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仙洲:不简单的国军战俘,中将韩练成作揖道歉,周总理亲自接待

李仙洲:不简单的国军战俘,中将韩练成作揖道歉,周总理亲自接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14 更新时间:2024/1/30 17:06:35

李延年

李玉堂

是国军中有名的三个李姓高级将领,因都是黄埔一期出身、任军团级别职务以及获得中将军衔,故被时人称为“

山东三李

”。

然而,经过十几年岁月的沉沦,“

三李

”的结局迥然不同,只有最早被俘的老大哥李仙洲福大命大,安度晚年。

全国解放期间,李延年断然拒绝了起义,想要以此表示“

忠心

”,但刚到台湾就被逮捕入狱。

出来后,他穷困潦倒到每天只能吃馒头充饥,没有烟抽,便放下尊严去向昔日的老部下借钱买烟,于1974年凄凉离世。

李玉堂更惨。1950年4月,他与解放军取得联络,打算率部起义,不过随着海南战役的爆发而中断,最后只能在4月25号带着32军的残部退守台湾。

[var1]

因叛徒的出卖,李玉堂“

通共

”的事曝光,之后在1951年2月5日被国民党迫害致死。

尽管如此,李玉堂死后要比李延年好一些。1983年,经山东人民政府批准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由此可见,“

三李

”比较起来,只有李仙洲是善终的。之所以在前面说他福大命大,是因为他被俘虏后表现良好,得到了我党领导人的重视和嘉奖。

新人生里,李仙洲曾被我党重用和受人民信任,历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此后从岗位上退下来,安度了晚年。

[var1]

论年龄,李仙洲要比

周总理

大许多,不过作为黄埔第一期学生,他也曾是周总理的学生。所以,他在战犯营中接受教育和重新改造时,总理就非常关注他。

1961年,应周总理的邀请,李仙洲前往北京参加总理设下的宴会。期间还有一件事,就是居住在北京前门饭店时,他与昔日最信赖的老部下韩练成“

巧遇

”了。

彼时,两人的身份已完全不同,李仙洲是政治犯,刚从监狱中放出不久;而韩练成带着部队投靠解放军后,在1955年获得了中将军衔,已是军中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不过,李仙洲对此并不知情。但不管怎么样,他的心里面有一件事始终放不下,且这让他一直都不能原谅韩练成。

正当李仙洲陷入沉默之际,韩练成率先开口打破僵局,只见他作揖后说:

李大哥,我对不起你啊……

[var1]

对于这句话,李仙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

李大哥

”的叫法和韩练成的声音,陌生的是不知道韩练成为什么道歉?

1947年被俘前,李仙洲还是徐州绥靖公署济南第二绥靖区的副司令官,手下指挥着由第46军、73军、12军及9个师组成的南集团军。韩练成当时则是第46军军长,属于李仙洲的直系部下。

可南集团军同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发生战斗时,

韩练成却放弃了对46军的指挥,从而让6万人的集团军全军覆没。

正因如此,李仙洲一直将韩练成记在心上。

莱芜战役是李仙洲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对我军的意义也相当重大,是解放战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

陈毅

就总结说:

[var1]

“经过了莱芜战役这个大歼灭战,蒋介石南北会师,侵占整个山东的狂妄计划变成了一场春梦。我渤海、鲁中、胶东、滨海4个军区完全打成了一片,不仅山东我军的胜利基础因此稳如磐石,影响所及,全国独立民主阵线上的斗士也得到了极大的鼓励。”

所以,尽管这个影响是相当积极的,但也是李仙洲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也许,是出于气愤还是已沦为战俘的原因,对于韩练成的这个抱歉,他没有回应韩练成就离开了。

不可否认的是,与韩练成的偶遇,让他感到很尴尬以及不自在。

除韩练成中将外,另一个解放军少将也让李仙洲感到“

很不自在

”,此事发生在更早之前。

李仙洲在1947年2月被俘后,内心极为惶恐,担心作为老蒋的嫡系,可能会被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处决。

不过,从红军时期开始,我军便执行优待俘虏政策,未曾对被俘之敌进行枪决,除非对方罪恶滔天、不可饶恕。

[var1]

正因如此,对抗日战争有贡献的李仙洲并没有被处决。解放军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还主动地为他治疗腿伤,让他一直紧绷的心安定下来。

李仙洲刚被抓的时候,因战斗转移需要,解放军便将他安顿到一间农舍中。时任华北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的

陈锐霆

得此消息后,马上赶往看望。

当时,陈锐霆进屋的第一句话就是:

军座,你受惊了!

这让李仙洲听起来很舒服,但也感到惊恐,因为看到陈锐霆穿的是解放军的服饰,同时暂时想不起他是谁,所以一时不知如何去回答这一句话。

看到李仙洲陷入沉闷,陈锐霆再次主动打破尴尬的气氛,开玩笑地问李仙洲是否记得自己。李仙洲似乎没有印象,所以对此摇头回应,陈锐霆此后便帮他回忆昔日接触过的经历。

早些时候,陈锐霆曾在国民革命军中服役,也算是和李仙洲处在同一阵营过。1936年,受到我党思想的影响,陈锐霆在这一年秘密地成为了一名党员。

抗战期间,陈锐霆还跟着国军参加了徐州会战、赣北会战、枣宜会战等著名的抗日战斗。1941年,他直接率团起义,脱离国军,从此在我军中担任相关的军事领导。

[var1]

正是在国军中服役的那段时间里,陈锐霆才有机会和李仙洲相遇,而自从起义并带队进入我军后,便不再与李仙洲相见。

可能是由于期间相隔太远,又或者是接触不够密切,这才让李仙洲一时想不起他的身份。

抗战之前,李仙洲在国军中的地位就很高,但转眼之间就沦为阶下囚,这让他在陈锐霆面前有一些抬不起头,更多的又是百感交集,总之心情很复杂。

见到李仙洲身体受伤,陈锐霆便不再与他多聊,马上安排相关的战士将他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感受到陈锐霆和解放军如此宽容、大度,李仙洲的心情平复了不少,同时也大有触动。

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更是让李仙洲感到意外与感动。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元帅居然也会亲自前去看望他。

莱芜战役爆发时,正是陈毅和粟裕带着华东野战军打的,由于打得太猛,让李仙洲几万人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这让李仙洲战败后依然想不通原因。

[var1]

刚一见面,陈毅没有以胜利者的姿态去对待李仙洲,而是非常亲切地问候他的身体情况等,临走前还特意交代负责看管的将士,让他们尽量满足李仙洲的胃口以及其他需求。

腿部的伤治愈后,李仙洲被转移至处在胶东与烟台之间的昆嵛(

)山,并安定地度过了半年的生活。

李仙洲算是众多国军战俘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到解放战争彻底结束时,他是被俘虏中职位最高、资格最老、年龄最大的一位将领。

也正是如此,许多工作人员对他很尊重,其他的战俘也一口一个“

副总司令

”地称呼他。不过没有多久,战俘们这样平和、安定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

胡宗南部对陕北地区展开进攻后,其他的国军也对解放军在山东地区的解放军发动了重点进攻。

[var1]

为实现军事上的统一指挥,南京政府在3月初撤销了徐州、郑州这两个绥靖公署,随之重组出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国民党陆军总司令

顾祝同

亲自坐镇徐州统一调度。

从1947年3月下旬开始,顾祝同有24个整编师(

),约45万人进攻山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整编第74师、第5军、整编第11师战斗力非常强,被称为国军“

五大主力

”之一。

如此之声势浩大,一时之间就让整个山东地区陷入战火纷纭之中,连空气里也都弥漫着战争的紧张气息。

为尽量地减少损失,华东局经过商讨后,做出应对之策的同时,还决定对位于昆嵛山之上的战俘管理处进行转移,连同李仙洲在内的诸多国军战俘,就这样随着大队伍奔波了一个多月,行程达到数千里。

建国后的1956年1月,李仙洲被转移至北京功德林接受劳教,一方面学习党和新中国的政策、思想,另一方面参与劳动。

在那里,李仙洲遇到了许多昔日的“

老熟人

”,如

黄维

王耀武

宋希濂

范汉杰

等。虽然此时他们都是战俘,但在被俘虏之前,可都是国军的中流砥柱。

[var1]

所以,将这一群被俘的军官聚集到一起,难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自从被俘的那一刻开始,李仙洲的心态便非常稳定,且还在战俘营中获得了“

三德

)”的美称,即吃得、睡得、拉得,其他别无所求,很“

佛系

”。

尽管当时李仙洲已年过六十,但胃口很好,一般都三碗米饭才吃饱,而吃得多便拉得勤,如此才被他人笑话。

与其他假日深度思索和紧张兮兮的被俘将领相比,李仙洲真的是做到了倒头就睡的境界,且睡眠还相当好,似乎从来都没有烦心事。

在思想教育方面,李仙洲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并且悟性很高,就是从来不抱怨,安排的任务都能全部完成。

比如,战俘管理处在1958年10月安排战犯们到秦城农场劳动,考虑到李仙洲年事已高,管理处便准备给他“

开特例

”,让他留下来。

[var1]

而听到此消息后,李仙洲马上与管理处取得联系,表示身体还行,愿意参与劳动。对此,管理处很是欣赏,让他担任扩编第5队的队长,同其他战犯一起参与劳动(

作为队长,劳动量要少一些

)。

正是因为李仙洲任劳任怨、学习能力强、积极参与劳动、不反抗安排等良好的表现,才在后来被最早放出。

1960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11月19日发布的特赦令,宣布

李仙洲

范汉杰

庞镜塘

宋瑞珂

沈醉

等50名战犯获得自由。

被放出来后,李仙洲还受到了

周总理

的特别召见。1961年,他和

王耀武

杜聿

等前去参加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设立的招待宴。

如果不是处在新中国,这些手握重兵的国军老将肯定已成为国民党的元老,同周总理见面的场景也会有所不同。但时局早就今非昔比,他们被总理召见时,更多的是紧张和感激。

不过,无论变化成什么样,他们依然是周总理的学生,见到周总理时还得毕恭毕敬。

[var1]

宴会一开始,周总理便与他们一一握手,一边亲切地问候,另一边对他们重获自由的事表示祝贺。

当总理走到李仙洲的跟前时,先是热情地与他握手,然后若有所思地说:

“黄埔一期有数百名学生,但我只记得你和曾扩情两人,因为你们两位年纪比较大

。”

总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仙洲和曾扩情都在1894年出生,年龄要比总理大4岁。同时,两人还比其他人要年长得多。

听到周总理对自己印象深刻,李仙洲非常激动,马上回复道:

学生不争气,走了错路,辜负了老师您对我们的教诲……

听到李仙洲如此客气而真诚地回答,总理非常欣慰,指导他要放下过去的事,积极地面对未来,将剩余人生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宴会结束时,总理再次找到李仙洲谈话,希望他好好地过新生活,并非常体贴地嘱咐道:

“若有困难,可找地方政府帮忙;若地方政府做不到,可直接写信联系。”

[var1]

见到总理想得如此周到,李仙洲感激不已,同时连忙回应,不希望个人的事情影响到地方政府和总理。听到如此回答,总理再次表现出欣赏的眼光。

就在总理转身要离开之时,李仙洲却突然将总理拦了下来,表示想要询问一个想了10多年都想不通的问题。

原来,自从在莱芜战役战败之后,李仙洲怎么都想不通是如何失败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6万大军全军覆没,想不通韩练成的一个军是如何突围的?

综合来看,李仙洲之所以在莱芜战役中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内乱,二是被解放军集中力量围歼。

莱芜战役爆发至2月23日凌晨,李仙洲的部队已成瓮中之鳖,他的第73、第46军在突围的时候,因为道路过于狭窄,人员、马匹和车辆争相夺路,导致军队陷于混乱,秩序一时之间无法维持。

而就在这一生死存亡之际,作为第46军军长的韩练成通过与陈毅派出的干部取得联系,秘密地脱离了队伍,让李仙洲集团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正是趁此机会,

陈毅

粟裕

所指挥的野战军才能取得完胜。

[var1]

周总理对这一场战役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告诉了李仙洲这两个原因。不过,对于韩练成成功突围的事儿,总理并没有说出来,而是让他自己去问韩练成,并在此处将韩练成称为“

同志

”。

听到总理说出“

韩练成同志

”这几个字,加之在北京前门饭店见过穿解放军军服的韩练成,李仙洲便不再问下去,心里面似乎已经明白了许多事。

即便是如此,了解整个事情的原委之前,李仙洲还是很好奇,依然想知道韩练成是如何突围的?

回到住所,李仙洲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总是浮现莱芜战役爆发时的场景。同时,韩练成也一遍遍地出现,让他不断地梳理韩练成与战役之间的关联。

1947年1月中旬,鲁南战役结束以后,山东和华中的两大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粟裕

任副司令、

谭震林

任副政治委员。

[var1]

合并后,华东野战军下辖有11个步兵纵队以及一个刚组建的特种兵纵队,主力主要集结在山东的临沂(

)地区。

国军统帅部此时判断,经过宿北、鲁南战役后,在山东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伤亡惨重,已失去持续作战的能力,因此制定了“

鲁南会战

”计划,企图将华东野战军主力消灭在临沂地区。

为此,统帅部调集了共计31万人的整编师53个旅,由南北对进,夹击华东野战军。

李仙洲当时是

王耀武

黄埔三期

)的副手。1947年2月,他指挥着整编46师、73军从明水、淄(

)川南下,进犯莱芜、新泰,企图配合其他国军夹击华东野战军。

不过,华东野战军很快就反制,发动了莱芜战役,李仙洲被打得措手不及。

[var1]

2月5日,正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的元宵,李仙洲正陪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节。突然,一名士兵闯进了他家,让他赶快到司令部参与军事会议。

得令后,李仙洲马上带着司机和警卫员驱车前往。抵达会议室时,里面已经围满了人,都在等着他。

王耀武正好坐在发言席上已久,刚看到李仙洲走到自己的位置前,他便急切地发言,表示刚得电报,解放军正准备集结60万兵力,打算在徐州一带与国军发生决战。

说完,王耀武就离开座位,走到作战地图前交代国军统帅部的任务安排:

调集三个军的兵力,南下占领新泰、莱芜等地。

对此,了解当地情况的李仙洲认为该命令还需要考虑一下,表示若要调走三个军的兵力,定然会让济南地区空虚,从而给解放军趁虚而入的机会。

王耀武对这一意见表示认可,询问参与会议的其他将领之后,便向统帅部发电报,希望他们考虑清楚再决定。

然而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参谋总长的

陈诚

对这一担忧很是震怒,老蒋更是大发雷霆,将王耀武和李仙洲痛骂了一顿。

[var1]

随后,王耀武和李仙洲便接到统帅部的电报:

“此次鲁南战役,事关国共两党之成败。如鲁南失败,山东亦不可独存,作为一个将领,应具有决心,顾全大局.....”

看到发回的电报,王耀武感到非常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去执行。为此,他特别找到了李仙洲,让李仙洲去完成任务。

依照统帅部的原计划,南线共有8个整编师、25个旅,共计20多万人,是同鲁南华东野战军展开决战的主力部队。

在北线,李仙洲只有三个军,共计6万余人,负责辅助,主要是为了阻断解放军北撤的退路。

如果南北对应成功,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将被围堵在沂蒙山地带,从而走投无路。

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实际指挥官是粟裕,他一眼就看出国军的布局和目的,所以马上做出应对之策。

[var1]

粟裕采取的战略很简单,就是我军中常用的“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李仙洲北边的力量比较薄弱,同时对解放军的威胁又最大。

所以,粟裕先派大军攻打北面的李仙洲军,让其成为瓮中捉鳖,然后慢慢消灭。

果不其然,2月21日,李仙洲就收到王耀武的紧急电报,表示解放军主力正在北移,恐怕要对他的三个军进行合围,为此应当尽快向北突围。

得此消息后,李仙洲马上召集第73军军长韩浚和46军军长韩练成前去开会,商讨脱身之计。

综合观察地形,李仙洲最后认为,通过吐丝口镇向北转移是一个最好的方式。韩浚对此表示赞同,并建议第二天一早就出发。

李仙洲同意韩浚(

jùn

)的想法,不过没有马上认可,而是先询问韩练成的意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第46军作为桂系的王牌主力,战斗力非常强,能在撤退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var1]

韩练成思索许久后,提出了与韩浚不一样的意见,认为46军刚从前线退下来,大部分队伍还在城外,如果第2天一早就撤离,定然来不及准备。

韩练成因此建议,为了有序地撤退,最好在第2天早上展开行动,否则部队会陷入混乱之中。

李仙洲对这个建议持怀疑态度,不过基于对韩练成的信任和对46军的依赖,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意韩练成的建议。

于是,李仙洲拍板决定,三个师于第2天早上8点向北突围。然而,他怎么都想不到,这原来是韩练成所设下的圈套,一边是让包围圈收紧,另一边是想让向北撤的三个军陷于混乱。

虽然研究过地图,但李仙洲想不到吐丝口镇居然处在峡谷的中央,两边都是高山,很容易遭遇埋伏与首尾斩断的进攻。

对实地进行考察之前,李仙洲以为只要快速地通过就可以,那样会缩短向北撤的路程。不过真正到实地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var1]

早在李仙洲抵达吐丝口镇之前,粟裕便让部队将小镇拿下,堵住了李仙洲及其三个军的去路,而正当他们准备往后撤时,后面的部队也追了上来,最后只能成为瓮中之鳖。

经过三天的战斗,李仙洲部队近6万人全部被消灭,作为指挥官的李仙洲也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虏。

依照常理,当时包括韩练成在内的46军也被包围,全军都战死了,他是怎么突围的?李仙洲一直以来就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早在1936年的时候,韩练成便已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所以,他在李仙洲的麾下做事,其实是完成党组织所交给的潜伏任务而已,一旦到了合适的机会,便带队离开

1947年2月爆发莱芜战役时,刚好是撤退的好机会,所以韩练成提前与我党取得联系之后,便已离开。

[var1]

其实,如果李仙洲知道韩练成是党员的身份,肯定不会质疑他成功突围的方式是什么。

随着对我军越来越多的了解,李仙洲曾有“

非战之罪,天亡我也

”的感慨。后来,他对此总结说:

“我们此次失败,主要是国防部战略指挥失误,而王耀武先生干涉下面太严,王先生每直接分电各军,师甚至团,我虽在前方,有时也不知道——这次到前方来,不过是高级的传令兵。”

其实了解到是韩练成放弃对46军的指挥,以至于让军队陷入更大的混乱之前,李仙洲并不知道失败的真正原因。

回过头来看,当时除了战略布局混乱、上下级之间不协调等主要原因之外,韩练成的离开,对三个军的影响也很大。

有人就这么形容,当时的一个韩练成“

顶得过几万大军

”,说的就是这一件事。

[var1]

与韩练成再次见面,并了解当年的真相之后,李仙洲对这一切都已经淡然,欣然地接受了韩练成的道歉。

结语:‍

从不同政见和阵营的角度而言,韩练成是完全没有必要给李仙洲

作揖

道歉的。不过,从很早的时候起,两人就已成为上下级关系,培养起了公事以外的特殊情感。所以,韩练成的这个道歉,也可以看成是私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修复。在动荡的环境下,不论是谁都无法掌握个人命运,李仙洲可能就看透了这一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宝物藏心 感梦求法 武昌红巷美术馆 汉明帝永平三年铁制释迦牟尼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东汉时代为数不多的几位有作为的明君之一。他总共在位十八年,只有一个年号“永平”。明帝当政的时代,东汉王朝如旭日东升,国富民强,海内乂安,四夷宾服。倡儒重教,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光芒万丈的明帝时代,与其子章帝时期并称,被后世的史学家视如西周的成康盛世,誉之为“

  • 盗墓贼偷偷挖开当阳关羽墓,发现里面的棺材用铁链吊着,很是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有很多个墓地,其中最出名的有四个,分别在湖北、河南、四川以及山西。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多个墓地,而且相隔这么远呢?这一切还要从他去世时的遭遇说起。关羽的画像至今被人们贴在大门上,民间每当有人要结伴为异性兄弟的时候都会拜一拜关公像。关公以其“忠义”的性格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偶像,而他用自己的一生贯彻了这两

  • 关羽被杀,有6人负有责任,他们都是谁?其中谁的责任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结果一目了然,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关羽得到荆州丢失的报告后,此时进攻樊城受阻,于是准备回师,夺回荆州。然而,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吕蒙在竖立“荆州土人”大旗后,关羽的荆州兵纷纷逃走,来到“荆州土人”大旗之下。关羽的士兵纷纷溜走,只剩下数百人,他带着残兵败将退守麦城,但是麦城乃是弹丸之地,久

  • 最后的秦王:战国的第7场受降仪式,这次下跪的却变成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赋》到了后期,有一个场景频繁出现,这就是受降仪式,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赤裸着上身,手里捧着玉玺,嘴里含着玉佩,许多人都觉的这样的礼仪有点侮辱性质,这才古代已经是恪守古礼的典范了,投降一般也就意味着自己和宗族的姓名能够保全。君主的话,总是不忘说一句,希望能保全本国的百姓,这句场面话

  • 为筹军饷曹操都要盗墓,那蜀汉靠什么负担战争?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建国时期蜀汉地图,盗墓是谁为曹操提的建议,古代军饷

    导语: 据说三国时期雄霸一方的蛮主曹操,曾经为了养活军队去盗墓攫取金银财宝。势力庞大的曹魏,为何会盗墓养军,其中有什么难以言明的事?作为曹魏主要对手的蜀汉,势力不如又是怎么养军的? 一、曹操没钱养军队,竟想到盗墓赚钱 "东汉末年分三国",导致这样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内部政权争斗过于激烈。地主

  • “楚国”之名源于“国母”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荆”、“楚”二字都是荆的意思,落叶灌木。但作为国名,这两个字只出自“Viaxa”?2008年7月,清华大学校友捐赠了一批战国竹子,共2388件,被誉为“清华简”,价值不菲。假设”。[var1]《楚居》是清华竹简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提到了楚先君的洞熊:洞熊的妻子于丽生下了一个孩子丽姬

  • 大秦是个壮丽的悲剧,理想的破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是个壮丽的悲剧,理想的破灭,同时也是大秦时代天下人身怀理想的悲剧,天下间最大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理想的破灭,特别是以理想为生的人。也许在未来的岁月里,都要独自去面对危险和艰难,或许你永远都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享受父母的呵护和温暖。但是你要记住一点,你所拥有的爱,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少,你的生命,原本

  • 此次伐韩,寡人不要城池,只要韩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此次伐韩,寡人不要城池,只要韩非一开始听嬴政CV实在出戏,感觉完全不像想象中秦王声音的沉着厚重。在我看来过于薄情寡义、反复无常而韩非声音圆融悦耳,不免失望。然而细听几遍,又觉得这确实适合始皇。尽管不深厚、听不出挥剑决浮云的气魄,但这种不辨喜怒、感情永远与理智一分为二的寡仁义孤独,难道不正切合千古一帝

  • 蜀国灭亡后,西晋为何等了十几年才消灭东吴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晋为什么灭掉东吴,西晋末年东吴旧地图片,蜀国被灭时东吴在干什么

    一首先,这是因为蜀汉灭亡后,益州爆发了钟会之乱。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此战,司马昭调集了18万大军,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面对曹魏大军,蜀汉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姜维和钟会僵持的时候,邓艾趁机率军偷渡阴平,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后

  • 韩信一生数场大战,兵家四圣之一,最后毁在了朝堂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是兵家哪一派,兵家四圣,古代兵家四圣是哪四位

    [var1]韩信的出身韩信在没有从军之前,就是大众眼中实打实的废物。堂堂一个五尺男儿,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靠着妇孺的施舍,而且恬不知耻的,一次次的跑去,直到别人的怜悯之心用尽,还埋怨别人。一点感恩之心也没有。韩信年轻时期,不被待见,尤其胆量甚小。在面对年轻的屠户时,自己身佩宝剑,屡屡被挑衅,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