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落下帷幕,听着胜利者雍正在殿中的话,老十双股用力,洪荒之气让毒蛇老九一个没绷住,笑出了声音。
一旁的八阿哥赶紧眼神示意,开会呢,严肃点!昨天吃的什么…咋还是鸡肉味儿的?
底下小动作雍正虽然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嘴上还得表示,这可都是朕的肺腑之言啊。但是朕知道,朕说啥你们指定都不信。
“朕的心,天知道……!”
瞅着自己的四弟这么说,老三坐不住了,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线上,我老三溶于老十三。但是这一次给我机会,我指定得中用啊!于是老三表示,皇上如此坦诚:
“臣弟已感激无地,皇上但有传令,臣弟一定肝脑涂地,虽死不辞!”
老三这一波话,该有的铺垫都到位了,雍正也顺着话茬继续说,朕呐,比不了咱们的皇阿玛只希望咱们哥几个众志成城,想朕所不能,做朕所不便。
雍正在上面叭叭一顿乱说,却发现实在人老十已经是蚌埠住了。
“胤俄,你哪儿不受用吗?”
“皇上苦口婆心的,若是听不进去,那还是个人吗?臣弟实在是憋不住了……求皇上恩准,臣弟要出恭!”
这一出人间喜剧,可比康熙年间一年一度的“神奇寿宴在哪里”好玩太多了。空气当中顿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只有咱们的雍正,那好悬血压冲破天灵盖!我在上面苦口婆心的讲,你搁这儿要窜稀?那咋办?雍正的眼睛不住的看着四个字:“忍用急戒”,戒急用忍呐!
去吧!小太监甚至还友情提示了一下,十爷呐,茅厕在那头,你别蹿错地方,你可得慢点。
“慢走……慢走得了吗?你让我拉一裤裆啊!”说完,老十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只剩下了整个大殿上一众文武群臣、宗亲贵族们大眼瞪小眼。
“还有要方便的吗?”
等到没人说话了,雍正才表示,这段时间啊,我三哥和诸位弟弟们都太累了,连朕也累的七死八活的……
“朕有些要紧的事儿,说完了,大家也就可以歇了。”
这说话之间,雍正已经来到了他挚爱亲朋手足兄弟老八的面前:
“在咱们兄弟中间,你是有才的,朕的意思是让你出任总理王大臣,和上书房的几个大臣一起处理军国大事,怎么样?望你不要推辞。”
雍正此刻抛出来的橄榄枝,更多的是为了制衡目前的局势。毕竟眼下八爷党虽然在夺嫡中失利,可手中的能量依旧不容小觑。这是一步缓兵之计,但对于老八来说,却也是不得不接。谁会放走送上门的权利呢?老八是个明白人。既然你有求于我,那我指定得站出来,还得找一个冠冕堂皇的正当借口:
“为了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臣弟义不容辞!”
什么叫大义凛然,什么叫贤得恰到好处?八贤王名不虚传了属于是。
抛开八贤王不谈,雍正在国丧期间还做了啥事儿?
首先在老十四入京大闹灵堂的途中,雍正、张廷玉、隆科多三人小组开了次小会。
张廷玉一张嘴,那就是个坏消息:青海的罗布藏丹增与准葛尔阿拉布坦秘密会谈了三次,自立可汗,已然是公开造反!雍正听到这个消息,难免一个头两个大。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眼下大清国库那可真是聊胜于无了。钱都被借走了拿啥打仗啊?所以雍正决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催缴欠款。
张廷玉表示,要不,陛下咱们等国丧结束之后?雍正是个直来直去的人,真当欠钱的是大爷了!按照名单上出现名字的官员,一个个领取抄家套餐,同时雍正也提出了开国的第一国策,完成当皇子的时候就没完成的事——追缴各省的亏空!第一个试点省份就是山西。
“皇上,奴才保举一人,定能胜任,诺敏!”隆科多起身推荐道。
张廷玉左右张望,这诺敏……可不兴用啊!刚想张嘴,雍正就表示:
“好!只要是人才,朕就不惜破格录用他。我看这个山西巡抚就让诺敏去!”
于是在小多子的引荐下,山西巡抚诺敏走马上任!
山西巡抚衙门外,轰隆隆炮响三声,山西新任巡抚诺敏端坐高堂。
诺敏一上来,就摆正了自己的态度。蒙皇上信任,得隆中堂赏识,本官出任山西巡抚。本来啊,我是不想来的,毕竟咱们山西是有名的国库欠款大省!
“一个省居然亏空三百多万库银,两年内要填补干净,落在诸位头上,每人至少十万两以上!”
现在皇上正看着咱们,全大清也都在看着咱们,我也不怕别的,我已经做好了随时被革职的准备,总之一句话家人们:
“我要是受了处分,你们在场的各位,谁也别想安稳的过关!”
这一年,雍正开启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生涯。他打算分两步开始。第一步铸币,第二步恩科第三步加班。
“李德全,多调些朱砂,朕准备熬个通宵。”
雍正正招呼着小多子、张廷玉等上书房大臣落座,这一次啊,雍正脸上乐开了花。
看着诺敏上交的工作报告,一个劲儿地开夸,什么治肾亏不含糖,治绝症下猛药,隆中堂你举荐的人,绝!
“这是皇上知人善任。”
小多子不着痕迹地把功劳吃了,美滋滋。雍正正乐的开心,就看超长待机的有德之人——李德全又进来了,皇上,大事不好了,户部主事孙嘉诚和阿灵阿打起来了!吵着要见皇上您一面……
雍正寻思,我看看咋回事。就让李德全去喊孙嘉诚了。这孙嘉诚的事先按下不表,雍正是抓紧时间讨论工作,首先就是恩科主考官选谁合适?
老八出言表示,这张廷玉的老弟,张廷路就很合适啊。
“臣弟也赞同廉亲王的举荐,请皇上谏纳。”
本来雍正是还想犹豫一下的,一听亲爱的老十三放话了,便应道:
“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嘛。为国举贤…就得这个样子啊!”
老张也顺势,举荐了清流领袖李绂做副主考,敲定好了后,老八捧着新币雍正通宝交给了雍正。雍正这么一看新币,是笑得合不拢嘴。直接当起了BUG夸夸群群主:
“八弟啊,不是皇兄说你,只要你肯上心,什么事情都能办好!”
这一款雍正通宝,在整个大清铸币系统当中,也是最珍贵的一款。做工精良、文字规整统一,到如今都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众人谈笑间,孙嘉诚就跑来了:
“微臣孙嘉诚,叩见皇上,叩见皇上…叩见皇上!”
这一波三连叩之后,孙嘉诚一抬头,好家伙,可给雍正吓一跳!这小伙子可真不像个小伙子,多少长得是有点着急了属于是。雍正询问了一下孙嘉诚的履历后,这小孙同志是康熙六十年的进士,在礼部三个月就被分去了户部,正好跟在府邸等候上位的雍正错开了。用小孙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皇上龙游潜邸,所以没福识得盛颜。”
“没见过朕,未必是祸。识得朕,也未必是福啊....”
雍正寻思,小伙子可以啊。康熙六十年的进士,能做到六品的才几个啊?
“也不知道你是如何钻刺打点,走了谁的门路,官升的这么快了,还不安分。”
你要是这么说话,小孙可就不开心了。孙嘉诚表示,当年殿试我实质上考中的是探花,但是却被打发到翰林院当庶吉士。
“只因……臣长的相貌丑陋。”
掌院的学士说,圣祖六十年大庆,我这样的放在翰林院的队伍里,那有辱斯文啊!有碍观瞻。然后掌院就HR离职,他不干人事,把我打发到户部去了。小孙的奇妙冒险,属实是把雍正整乐了。那雍正就得问了,你户部官做的好好的,为何打架?
“请问皇上,朝廷铸制新钱,是为了民间流通,还是为了……粉饰太平?”
此话一出,小多子立马开炮:
“你要跟皇上打擂台?来人,把他给我叉出去!”
眼见孙嘉诚如此说,雍正却拦住了。来,仔细说说,这到底怎么回事?这不说不知道,一说,雍正的脸是被“打得”啪啪作响!
“如今市面上一两银子,能兑换多少制钱?”
“一两银子兑换两千制钱!”
“那是朝廷定的官价。可是到了市面上,一两银子却只能兑换八百制钱!”
这整整一千六百制钱的差价,让雍正有些坐不住。他赶紧问小棉袄张廷玉,这差价为何这么大?张廷玉还没搭话,作为铸币一事的操办人老八,开始给自己找补。皇上四哥,没事儿,银贵钱贱属于正常现象。咱爹那时候就这样。雍正听了贤言之后,就得来听听孙嘉诚的回应。
孙嘉诚开始讲明原因,这一次含铜含铅的比例多,先帝制钱是半铜半铅,就已经超了奸商们的预料。把铜钱收上来之后,融铜去制作铜器,一转手就是几十倍的利润!如今制钱,阿灵阿他们居然把铜含量提高到了六成,钱是好看了,可弊病更大了!贪官是赚满了,老百姓可苦死咯……
那有很多小问号就不明白了,为啥铜含量提高了,老百姓会吃亏呢?咱们要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大清是一个银本位帝国,朝廷想要保证银子的购买力,必须要咬死的,是银子换铜的价格。确保一两银子能换2000制钱,可如果一两银子只能换800制钱,会导致银子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银子不值钱了!那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简而言之就是,制钱中含的铜远比制钱本身的价值更高,这样操作下来,必定有大量商人偷偷熔钱炼铜,制钱越来越少,国家越来越亏。民间银与钱的比例就越来越畸形!
雍正听完,只感觉是头皮发麻。小棉袄张廷玉这时候解释道,为了保证银本位,大清在收税的时候,都是按照银价来的。在交税的时候,也得按照2000比一两的比例来交税。老百姓们被剥削惨了,贪官污吏们反手把老百姓的钱,再按照800比1的比例放出去,或者再融了;一来一回的利润,自然就落入了贪官们的腰包。
要不说嘛,贤还得是八贤王!不仅贤的恰到好处,搞钱也是一把好手。
“廉亲王,这事儿你看如何啊?”
老八则是干脆表示:
“有些事情本来就难以两全,皇阿玛在世的时候,也不是不知道这些弊病。”
如果你要追求好看,那确实就得加重铅的比例。总之我廉亲王是个不粘锅!你廉亲王先不粘锅了,孙嘉诚可就不乐意了:
“臣不赞同!减低铜的含量,也不过是字画稍微模糊了一些…却杜绝了钱法上的一大弊政,于国于民,都是有利无害的!”
雍正不是个傻子,自然知道谁说的有理。可眼下他也不能直接跟老八公然撕破脸皮,只能对着孙嘉诚输出:
“你个六品小吏,你懂什么呀?先是跟本部堂官厮打,现在居然敢顶撞总理王大臣,非礼犯上,放肆已极!”
但是你要说罚什么,雍正却啥也没说。属于典型的“高拿轻罚”。不痛不痒地来了一句话:
“从轻处罚,免去你云贵司主事之职。”接着就把孙嘉诚打发了下去。
这小孙可是个耿直的BOY,背着包裹,委屈地掉眼泪,气鼓鼓地走了。
猛地,就被同科的李绂拦住了。这两位进士的格局却大不一样,自诩为清流的李绂,熟络的跟老八打着招呼,老八更是颇为贤明的表示:
“巨来啊,你到京里当官了。城里柴米都贵,你又是读书之人,一汪清水似的……要是有什么困难,到我府上来!”
一个贤得正是时候,一个清得恰到好处。这两个人只能说是绝配了。
预知后事如何,我们下期继续解读。
欢迎评论、点赞、分享。
关注东乐剧院,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