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考古发现告诉你:秦始皇统一后根本没有剥夺六国旧贵族的身份特权

考古发现告诉你:秦始皇统一后根本没有剥夺六国旧贵族的身份特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4/1/18 21:40:18

事实上,被项梁扶立的韩王成的“横阳君”封号在《史记》中就没有标明为韩国的封爵, 极有可能是秦朝的封爵 ,另如:

秦灭赵,(赵奢子赵牧)牧子兴徙咸阳, 秦封武安侯 ,遂为扶风人。(王俭:《姓谱》)

由于记载有限,我们很难详细分辨在史书中出现的“故秦某某侯”是什么出身,因何封爵,但是, 作为现象本身非常有发性,就是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很可能并只是对“六国王室”不宽容,而对更广大的“贵族”群体给予了优待。

这一事实,一处又一处的考古发现给予了印证。

1979年在秦始皇陵西侧的赵背户村发现了百余座皇陵修建者的坟墓,其中出土了十八件刻有墓主籍贯、爵位、姓名的瓦文。见下表:

[var1]

(表格转引自朱锦程湖南大学博士论文《秦制新探》)

表中的“不更”爵包含了原齐、楚两地籍贯的人士, 恰恰印证了“新黔首”封爵的事实存在,不过远不如里耶秦简的下表更有说服力:

[var1]

[var1]

(表格转引自朱锦程湖南大学博士论文《秦制新探》)

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户籍简,展示了几个新鲜的信息:

(1)“迁陵县”除了“不更”之外还有“荆不更”,并与之并列;

(2)“迁陵县”有一位“大夫”,却是“荆大夫”;

(3)“不更”爵下是“小爵”中的“小上造”,而且人数还不少。

“小爵”的问题,与主题无关,可以搁置,重点谈谈“荆”字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也有一些争论,朱锦程的《秦制新探》中收录了张春龙、邢义田、张荣强、陈絜等诸先生的解释,不外乎三种:

(1)“荆大夫”、“荆不更”是楚爵,只是秦朝政府登记进去了;

(2)“荆大夫”是秦爵,楚地本来的“贵族”对应封爵加“荆”字,迁徙来的秦人不加“荆”字;

(3)“荆大夫”是秦爵,是临时性赐予,与故秦爵有待遇差别;

其实,这些说法可能都不正确 ,表中“荆不更”和“不更”的绝对数量很接近,以“內史”及“十二郡”的故秦地的人口存量,搞如此规模的“插花式”移民,不是“不经济”的问题,是毫无可行性。

而且,对照“里耶秦简”中的令文,秦朝的“徒”和“戍”往往是郡与郡之间的点对点派送,移民实边最合逻辑的当然也是这种方式, 这也就意味着“不更”也有可能是“故楚人”。

[var1]

楚人秦相李斯

而在秦汉之际的简牍资料中,有一个非常类似的身份区分方式 ,见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新郪信案”:

(信)以坚守荥阳,赐爵为广武君,秩六百石。苍,壮平君……赘,威昌君……丙,五大夫…… 皆故楚爵,属汉以比士,非诸侯子。

这段话是叙述新郪县令“信”和同案犯的过往封爵,注意其中两个信息:

(1)故楚爵,属汉以比士;

(2)非诸侯子。

注意,此处的“楚爵”并非是项羽的“西楚”,而是“楚国”或“张楚”(下文详述),也就是说,楚汉之交,也曾经发生过一次类似于战国末年、秦朝初年“改朝换代”的爵位变革,从经历来说,新郪令“信”一直是在汉王刘邦麾下,却也由“故楚爵”, “属汉以比士”,“比”的用法在上文中“蛮夷君长”处已有,实则是“同等待遇”之意,后来又赐“汉爵”。

也就是说,“楚爵”——“汉爵”的过程,很可能复制了“楚爵”——“秦爵”的过程,那么,“ 荆大夫”、“荆不更”自然不会和“不更”并列,因为已经转化完了,再强调其来源,对于融合统治没有任何好处。

这个“荆”字,真正对应的是“诸侯子” ,因为汉初法律文书上表明“是否诸侯子”,就意味着“诸侯子”这个群体在秦汉之际属于特殊群体,必须标明,而汉初的图籍资料本就为萧何取自秦宫,地方上自然也是延续秦制,那么,这个标识,极有可能也是延续自秦制。

过往学术界对“诸侯子”的身份多有争论, 李开元先生认为,“诸侯子”就是籍贯在原六国故地的、参与刘邦反秦战争的诸侯人,其实不确。

在刘邦入汉中过程中,“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汉书·高帝纪》),楚子和樊侯蔡兼这样的韩家子才是诸侯子,而“诸侯人之慕从者”才是李开元所说的“诸侯人”。

那么,“诸侯子”到底是什么?

应该是“楚国及诸侯支系宗戚之从军者”,即六国的旧贵族子弟及他们的徒众,或者仅限于他们本人。(见曾磊:《“诸侯子”小议》,《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3月刊)

[var1]

大秦帝国中秦献公秦孝公的父子兵,这也是贵族军队的常态

另见《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

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岁。

由此可见,汉兴之初,是将“诸侯子”视为可靠的力量召集到太子所在的都城戍卫,并在罢兵之后享受特殊的待遇,这些人,不是别人,就是六国的“旧贵族子弟”, 之所以将他们的爵位与一般人分开,实际上是对他们的“血统”致敬,更是对他们的“能力”有所期望。

道理非常简单,在战国、秦、汉的社会背景之下,世袭血统贵族的家族教育,或称“家学”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智力资源,秦朝的“学室”可以教授“史子”,却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军事贵族,而秦汉的“军功授爵制”,可以通过砍脑袋选拔出“兵王”,却绝不可能在文盲圈子中制造出“将帅”。

正因为如此,《史记·乐毅列传》记载:

其后二十余年,高帝过赵,问: “乐毅有后世乎?” 对曰:“有乐叔。”高帝封之乐卿,号曰华成君。 华成君,乐毅之孙也。 ?

因为祖父是名将乐毅,孙子就能受封封君 ,在今天,很可能被理解为一种“名人集邮”,在当时,却是有现实意义的政治举动,一样是“千金买马骨”。

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再看上面的表格,就会发现,姓名可辨识的“荆不更”多为“氏+名”的多字登记,而“不更”则多为单字“名”,而且,“荆不更”的“氏”,如:

蛮、黄、宋、郑、李?。

蛮、黄均出自芈姓,楚国又有宋玉、郑袖李园,似乎也可印证,有“氏”,实为“血统贵族”出身,“荆”只是区别其血统的来源自楚系, 如果更多的简牍出土,或许还会有“齐大夫”、“赵不更”之类的称谓面世。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并未热衷于颠覆旧秩序,而是通过种种新举措将大秦帝国的制度推行到六国旧地,并寻求“六国旧贵族”的合作,只是天不假年,壮志未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元帝废除陵邑制,加速西汉的衰落,但不能把锅都给他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超限度地敛聚资本破坏了经济结构,从最底层打散了汉朝赖以生存的自耕农体系,户口减半意味着朝廷能控制的人口大量减少,变成了没有户籍的流民,而这些流民为了生存就会依附于其他势力,加速了地方豪强的膨胀,这不是一个陵邑制就能解决了的。西汉的农业税可是按人头可没有摊丁入亩,当农民活不下去卖土地给地主的时候,就开

  • 燕国第38任君王的花样作死:这种死法,这辈子也没见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此文为《春秋战国王侯们的花样死法》的第二篇。即将闪亮登场的,是燕国第38任掌门姬哙,和靠禅让上位的相国子之。史家称,这是一场很难解释得通的荒诞闹剧。01山高林密出妖孽,战国乱世奇葩多。而一个人要奇葩起来,不走寻常路,着实匪夷所思。比如,燕国第38任掌门姬哙。史称燕王哙。燕王哙,出生于都城

  • 三国武将战力排行,谁能称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武将武值排行榜,三国武将武力值十大排名,三国武将战力排行前100

    1、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一句话,说明吕布在那个年代个人战斗力确实是无双的,这个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来,最经典的就是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了吧!当时刘、关、张都属于各自年龄的黄金时代,面对董卓帐下先锋吕布需要三人敌,而吕布尚且不落下风,由此可见吕布个人战斗力确实惊人。不过吕布此人先后

  • 商圣范蠡做生意到底多厉害,看他3个经商小故事就懂了(开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蠡的七大发财原则,范蠡经商的三大规律,一代商圣范蠡的经营之道

    [var1]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官拜上将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范蠡并没有被名利冲昏了头脑。他深刻地洞察到了,越王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的人。尽管勾践许诺范蠡给他半个国家挽留。范蠡还是悄悄带着西施离开了越国,而贪图富贵没有离开的文仲被越王随便找个理由给杀了。功成身退说起来容易

  • 汉武帝要杀死太子亲娘,满朝文武不仅不反对,还直呼:圣上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真的后悔杀太子吗,汉武帝杀了太子吗,汉武帝一代明君的名声

    安静地读历史,品生活,大家好,感谢您用珍贵的时间看这篇文章。咱们曾学过这么一句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汉武帝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征伐,他虽然在文采上不太行,但是说他是千古一帝,相信大家也不会太过反对。汉朝初年,民生凋敝,经过文景之治的养生政策,汉朝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的运气是很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后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原来韩信也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刘邦笑着问韩信:“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只是后面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原

  • 吴起:他“弃母杀妻”只为求得功名,待功成名就却遭遇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几乎全才,他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种思想,并且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他辅助谁,谁就是当时的霸主,可惜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最终的下场却很悲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细细问您道来:“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 东汉末年鲜卑为何能崛起,是草原逐渐统一,是英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光武帝年间,鲜卑才随着匈奴频繁的人塞通过军事战争进行掠夺。在东汉建武二十四年时,匈奴右英鞋日逐王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率部附汉,这就是南匈奴。这一举动使鲜卑失去了依靠,并开始向东汉朝贡,同时协助东汉征伐不听话的匈奴和乌桓部落。永元年间,北匈奴败逃,并进入鲜卑的地盘。此后,鲜卑与东汉之间边塞开始处于

  • 浙江这个县从战国辉煌到现在,民国出了上百位将军,而今是百强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01到了民国时期,诸暨县同样在动荡时局下,刻写了传奇的历史,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涌现出了150多名将军,其中还出了4名上将。不得不说,诸暨县不愧是民国的第一将军县,当真志士豪杰辈出,如今该县已属于百强县。[var1]在众多诸暨将领当中,冯圣法是十分出色的存在,他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一期生,是一个有为的

  • 锦马超和猛张飞到底谁武力更强?虎侯许褚:我用战绩来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虎侯许褚简历,许褚最后的下场,为什么许褚叫虎侯

    三国猛将极多,但是又以五虎上将这个阵容最为华丽,不过五虎上将的武力值也是有高有低,而且历来为人们争论不断,比如锦马超和猛张飞这两人到底谁的武力更强?想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锦马超被誉为西凉战神,那自然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靠实力证明的,另一方面猛张飞的实力也不是靠说的,他也是用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