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梦回东晋——我,一个参军,眼中平定卢循之乱的名将刘道规

梦回东晋——我,一个参军,眼中平定卢循之乱的名将刘道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81 更新时间:2024/1/19 23:39:37

东晋,是西晋自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后的延续,当时西晋的部分皇族和士族无奈选择了南迁,在建康重新树立起了旗帜,建立了东晋。但是,东晋建立以后并不安稳,外有北方胡人势力虎视眈眈,内部群臣意见也相左,并且还有各种暴乱!其中,孙恩卢循之乱更是给了已经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致命一击!

孙恩、卢循之乱是由孙恩和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的规模是东晋和南朝时期最大的,同时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起义军前后一共坚持斗争长达十二年之久,并且转战了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最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对东晋的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东晋的灭亡。

而取代东晋自立,建立刘宋一朝的刘裕,就是在平定孙恩、卢循之乱中开始崭露头角的。 与此同时,刘裕的异母弟弟刘道规,也追随刘裕一起,开始出现在历史的星空中,最终成为了东晋末年一颗耀眼的将星!

卢循之乱爆发的背景

我是刘道规将军麾下一员小小参军,元兴二年(403年),我家将军率军前去平卢循之乱,我意兴阑珊地随军出发。虽然生于乱世,吾等男儿可以建功立业,但是还是十分疲惫的。因为,不是正在平乱,就是在去平乱的路上。而且说起这卢循之乱,我也是一肚子的火气!

卢循之乱其实是接着上一茬孙恩之乱没扫干净的尾巴来的,我们将军平完了孙恩之乱,回头又要来接茬平卢循之乱,真的是非常费劲。那些朝廷的大老爷们,整天只会谈玄自嗨,争权夺利,哪里懂我们当兵的苦楚。虽说我不怕打仗辛苦,但是能好好过日子,谁又愿意打仗呢?

孙恩、卢循之乱其实有点像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都是假托宗教来造反,而这教派就是五斗米教。在我朝,五斗米教流传相当广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信。以前我们老家也信这个,后来我当兵了将军就不让信了,说都是假的。我也不知道真假,反正肚子能吃饱就无所谓信不信的了。

按说这五斗米教势头挺大,根本没必要造反,可是还是架不住司马家非要瞎搞。是的,就算这皇帝老子是司马家的,我也要说他们瞎搞。将军给我们讲古,说汉朝的皇帝如何雄才大略,说三国群英如何壮怀激烈。本以为统一了天下的司马家,怎么也该有点本事吧!谁知道司马家做天子,从来就没干出什么好事。好好的天下,打完又打,打完还打。打到丢盔弃甲,胡人南下,晋室东渡,真是丢祖宗的脸!

按说都打输到迁都了,那就好好奋发图强,把家业打回来吧!可是他们不,他们这帮贵族世家,打输了还趾高气昂,一个个鼻孔朝天,到了南方还天天抢地盘,我虽然也看不惯南方的大老爷们的,但是好歹南方原本还算平和,皇帝和世家一来,又乱套了。他们明明是来南方避祸兼休整的,可是过来以后又不练兵,又不抚民。结果又是苛捐杂税,又是抓人敛财,还各种看不起南方人。

我就是个粗人我也干不来这种缺德事,这帮贵族整天喊礼义廉耻,倒好意思端个架子抢东西,抢完了还嫌你送的不恭敬。南方的大老爷盘踞多年,也看不惯北人来抢地盘,双方互相对骂,倒可怜百姓受了几层盘剥,更不必说留在北方没本事逃难的北地人。唉,我也不明白,大家都是汉人,外有胡虏乱华,本该团结对外,怎么自己人先闹腾起来了。

隆安三年,司马元显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移置京师,以充兵役,号"乐属"。这一下子可算是炸了马蜂窝,浙东诸郡立马就闹腾起来。就在这时候,孙恩带着教徒们造反了,这不添乱嘛!于是我们将军就开始平乱了。好不容易打完仗,按我的主意,这帮子捣乱的全都拉到北方跟胡人交战去吧,再不然都去挖矿,筑路,做苦役。可是我说了不算,将军说了也不算,要听司马家的,再不然也得是王家的!

皇帝说,算了吧,放了吧,招安了吧。 于是,孙恩的妹夫卢循,就成了当地的头头。实在搞不懂这些大老爷脑子里是怎么想的,他们自己不好好做事,生生把人家逼得造反了。造反了以后,倒是让我们将军给平乱了。可是,都打成这样了,居然觉得还能粉饰太平。而且孙 恩教徒众多,短暂的安抚怎么可能压得住,肯定会死灰复燃啊!我这种没文化的人都能看明白的事情,为什么朝堂上的大老爷们看不懂呢?

果然,没过多久,卢循也带着人造反了。然后,我就跟着将军又来平乱了。天可怜见,自从黄巾军起事以来,中原大地始终战乱不止,我有生之年,也不知能不能看到天下太平的日子。但是,我的将军告诉我们,他的兄长刘裕,胸怀大志,一心扫除战乱,愿为黎民求太平。甭管是真是假吧,这乱世之秋,跟着刘将军,能打胜仗,能填饱肚子,日子就算是有些盼头了。至于收复中原,天下太平,那都太远了!

刘道规的出身

我家将军,名叫 刘道规,据说祖上是刘邦的弟弟刘交,论起亲疏,比刘备跟汉室还要亲近。可惜将军没有赶上好世道,天下归了司马家,司马家扛不过胡人,带着一帮世族到了南方,我家将军的爷爷也一并南下了。虽说有刘氏血统,但是将军说刘姓人太多,他们家排不上号。父亲一辈子碌碌,只混了个功曹的吏员。将军家和那些抢地盘的大世族不同,他们家也很穷。

将军的父亲叫刘翘,原配夫人难产而死,刘老爷说家里没钱养孩子,差点把孩子给扔了。还是他大姨姐看不下去,把孩子抢回来养活了。为什么我连将军异母兄长的事情都知道这么清楚?那是因为,我们将军特别崇拜他这个叫刘裕的异母兄长,连参军当兵都是跟着他一起。将军的兄长也是我的上官,刘裕将军和我们将军都长得威猛高大,龙行虎步,根本看不出有寒酸的出身,可能这就是汉室宗亲的威仪?

传说他们小时候还要砍柴、打鱼、种地、卖草鞋,过得跟我小时候其实也差不多了。可人家就能当大将军,我却只能做小参军。军师说,当年刘备也卖过草鞋,英雄莫问出处。如果将军能一直长盛不衰,或许我也能有个奔头。我从军其实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什么南北矛盾,什么孙恩、卢循,什么皇帝、世家,也都是进北府军后听将军说的。当年孙恩起事,北府军征兵平乱,刘裕兄弟就投奔了刘牢之将军。

如今的大将军刘裕,当年也不过和我一样是个参军,而我们的将军,连个头衔都没有。平定孙恩之乱花了三年,我是在快打完的时候才进的北府军,被分到了我们刘道规将军麾下。将军人很好,似我这般寒酸出身投军的,在别的地方,往往是干得多吃得少,常常要被欺负。但是将军却可以做到不论出身,有功赏有过罚,我很是感激将军。别处从军的同乡说我们将军傻,因为他打仗总是身先士卒!

刘道规平定卢循之乱前的生平

卢循之乱其实并不是一次,而是绵延了多年的叛乱。平定首次卢循之乱,只用了不到半年。可是打完仗我一点也不高兴,卢循只是跑了,所以他随时还能卷土重来。自孙恩之乱后,三吴早已流民遍地。卢循闹了一场,这里更是惨淡萧索。将军有心镇守永嘉,规范地方。可是还没等我们喘过气来,桓玄大将军造反了!虽然本朝向来是世家大族说了算,宫里那个傻瓜皇帝一向没人看重,但是起码还维持个名分。

可现在,司马家的皇帝连名分也没有了。不过。我居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操蛋的乱世,司马氏自称帝以来也没干过什么好事,如今的皇帝又是个傻子,大家早就在等着看他什么时候下台呢!只是我也不太喜欢桓玄这个新皇帝,但是我们当兵吃粮的,只有听话打仗的分。我跟着将军到了广陵,镇守在了此处。广陵本来是个富庶的地方,可如今也是满地流民,处处白骨。

自到广陵后,将军就开始心事重重了,虽然将军平日里也常常独自一人发呆思考,但是这一次,我分明感到将军想的事情更大了。终于有一天,将军找了我们几个心腹,说出了他的计划。将军说他要跟着他兄长刘裕一起,也要造反了!不,不对,我们将军这不叫造反,这是去讨伐篡位的桓玄!管他是啥,反正我要跟着将军去大干一场!将军说,桓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这江山风雨飘摇,如果不能侍奉正统,那也该有一位雄主,带领大家外拒胡虏,内抚黎民。而这位雄主就该是他大哥刘裕。我不懂这些大道理,我只知道在将军兄弟的手底下,士兵,百姓,官吏,都能够不论出身,得到最大公平的对待。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我们袭杀了桓弘,控制了整个广陵。但是情况非常不妙,刘裕将军原本的计划是在京口、广陵、历阳、建康四地同时举兵的。

可是,这四地只有京口的刘裕将军和我们将军成功了,其他两地都失败了。所以,将军当机立断,立刻带着我们赶到京口,和陷入胶着的刘裕将军回合。去了京口才发现,刘裕将军虽然骁勇善战,可惜以他为首的勤王联军好多人都是不肯出力,纯属观望的。好在我们将军和刘裕将军兄弟同心,两军合力,势如破竹,刘裕将军奋勇拼杀,一路追击皇甫敷,我们将军一路驰援,紧紧追随。

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军带着我们大破桓氏兵马,又一路乘胜追击,在覆舟山轻舟简从,以少胜多,借风纵火,长驱直入进入了建康。到健康后,我们才知道,桓玄也跑了,他跟卢循一样,都是坐船走水路跑的。他不但自个儿跑了,还带着司马家那个退位的傻皇帝司马德宗一起跑了。据说,是去了江陵。将军让我们赶紧休整,他说我们要去荆州了。

随后,刘裕将军在司马家的宗室里又找了个人封王,说要迎回皇帝。这天下,又重新姓起了司马。可似我这般的士卒也知,此后这南方的天下要姓刘了。世家的势头也没有那么大了,刘裕将军总揽朝政。我们将军被拜为振武将军,义昌太守,让他与刘毅、何无忌将军一同去追击桓玄。将军昔日如我一般是个寒微小子,今日将军的兄长刘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我们将军是他的左膀右臂和最亲近倚重之人。

可是,就在我们开拔前,卢循的消息传来,他从海路到了广州,在广州圈了一大片地盘,自称是平南将军,还上书新朝廷,说自己对抗逆臣司马元显父子多么多么辛苦。我虽然是个粗人,也知道他这是还没死心,想要接着造反啊。当时我就说要去广州攻打卢循,但是将军给我们分析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最后我也发现,我们现在实在管不过来这么大摊子了。将军说, 朝廷要一边提防卢循,一边安抚卢循。

于是,卢循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他摇身一变成了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将军说,只盼卢循得了招安和封赏,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为朝廷勉强看护百越之地。然后,我们将军率军就马不停蹄的到了荆州。荆州,作为九州通衢,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桓玄就带着前任的司马傻皇帝在荆州。他们兵强马壮,以逸待劳。但是我们不能等待,我们只能一鼓作气,向前,再向前。

凭着一腔子血勇,我们在桑落洲打败了桓玄的大将,夺取了寻阳,一路西进再西进,我们兵马少,粮草少,但跟着道规将军,便觉得有无穷的勇气。终于, 在峥嵘洲,我们一行几千人马和桓玄的数万兵马遭遇了。连日征战,人困马乏,许多人建议先退守寻阳寻机再战。但是将军说,两军对决,将雄者克。他一马当先地冲了出去,我紧随其后。一场恶战,我们不足万人的疲惫之师打败了恒玄的数万兵马。

桓玄一路逃回江陵,我们一路紧追。桓玄狼狈地离开了荆州,将军说穷寇莫追,我们要留在这里,收复江陵,镇守荆州。之后听说桓玄逃往蜀地,途中被益州都护所杀。不过这跟我们没有关系了。桓玄逃得太快,没有带走那个傻皇帝,当地太守直接迎奉他在江陵复位,算是向我们将军投诚。将军说现在大局已定,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自打将军说要讨逆以来,两个月我都没睡过一个好觉。

正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谁知道就这么倒霉,桓玄跑了,皇帝复位了,但是桓家的桓振、桓谦却趁着这个空档又杀回江陵,又把那个傻皇帝控制了。唉,真是命苦,没说的,再来一波急行军吧!我们在马头,宠洲又连续打了几场胜仗,扳回了局面。何无忌将军要我们继续急行军赶到江陵,将军说既然局势已变,我们再看看情况,但是何无忌将军不听,非要赶路。

何无忌将军是刘牢之大将军的外甥,当年我们刘裕将军参军的时候,刘牢之是他大大大大的上官。虽然如今刘牢之将军已亡,但是何无忌将军的话,我们将军也不好劝。我们一路急行实在辛苦,在灵溪,被早有准备的桓振军队打败,只能退守寻阳。虽然没能收复江陵,但是几个月前,还是桓氏为帝,几个月后,桓玄已死,晋室复辟,将军的兄长总揽朝政,这一切,将军功不可没。

湖广之地势力错综复杂,我们一边休整兵马,一边收拢民政,几次与江陵会战。半年后,桓振死,桓谦逃,我们收复了江陵。我们打了这么久,总算把司马德宗这个傻皇帝拿到手里了。这傻子也不知是好命还是歹命,但是乱世中,他靠着一个名分能活着也该知足了。随后,何无忌将军护送这位皇帝回到了建康,我们将军留驻在夏口,他在奏折中把大功劳都推给了刘毅将军跟何无忌将军。

将军就是这么谦虚,不过没关系,刘裕将军心里都明白。之后,朝廷的封赏下来了,我也到了可以被人喊将军的时候了。而我们的刘道规将军,被授为辅国将军、并州刺史,并且都督淮北的所有军事!再后来,又加督了武昌、江夏等九郡的军事。同时,刘裕将军让他注意剿灭盘踞在荆州、湘州、江州、豫州四州境内的桓楚残余势力。将军身上突然多了一大堆头衔,还被追着加封了华容县公,食邑三千户。

不过,我们还是喜欢叫他将军。将军镇守荆州,劳心劳力,确实做到了向我们承诺的,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兵卒和百姓们终于能喘一口气了。可惜世道还是混乱不堪,外面还是兵峰四起。将军带着我们四处平乱,刘裕将军也在中枢加紧布置。将军说,这是要北伐了。自我从军起,就听将军时常把北伐挂在嘴边。我知道,将军也想去收复失地。可是,他必须留守荆州,替国家和兄长镇守一方。

刘道规平定卢循之乱中的指挥和策略

就在刘裕将军准备出师北伐的时候,刘道规将军说,卢循怕是要卷土重来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将军不说,我都快忘了卢循了。他这几年在广州待的好好的,真的还会来吗?我希望他别再闹腾了!可惜 卢循真是太不经念叨了,他果然又乱了,他趁着刘裕将军和南燕打得正激烈,后方最空虚的时候,从番禺一路打到长沙,他姐夫徐道覆从南康一路挺进,沿途各地官员都是软骨头,各个望风而逃。

当年我参军,并追随将军,就是为了平卢循之乱。谁能想到,隔了七年,我们还是要来再来平这卢循之乱。但是,这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何无忌在迎击卢循时战死了。将军本想前去讨伐卢循,但是阴魂不散的桓谦又来了。荆州原是桓氏的大本营,这几年将军治理宽厚,可治理远比破坏要困难许多。 卢循、徐道覆趁着刘裕讨伐南燕,兵锋直指健康。桓谦又带兵马打荆州,连后秦都发动兵马要趁火打劫。

我家将军 本来想驰援建康的,行至寻阳遭遇苟林的阻击,只能留守江陵。卢循,桓氏,后秦都在围困江陵,我们简直是腹背受敌。更要命的是,桓氏在荆州时间太久,江陵军民多怀异心,我抓了好几天的暗探细作,审出不少暗中勾结桓谦的内应和告知城内虚实的军民。我要气死了,这帮混蛋,难道将军对他们不好吗,将军对荆州可比桓氏宽厚多了,这些人简直是忘恩负义。

我正准备处理这些叛徒的时候,将军阻止了我。将军说, 桓氏盘踞荆州太久,论基础,我们这些外来户远不如他们。现在兵锋不休,大家都只是想在乱世求存,不要苛责他们太多。后来,将军索性打开了江陵城门,宣告城中军民可以自由来去,愿意投奔桓谦者,他一概不做阻拦。我提心吊胆看了几天,除了最开始的骚乱,城中竟然渐渐平稳了下来。 百姓感慨将军高义,居然无人再走了。

也是,出了江陵,哪里还能有我们将军这么好的人呢?但是城中安稳不代表真的安稳,外面各路军马虎视眈眈,一个不好,荆州就丢了。再一个不好,建康也丢了,那我们将军,还有将军他兄长刘裕,怕是也要完蛋。 内忧外患之际,雍州刺史鲁宗之带着几千兵马也赶来了江陵。我们都很紧张,荆州与雍州素无往来,鲁宗之是想趁乱咬我们一口吗?但是将军说,鲁刺史应该是来帮忙的。

我不信,大家都不信,他凭啥帮咱们啊。虽然咱们各个都知道将军好,可是鲁宗之跟咱们八竿子打不着啊。将军说,哪里没关系啊,我们初进江陵时,在峥嵘洲和桓玄交战,不就是鲁宗之帮的忙吗?他是反桓玄起家的人,也是北府军一系,如果连他都不能信,那这江陵还是还给桓家算了。我们 劝阻不及,将军单人匹马,出城迎接鲁宗之去了。然后二人客客气气的进了城,鲁宗之果然是来帮忙打桓谦的。

还是将军英明,以后他说啥我信啥!将军让鲁宗之留守江陵,他带着我们出城去打桓谦。可算能好好打一场了,真是憋死我了。 我们水陆并进,桓谦的部队让我们打得丢盔弃甲,桓谦也被将军斩于马下。另一边的卢循兵马见势不好,也跑了。我们一路追击,一直追到巴陵,斩杀了苟林。荆州的危险终于解除了,鲁宗之交接完毕也走了。没想到鲁刺史这么实在,之前误会他,还有点惭愧。

然后,将军就把我搜集到的在江陵被围困时,城中军民写给桓谦的私通书信全都烧光了。我算是看出来了,将军大度,他知道城里军民也不容易,所以他不打算追究这个事情了!经过这事,将军在荆州施展政令,比以往通畅许多了。随后,将军说刘裕大人在前线捷报频传,南燕慕容氏且战且退,后秦的兵马也撤走了,很快就可以打完了。打完了就好,刘裕大人不在建康我心里也不踏实。

怕什么来什么,卢循他姐夫,徐道覆又带了三万兵马来打江陵了。这一仗打得挺不容易的,毕竟我们才刚刚打跑了三面夹击,现在鲁刺史也不在,没人守后方,前方又被徐道覆打断了。可是打仗不就是这样吗,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我们打断了徐道覆中军,在江边截击徐道覆,那一战杀得天昏地暗,江水滔滔,叛军坠江无数。混乱中,徐道覆逃跑,我们绞杀了他大批的队伍,终于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

回城的时候我担心荆州内部生乱,谁知道回去一看都很平稳,留守军士告诉我说,徐道覆当时派人在城中造谣传谣,说卢循已经攻取了健康,又说徐道覆是奉卢循之命来做荆州刺史,让开城门去迎接他。但是,荆州军民没人相信!回城后,将军心情很好,他说 刘裕大人已经班师,不过没先回建康,而是和卢循打了一场。刘裕大人在江州火攻卢循的船队,又腾出手派人去广州攻打卢循的老巢。

番禺被破,卢循逃到交州,内忧外困,自杀死了,他姐夫徐道覆也在始兴被击杀了。卢循之乱,终于算是彻底平定了。我见证了将军的崛起,见证了刘裕大人的气势,也总算是了却了当年从军的志向。

平定卢循之乱对刘道规一生的影响

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卢循之乱终获平定。刘道规进拜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加授散骑常侍。三国时群雄崛起,多是从剿黄巾军而起。 孙恩、卢循之乱,也类似汉末的黄巾起义。而刘裕和刘道规兄弟,他们的崛起,也是从平定孙恩、卢循之乱开始。

刘家寒微,从军是他们在乱世唯一的出头之路。刘裕投军时是为了平定孙恩之乱,他治军严正,奋勇敢博,他就是这样走上了波澜壮阔的道路,最终成为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宋开国皇帝。而刘道规从军,是受了兄长的影响,他崭露头角的时候,正是卢循作乱之时。

但是卢循之乱断断续续,跨时漫长,东晋经历了其他几次变乱。刘裕抓住了机会脱颖而出,奠定了其后的政治道路。 而刘道规作为刘裕的弟弟和追随者,全力支持他讨桓、北伐、平乱。在危机四伏的荆州镇守七年,任内管治有道,政法清明,深受荆州士民的敬畏、拥戴。

刘裕能够取得东晋的实际控制权,并且在随后取代东晋自立,这其中刘道规可谓是功不可没。 刘裕在先前平定孙恩时,也得到了刘道规的助力,而随后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的时候,也多亏了刘道规的及时响应。北伐南燕的时候,更是仰仗刘道规镇守后方,抵挡住了谯蜀桓谦和卢循部将徐道覆的进攻,帮助刘裕稳住了大后方,让刘裕得以在前线专心讨伐南燕,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于这样的一个弟弟,刘裕是打心眼里感激。所以,刘道规有战功就必定受到封赏。 在平定卢循叛乱之后,刘道规被进拜为征西大将军,并且开府仪同三司,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已是极大的荣耀。刘道规病逝后,追赠侍中、司徒,谥号烈武。随后,东晋又因他在平定桓玄之乱中的功劳,追赠他为南郡公。刘裕在取代东晋自立后,追赠他为大司马,封为临川王,而之后的宋文帝刘义隆又追赠他为丞相。

结语

孙恩、卢循之乱绵延长达十二年,最终在刘道规的手中被终结,而荆州的混乱局面,也在他的手中一一得到梳理。他在卸任荆州刺史之时,对府库财物一无所取。曾有两名随行军士擅自拿走两张坐席,结果被当众处以军法,传出一席不取的美谈。

可惜天不假年,卢循之乱平息后,刘道规便染上了重病,一年后病逝于建康,年仅四十三岁,无子。兄长刘裕、刘道怜,都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他 。虽然壮年早逝,但是刘道规在东晋末年这个乱世之中能够从微末之中崛起,最后成为一代名将,并受到后世称赞,其努力和勤奋远非常人所能比!

更多文章

  • 北宋这将军被俘虏,不仅活得很好,还成了敌国王爷,生四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而当时就有这么一个将领,他先是在宋为官,后来因为被俘成为了金朝的王爷。更是娶了金朝的一个美女。他就是杨四郎的原型王继忠,先是宋真宗的贴身护卫,最后一路高升成为了高阳总管。在此之后被金俘虏,受到萧太后的赏识,成为了金国王爷,更是被萧太后赐婚,迎娶了金国的一个大美女。其实王继忠的父亲就是在朝为官的,如果

  • 枭雄毒辣,英雄重情,奸雄狡诈,看李世民、萧裕一箭三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无论是官场、商场、职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无处不在。面对政敌之间的竞争,只有心狠手辣才能把敌手驱除干净、才能彻底消灭一切潜在的危险,才能为自己飞黄腾达奠定基础,为青云直上扫除障碍。大多数情况下,最终能笑到最后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厚颜无耻,口蜜腹剑之人,所以说,脸皮厚又何妨,心

  • 《清平乐》:终于宋仁宗在正位当上了主角,这次只看他表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先提个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皇家厨房最忙?《清平乐》中的宋仁宗赵祯(王凯饰)近日,热播了一部由正午阳光影业、中汇影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清平乐》,主要讲述宋仁宗赵祯自登基后,“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操心”的帝王生活。说起古装宫廷剧一直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从宫斗剧情到宫廷爱情,总之多是皇家佚事,但是大

  • 女皇晁正坤招童男、建后宫效仿一代女皇武则天!号称“大圣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女皇晁正坤 晁正坤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年代我国的科技并非十分发达,许多地方还属于监控盲区,由于监管不到位,于是萌生出了许多奇怪的组织,女皇晁正坤便是其中之一。晁正坤是 山东安丘人,是一位当地十分著名的 巫婆,由于自己精通所谓的“巫术”,便由此效仿一代女皇武则天,并于1986年建立起自己的"大圣

  • 《清平乐》宋仁宗这一次转身后,他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平乐宋仁宗简介,清平乐宋仁宗真正爱的人是谁,清平乐宋仁宗心中的白月光

    #清乐平#当前大型宋朝古装剧《清平乐》正在热播,本就喜欢宋史的我立刻开始了追剧。在看到第5集的时候,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我舍不得让它在眼前晃过去,特意按了暂定键欣赏了起来。这个镜头就是大娘娘(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独自一人来到了大殿中,安静地望着眼前空荡荡的朝堂。最后当几缕月光洒下的时候,

  • 此女在唐朝很有才,作的诗一针见血戳透人生道理,被后世铭记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唐朝,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在所有朝代中,唐朝的女人是最有地位的。在当时男人不仅可以作诗吟赋,女人也可以吟诗作词。女人的才华并不低于男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唐朝最有名的女诗人名字叫李冶。此女被列入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与其他女诗人相比,李冶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不过其中有一首诗富含了很多人生道

  • 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椿很有孝心,每年清明节,都去滁州祭祀郭子兴。朱椿七岁时被封为蜀王,十九岁时就藩成都,蜀王正妃是凉国公蓝玉的女儿。朱椿子女众多,有六个儿子,十一个女儿。朱椿十分喜欢读书,有“蜀秀才”之称,撰写的《献园睿制集》流传至今,曾聘请方孝孺到蜀中教世子读书,将方孝孺居住之处称为“正学”。朱椿能文能武,洪武二十

  •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为什么没怀孕,跟了李治就生了一个又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缠绕在武则天身上最大的秘密,就是她侍奉唐太宗李世民身边足足十二年,却没有为他诞下一儿半女。公元637年,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武曌被选召入宫,成为李世民后宫中的才人。这一年的武则天仅十四岁,正是青春年少。面对这样的少女,李世民自是十分宠爱,特赐名“武媚娘”。从武则天的生平来看,这个女人的心机城府是很深的

  • 明宪宗的“争国本”,这也是万贵妃成为一代“妖妃”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未满十岁就沦为人见人嫌的政治牺牲品,也让年幼的朱见深心里充斥着害怕和恐慌。在整个景泰朝,唯一在乎他并愿意守护他的人,只有比他大17岁的蝼蚁 -- 宫女万氏。因此在万氏陪伴、呵护下长大的朱见深,对万氏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感激、有尊重、有依赖、也有迷恋 …… 朱见深登基后有个怪癖 -- “帝每游幸,

  • 此花隋朝仅一株,阴风把花吹光,杨广一怒砍树,从此世间不见此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最有名的三种花,李世民最喜欢的花,隋朝玉树后庭花简介

    这株花名叫琼花,在蕃丽观殿后面,有一丈多高,那花白得像雪一般,香气异常。相传,蕃阳有个仙人,在地上种下一块玉,结果就长出了这棵树,树上开出了白花,人们就叫它琼花。整个隋朝,只有这么一株。杨广非常高兴,带着众夫人去观赏,刚走到琼花树下,正想仔细看,突然就刮来一阵阴风,那风大得很,把人都快刮倒了。宫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