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后期,虽然同样纷争不断,可早已失去了曾经的光芒,这是因为三国后期人才匮乏现象的出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蜀国后期因为人才匮乏最终战败,可实际上魏蜀吴三国都出现了人才匮乏的现象。
一、三国的巅峰
(一)东汉末年
三国的起点来自于东汉末年的混乱,由董卓入京拉开了三国的序幕,同时也是很多人被吸引的地方。
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原地区非常的“精彩”,随着三国第一战神吕布开始崭露头角,无数经典的战役慢慢出现,三国代表人物:关羽、赵云、典韦等悉数登场,在优质武将的数量方面,很少有时代能够和这个时期相抗衡。
即使排除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典韦、华雄等,放在其他时代皆是一代名将,可见那个时候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
(二)三国初期
在魏蜀吴三国正式成立后,三国时代进入了初期,虽然这个时候少了吕布的身影,可各国之间的竞争依旧激烈。
在武将方面,蜀国出现了马超、黄忠,魏国出现了许褚、张辽、吴国出现了孙策、吕蒙。
在文臣方面,卧龙凤雏皆被刘备收服,曹操手下更是谋士如云,即使是偏安一隅的东吴,也有周瑜这样能够和诸葛亮正面对抗的谋臣。
那个时期,属于三国互相角逐、短兵相接的时代,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张飞大吼喝退十万曹军,可这也是三国时期最后的辉煌。
随着曹操、刘备为首的代表人物落幕,三国开始变得索然无味,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国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害怕,这和大家印象中的魏国大相径庭。
(三)辉煌的落幕
到了三国后期,三国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无人可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成为了蜀国不断衰落的开始。
魏国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锋芒毕露,靠着司马懿苦苦支撑,至于吴国,在三国后期几乎已经看不到吴国的身影,就像是一个等待被征服的弃权者,不着痕迹的退出了三国的舞台,为何在三国后期,出现了人才匮乏的现象呢?
二、人才匮乏
(一)前期积累的消耗
三国能够人才辈出,和三国开始前的人才积累密不可分,抛开关羽、许褚这类名不见经超也没有优质背景的人,三国时期大部分的猛将都是一个大家族多年培养的结果。
比如来自西凉的马家,马家世代镇守西凉,通过不断的战斗和家庭的积累,才培养出马超这一代猛将。
换句话说,那个时代不管是谋士还是武将,大部分都来自于大家族的精心培养,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当乱世开启后,随着这些武将的纷纷离世,很多大家族的状况也不好,他们已经无力再去培养新一轮的代表,这就是为何在三国后期,已经很少可以看到大家族传承人的身影。
(二)战争的损耗
任何一个优质能人,定然会经历长时间的成长才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和平年代,虽然缺少血与火的历练,可同时也给予了他们足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赵云,赵云的武艺站在了三国第一梯队当中,可见他的战斗力,可赵云能够获得这样的武艺,与他多年学艺的经历密不可分。
当战争来临后,无数年轻人不得不冲入了战场,他们虽然得到了力量,却缺少了让他们学习的空间和环境,很多有几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可能早早的就死在了战场当中。
换句话说,很多天才还没有展现出自己的未来,便永久的离开了人世。
就拿蜀国后期的姜维来说,如果不是相对和平的环境和蜀国上层的器重,他很难有机会成长起来。
不过这些都是三国人才匮乏的一部分原因,三国后期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还是晋升渠道的减少。
民间有高人,可当这些高人失去上升渠道后,又该如何让后人记住自己的飒爽英姿呢。
三、乱世的结束
(一)乱世出英雄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乱世出现的直接影响自然是英雄能人辈出,因为乱世出现后,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早已经荡然无存,成为了凭本事看人的时代。
再加上各个势力开始“不拘一格降人才”,自然会让很多人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就以关羽来说,在遇到刘备之前,他只是一个卖枣的,即使有一身强悍的武力,可却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是刘备的出现,他定然不会加入到刘备的大军当中,同样不会出现“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精彩战役(来源《三国演义》,非正史记载),如果关羽如果没有加入刘备阵营,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后世的“武圣”。
同理,曹操身边许褚也有类似的经历,许褚身后曹操身边最受器重的武将之一,同样站在了三国战斗力的第一梯队,可是在遇到曹操之前,许褚就是一个乡村匹夫,他的一身武力只能保证自己不被饿死。
这就是乱世出英雄的含义,乱世的出现,让这些身份“低微”的人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不管你出身如何,有过什么前科,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受到重用,但在乱世结束后,他们还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吗?答案很简单:不能。
在三国后期,其实已经不属于“乱世”,而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这意味着各个国家的体系已经非常完整,有了一套专属的人才晋升渠道。
底层人想要出头的机会变得十分渺茫,像关羽、张飞这样的人,如果出生在这个时期,想要成为一个将军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性,甚至连参军都变得非常困难。
魏国就是这种情况最大的受害者,在提出九品中正制后,人才晋升渠道不仅变得非常狭窄,还被官员牢牢的控制在了手里。
因此无钱无势的普通人几乎等同于失去了上升的机会,换句话说,当乱世消失,战争变成国家为主导的时候,人才井喷的现象会立刻消失。
(二)上层战斗力的稳定
在乱世当中,每一个势力都在进行不间断的人才交替,任何有能力的人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被委以重任。
就拿虎牢关中的三英战吕布来说,当时的刘关张三人在阵营当中属于妥妥的小人物,即使是曹操也不是阵营当中的决策者,可刘关张三人依旧可以正面吕布,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争取名声。
可是在上层战斗力稳定后,新人就很难有机会出头了,在蜀国势力稳定后,五虎将是蜀国的绝对战力,是蜀国军队的领导者,只要有他们在,新人想要出头必须得到他们的肯定。
比如你在一场战斗中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结果在关羽的心里却是“比我差了很多”的形象,你便很难获得培养的机会,一生可能也只是一个小兵。
那么这个时候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晋升呢?自然是有背景的人,例如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这两人虽然也是十分厉害的将领,可在三国之中的排名却非常低。
或许在蜀国阵营中有不少人在战斗力和带兵方面都超过他们,可因为他们的身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备受器重的将领。
因此,在三国进入消耗期后,大量底层人就间接失去了晋升的机会,才会出现人才匮乏的情况,实际上人才从来不会匮乏,匮乏的只有上层认可的人才。
(三)不同的国情
除了以上情况外,三国之中人才匮乏的情况也不太相同,蜀国因为过于依赖早期的班底,让大量底层失去了机会。
所以才会有人才匮乏的情况,在老班底全部死亡后,蜀国也出现了一些厉害的年轻人。
比如姜维,如果不是刘禅选择用自己的性命换取蜀国的安稳,凭借姜维,刘禅依旧有和魏国对抗的机会。
而到了魏国,就不得不提到司马懿了,司马懿是三国之中最顶级的谋士之一,更是魏国后期权力的巅峰,他在掌权之后就不断的布局,几乎将魏国所有的重要位置全部换成了自己人。
这才完成了最后的改朝换代,因此魏国的人才匮乏在于司马懿的阻拦。
最后就是吴国,吴国的人才匮乏和文臣有关,吴国是一个十分混乱的国家,因为吴国内部的争端重来没有停止。
吴国的武将主站,吴国的文臣主和,这成为了吴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吴国的主要武将日渐凋零的时候,年轻一代的武将几乎全部遭到了镇压。
结语:
三国时期的人才匮乏,存在多方面因素,唯独和人才的数量无关,即使到了三国后期,依旧有不少出色的年轻人,只不过时代的改变让这些年轻人没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才会出现人才匮乏的情况,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