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儒林外史》:心累的时候,看看这三句话

《儒林外史》:心累的时候,看看这三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4/1/13 8:19:57

“不尚夸张,一味写实”的白描,让世人更能感受到其中的人生哲理。

而书中的这三句话,更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吴敬梓|山花艺出版社

“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

对于古代儒生来说,科举取士是他们毕生的梦想,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但凡有一点名声的人,无不想着入仕为官。

冕是个例外。

他出生于元末一户淳朴的乡村农家,父亲早亡,母亲靠做针线活供他上了三年学堂。

后来为了补贴家用,他退学去给邻家放牛。

但王冕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学业,他一边放牛,一边自己学习绘画。待到十七八岁时,已然成了乡里的书画名人。

王冕的名气越来越大,请他出来做官的人也越来越多,可他却独独视金钱名利如粪土——屡次拒绝征辟,一心逃避官场。

就连朱元璋邀请他出山,也被他拒绝了。

有了盛名后的王冕,没有去追名逐利,反而继续选择穿三尺素衣、做一介平民,潇洒恣意地生活着。

《菜根谭》有言:“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为人处世,要在世俗之中存有一颗素心,更要在名利之前持有一份风骨。

不去做名利的跟屁虫,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朝夕的名利之中。

正如王冕以梅花自比作的那首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能够坚守一颗简朴恬静的内心,其实就拥有了最富足的人生。

“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自律,人生的修行,它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鲍文卿出身于南京的梨园世家,从小学习唱戏,为人也颇具风骨,他有自己的处世原则:“须是骨头里挣得出来的钱,才做得肉”。

当时,他与安东县知县鼎是好友,自然就成了一些趋炎附势之人的拉拢对象。

有一次,有两个极尽奉承之能事的书办,恳求他在知县向鼎面前说个情,并承诺:只要答应去说情,就先兑五百两银子给他。

结果书办热脸贴在凉屁股上,被鲍文卿一番“公门里好修行”的宏论说得“骨悚然、一场没趣。”

还有一次,崔按察司让他去向鼎处领取按惯例存放的“正当”款项。

本该是授受两欢喜的事,可鲍文卿却坚拒不收,而且他还有个新鲜的理由:硬说那银子是朝廷给老爷的俸银,而自己是贱人,用了朝廷的银子非折杀自己不可。

鲍文卿就是一直以这样一种自律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的。

苏轼有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自律的品格。

自律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况时更有主动权,让我们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真正主宰。

有句话说得好:“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

自律的人,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种下了自律,自然也就收获了优秀。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人们常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书中有一叫周进的老生,60岁了依旧只是一名童生,受尽了同乡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慧的白眼,周围所有人都看不起他,冷眼和奚落都是常态。

周进虽然考试不成,但他教书还是挺有成绩的,教出了一个秀才。秀才的父亲为了庆祝,特地举行了宴会,邀请街坊四邻还有周进一同来庆祝。

宴会上,梅玖向众人说:“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的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

明朝士大夫,称儒生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称进了学的秀才是“老友”。

梅玖的弦外之音就是,他这位“老友”不跟周进这位六十多岁的“小友”一般见识。

不仅标榜自己身份,反而暗讽周进不懂规矩,乱了辈分。

这一席话让周进都不好意思动筷子了。

就在这时,梅相公又说自己想到一个笑话:

“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众人会意过来,全都捧腹大笑。

周进没了面子,却默默不作声。

最后,梅相公还不忘指出,周进还不是秀才。

说罢,他又起哄,怂恿大家一起给周进敬酒,预祝周进早日考中秀才。

也许就连周进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竟然真的在晚年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御史大人,点了广东道学。

这个时候的周进春风得意,不少人拿着帖子上门来庆贺,不是亲的,也能认亲,有没有关系的全都能攀关系,当初那个高高在上的梅玖自然也对周进恭敬有加了。

《名贤集》中有言:“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

这残酷却如此的现实,也许就是生活的真相。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不是你哭了,就会有人来安慰,不是你累了,就会有人来帮助。

你应该明白,路再遥远也必须自己走,事再棘手也必须自己做。

因为,我们最大的贵人,就是我们自己。

鲁迅曾评价《儒林外史》说:“这是一本伟大,但要有人懂的书。”

起初看《儒林外史》,以为写的是书生命运,如今方知其中的人间烟火。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有的身陷困境,有的快乐自在,如此不同,是因为人生的态度不同。

尘世纷扰,难免业障迷眼,保持一份洁身自好,慎行自律,奋然自立,生活自然也就多了几分轻松。

当你心累的时候,不妨看看《儒林外史》,人生也就想开了。

生活多是油盐酱醋的琐碎,可我们也能在这琐碎之中,活出自己的纯粹。

更多文章

  • 民国官员汪曾武亲历:老虎听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汪曾武(1866年-1956年),江苏太仓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为文案,光绪二十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在北京参加会试期间,参加公车上书,被推为代表向光绪帝呈书,获授五品衔。光绪二十九年,因张之洞保奏而获授四品衔,发交巡警部以主事补用。民国以后,任北京政府平政院第一庭书记官

  • 雍正年制时期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董行业从古流传至今,因此古董收藏家也是不在少数的,但古董本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古董行业已是一真难求,假货居多的现象了,但即使是这样,也仍阻挡不了古董爱好者们前赴后继。因此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要怎么鉴定,希望能为广大新手古董玩家们提供一些帮助,避免入手到

  • 《明史》记载张献忠喜欢杀人,而清朝刘献廷记载张献忠不喜欢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明史》,《明史》就记载张献忠嗜杀,残忍至极。《明史》是清朝官修史书,历时九十年之久,由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张廷玉等人编纂。《明史》是二十四史当中,除了《宋史》史料最繁多的史书,而且,是史学界公认的行文简洁,叙事稳妥,材料翔实的一部史书。关于对张献忠杀人的记载,非常多,比

  • 顺治报复多尔衮,孝庄是什么态度,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讽刺孝庄,孝庄顺治母子对话片段,顺治对多尔衮之恨

    清朝义忠老亲王(摄政王)多尔衮病逝于喀喇城,年仅39岁。多尔衮刚病逝,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态度是毕恭毕敬的,不仅亲自率领群臣出门迎接多尔衮的灵柩,还追封多尔衮为义皇帝,定庙号为“成宗”,甚至尊称多尔衮的老婆为义皇后,俨然一副孝子的模样。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分析,顺治是她亲儿子,女人爱孩子是最多的。就算像电

  • 没过一天舒心日子,还比慈禧早去世一天,光绪皇帝是有多命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帝实在是一个苦命皇帝,他的存在只是慈禧操纵群臣、玩弄权术的需要,这对于一个继位时还应在父母膝下承欢撒娇的孩童来说,极不公平。根据历史记载,光绪继位时,当天晚上九点,天气极冷,狂风怒号。慈禧派人将睡梦中的小载湉(光绪)唤醒,当时他还不到四岁,来人不顾其大声哭闹,强行将其与父母分开并接进皇宫。为了将

  • 清朝最奇特的文字狱——《大义觉迷录》成书前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些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即是其中之一。湖南永兴人曾静原是县学生员,因考试劣等被革退,于是放弃举业在本地教书,失意无聊之中常杂记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对吕留良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之荐举的事迹深为敬仰,于

  • 孝庄秘史:小玉儿至死不知,为何多尔衮改变心意娶她,全因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孝庄秘史》中,大玉儿和多尔衮曾相互许诺终身,多尔衮对大玉儿的痴情也让很多人动容不已,除此之外小玉儿对多尔衮的执着也打动了无数人,可惜多尔衮心里只有大玉儿一人,直到大玉儿嫁给了皇太极之后,小玉儿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便想让皇太极来赐婚。正好皇太极也想借小玉儿来达到监视多尔衮的目的,多尔衮却死活不

  • 如果清朝版图保持到现在,会有多少国家羡慕?周边国家会作何感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自三皇五帝时期,就曾将地图铸在大鼎上,以昭示王权。到了夏朝初期,禹以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九鼎,象九州”,这才有了“九州大地”一说。随着时代的更迭,到了秦统一六国之际,“大中国”的版图已基本形成。此后的中国版图在此基础上也愈发大了起来,清朝时期,面积更是达到了1314万平方公里,堪称“史上最完美的版图

  • 康熙传位雍正错了?九子夺嫡时,若他脱颖而出,可能没有鸦片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雍正即位似乎是个错误,特别是乾隆登上皇位,直接导致清朝由盛转衰。如果康熙当初没有传位给雍正,也就不会有乾隆什么事,那么在他的众多皇子里,有没有人更适合当皇帝?答案还真有,但却并不是表面温文尔雅,背地里阴狠狡诈的八阿哥,而是光明磊落、重视情义、有勇有谋的十三阿哥。有人可能会

  • 清朝皇后年俸禄1000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价值多少?半数人不敢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100两银子排名,清朝一两金子换多少银子,清朝大臣们为后世留下多少钱

    在早期的时候,后宫嫔妃们的工资其实是实物供给,例如发的是稻谷,生活用品等。在唐朝以后,大多数就是以货币形式来支付了。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清朝后宫中的年俸制度。清军入关以后,按照明朝政治制度,清承明制在后宫嫔妃中的俸禄也分为三六九等,其中最高的是皇太后的年俸,每年黄金20两银子2000两。因此,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