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会玩:回到唐朝,跟王公贵族一起,唱歌跳舞演话剧

唐会玩:回到唐朝,跟王公贵族一起,唱歌跳舞演话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64 更新时间:2024/1/24 18:33:52

一、燕乐的内容

(一)九、十部乐

唐代初建国,音乐礼制还来不及改作,故九部乐最初因袭隋朝旧制,九部乐包括《䜩乐》、《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高丽》。九部乐再加上《高昌乐》即成十部乐。

到唐贞观十六年(642 年)之间,但十部乐建成之后,九部乐的名称仍在沿用。当时人们习惯用“九部乐”来指代宫廷燕乐,因此即使已经建成了十部乐,“九部乐”一词仍多次见于典籍记载。唐代能突破传统观念中对“九”数字的崇尚而设立了十部乐,可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

唐代九、十部乐具有显著的娱乐性质,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宫廷宴饮中的表演。唐代皇帝设宴款待群臣,常常演奏九部乐以助兴,宴会持续的时间较长,并有其他歌舞表演参与,氛围愉悦,可见其娱乐性。把九部乐和被认为是非正统音乐的散乐放一个场合中观赏,更可见九部乐的娱乐性质。

九、十部乐的娱乐性还能从其表演内容来观察。琴瑟等弦乐器多倾向于表现轻微淡远,笙、萧、笛等管乐器多倾向于表现抒情的旋律性,击乐器多倾向于表现热烈明快或气势磅礴”,因此各部乐的风格能鲜明表现出来,如燕乐庄严,清商乐与西凉乐优雅,康国乐热情等。

作为官方举办的大型宫廷歌舞表演,在外交场合中,以娱乐为目的的歌舞表演掺杂了政治的因素。由此可见,唐代九、十部乐并非仅仅是宫廷宴饮中愉悦众人的歌舞表演。

因此,九、十部乐的娱乐性与政治功能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不同场合中九、十部乐能展现不同性质与功能,这本身就显示出九、十部乐的丰富内涵,这样的丰富内涵得益于九、十部乐自身的丰富内容。

九,十部乐不同的性质与功能可由统治者使用在不同场合中体现出来,或在欢庆的宴饮中助兴,或在外交场合中立威。但无论如何,由隋唐统治者积极传承与吸纳传统乐舞与外来乐舞而形成的九、十部乐展现出新兴王朝的活力,使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内容。

(二)立、坐部伎

从表演人数来看,立、坐部伎的歌舞表演参与人数少至三人,多达一百八十人不等,规模可大可小。其中,立部伎的表演规模较大,人数最少时也有六十四人,最多时可达一百八十人。坐部伎规模相对一般都较小,人数最多不超过二十人。

从表演形式来看,二部伎以舞蹈表演为主,辅以歌唱、模拟等形式。从表演内容来看,二部伎表演吸收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从性质来看,二部伎表演既具有观赏娱乐性质,又充满了展现国威、歌颂太平与赞扬帝王丰功伟业的政治意味。《鸟歌万岁乐》将动物形象引入乐舞中,使表演充满趣味。

立、坐部伎乐舞表演的娱乐性质在玄宗时期得到极致的展现,这与玄宗时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玄宗本人对音乐的精通与喜爱有关。玄宗时综合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能够强有力地支撑宫廷大型乐舞的展开。

这些乐舞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圣寿乐》乃高宗时所作,是一种字舞,表演时,宜春院人在首尾,搊弹家在中间,效仿宜春院人而已。表演者身穿五色衣,衣襟处绣有大朵团花,外面再套一层纯缦衫,即没有彩色花纹的丝织衣,以盖住鲜艳的里层五色衣及花纹。

(三)散乐百戏

散乐在隋以前称为百戏,到了唐代,因散乐与百戏内容重合,界限不清,散乐百戏常作为一个统称,直到宋代才逐渐区分开来。散乐发展到魏晋时,比起汉代扩展了新的内容,呈现出杂技与戏剧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下文讨论的散乐百戏以杂技类表演为主。

隋唐承接前代散乐,运用在不同场合,内容丰富而精彩。观赏内容包括幻化类表演、绳伎等汉代已出现的内容,又增加更为惊险的表演如戴竿等;此时,散乐表演“暂时地”常规化了,每年正月在固定地点表演,场面宏大。

隋朝灭亡后,唐初君臣借鉴炀帝的教训,在继承散乐方面有所改进;又散乐因出自“俳优歌舞杂奏”而被时人认为是靡靡之音。散乐被认为是靡靡之音,与散乐不是出自官府的正声有关。从表演的内容来看,散乐为博人眼球,引起观者的视觉冲击,部分表演内容以伤害身体为噱头。

而且,散乐表演场面宏大,花费巨大,若统治者沉迷其中,对国家而言并非好事。中国古代因沉迷于娱乐而不能自拔的皇帝比比皆是,孙伏伽担心统治者会沉湎其中,因此要求改正。由于散乐被认为并非正统音乐,所以在唐代前期其地位并不太高。

(四)歌舞戏

歌舞戏是“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型”。实际上歌舞戏是一种戏剧,《通典》把歌舞戏置于散乐(百戏)之类中,在隋唐五代时期,散乐(百戏)“包括各种杂技,也包括各种戏剧”。把歌舞戏从散乐(百戏)中抽出来单独讨论,便是基于以上原因。

歌舞戏作为一种戏剧,不仅表演内容富有故事性,且为了加深观众对演出内容的印象而配有歌舞,区别于散乐(百戏)中其他内容的猎奇特性。

唐代歌舞戏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其内容包括《大面》、《拨头》、《踏摇娘》、《窟磥子》、《参军戏》、《假妇人》、《弄买大猎儿》、《排闼》等。

《大面》又名《代面》,源自北齐《兰陵王入阵曲》。《代国长公主碑》记载睿宗四女、玄宗二妹——代国长公主年幼时与兄弟姐妹们在武则天时期一次宴会上的表演,公主年四岁,与寿昌公主对舞《西凉》,殿上群臣咸呼万岁”。当时年仅六岁的李隆基也参与表演。宴会上年仅几岁的孩子的表演,其水平自然不如专业人士。但皇族亲自参与表演,可见《兰陵王》的流行。

《钵头》出自西域,讲述胡人被猛兽吞噬,其子杀兽的故事;《窟磥子》以人偶为戏,原本是丧家乐,汉末始用于嘉会。

统治者对于歌舞戏这种娱乐性极强的表演形式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因其并非所谓“正声”,君主欣赏歌舞戏容易被认为沉溺于享乐;另一方面,歌舞戏强烈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又深深吸引着统治者。歌舞戏虽然在隋唐时期仍隶属于散乐,但已和散乐中的其他内容显示出不同之处,显示出“逐渐向戏剧方向转化、形成单独分支的倾向了”。

二、总结

唐代宫廷燕乐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体而言以大型的乐舞表演为主流。唐代宫廷燕乐继承前代的燕乐,又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充实新的内容,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娱乐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代九部乐继承隋代九部乐,又添加新的内容凑成十部乐,显示出唐代乐舞的传承性与丰富性。

由于唐代常在不少政治场合施用九、十部乐,因此九、十部乐的政治气息十分浓厚,这当然与九、十部乐本身的性质以及统治者的意志有关。但同时应该注意到,九、十部乐本身也展现出十分明显的娱乐性。

同时,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九、十部乐吸收了外来音乐和周边少数民族歌舞的内容,加强了中西融合的交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乐舞——既包含了西域风情或少数民族音乐,又融合中原文化。从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也可以略窥整个唐代的文化风气——一种开放包容,千姿百态的文化氛围。

与九、十部乐等正统音乐不同,散乐百戏被视为靡靡之音,由此可见,宫廷燕乐广泛吸收了来自民间表演艺术的许多内容。除了非常正式的官方的一些礼节性的场合外,唐代宫廷娱乐活动实际上是雅俗共赏的混合型活动,既把高雅的宫廷乐舞发展到新高度,又融合了来自民间的世俗娱乐内容。

散乐百戏以其令人惊叹的异于传统娱乐活动的表演,一方面丰富了宫廷燕乐的内容,增强了宫廷燕乐的活力,活跃了宴饮氛围;另一方面引起了君主的极大兴趣,使得不少臣僚担心君主沉迷其中而不断上谏,这又让人思考娱乐活动的展开是否应在一定范围内,是否应符合中国古代儒家传统观点,进而思考娱乐活动的道德性,也显示出娱乐活动对君臣关系与娱乐观念的影响。

只是,宫廷燕乐基本局限于统治阶级,局限于皇宫禁地,即使部分内容如散乐等表演时常得以在宫门外表演,惠及普通百姓,但总体上主要是为了统治阶级的享受。投入到宫廷燕乐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也成为唐王朝的负担之一。

更多文章

  • 明朝有位皇帝,一生只娶一个老婆,发明一件物品,现在人人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中国乃至世界都奉行一夫一妻制,而在我国古代,男子娶一个妻子的不多,更多的是三妻四妾。这在中国古代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普通人是这,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三宫六院妃子的数目特别多。但是今天给大家讲的却和这个现象不太一样,那就是明朝有一位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个老婆,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但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 如果朱标当上一天的皇帝,继承给了儿子,朱棣是不是也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怎么对待朱标妻子,朱标鞭打朱棣的背景音乐,朱棣为何免了朱标皇位

    一、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封建礼法,朱元璋传位给长子长孙朱允炆并无不妥之处。所以,即使朱棣心有不甘也没有办法利用皇位继承问题兴风作浪。因此,即使举兵造反了,朱棣也还是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而营造一种我不是造反,而是为了诛杀我的好侄儿身边的坏人——齐泰和黄子澄!事实上,假如建文帝没有急不可

  • 谁愿意用仇人之名-唐朝诡事录~褚萧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诡事录乾岁客栈,唐朝诡事录全36集高清免费观看,唐朝诡事录樱桃结局

    褚萧声《唐朝诡事录》里的李刺史就是如此啊。李刺史——李鹬其实不是真人,而是和《西游记》开始一般杀死真人冒名顶替,可是相对于《西游记》里的恶犯,《唐朝诡事录》里的顶替者却太让人同情和惋惜。他本名褚萧声,一心读取圣贤书,渴望科举登第,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施展才华。他的初心和初志如此干净,如此高洁。而他的

  • 她是朱元璋宠妃,皇帝死后被要求殉葬,20年后与守墓人生有一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唯一杀的宫女,朱元璋死后妃子殉葬是真的吗,朱元璋死后殉葬了多少美女

    古代的婚丧嫁娶这些都是有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的,当然其中不免会有一些礼仪非常的不符合人情道德,但是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又必须按照这样的历法去做,所以我们现在对于这些一定是持批判态度的。比如说在古代的丧葬礼仪中有一种是殉葬,而且还是用活人来陪葬,就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奴隶社会就已经达到了鼎盛。

  • 王忠嗣越战越勇,直接成为了唐朝的大将军,如今他有迎来了新的挑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王忠嗣的出山,新城自然会被拿下来,由于王忠嗣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唐玄宗大手一挥将王忠嗣提升为大将军,开始坐镇新城。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刚将新城收复,还没有坚持一年的时间,吐蕃就再次兴兵来犯,准备一举夺下新城。只见吐蕃召集了三万兵马来犯,可这个时候的王忠嗣手下,不过一千来人,小兵也都开始恐惧。王忠嗣

  • 同是开国皇帝, 为何刘邦和朱元璋猛杀功臣, 而秦始皇却不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统一六国中,王翦父子、蒙恬等人,可谓是历下了不朽之功勋,秦始皇对他们十分信任。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尊王翦为师,儿子王贲手握兵权。而蒙恬,带着30万蒙家军和公子扶苏一起戍卫边疆。秦始皇对他们怀疑过,更没有想过要杀他们。刘邦在建立汉朝后,韩信、卢绾、彭越等功臣,先后被以谋反的罪名杀害。朱元璋更是厉害,几

  • 东晋权臣桓温的“悲剧”:至死都没有当上皇帝,却成功地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温个人简介,桓温传,南康公主与桓温的结局

    在帝制时代的中国,皇位的巨大诱惑力不仅驱使皇族内部争得你死我活,也成为绝大多数权臣奋斗的目标,而成功者也并不鲜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权臣虽然拥有改朝换代的条件,但最终却与皇位“擦肩而过”。在此类人物中,东晋权臣桓温可谓悲剧人物,他不仅没有做成皇帝,反而被贴上“逆贼”的称号,成功地遗臭万年。今天

  • 被质疑"洗白秦桧",《满江红》取消周边众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昨晚,电影《满江红》在众筹网站摩点上发起众筹的部分产品引发广泛批评,其中宰相令牌、秦桧书签、酷似风波亭的沙漏等衍生品被吐槽“萌化秦桧”“洗白奸臣”。今天,《满江红》方面宣布取消该众筹,并发布道歉声明称,“众筹活动因产品设计和创意初衷与部分网友理解存在偏差,给网络舆论带来不好影响,我们对此深表歉意,决

  • 李世民心中的三大名将,为什么与历史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的名将排名,真实历史中的李世民的战功,李世民历史真实事迹

    要说唐初名将,人们心目中当然少不了什么李靖,徐茂公,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但是,李世民钦定的三大名将,既没有李靖、秦叔宝,也没有尉迟敬德、程咬金。《新唐书》记录了这事件,唐太宗面对文武大臣说:“当今名将,唯李勣、李道宗、薛万彻而已。”《资治通鉴》也记载了这件事,是贞观十八年。李勣就是徐茂公,他不仅

  • 辞彩云而泛轻舟,登黄鹤而吹玉笛 ,依旧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政治都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字。 “盛唐气象”“唐人高处”“汉唐风骨”……几乎每一个与 “唐”有关的词,都是后人对唐代成就的真心赞美与追慕。唐人的故事、唐人的传说和唐人生活的时代样貌,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激起后人不断的追想和探寻。 此次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