙尚香是孙权的嫡亲妹妹,出身可比刘备显贵多了。赤壁之战火烧曹军舰队,刘备因此大大风光了一把。于是,为了联刘抗曹,孙权将自己最宠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当时刘备已经五十岁了,但是孙尚香只有二十多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夫少妻。看似刘备是占尽了好处,但是在古时候,孙尚香已经算得上的是大龄女青年了,因为当时女人成婚

  • 孟浩然:无缘科举,喜欢隐居,拜访朋友写下一首诗,朋友身份至今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长安,孟浩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也认识了很多文化界名流,甚至还有朝中的大臣,其中就有张九龄和李白、杜甫、王维,《新唐书》这样记载孟浩然在长安的行迹:“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孟浩然和他们都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以至于后来李白在武昌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

  • 狄仁杰伤后,他房中的一封密信,揭露了他与武则天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狄仁杰临死前对武则天说了4个字,狄仁杰密信锦娘,狄仁杰和武则天吻戏

    相信大家对狄仁杰这个名字都再熟悉不过了,是个探案的好手。他身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也因为不畏权贵被人称赞,自然对女皇这样的君主也是有什么说什么,但是武则天从没有怪罪于他。因为在骨子里武,则天很欣赏狄仁杰这样的人才,相比朝堂上的虚假嘴脸,她更倾心于狄仁杰。历史中,我们知道狄仁杰是心向李氏皇族的,但是在武则

  • 《秦颂》观后感(一)联姻是王翦的自保?还是嬴政在熬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大年三十,没看舞台,看了部老电影,姜文葛优主演的《秦颂》。电影《秦颂》是一部诞生于1996年的历史故事片,百度说导演周晓文和编剧芦苇自1989年开始创作,光剧本就耗时6年,1995年有香港大洋影业投资4000万启动拍摄。该片拿到了当年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大奖,然而在国内却遭遇了票房扑街,上映仅仅四

  • 历史上此人以1000士兵,击退诸葛亮的数万军队?到底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打仗的经典战例,打败诸葛亮的三个战役,诸葛亮最吓人的一战

    根据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其实陈仓守卫战的功劳不仅仅只有郝昭,其实也有曹真和诸葛亮的一份功劳。那么为什么说陈仓还会有诸葛亮的功劳呢?这件事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虽然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但是此时的诸葛亮却并没有准备好,而诸葛亮之所以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出兵北伐,则是因为东吴派人求援来了。当时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唯有一人痛哭不已,一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容貌复原图,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武则天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古时从秦起,封建君主专制确立,或者确切的说,是封建男君主专制确立。因为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帝王几乎只有男性,只有一个女子突破重重阻碍,最后成为了皇帝。不过,她上位虽然辛苦,但最后还是被迫禅位,这个人就是武则天。当时,群臣苦武氏统治久矣,所以当武则天终于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禅位时,朝臣大臣十分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