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走进甲骨文的世界

走进甲骨文的世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46 更新时间:2024/1/1 19:39:52

其实,甲骨文之前和甲骨文同时代也有文字,只不过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甲骨上面有毛笔沾着朱砂写的文字

随着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甲骨文和商代文字之间不能划等号。甲骨上镌刻的文字和青铜器、陶器、玉器上的文字略有不同。而且,甲骨文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地点的产物,它们就是商朝帝占卜用的。而商朝当时的文字肯定不仅仅有甲骨文,而且当时书写的主流应该是毛笔,这个在甲骨文龟甲片上得到证实,上面有毛笔沾着朱砂写的文字。只是书写在树叶、树皮、竹简、兽皮等等的字,随着附着物的腐烂消失而灰飞烟灭。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我们了解一下甲骨文的笔字的写法就一目了然了。

如上图,甲骨文中有“册”字,属于象形文字,意为竹片或木简被一根绳子串在一起。与此同时,甲骨文中也有“典”字,犹如两只手捧着一个“册”字,属于会意文字。从“册”与“典”字可以看到,商朝文字载体必然已有竹简或木简,但至今未能找到商朝竹简,只能说商朝竹简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腐朽而已。

再看甲骨文的“笔”字,犹如一只手握着一支笔,与写毛笔字的姿势几乎一致。

甲骨文中的“书”,即在“笔”下多了一个“口”,也许是书桌,也许是石头或者其他文字载体。

由此可见,中国毛笔历史源远流长,至少在商朝时期就有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大概在春秋战国时代,演化出了我们熟知的毛笔造型,至于秦代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的说法,应该是他改进了毛笔而已。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甲骨文。

最早,晚清官员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了甲骨文的存在。相传,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到中药房抓药,意外发现了一味药材“龙骨”有很多划痕,类似篆文而不识,后经研辨发现了甲骨文。

百余年来,共发现甲骨已超过15万多块。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收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书具备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2017年,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多年来,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其中以罗振玉年龄最长,接触甲骨文也最早,而位列“四堂”之首。

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向湮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甲骨、篆、隶、草、行、楷……中国文字虽然有不同书体形式的变化,但以“六书”为特征的文字结构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近1/5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晚期使用的占卜记事文字,在出土的甲骨中,不仅有流星、日食、月食、彩虹、骤风这些自然天象,更多内容涉及三千多年前的王室宗法、占卜制度、社会构成、外交征伐以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饮食宴飨等日常生活,是研究中华文明史、追溯国家起源、寻绎中国思想渊薮的宝贵史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筷子最早被叫为“箸”!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筷子,早先称为“箸”,也称为“梜”,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中国人使用它的历史至少持续了三千年。“箸,从竹者声,说明“箸”最初就是用竹木制成的,因而形成“箸”字时,就缘其最初所用质材,故从“竹”,以象征其本质。[var1]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汤水沸滚无法下手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异人和吕不韦两个人,究竟谁才是他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的生父是异人还是吕不韦,异人是秦始皇的父亲吗,吕不韦异人

    秦始皇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的皇帝,那时候的他英明神武,收服了六国,最终统一了秦国,这可是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面,战争是一触即发,六个国家哪一个都不希望自己被吞并,可是每一个皇帝都是有野心的人,谁愿意自己只有这么小的一亩三分地,所以那时候只有百姓是最可怜的,而秦始皇被逼到了极致,

  •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墓,只为寻找天书,看到墓中一行字他匆匆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历史上有很多智商逆天的谋臣,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27岁被刘备请出山,当时曹操以席卷天下之势南征,诸葛亮淡定的结盟东吴,然后用一场赤壁之战打断曹操的进程。曹操战败后诸葛亮帮刘备拿下荆州和益州,以一人之力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还有元末明初的刘伯温,他早年游历天下,目的就是寻找明主。后来发现起

  • 汉末争雄:孙策骁勇定江东,刘备兵败投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时有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俱走依刘繇,推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孙策先领兵攻笮融,笮融出营交战,被孙策击败,伤亡五百余人,奔入营中,不敢再出。孙策移攻秣陵,日夕猛扑,慌得薛礼手足无措,乘夜溃走。孙策得入秣陵城安抚居民,禁兵侵掠,忽有探马入报,乃是樊能、于麋等,复袭夺牛渚营,断孙策归路

  • 欧洲或许没有秦始皇,但是吕不韦一定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历史上吕不韦对秦始皇咋样,吕不韦是真心辅助秦始皇吗

    他们有的盛极一时,欧洲的统一之路近在咫尺,但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对欧洲大陆形势上的统辖,最终只有分崩离析一个结果![var1]在欧洲每个风云迭起的时代,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宿命。1806年10月28日,代表着法国最高荣耀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在铺天盖地的法国军团簇拥下,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柏林的凯旋门。

  • 董卓去世前大喊6个字,被人嘲笑上千年,吕布回答9个字却成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残暴不仁,惹得天怒人怨。(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朝廷命光禄勋宣璠册封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董卓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尚书以下官员自行绕过朝廷到董卓家中议事,官员与董卓言语间略有不合即被当场杀死,引起朝野不满。自董卓掌权以来,惹得天怒人怨。公元1

  • 日本也有战国时代,号称比中国战国场面更大?看过地图后我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家都知道,周天子的天下王权薄弱,各地有实力的诸侯纷纷起势称霸一方,从此展开你争我夺的地盘割据战。战国时期,虽然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级探索阶段,但王土面积也占据了如今中国地图的半壁江山,各国之间的战争也都场面盛大、规模宏伟。然而最近小解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儿,那就是我们的邻国日本

  •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到底有多厉害?人才遍布魏蜀吴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祥龙简介,诸葛兵,诸葛家族实力有多强

    到了东汉末年,琅琊诸葛氏已经成为当地的大家族了,出了不少人才,其中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人最有名,虽属不同阵营,但都做到了高位。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瑾是东吴的大将军;诸葛诞是曹魏的征东大将军。除了这三人外,在三国时期诸葛家族还出了不少人才,遍布魏蜀吴三家,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 故事:秦始皇嬴政亲政在即,巧借“嫪毐之乱”铲除相国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此时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两座大山,长信侯嫪毐和相国吕不韦。他时常思量,帝国权利的交接能顺利过渡吗?如果不能又该如何铲除这两座大山呢?加冠礼越来越近了,嬴政心中很是不安,仿佛要出什么意外。加冠礼前夕,长信侯嫪毐酒后失言[var1]嫪毐剧照嫪毐原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由于和嬴政的母亲赵姬有染,怕嬴政亲政

  • 三国之乱世:刘备是天生的帅才,但其并不适合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刚步入政坛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肃清吏治,成绩斐然。只是逐渐看透了东汉王朝的朽败已无可救药,毅然从武,建立自己的军事集团。曹操的战略眼光远远高于其它诸如雄霸一时的袁氏兄弟,不仅仅是在礼贤下士和战略谋划上,当时军阀混战,其他割据集团只知掠夺,甚至以人充军粮,而曹操则开创了屯田制度,召集流民,发给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