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下江南为何要给孔子、大禹磕头?祭拜是假,同化汉族才是真!

康熙下江南为何要给孔子、大禹磕头?祭拜是假,同化汉族才是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23 更新时间:2024/2/29 16:18:50

在民间故事里,康熙皇帝曾经多次微服私访下江南,不但和许多民间女子有一段缠绵的感情故事,而且还以他的故事命名了不少的民间美食,但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为何要六次下江南?真的是微服私访闲逛吗?

[var1]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康熙一生当中有六次南巡,这六次南巡并不是为了寻访秀女或者体验江南美食美色,他其实有着不得不下江南的理由!

理由一、巡视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但是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爆发的洪水也对中下游百姓造成极大的损失。

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期形成大一统王朝,这和黄河泛滥,必须凝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黄河有脱不开的关系。

[var1]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明朝国力衰微,加上农民起义和灾荒战乱的影响,黄河河堤年久失修,每年春夏都会发生决口。对黄河中下游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

清朝入主北京后,南方还在持续战争,黄河河堤在康熙初年的十五年间,决堤次数达到了惊人的67次。

黄河的洪水泛滥不但严重影响到下游多个省份的百姓生存,还直接冲断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漕运。这对于清朝对全国的治理、对南方战争的后勤支援都是极大的麻烦。

康熙皇帝在铲除鳌拜亲政后,就把“治河、三藩、漕运”当做治理国家的三件首要大事。

康熙十五年,22岁的康熙皇帝挑选了精明能干的安徽巡抚靳辅担任河道总督,让他治理黄河。

[var1]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靳辅的统一规划领导下,用了七年时间基本解决了黄河、淮河的水患。

在接到靳辅的好消息后,康熙皇帝在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南巡,这是康熙的第一次南巡,主要行程就是视察黄河沿岸的河堤,康熙一生六次南巡,都有考察河堤的行程,可见康熙对于治河的重视;

理由二、化解满汉矛盾

清朝入主中原后,如何面对儒家文化和汉族臣子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var1]

清朝统治之初,完全采用屠杀、打压汉族的政策,满汉矛盾极为尖锐,满汉矛盾这也是吴三桂等三藩造反的依据之一。

到了康熙时期,康熙皇帝在解决三藩之乱后就准备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康熙的对策是:从软实力入手,先收服汉族士绅,再收服汉族百姓。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第一次南巡回京途中,就专门去曲阜孔庙祭拜。

而且康熙在大成殿对孔子塑像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为孔子题写“万世师表”牌匾,悬挂在大成殿,又免除了曲阜县当年的赋税。

[var1]

康熙28年1689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在绍兴会稽山三跪九叩祭祀大禹

第一次、第三次南巡还去了明太祖朱元璋陵墓祭拜,并题写“治隆唐宋”的匾额;

这一系列做法,其实是康熙昭示天下,承认儒家的正统地位,承认明朝统治,承认汉族士绅的先祖……用这样的办法化解满汉矛盾,加固满清的统治。

从实际效果上看,康熙的这一做法很成功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三、化解民间仇恨

康熙六次南巡,其实也是在化解民间的仇恨。

康熙南巡过程中,看到哪里灾害严重,就派官员去救灾、施粥;看到百姓受灾导致无家可归,康熙就免除这些地方灾民的赋税;

[var1]

康熙第一次南巡时,直接发文各地官员要求南巡时各地“百姓须各安生业,毋得迁离远避,反滋扰累。

甚至康熙有次南巡,他行宫附近有百姓的房子着火了,康熙还专门派遣亲兵去帮百姓救火,因为火灾损失较大,康熙还让地方官员统计损失,给每间房子的主人赐给3两银子的慰问金;

到了康熙第五次、六次南巡的时候,民间已经对康熙非常尊敬了。

[var1]

史书记载,康熙第五次南巡到山东时,当地百姓军民数十万,扶老携幼,拿着香跪地迎接;到江南的时候也是军民夹道跪迎。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康熙南巡还是很有效果:黄河治理成功,汉族官员士绅、老百姓都有了比明末更好地生存环境,满汉之间的仇恨也通过南巡逐渐消散,这才是康熙六次南巡的真正目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志钧说瓷|战国·灰陶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灰陶豆,通高19.5厘米,口径18.9厘米。1955年河南郑州岗杜出土,河南博物院藏豆盘较浅,沿有子口以承豆盖,下有圆柱体柄连以喇叭形豆座。盖顶中心有喇叭形捉手,其余部分饰凹凸对顶三角形,凸面三角与盖沿外壁饰阴线圆圈纹,凹处有圆形镂孔。(刘志钧 文/图)

  • 历史上荆轲有没有儿子,荆天明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荆轲儿子荆天明谁所生,荆天明个人资料,荆天明的历史原型

    [var1]荆轲的儿子是谁,荆轲是战国时有名的刺客,在刺杀秦王时失败了,首先不说他失败与否,敢一个人只身前往,他的精神是值得被称赞的。史书中只说他死在了秦王宫中,并没有对他的后代有所描述,我们在《秦时明月》这部电视中看到荆轲有个儿子叫荆天明,那历史中的荆轲有没有儿子呢?[var1]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

  • 秦昭襄王干过最蠢的事情——武关会盟绑架楚怀王?真相没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昭襄跟楚怀王是什么关系,楚怀王入秦武关,武关会盟

    [var1]我们这位 秦昭襄王 出生有没有天象异常不知道,但是 登基为秦国国君 确是纯属意外。这里,就要说到他的哥哥 秦武王(听名字就知道,这哥们好斗)。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 “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就这样,原本在 燕国做人质,这辈子都没希

  • 三国24名将中,降将多达11人,其中魏国4人蜀国4人吴国2人群雄1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24名将个人排行,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怎么排名的,三国二十四名将战力分析

    [var1]魏国4人:张辽、张郃、徐晃、张绣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大将,还是八健将之首。吕布不是一个明君,张辽在其手下屈才了,郁郁不得志。后来,吕布殒命白门楼,曹操原本也要处死张辽,刘备和关羽为其求情,关羽还以性命担保,曹操才亲自为其解绑。张辽于是归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张郃,原本是袁绍手下

  • 东吴真的没有猛将吗?答案是有,不输孙策的战力但孙权却不敢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吴孙权个人简介,如果孙策不死东吴能一统天下吗,东吴猛将孙策完整版

    孙权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有着雄才大略,因为连曹操都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面,吴国一直都很不起眼,似乎都是配角的存在。吴国的大将里面也比其他两国的黯然失色,没有张辽、关羽、张飞之类的猛将。其实东吴并不是没有猛将,而是孙权不敢用,此人就是太史慈。对于太史慈这个人,争

  • 武功仅次于吕布的三国猛将究竟是谁?赵云、关羽难争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布没死和死后关羽态度,三国猛将前十名赵云与吕布谁厉害,关羽吕布郭嘉三势阵

    吕布的战斗力明显胜过了蜀汉五虎将,他能单挑关羽、张飞,还有一个酱油刘皇叔。但是,吕布人品不好,做人没有格局,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被人称为“三姓家奴”,喜欢宰义父。吕布被曹操击败后,被部下反水,捆在白门楼上。曹操确实有爱才之心,可吕布的人品实在不值得信任。尤其是刘备一旁煽风点火,对曹操说了一句:“你还

  • 在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到底吃的啥?菜单曝光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刘邦鸿门宴吃的是什么,论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刘邦项羽在鸿门宴表现有何不同

    鸿门宴的背景 公元前207年,当时为楚国武安侯的刘邦率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楚军进关。项羽后于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并向关中进发。前206年,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乃以武力破关直入,并推进

  • 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国李牧谁厉害,赵国赵牧和李牧是同一个人吗,赵国被灭后后悔杀李牧

    在战国那样的一个大争之世里,涌现出了许多震古烁今的名将,在这其中尤其以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最为有名。[var1]后人将他们四人合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嘿小鼬今天就来给各位小伙伴聊一聊名将李牧,想知道他究竟有着怎么样的人生轨迹么,别着急咱们这就开始。[var1]由于史料的缺失,李牧具体的出生年份以及

  • 汉末争雄:曹操强占张济妻,典韦舍命救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济儿子,三国张济图片,张济之妻邹氏给曹操生孩子

    曹操还想亲出接应,与刘备共灭吕布,忽由南阳传来军报,乃是张济南攻穰城,中箭身死;侄子张绣代领遗众,屯兵宛城,用贾诩为谋士,连结刘表,意图犯阙。曹操大怒:“幺么小丑,也想跳梁,我当先除此竖,然后讨吕布便了!遂大兴兵马,亲督诸将出讨张绣。张绣闻曹操督军自至,颇有惧色,即与贾诩商议;贾诩亦谓曹操兵将方强,

  • 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其他的都比较艰苦奋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国国君全部名单,赵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国君,赵国历史上的事迹

    [var1]赵国还是比较特殊的,立国比较晚。和楚国、齐国、燕国、秦国不同的是,这个国家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正式被承认为诸侯。不过在赵国建国之前,名义上是晋国的家臣,实际上已经是独立状态的了。所以这里面讲的赵国君主,不仅仅是建国之后的君主,还有一些是建国之间的。赵国的国君始祖应该追溯到赵衰,这个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