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年成交TOP30哥窑瓷器鉴赏

历年成交TOP30哥窑瓷器鉴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2 更新时间:2024/2/16 23:06:27

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自此,六大

名窑初步成型,但由于柴窑是烧造于五代之时,而其它窑口都是烧造于宋代,故宋

代五大名窑只有哥、官、汝、定、钧。

哥窑瓷器由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深得宋朝人之喜爱,后世传世很少。近些

年,哥窑瓷器市场行情一路看涨。以下为历年来哥窑拍卖行情。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30名 明 哥窑香炉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189,750

拍卖会:西泠印社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道入匠心•文房古玩专场

时间:2016-06-25

尺寸:高10.5cm;口径15.5cm

器内外壁釉色莹润古朴,细纹开片。纹内呈黑褐两色,有“金丝铁线”之意。器物气韵古朴高雅,器底一周露胎,底心施釉,胎土细密,为雅室焚香之用。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9名 明 哥窑葵口碗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207,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第24期精品拍卖会

专场:古董文玩精品及书画专场

时间:2013-10-27

尺寸:直径9.5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8名 元/明 哥窑碗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218,500

拍卖会:北京东正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Part1

时间:2014-05-18

尺寸:直径7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7名 明 哥窑六方花口洗

估价:RMB 250,000-280,000

成交价:RMB 287,500

拍卖会:北京匡时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瓷器工艺品专场

时间:2014-12-03

尺寸:直径7.7cm

哥窑葵花式洗为瓷质文房用器中的名品,数百年来备受文人雅士们的赞赏。晚明鉴赏大家文震亨于其名著《长物志》中专门提及:“(笔洗)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可见彼时哥窑葵花洗深得士人推崇。

本品为哥窑葵花式洗之一例,造型端庄古朴,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周身纹片致密,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6名 元 哥窑小方洗

估价:RMB 200,000-300,000

成交价:RMB 345,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6-12-05

尺寸:宽6.6cm

此件仿哥釉小洗,四方型,直口,浅腹,四方底。通体满施仿哥釉,釉层肥厚,釉色莹润,开片自然,错落有致,淡雅隽永,厚润古朴,颇得宋器遗韵,此水洗制式,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元米色青瓷文房器相似,可见《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故宫博物院,页134,图46)。此件拍品形制规整,中心微凹,兼具实用与观赏性,通体施以仿哥釉,釉质肥厚,开片自然交错,形如冰裂。为一件难得的文房雅器。哥釉洗是文房用器中的名品,数百年来备受文人雅士们的赞赏。此器造型端庄古朴,周身纹片致密,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实为难得之哥釉经典传世品,原配木质底座及锦盒,更显古朴高雅之美。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5名 明 哥窑印池

估价:RMB 160,000-220,000

成交价:RMB 560,000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

专场:翦淞阁 文房清供

时间:2010-05-16

尺寸:长5.8cm;宽5.8cm;高2cm

哥窑方印池,敞口折沿,平底卧足,采用裹足支烧的冶陶工艺,底有四枚小支钉痕。通体施灰青釉,釉面开大小不同的纹片。大纹片多呈黑色,犹如铁线,小纹路细浅,呈黄色,恰似金丝,纹片大小交织,浅深相间,犹如金丝铁线附于印池之上。器底外角略脱釉露胎成铁褐色,支钉断开处亦为褐色。釉面厚润如堆脂,闪烁油光,于细腻平滑中透露着古朴典雅的美感。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4名 南宋 哥窑小瓶

估价:HKD 500,000-800,000

成交价:HKD 575,000

拍卖会: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

时间:2013-04-07

尺寸:高12.2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3名 元—明 哥窑倭角小方洗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成交价:RMB 690,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专场:微有兰若——袖里乾坤掌上珍玩

时间:2018-06-19

尺寸:宽5cm

本品倭角方洗,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后世鉴赏家称之为「聚沫攒珠」,最为令人称道。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哥窑多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为笔洗使用,更是后世文人所推崇。明•屠隆《考盘事》「笔洗」条有载:「陶者有官哥圆洗、葵花洗、磬口洗、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可知瓷质笔洗式样丰富,并且当今的哥窑遗物皆与记载一一对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宋 官窑方洗」,造型与本件颇为接近。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2名 宋 哥窑蒜头形水滴

估价:RMB 500,000-600,000

成交价:RMB 862,500

拍卖会:西泠印社2018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时间:2018-07-08

尺寸:高4.5cm

此哥窑水滴作仿生蒜头形,多瓣形身,上以蒜头为流以出水,中部置一小口以注水,平足内倭,垫饼支烧露棕黑色胎骨。外满施月白色灰青釉,釉面厚润犹如凝脂,如冰似玉,宝光内蕴。口沿由于釉水流淌,釉层较薄,略呈紫色,底足露棕黑色铁胎,正所谓“紫口铁足”。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黑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为南宋哥窑最典型之特征。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1名 元 哥窑贯耳壶

估价:RMB 500,000-800,000

成交价:RMB 920,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6-06-07

尺寸:高20cm

本品仿铜壶造型,颈部凸起二道弦纹,肩部两侧各有管状贯耳,色泽米黄,周身纹片致密,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足端施釉不甚整齐,胎色深褐,益见古拙之气,亦正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哥窑瓶”。哥窑之所以见灰青和米黄二色,其实釉料配方应无大异,更多原因在于烧造后期还原程度所致,还原充分者为灰青,还原不充分者则为米黄,各见雅韵。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0名 南宋/元 哥窑水丞

估价:USD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USD 1,085,000

拍卖会:佳士得纽约2015年3月拍卖会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品

时间:2015-03-15

尺寸:高7.3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9名 元 哥窑盏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 1,265,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专场: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时间:2018-12-09

尺寸:直径7.4cm

哥窑之瓷,自烧成起,已见时人撰文赞之,证故时匠人神技巧思,尽谙美瓷韵,出窑成品时,溢散赵宋文士雅调。观此盏釉色略偏粉青,昔日匠人定缓缓迭施釉层,甚或重复窑烧,始达如此柔光婉约之效。裹之厚釉,锐角敛藏,婉柔之处,让人爱不释手。遥想当时烧成出窑以后,却工夫掌握得宜,继而润其色,方得如此铁线开片,疏朗自然,彷佛琼玉整块琢成。胎土黝色,唯足可见。黑褐,悄使色增层次、形添沉稳。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8名 元-明 哥窑小洗

估价:RMB 150,000-250,000

成交价:RMB 1,322,5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4-06-05

尺寸:直径9.8cm

日本藏家旧藏,此件小洗直口,浅直腹,平底。整体造型精巧清素。通体施哥釉伴随有细小开片,釉面大小纹片相间,错落有致,铁线清晰自然,施釉丰腴匀净,釉色莹润自然,平整光亮,底边缘略凸,有支钉小痕。明代从永乐朝已开始对哥窑器进行仿制,成化以后逐渐消失。洗为宋代流行器形,五大名窑皆有烧造,此哥窑小洗便是元明时期仿哥窑的典型代表,为瓷质文房用器中的名品,数百年来备受文人雅士们的赞赏。 哥窑自宋代烧制以来,因流传稀少,格调高雅故倍受文人雅士,甚至皇帝贵贾的青睐,以致随后一直至清代末期皆有仿烧者络绎不绝。晚明鉴赏大家文震亨于其名著《长物志》中专门提及:“(笔洗)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可见彼时哥窑洗深得士人推崇。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7名 元 哥窑小直颈瓶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 1,437,500

拍卖会: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7-06-06

尺寸:高11cm

本品釉面有网状开片,重迭犹如冰裂纹,又有细密小开片,谓之“金丝铁线”,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大开片是在窑炉中形成的,窑工们在裂缝中嵌进了褐色的紫金土,犹如铁丝密布于器物表面,称之为“铁线”。而“金丝”是出窑后由于釉面继续收缩,又形成细小的黄色开片。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6名 元 传世哥窑葫芦瓶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成交价:RMB 2,185,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5-06-07

尺寸:高19.5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5名 明 哥窑弦纹八方贯耳壶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RMB 2,185,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5-06-07

尺寸:高19.5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4名 南宋/元 哥窑胆瓶

估价:HKD 600-800,000

成交价:HKD 2,191,750

拍卖会:佳士得香港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陶瓷及工艺精品

时间:2004-04-26

尺寸:高14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3名 元-明 哥窑葵口洗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成交价:RMB 2,530,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

时间:2011-12-06

尺寸:宽12cm

历代精英阶层对哥窑的喜爱和追求,哥窑金丝开片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明清绘画中,如明代沈周《瓶中腊梅图》、清代蒋廷锡《瓶莲图》等。明清之士仰慕赵宋风雅,复古之风盛行,此风带领之下,家居生活陈设成为文人雅士们关注的焦点,是而诞生了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之类记载文人清供的专门书籍,其中有记载哥窑道:“堂中插花,乃以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明人鉴赏瓷器注重瓷釉表纹理的变化与色差,哥窑“金丝开片、紫口铁足”的特点正好满足了精英阶层对居家清供的想法。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2名 元 哥窑海棠式洗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RMB 2,702,500

拍卖会:北京保利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3-12-05

尺寸:宽9.8cm

本品为宋代哥窑海棠式四足洗,隽巧可爱,造型别具一格,属于传世所见哥窑当中的罕见佳器,口呈四瓣海棠花形,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整体造型精巧优雅,秀气中彰显豪迈,釉质呈粉青色,釉面莹润腴厚,犹如凝脂,宝光内蕴,静穆古雅,周身纹片纵横,飘逸流畅,深者呈黑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二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有支烧的痕迹,胎骨灰黑既薄又轻,器体下有四如意足承载,器内壁和底部散布少许缩釉孔,予人益见古拙之气。这些都反映了宋元时期哥窑的工艺制作特征。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1名 元 哥窑水丞

估价:RMB 1,200,000-2,200,000

成交价:RMB 3,105,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大明·格古

时间:2013-06-05

尺寸:宽7.3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0名 南宋 哥窑月白釉水盛

估价:HKD 350,000-4,500,000

成交价:HKD 3,647,750

拍卖会:佳士得香港2004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龙凤传珍

时间:2004-11-01

尺寸:高7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9名 明或更早 哥窑葵瓣洗

估价:HKD 80,000-120,000

成交价:HKD 3,720,000

拍卖会:香港蘇富比2018年11月拍卖会

专场:中国艺术品

时间:2018-11-29

尺寸:10.2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8名 元/明 哥窑葵形洗

估价:HKD 200,000-300,00

成交价:HKD 3,760,000

拍卖会:佳士得香港2013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时间:2013-11-27

尺寸:宽7.5cm

洗葵瓣形,五方倭角,内外满施灰青釉,通体开片纹,铁足露胎,底有三支钉痕。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定窑、钧窑、官窑齐名。国内外对哥窑和官窑课题的研究一直从未间断。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7名 南宋-元 哥窑八方贯耳壶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RMB 4,704,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

时间:2010-12-05

尺寸:高15.5cm

本品仿铜壶造型,作八棱形,气韵硬朗,刚阳古朴,颈部凸起二道弦纹,肩部两侧各有管状贯耳,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色泽米黄,宝光内蕴,周身纹片致密,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缩釉现象明显,散见于贯耳附近,足端施釉不甚整齐,胎色深褐,益见古拙之气,亦正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哥大瓶”,哥窑大瓶于明代插花的形象可见于陈括《端阳景图》。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6名 宋 哥窑盘

估价:RMB 4,000,000-4,500,000

成交价:RMB 5,980,000

拍卖会:北京东正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

时间:2013-05-10

尺寸:直径15.6cm

此件哥窑盘,折沿口,平腹,浅圈足,通体施灰青色釉,满布鱼子纹开片,古称之为“百圾碎”,乃宋代哥窑之尚品佳器。圈足露胎,呈铁锈色,釉肥厚而微露紫口效果。然宋哥之铁足特征极为显著。整体古朴之极,釉色纯若古玉,若配以灯光,仿佛一件古代玉盘。宋人尚玉,信奉儒教,常拜孔子。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意指夫子常以古玉比喻君子,以古玉之德来喻君子之德,故制瓷亦仿玉之效果。五大名窑之中,又以汝、官、哥三窑,突显宋器之美,古时文人君子,视若至宝。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5名 南宋 哥窑四方倭角小洗

估价:HKD 5,000,000-7,000,000

成交价:HKD 6,720,000

拍卖会:香港蘇富比2018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人间异珍:奇•趣

时间:2018-04-02

尺寸:6.7cm

哥窑举世闻名,乃宋代名瓷之一,此倭角小洗为其经典之例。然哥窑样貌,众说纷纭,其名称未明示所属地区,难以判断确切窑址,或为浙江龙泉一对瓷人兄弟所立,瓷征究竟为,尚未能定述。

现今所述哥瓷多为高温烧制胎身,施开片青釉,甚是接近宋官窑瓷,但釉色乳浊不透,略带灰、或青、或褐调。古文献中二词用以咏哥瓷,「紫口铁足」,意指胎骨色深褐,「金丝铁线」,谓其釉面层叠丰富的开片纹,主纹深黑,细致密纹呈金红色,如本器所示。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4名 哥窑胆瓶

估价:RMB 3,600,000-5,000,000

成交价:RMB 8,050,000

拍卖会:北京翰海2011秋季拍卖会

专场:翰海重要古董珍玩夜场

时间:2011-11-17

尺寸:高14.8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3名 元/明 哥窑花口盘

估价:HKD 300,000-500,000

成交价:HKD 8,800,000

拍卖会:佳士得香港2015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时间:2015-06-03

尺寸:直径15.9cm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2名 元 清宫旧藏乾隆御题哥窑贯耳壶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RMB 11,270,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佞宋——宋元巷陌间的“色·声·香·味·触”

时间:2017-12-18

尺寸:高18.5cm

此贯耳壶仿上古铜壶造型,颈部凸起二道弦纹,肩部两侧各有管状贯耳,底足两侧设有两穿带,气韵古朴。通体施釉肥润,金丝银线开片遍布器身,疏朗有致,底足敷有深褐色铁汁,足端磨损露胎处可见胎体坚质。瓶底部满釉,上以琢玉之划刻法镌刻乾隆御题诗一首,诗文为:「处郡章家弟与兄,弟陶纯美较兄精。春风堂不观随笔,那识哥窑所得名。乾隆乙未春御题。」 后钤刻「比德」篆书方章。诗文说处州有章家二兄弟,弟所烧瓷器纯美,品质较兄所制为精。如果没看到《春风堂随笔》,怎么会知道哥窑名称的来由。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1名 元 哥窑倭角方洗

估价:RMB 3,000,000-3,500,000

成交价:RMB 26,450,000

拍卖会: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佞宋——宋元巷陌间的“色·声·香·味·触”

时间:2017-12-18

尺寸:宽7.2cm

此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后世鉴赏家称之为「聚沫攒珠」,最为令人称道。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哥窑多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为笔洗使用,更是后世文人所推崇。

明以前 哥窑葵口香盘

中鸿信2019春拍

成交价:RMB 21,850,000

元 哥窑胆瓶

中鸿信2018秋拍

成交价:RMB 31,050,000

元 哥窑贯耳瓶

中鸿信2019春拍

成交价:RMB 78,073,500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徽宗被掳,金国人采用独特方法让他痛不欲生,后被活活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对于宋朝来说,天子被虏,奇耻大辱,又怎会记载?对于金国来说,也不愿意承认自己虐待宋朝皇帝,毕竟要顾忌个人形象么。我们只能从《北狩行录》和《靖康稗史》等的记载中窥看一二。所谓北狩,不过是皇帝被俘的委婉说辞。里面记载宋徽宗在金国曾生下二子二女,说明在那里能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金国国君还为宋徽宗安排了

  • 宋高宗母亲明明双眼都能治好,那道士为什么只肯给她治一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赵构母亲韦氏,原本连宋徽宗的妃子都不是,赵构本人,也不过是徽宗众多皇子中的老九,他们母子的机遇,却来自靖康元年。那一年宋金议和,金人要求派一位皇子去谈判,已经继位的宋钦宗问王爷们,你们谁肯去?但大家都低头不语,到最后只有赵构说了一句,我去。赵构不但肯去,而且还曾请朝廷自行便宜,完全不必以他为念,这让

  • 明朝锦衣卫的穿着是怎么样的?这其中都蕴含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关于锦衣卫的影视作品非常多,但各个影片对于锦衣卫服饰的刻画却是各不相同。这其中原因,一是由于明朝距今的时间比较久远,明代衣冠极少有保存下来的,二是因为满清入关之后强制推行剃发易服的政策,严重冲淡了人们对于汉服的记忆,也使得许多汉服的制作工艺彻底失传。看了电影《绣春刀》,许多人会惊叹于明朝锦衣卫那

  • 宋江在死之前,为何要毒死李逵?只因李逵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逵李逵,李逵遇李逵冤家路窄的故事情节,为什么李逵要处死宋江

    在平定方腊的时候,费保就曾暗示过李俊说,这天下间的太平是将军打下来的,但太平以后的天下不会让将军太平。听了这话的李俊,立马顿悟,在班师回朝时,带着童氏二人离去。这一番言论宋江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才识渊博如宋江,他一定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但明白是一回事,宋江仍然以为自己一片赤胆忠心,皇帝不会怀疑。当宋江

  • 一不小心捡到爱:不认亲生女儿的顾元朝,男人的凉薄,比自私更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当顾安心问他凭什么怀疑自己妈妈时,他是这样说的:“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凭证,你一生下来我就做了亲子鉴定,你根本就不是我顾元朝的女儿。”所以顾安心,在很小的时候就亲眼看着妈妈发疯,从她面前消失,自己的父亲不要她。可这一切,只是因为顾元朝后来的妻子杨红调换了那份亲子鉴定。在看到电视剧《一不小心捡到爱》中的

  • 身为朱元璋长子的朱标,能不能称得上是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太子朱标简介,主角穿成大明太子朱标,太子朱标画的三个圈是什么意思

    尤其到了洪武十年,朱标已二十二岁。朱元璋下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三)。朱标正式监国理政,成为了朱元璋处理日常政务的好帮手。在一个强势皇帝之下,太子永远是太子。就如清康熙朝的胤礽虽然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长成后代

  • 镀金大龙头,纹路细腻的丝绸坐垫,明朝皇帝的“宝马”有多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籍守护人# 《出警入跸图》中的马车上个世纪,汽车还是个人财富的象征,到如今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最普遍的代步工具,价格低的几万,高的也有上百万、千万的,甚至还有过亿的。没有一个男人是不喜欢车的,这当然也包括古代的皇帝。虽然那时候车还没有快速转动的发动机,也没有有按摩功能的座椅,但身为天下主

  • 风波亭岳飞冤死,八十五年后昭雪平反,五十五年后南宋也彻底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遇害后,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对金屈辱求和,对内残酷迫害主战派。在这种情形下, 对岳飞冤案自然不可能予以昭雪。直至14年后主谋秦桧病死。秦桧死后,他的养子秦熺打算继续谋求宰相的职位,但高宗赵构坚决不允许。眼瞧着秦家失势,主战派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纷纷上书开始要求给岳飞平反恢复名誉。但高宗赵构起用早已

  • 朱元璋原名叫什么?是这2个字,如今很少有人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朱元璋是历史上阶级翻身的最佳案例之一,原本出身贫农家庭的他,最后能爬上一国之君,故事可说是十分精彩。相传,朱元璋被父亲取名为“朱重八”,至于为什么叫“重八”呢?据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的记载 “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

  • 宋江遇害后,有一位梁山好汉再次造反,还成功造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再厉害的人物还是逃不过朝廷的阴谋诡计,因为没有办法镇压他们,于是当时皇上身边的谋士就出主意招安他们,然后让他们去打当时非常猖獗的方腊,两边两败俱伤之后,朝廷就不战而胜了。当时的宋江对于招安的这个事情是非常的有意向的,毕竟即使是实力强大,也不想当一个总是被抓捕的土匪啊。而且朝廷开出的条件也非常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