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爱的朋友们,跟我一起带着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困惑,每天只读1个小故事,积累生活的智慧吧!
1、今日问题:假设你现在是公司老总,现在你派旗下一名经验深厚的老员工正与潜在客户洽谈合作事宜,然而却迟迟未有进展,现在突然有人跟你说这名客户更愿意跟你手下的另一名员工谈,你想起这名员工虽年纪轻轻、经验较少,但谈论起公司业务时,却颇有心得,这时你犹豫了,不知是否该临阵换将。
如果你想知道应对此类情形的做法,那咱们一起回到战国时期,秦始皇派大将领军猛攻赵国,老将廉颇率领赵军抵抗,却接连吃到败仗,于是选择避战坚守,赵王闻知非常恼怒,多次派人斥责廉颇,这时突然有流言说秦国并不怕廉颇,而且他很快就要投降了,秦军最怕的其实是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
[var1]
这时赵王会如何抉择呢?读后必有所悟。
2、《资治通鉴》同样情景历史人物的应对:赵括,华而不实的人才
赵王也听闻赵括兵法理论极其深厚,便欲换将。
[var1]
蔺相如劝谏说:“大王不要因为赵括有点名气就重用他,他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并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仍是不听。
[var1]
现在再看看他父亲赵奢对其的评价,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自认为天下无敌,讨论兵法时,赵奢也辩不过他,但赵奢从来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解释说:“打仗是出生入死,但赵括谈论起来却很随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还就罢了,一旦任用,灭亡赵军的一定是他。”
[var1]
待到赵括准备出发,赵括的母亲赶紧上书,指出赵括不可用。赵王感到奇怪,便问为什么,赵括母亲便据实相告。然而话都说到这份上,赵王依然不听,赵括母亲无奈之下便说:“若是赵括领军出了差错,请不要连累治我的罪。”赵王答应了。
[var1]
赵括率领赵军对抗秦军,果然只知照搬兵书,最终在长平被秦军彻底击溃,40万赵军被武安君白起活埋,赵国举国震惊。
[var1]
3、今日箴言
老田看来,赵王错用赵括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一、看待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名气有多大;二、要了解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要重点考察与其朝夕相处的亲近之人的意见。
[var1]
往期文章传送门:
资治通鉴7:田单教你如何重振团队士气?提升领导力必学的技能
《资治通鉴》:被人推崇备至,为什么值得每个人反复研读
如何阅读《资治通鉴》,读了有什么用?看这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