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时候,后宫嫔妃们的工资其实是实物供给,例如发的是稻谷,生活用品等。在唐朝以后,大多数就是以货币形式来支付了。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清朝后宫中的年俸制度。
清军入关以后,按照明朝政治制度,清承明制在后宫嫔妃中的俸禄也分为三六九等,其中最高的是皇太后的年俸,每年黄金20两银子2000两。因此,清朝宫廷最富裕的不是皇帝,也不是皇后,而是老太后。
顺治十五年,清朝政府推出了完善的后妃制度,这些妃嫔分别认领相关的品位,享受相应的待遇,相比较于皇太极的16个妻子全部称作为“福晋”有了很大的进步。
康熙年间,后宫的等级制度逐步完善,设置: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每个宫的吃穿用度,甚至是衣服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皇后属于正一品的职位,工资是银子1000两;余下的其他后妃分别按照品级依次减小。皇贵妃800两;贵妃600两;妃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
但这些银子的购买力是在历年下降的,在盛唐时期,一两银子折合成现在约2000到4000元左右,到了北宋时期一两银子只能折现到1500元左右了。明朝一两银子换成人民币则在600到800元之间。
在《明史》中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两石。按照当时的单位来推算,一石大约在9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买三百八十斤大米。
到了清朝,银子的购买力急剧下降。有文学专家认为,清朝的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其实这是非常乐观的估计方式。
从道光皇帝以后,清朝的一两银子其购买力只有200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古代影视剧中,大侠们吃了饭就来一大锭银子交给店小二,称不用找补了,这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一笔巨资,小二表现的夸张也是应该的。
按照一两银子等于200块人民币来推算,清朝的皇后一年一千两,就相当于20万零用钱。并且,这些费用是除了吃穿用度的,也就是说在皇帝包吃包住的情况下,皇后还有20万的零花钱,可以用来打赏和开支。
在《清史稿》中记载,清朝的妃位不同等级制度,有不同的供应政策。精确到猪肉、白面、核桃仁等一系列小事情上。皇太后每天都要供应一头猪,皇后则是两天一头。
也就是说,在古代给皇帝当后妃,也算得上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不仅光宗耀祖,还包吃包住,每个月有固定的零花钱。也难怪那么多八旗包衣家族将自己的子女送到皇宫之中选妃。但对于那些被选入宫廷之中的女子来说,就意味着自己的青春被这些碎银子买断了。
参看资料:《明史》、《清史稿.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