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宝物藏心 感梦求法 武昌红巷美术馆 汉明帝永平三年铁制释迦牟尼佛

宝物藏心 感梦求法 武昌红巷美术馆 汉明帝永平三年铁制释迦牟尼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4/1/20 10:09:01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东汉时代为数不多的几位有作为的明君之一。他总共在位十八年,只有一个年号“永平”。明帝当政的时代,东汉朝如旭日东升,国富民强,海内乂安,四夷宾服。倡儒重教,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光芒万丈的明帝时代,与其子章帝时期并称,被后世的史学家视如西周的成康盛世,誉之为“明章之治”。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印度,于两汉之际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东汉、三国、西晋时期是佛教初传我国内地并逐渐扎根发展的重要时期。

佛教初传中土的确切时间,难以定考。目前中国佛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而佛教界传统的观点多为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感梦求法”说。

东汉的佛教,开始主要在宫廷中流传,被看作祠祀的一种,混同于黄老之学。到东汉末期桓、灵二帝时代,随着西域佛教学者如安世高、支娄迦谶等的相继来华,由此译事渐盛,法事渐兴。

汉代铁器的最初登场,大半都是当作铜的代替品来使用的。中国古代所谓的金,多半是指铜而言的,就连兵器这样锐利的东西,也专用青铜来做,直到人们认识到铁的优越性,铁代铜才渐成大势。当然所谓铁代铜,并非简单地全盘取代,铜仍然保持其贵金属地位,铁的崛起带来的是铜的需求量官府把控的松动。于是部分铜料流入民间,得以生产更多日用品,部分铜器则被铁器取代,在这个意义上,两汉时期“铜”的生产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是因铁的推广而得到解放的。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五百年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贤哲”。随着佛教东传,佛教造像也随之汉化。释迦牟尼佛的造像种类繁多,早期释迦牟尼佛像脸部五官秀丽脱俗,肩膀略窄单薄。释迦壮年时期的佛像为成熟的男性面孔,厚实的肩膀以及饱满结实的手臂。

宝物藏心馆藏这尊释迦牟尼佛像高:32厘米 底径:15厘米 莲花座宽:23厘米。释迦牟尼佛开脸端庄大气,其身形敦厚浑圆,雕刻线条粗犷大气,为典型汉代早期佛像。

此佛像盘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座上,头饰冠。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大耳垂肩。身着袈裟,下身着裙,衣纹写实自然。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两拇指相接结禅定印。

莲座上阳刻“明帝永平三年制”款。阳刻是一个雕刻工艺术语,指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从阳刻上,我们能够看到学、美术、雕塑、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集结。

莲花台座上仰覆莲瓣劲挺饱满,内层莲瓣饰卷草纹样,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尖角,微微上翘。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工艺精细,每一处细节都闪耀着艺术之美的光辉,彰显历史文化的底蕴。

释迦牟尼佛胸口的万字吉祥如意纹在显微呈像下,金光闪闪,典型的鎏金工艺,虽然历经2200多年,仍然闪烁着宝气。

收藏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为释迦牟尼佛的脸部涂了一层泥金,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显得斑驳沧桑,反而别有一番韵味。

泥金是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泥金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古人用植物汁液调和天然金粒,涂在石器表面,以作装饰。至于其作用是单纯为了美化还是为了显示主人地位,亦或二者兼而有之,不得而知,有待研究。

这尊汉朝铁铸释迦牟尼佛的出现,无不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而且在显微呈像的观察下,朱砂红的艳丽,孔雀绿的迷人,宝石蓝的深邃,加上铁质的包浆,让人深深地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恭敬之心,顶礼膜拜。宝物藏心艺术馆已经为这尊佛像装藏,这就是文物和文化的魅力。

特约记者 颜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盗墓贼偷偷挖开当阳关羽墓,发现里面的棺材用铁链吊着,很是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有很多个墓地,其中最出名的有四个,分别在湖北、河南、四川以及山西。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多个墓地,而且相隔这么远呢?这一切还要从他去世时的遭遇说起。关羽的画像至今被人们贴在大门上,民间每当有人要结伴为异性兄弟的时候都会拜一拜关公像。关公以其“忠义”的性格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偶像,而他用自己的一生贯彻了这两

  • 关羽被杀,有6人负有责任,他们都是谁?其中谁的责任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结果一目了然,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关羽得到荆州丢失的报告后,此时进攻樊城受阻,于是准备回师,夺回荆州。然而,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吕蒙在竖立“荆州土人”大旗后,关羽的荆州兵纷纷逃走,来到“荆州土人”大旗之下。关羽的士兵纷纷溜走,只剩下数百人,他带着残兵败将退守麦城,但是麦城乃是弹丸之地,久

  • 最后的秦王:战国的第7场受降仪式,这次下跪的却变成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赋》到了后期,有一个场景频繁出现,这就是受降仪式,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赤裸着上身,手里捧着玉玺,嘴里含着玉佩,许多人都觉的这样的礼仪有点侮辱性质,这才古代已经是恪守古礼的典范了,投降一般也就意味着自己和宗族的姓名能够保全。君主的话,总是不忘说一句,希望能保全本国的百姓,这句场面话

  • 为筹军饷曹操都要盗墓,那蜀汉靠什么负担战争?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建国时期蜀汉地图,盗墓是谁为曹操提的建议,古代军饷

    导语: 据说三国时期雄霸一方的蛮主曹操,曾经为了养活军队去盗墓攫取金银财宝。势力庞大的曹魏,为何会盗墓养军,其中有什么难以言明的事?作为曹魏主要对手的蜀汉,势力不如又是怎么养军的? 一、曹操没钱养军队,竟想到盗墓赚钱 "东汉末年分三国",导致这样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内部政权争斗过于激烈。地主

  • “楚国”之名源于“国母”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荆”、“楚”二字都是荆的意思,落叶灌木。但作为国名,这两个字只出自“Viaxa”?2008年7月,清华大学校友捐赠了一批战国竹子,共2388件,被誉为“清华简”,价值不菲。假设”。[var1]《楚居》是清华竹简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提到了楚先君的洞熊:洞熊的妻子于丽生下了一个孩子丽姬

  • 大秦是个壮丽的悲剧,理想的破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是个壮丽的悲剧,理想的破灭,同时也是大秦时代天下人身怀理想的悲剧,天下间最大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理想的破灭,特别是以理想为生的人。也许在未来的岁月里,都要独自去面对危险和艰难,或许你永远都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享受父母的呵护和温暖。但是你要记住一点,你所拥有的爱,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少,你的生命,原本

  • 此次伐韩,寡人不要城池,只要韩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此次伐韩,寡人不要城池,只要韩非一开始听嬴政CV实在出戏,感觉完全不像想象中秦王声音的沉着厚重。在我看来过于薄情寡义、反复无常而韩非声音圆融悦耳,不免失望。然而细听几遍,又觉得这确实适合始皇。尽管不深厚、听不出挥剑决浮云的气魄,但这种不辨喜怒、感情永远与理智一分为二的寡仁义孤独,难道不正切合千古一帝

  • 蜀国灭亡后,西晋为何等了十几年才消灭东吴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晋为什么灭掉东吴,西晋末年东吴旧地图片,蜀国被灭时东吴在干什么

    一首先,这是因为蜀汉灭亡后,益州爆发了钟会之乱。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此战,司马昭调集了18万大军,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面对曹魏大军,蜀汉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姜维和钟会僵持的时候,邓艾趁机率军偷渡阴平,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后

  • 韩信一生数场大战,兵家四圣之一,最后毁在了朝堂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是兵家哪一派,兵家四圣,古代兵家四圣是哪四位

    [var1]韩信的出身韩信在没有从军之前,就是大众眼中实打实的废物。堂堂一个五尺男儿,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靠着妇孺的施舍,而且恬不知耻的,一次次的跑去,直到别人的怜悯之心用尽,还埋怨别人。一点感恩之心也没有。韩信年轻时期,不被待见,尤其胆量甚小。在面对年轻的屠户时,自己身佩宝剑,屡屡被挑衅,依然

  • 考古队挖出一条密道,直通汉代皇后寝宫,考古专家:刘邦死不瞑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陵墓为什么不发掘,太后寝宫下竟然有密道,刘邦的陵墓有没有发掘

    时光流转,岁月如歌,曾经辉煌一时的汉代长安城早已淹没于黄土之下,巍峨的长乐宫、未央宫也都变为了地下的残垣瓦砾。 建国之后,陕西省考古队就开始有计划的,勘探沉睡在地下超过2000年的汉代长安城遗址,经过数十年的积累,考古队已经渐渐摸清了汉代长安城的大致位置。1981年,一支考古小分队被派到汉长安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