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王昭君二首》
匈奴一直是大汉王朝的一个心腹大患,从汉高祖时期就跟他有所交手。汉朝与匈奴的关系都是一方有时处于上风,有时处于下风。汉朝初期,韩信勾结匈奴在大同起兵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击败了韩信的军队。后来他自大起来,认为匈奴同样尽在掌握之中,结果却中了埋伏被困在了白登山。白登山一役是刘邦一生的奇耻大辱,因为他最后不得不暗中遣人给冒顿单于的阏氏送了许多金银珠宝才得以逃过一劫。
匈奴的实力一直都不容小觑,汉朝建国初期国力还不强盛。对待匈奴没法全面开战,只能是与匈奴议和。为了进一步缓和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送公主去和亲。汉朝时期最有名的和亲事件就是昭君出塞了。王昭君在匈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王昭君死后,匈奴人待她又是如何?莫高窟上有一副壁画揭示了答案。
一、昭君出塞
对于匈奴的屡犯边境,汉朝不是不想开战,而是当时国家刚立,一切还百废待兴,腾不出手来收拾他。汉初的几位皇帝都是通过送公主去和亲的方式来缓和与匈奴之间的关系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汉朝的国力到汉武帝时期才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实力与匈奴清算了。匈奴在汉朝的几番打击之下安分了不少,到了汉元帝时期,为了避免边关再次发生战乱,汉元帝时期又做出了送汉女去和亲的举动。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匈奴的单于为妻,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
汉元帝的时候,匈奴内部分裂,分成了南北两部,其中的南匈奴更是直接向汉朝称臣。南匈奴的呼韩邪单投降汉朝后向汉朝称臣多次以藩臣之礼入汉朝面见汉朝皇帝。他在第三次入京朝贡时,向汉元帝提出了让汉朝公主下嫁给他的请求。汉元帝没有选择把公主嫁给他,而是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他。
二、此去经年
王昭君出生于平民之家,自小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无不精通。难得的她的容貌也是一等一的,所有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但无论是才学还是容貌都配得其匈奴王。所以呼韩邪单于对她也十分满意,有这样一个妻子,匈奴王也不奢求什么公主了。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就被封为宁胡阏氏,婚后她还给匈奴王生下了一个儿子。嫁给匈奴王仅三年,匈奴的单于就去世了。王昭君原本希望就此回到家乡,她上书汉成帝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但汉成帝还是拒绝了她,希望她留在匈奴,遵照匈奴的习俗行事。
王昭君不得已嫁给了下一任单于,这次的婚姻维持了11年,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王昭君悲痛欲绝,加上离开家乡对乡土思念成疾,不久她就在抑郁之中去世了。王昭君在匈奴的十几年,为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她使汉朝与匈奴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在匈奴,王昭君备受爱戴,因为她将中原的文化和礼仪传播到了草原上,使得这里得到发展。莫高窟的一副壁画可以见出匈奴人对王昭君的情感是很深的,壁画记录下了匈奴人为王昭君举行葬礼的画面。
从壁画上看,王昭君的葬礼规格非常之高。人们宰杀了数千头牲畜来祭祀她。按照匈奴人的习俗,葬礼上他们还会用刀把自己的耳朵割掉,有的会用在自己脸上留下伤疤的方式来纪念,这是表达对王昭君尊敬的一种方式。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王昭君的思念,王昭君对匈奴人的恩情他们也一直铭记于心。
结语
中原与匈奴的矛盾冲突绝不仅仅只在汉朝这一代,历史上两方都曾无数次交手。双方彼此都有仇恨,和亲就是古代统治者想出来的一种方法。古代像王昭君这样被送去和亲的女子还有很多,王昭君为匈奴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和礼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她不仅化解了匈奴人对中原的仇恨,也受到了匈奴人的尊敬。其实一个国家如果实力足够强大,自然其他人不敢来犯,又何须送女子去和亲。所以后代的汉人每到与外族人交战时,提到要送女子去和亲都会感到屈辱。历史上被送去和亲的女子都是为了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们远嫁他乡,为两国能交好不在有战争发生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值得人们敬佩。
参考文献:
《李白诗集》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