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当时所谓的周天子到后期,基本就只是个摆设,各诸侯国已经各自为政,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攻打,整个中国处于一种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尤其到了战国时期,小国已经被大国纷纷吞并,逐渐形成了七国并立局面。在西周的时候,有这么个小国家,国家虽小却多次打败外族,并且和大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该国传了二十代,存活了五百多年。
武王伐纣灭掉了商代以后,建立了西周并按功劳大封诸侯。武王死后,由名臣周公旦尽心辅佐年幼的成王。成王得到了周公的辅佐,国家稳定,为了感激周公,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于邢,也就是如今河北邢台市地区。邢国地处齐、鲁、晋、卫等国的包围之中,尤其紧挨着强敌戎狄。邢国看起来有些命运多舛,然而邢国却表现出来非常抢眼的表现。其中有几件事情值得说一说。
[var1]
首先,邢国独抗戎狄四百年。邢国面对让中原大国都为之色变的北方少数民族戎狄,多次将其打败,其中邢侯曾大破戎狄的史实非常著名,也非常圆满地完成了周天子交给其阻击戎狄的任务。
其次,邢国和大国的关系良好。邢国的国君是周公旦的后代,燕国的国君是周公的兄弟召公的后代,因此两国关系十分融洽;鲁国最早的国君就是周公的长子,因此邢国与鲁国也是兄弟国家;齐国的祖先为姜太公,姜太公与周王室关系密切,而且还是联姻关系,因此邢国与齐国关系良好。
[var1]
就这样,邢国虽然生存在外有强敌戎狄,周围被大国包围的情况下,硬是支撑了五百多年,一直传了二十代才被卫国灭亡。公元前662年,晋国暗中支持戎狄攻打邢国,邢国渐渐抵挡不住,于是求救齐国。这时候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却等到邢国都城被破才发救兵,导致邢国从此一蹶不振。终于在公元前635年,卫国灭掉了邢国。卫国与邢国“本是同根生”:都是姬姓后代。可是卫国却开了个灭掉同宗的先河,于是后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卫国开启了“春秋无义战”的“新篇章”,不过这是被后人诟病的“新篇章”。
可是弱小的邢国能够支撑五百年,传了二十代,甚至和让大国都害怕的强大敌人戎狄打了四百多年交道,而且一度占优,帮众诸侯和周王室守卫着门户,也算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