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筷子最早被叫为“箸”!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什么区别?

筷子最早被叫为“箸”!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4/2/7 10:03:09

筷子,早先称为“箸”,也称为“梜”,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中国人使用它的历史至少持续了三千年。

“箸,从竹者声,说明“箸”最初就是用竹木制成的,因而形成“箸”字时,就缘其最初所用质材,故从“竹”,以象征其本质。

[var1]

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或粉粢(米饭)食之,这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

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食烫手,筷箸因运而生,合乎人类生活发展规律的。

史籍上关于“箸”的记载最早是为战国时期,《韩非子·喻志》中讲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商王纣以象牙为箸,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

[var1]

由此可见在殷商时期,就有筷子的存在。

1994年湖北长阳县香炉石遗址出土了商代中期(前15—前14世纪)的骨箸,长16厘米。考古学认证了这一点。

虽然筷子的起源历史悠久,但在先秦时代,“箸”并不是吃饭的工具。

《礼记》中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当时的筷子只是用来夹取汤羹中之“菜”的,而且要与勺子(匕、匙)分工。

[var1]

两汉时期,吃饭的时候依旧是匕箸并用。

不过“箸”的用量明显加大,而且使用等级已经显现。西汉早期时多用竹箸,而在东汉贵族们的墓穴里,铜箸更为常见。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张陈王周传》中写道过:“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载,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请人吃饭却不摆好筷子,会让人感到羞辱,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在那时,筷子已经是礼仪的象征了。

[var1]

等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箸的质料更显夸张,出现了金箸、银箸、玉箸、犀箸、木香箸。开元年间,唐玄宗曾将一双金箸赠送给了明相宋璟。唐朝时的黄金餐具器皿均被皇宫垄断,私造金器是犯法的,当宋璟听说皇上要送他金筷子,惊喜之中也带着点恐慌。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

——《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

[var1]

到了宋代,筷子已经融入到各种风俗之中《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风俗——回鱼筯。“筋”也是为箸。

说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男方以网装酒瓶与大花八朵赠女家,女方,则用三五只活鱼和一双筷子,回赠男方

“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筯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筯。”

——《东京梦华录》。

[var1]

在餐饮行业,也有筷俗。据《梦梁录》记载,南宋临安的面食店有个规矩:

客人进店坐定,店小二必须马上过来,拿着筷子遍问坐客,冷热随叫,服务态度堪称五颗星级别。

“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庑,称呼坐次。客至坐定,则一过卖执箸遍问坐客。”

——《梦梁录》。也就是从宋代以后,箸不再和匕与匙一起使用,独自霸占了餐桌。

[var1]

至于“箸”从什么时候叫作“筷子”,则从明朝开始的。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江南地区的船家在开船过程中,期盼尽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不祥之字,“箸”与“住”音同,故将“箸”称为“快儿”。

此名迅即传开,以致士大夫也跟着叫起。“快儿”再加一竹字头,就成为“筷子”。

[var1]

隆庆年间,李豫亨在《推篷窹语》中也说:

“亦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间亦呼为筷子者,志其始也”。

到了清朝,“筷子”一词逐渐普及。《红楼梦》里,“筷子”的用法已经看不出什么鄙俗色彩,从凤姐到贾母都说“筷子”。

同时筷子上边方下边圆,长度多在25厘米左右的模样,也是在明清时期形成。

[var1]

筷子被我们的祖先发明后,因为方便好用,逐渐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

韩国出土的最早的筷子来自公元6世纪,比中国晚了上千年。

至于日本,通常的说法是,筷子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末期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

不过跟中国成对的筷子不同,它是用竹子做成的镊子一样的东西,日语叫“折箸”,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被认为是神器。

[var1]

因为文化、饮食特点等原因,筷子的长度、形状和材质在中日韩三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最长的是中国的,韩国次之,日本的最短。

我们的筷子足部往往又圆又粗;韩国的筷子筷身纤细,足部扁平,据说是为了方便夹豆子,又容易在小碟里撕开泡菜;

日本的箸则头尖身短,保留了隋唐遗风,这跟日本人爱吃鱼有关系,因为它适合挑鱼刺。

[var1]

从材质上看,中国筷子的传统材料有竹、木、骨、金属;

韩国人喜欢用金属制作的筷子,铁筷与不锈钢等。因为木材资源的匮乏,加上他们喜欢吃烤肉,金属筷又耐高温,不易变形。

日本的纯竹木筷子在材料上虽些寒碜了,不过在16世纪,

日本人就开始在筷子上涂漆,用各种各样的花纹颜色,以彰显富有和尊贵。

[var1]

日韩两国筷子皆源于中国,但是在1980年,日本将每年8月4日设为“筷子节”。2015年,韩国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筷子节”。

在筷子节这一天,两国通过举行供奉筷子的仪式,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地为人们服务。

但作为中国人,一双筷子的含义早已超越了他的实际意义,

它不仅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迪、传承、明礼、思念、睦邻、守望和感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异人和吕不韦两个人,究竟谁才是他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的生父是异人还是吕不韦,异人是秦始皇的父亲吗,吕不韦异人

    秦始皇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的皇帝,那时候的他英明神武,收服了六国,最终统一了秦国,这可是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面,战争是一触即发,六个国家哪一个都不希望自己被吞并,可是每一个皇帝都是有野心的人,谁愿意自己只有这么小的一亩三分地,所以那时候只有百姓是最可怜的,而秦始皇被逼到了极致,

  •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墓,只为寻找天书,看到墓中一行字他匆匆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历史上有很多智商逆天的谋臣,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27岁被刘备请出山,当时曹操以席卷天下之势南征,诸葛亮淡定的结盟东吴,然后用一场赤壁之战打断曹操的进程。曹操战败后诸葛亮帮刘备拿下荆州和益州,以一人之力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还有元末明初的刘伯温,他早年游历天下,目的就是寻找明主。后来发现起

  • 汉末争雄:孙策骁勇定江东,刘备兵败投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时有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俱走依刘繇,推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孙策先领兵攻笮融,笮融出营交战,被孙策击败,伤亡五百余人,奔入营中,不敢再出。孙策移攻秣陵,日夕猛扑,慌得薛礼手足无措,乘夜溃走。孙策得入秣陵城安抚居民,禁兵侵掠,忽有探马入报,乃是樊能、于麋等,复袭夺牛渚营,断孙策归路

  • 欧洲或许没有秦始皇,但是吕不韦一定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历史上吕不韦对秦始皇咋样,吕不韦是真心辅助秦始皇吗

    他们有的盛极一时,欧洲的统一之路近在咫尺,但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对欧洲大陆形势上的统辖,最终只有分崩离析一个结果![var1]在欧洲每个风云迭起的时代,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宿命。1806年10月28日,代表着法国最高荣耀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在铺天盖地的法国军团簇拥下,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柏林的凯旋门。

  • 董卓去世前大喊6个字,被人嘲笑上千年,吕布回答9个字却成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残暴不仁,惹得天怒人怨。(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朝廷命光禄勋宣璠册封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董卓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尚书以下官员自行绕过朝廷到董卓家中议事,官员与董卓言语间略有不合即被当场杀死,引起朝野不满。自董卓掌权以来,惹得天怒人怨。公元1

  • 日本也有战国时代,号称比中国战国场面更大?看过地图后我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家都知道,周天子的天下王权薄弱,各地有实力的诸侯纷纷起势称霸一方,从此展开你争我夺的地盘割据战。战国时期,虽然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级探索阶段,但王土面积也占据了如今中国地图的半壁江山,各国之间的战争也都场面盛大、规模宏伟。然而最近小解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儿,那就是我们的邻国日本

  •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到底有多厉害?人才遍布魏蜀吴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祥龙简介,诸葛兵,诸葛家族实力有多强

    到了东汉末年,琅琊诸葛氏已经成为当地的大家族了,出了不少人才,其中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人最有名,虽属不同阵营,但都做到了高位。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瑾是东吴的大将军;诸葛诞是曹魏的征东大将军。除了这三人外,在三国时期诸葛家族还出了不少人才,遍布魏蜀吴三家,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 故事:秦始皇嬴政亲政在即,巧借“嫪毐之乱”铲除相国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此时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两座大山,长信侯嫪毐和相国吕不韦。他时常思量,帝国权利的交接能顺利过渡吗?如果不能又该如何铲除这两座大山呢?加冠礼越来越近了,嬴政心中很是不安,仿佛要出什么意外。加冠礼前夕,长信侯嫪毐酒后失言[var1]嫪毐剧照嫪毐原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由于和嬴政的母亲赵姬有染,怕嬴政亲政

  • 三国之乱世:刘备是天生的帅才,但其并不适合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刚步入政坛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肃清吏治,成绩斐然。只是逐渐看透了东汉王朝的朽败已无可救药,毅然从武,建立自己的军事集团。曹操的战略眼光远远高于其它诸如雄霸一时的袁氏兄弟,不仅仅是在礼贤下士和战略谋划上,当时军阀混战,其他割据集团只知掠夺,甚至以人充军粮,而曹操则开创了屯田制度,召集流民,发给农

  • 吕不韦——我的资本运作第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的历史,吕不韦传奇的一生,吕不韦的经商经验

    1邯郸。异人,在赵国做人质。秦昭襄王的庶出孙子,秦孝文王的庶出儿子。其实,按实际情况看,他能活着已经不错了,奢求其他都属于想太多了。吕不韦,姜子牙的后裔,一个家里钱多的花不完的巨贾,还到处寻找投资机会。吕不韦去邯郸做生意,遇到了异人,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史记这是标准的商人思维和眼光,看见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