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定嫪毐第一功,秦始皇的表叔昌平君,秦相十年为何最终反叛大秦

平定嫪毐第一功,秦始皇的表叔昌平君,秦相十年为何最终反叛大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47 更新时间:2024/1/17 1:14:35

随着电视剧《大秦赋》的播出,战国末期秦灭六国,气吞山河的壮丽场面再一次被人们热议,剧中赳赳老秦,全体尚武的古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秦始皇吞并六国是大势所趋,符合历史的潮流,但是天下自东周开始就已经动乱纷争了几百年,为了弥合和消灭这种纷争,秦始皇采取了很多措施。

最著名的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重要工具,这些都是在物质层面上,为统一的中华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秦始皇也非常注意思想上的统一,为了让六国人民彻底忘记过去的历史,秦始皇做了一件不厚道的事,那就是大量销毁了六国的历史书籍,这样等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关于六国的历史,绝大多数都是只能写了个大概。

而且更狠的人,秦国为了彻底消灭六国的历史,连自己的历史都焚毁,因为秦国和楚国长期通婚,后期也娶过不少其他国家的女子。

那秦始皇发起狠来真不是一般人,但凡是涉及到六国女子的,能删的全部删掉,这样就造成了秦国历史本身,尤其是秦始皇自己的历史也是非常缺失的。

中国的千古第一帝,就这样被他删的连自己的形象都有些模糊了,不知道这算不是对他的报应,只能从历史的简单的记载中窥探出一些蛛丝马迹。

(01)帝制时代的奇特景象

我们现在说你是哪国人,答案都是非常清楚的,这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之后,才逐步固定下来的观念,但是在长久的封建时代,尤其是有我国先秦时期和西方的中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

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和法国,最早的时候英国国王是法国人担任的,因为他们是皇室成员相互通婚,因为很多彼此敌对甚至是有利益和领土纷争的国家,他们国王的王位,有可能被别的国家继承。

最有趣的例子就是苏格兰和英格兰,这本来是两个国家,但是1603年,当时原本的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继位成为英格兰王,就这样一个人同时担任两个国家的国王,这样两个国家就很自然的合二为一的。

最悲惨的例子就是一战,一战前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战争不会打起来,因为当时各国皇室都有亲戚关系,这里就不细讲,简单说主要的。

当时德皇的母亲是以前英女王的女儿,英王母亲和沙皇母亲是亲姐妹,而她们都是前丹麦国王的女儿,一战时的英国王室、俄国沙皇家族都有浓厚的德国血统,如此复杂的关系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那些小国就不多说了。

总之皇室之间的相互通婚,造成了大家都是亲戚的局面,但一战最终还是爆发了,这充分说明了亲戚靠不住,有时候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

我国的先秦时代,同西欧的封建时代非常像,诸侯国遍地,各国之间相互通婚也比较普遍,我们知道的成语秦晋之好,说的就是之前秦国和晋国经常通婚。

为什么要说之前呢,因为进入战国之后,晋国没了,而秦国主要的通婚对象变成了楚国,这里指的是主要的对象,其他国家也有。

秦国和楚国比较出名的就是前几年大热的电视剧《芈月传》了,其中芈月就是楚国王室,也就是历史历史上著名的秦宣太后,在她的带领下,秦国进行了多长战役,奠定了大秦国的帝国和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楚累世通婚,会造成一种现象,那就是楚国在秦国有着非常强大的外戚势力,芈月为什么能够在秦国成为第一个太后,要不是她儿子秦昭襄王超长待机56年,估计到死都被芈月压制着无法翻身。

芈月在秦国执政能靠谁,靠秦国宗室吗,那都是靠不住的,最信任的当然还是自己人,而芈月的自己人就是楚人。

最主要的当时在秦国被称为四贵分别是芈月的弟弟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人,凭良心说,他们虽然是楚人,但是确实实实在在为大秦在办事。

尤其是芈月,甚至为了大秦牺牲色相,引诱义渠王生下两子并设计杀死义渠王,彻底稳定了秦国的西北部后方,让秦国东进再无后顾之忧。

但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超长待机的秦昭襄王终于还是在丞相范雎的建议下驱逐了楚国外戚势力,主要也就是驱逐了四贵,对于秦王来说,管你什么亲戚,自己掌握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叫根深蒂固,什么叫跗骨之蛆,当时的秦国政坛楚系势力你是无法根除的,外戚之所以成为外戚,仰仗的就是自己的身份,他们是大王的老婆,是大王的妈妈,是大王的奶奶,你说你怎么清除,能清除的了吗?

无非就是被压抑的久了,杀几个领头闹事太厉害的,没过多少年自己一死,又会重复外戚专权的老路,这是秦汉时期皇室的顽疾,但也是通病,无法根除。

(02)最后的外戚

《大秦赋》里赵姬曾经自比秦宣太后,但赵姬比起来宣太后那实在是差的太远了,宣太后那可是一心为了大秦,包括他的弟弟们,也都是为了大秦居功至伟。

只不过后来是权力太大威胁了王权,被清除只是单纯的权力之争,但身为楚人,为大秦的心是从来没有受过过怀疑的。

赵姬可不一样,赵姬基本上就是个小女人,她做的都是为她自己,嫪毐在她的支持下,反动了叛乱最终平定之后,秦国政坛势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原本是赵太后,夏太后和华阳太后三足鼎立的局面,现在夏太后死了,赵太后彻底失势,剩下的就是华阳太后势力一家独大了。

而带兵平定嫪毐的昌文君昌平君,就是铁杆楚系势力,尤其是昌平君,那可是楚考烈王的孩子,妥妥的楚国宗亲。

楚考烈王当年跟嬴政的父亲异人一样,也是在秦国做人质,后来在秦国娶妻生子,当时娶的还是昭襄王的女儿,后来楚国发生剧变,在春申君黄歇的协助下,楚考烈王紧急逃回楚国争夺王位,但他的孩子却留在了秦国。

母亲是秦国王室的昌平君,自然是地位不凡,在加上是楚国人,自然也就成了华阳夫人最重要的助手,嫪毐叛乱的时候,秦始皇派相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平叛。

我们熟悉的李斯在叛乱之后,依然不是丞相,那么丞相谁谁,其实史书上并没有写,从秦王政十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这十六年间,秦国丞相的位置是模糊的,之所以是模糊的,是因为故意被删除了。

电视剧《大秦赋》虽然改编的很失败,剧情很拖沓,但是也是做了相当多的考证,及结合了许多最新的考古研究。

电视剧里说的熊就是昌平君,也就是吕不韦之后秦国的丞相,这一点电视剧还是靠谱的,那么身为秦始皇的表叔,又在秦国统一天下最后十几年担任丞相,为什么最后秦国史书却含糊其词呢?

谜底恰恰就在他的身份上,可以这么说他是秦国最后的外戚,也是最后一任楚王。

(03)秦相反了

不管是芈月也好还是华阳夫人也好,他们虽然是楚人,同时也是秦国的媳妇,她们继承的都是秦国历代国君的意志,那就是要让大秦一统天下。

华阳太后死于秦王政十七年,那一年天下大定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当图穷匕首现的时候,当秦国要彻底绝了六国的宗庙祭祀的时候,当一切都是彻底的断绝的时候,楚国的外戚有点坐不住了,而秦始皇也明显能够感觉到这一点。

秦始皇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情,熊启也不是普通的外戚,他是楚考烈王的亲儿子,这样的身份,在秦国决定灭蜀的时候,自然是十分敏感的。

于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昌平君徙于郢”,这是个简单的记载,但中国的史书一定要细读,尤其是写史的人都喜欢用春秋笔法。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昌平君到了郢陈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之前做过楚国的国都,现在是秦国的地盘,属于秦楚交界的地方。

如果你读过《春秋》的话,大概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昌平君犯了事儿,被贬斥出京,到了这个地方,因为古代用徙这个字,带有贬义,这不是胡乱猜测,在古代的很多字的用法上,我们今天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意思却是差别巨大。

具体因为事儿我们不知道,但更可能的是,什么事儿也没有,作为楚王的亲儿子,把你弄到楚国的旧都,很可能就是想让你安抚一下这里的楚人,更重要的目的是。

作为丞相你肯定是不合适了,毕竟这是秦楚之间的灭国之战,你做丞相着实不合适,去郢陈吧,表现的好,从此秦国再无外戚,表现的不好,从此秦国再无此人。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想象,到底是秦始皇觉察到了熊启有异常把他贬斥了,还是最终秦始皇的举动让熊启寒了心才导致了最终的结果,但这种不信任一旦开始,便之后越来越大,没有停止的时候。

最终昌平君造反了,他造反的地方就在郢陈,根据史学家田余庆先生的研究,昌平君在秦王政二十一年造反与郢陈,使得李信两面受敌,最终大败而归,成了秦国统一之路上的最大一次惨败。

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不管我们是否采信历史学家的判断,就是是只看《史记》,那堂堂当年平乱嫪毐之乱,秦国的大功臣,后来的相国昌平君最终还是背叛了秦国,回到了自己母国,楚国的怀抱。

尽管解决是惨厉的,但这是那个时代特殊的产物,秦国丞相又同时是楚王的孩子,这种事情,熊启之后再也不会有了,因为秦国灭了六国,再也没有以国家为代表的外戚了。

从起秦国没了赵国外戚,没了楚国韩国外戚,最后的外戚是熊启,取而代之的,是某个姓氏的外戚,比如汉朝的吕姓和窦姓,都是后来著名的外戚。

但那些都来都是千篇一律的权力斗争,像熊启这样的,作为秦始皇的至亲,最后背叛秦国的,可真是比小说精彩百倍的历史情节。

这样的故事只有先秦会有,如此复杂的关系,之后华夏一统,短暂的分裂也是极端对峙的局面,想先秦这样相互通婚,而且还能在对方阵营做到高官,甚至彻底掌握权力的局面,秦以后是再也没有了。

更多文章

  • 同样拥有巴蜀,同样人才济济,蜀国怎没能像秦国那样统一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怎么安抚蜀国,秦国灭蜀国,蜀国人才济济为什么没能一统三国

    [var1]今天与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两国的相同类似之处蜀国与秦国所处时代虽然相距甚远,但还是有许多相同或者类似之处的:第一,占有的地理位置类似。蜀国与秦国都拥有土地肥沃的巴蜀之地,只是秦国比蜀国多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中原及北方地带(详见战国七雄分布图);而蜀国前期比秦国多出东面的荆州等

  • 《大秦赋》5.8分落下帷幕,解密大秦帝国京师军团最后的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秦帝国丞相排名,大秦帝国中的秦国是怎样的,大秦帝国楚王后来怎样了

    前文我们抛弃脸谱化的人物标签,合理的分析,剔除人为抹黑和美化,根据历史事件来分析。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解读大秦帝国长城军团、岭南军团、刑徒军团和京师军团最后的归宿。长城军团负责连接原秦、赵和燕三个与北方匈奴接壤诸侯国的长城,为大秦帝国保家卫国守卫北方,为中华民族传统千年做出巨大的贡献。可惜这一支军团

  • 古文今译 《战国策 赵策四》三国攻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三国攻秦,赵攻中山,取扶柳,五年以擅呼沱。齐人戍郭。宋突谓仇郝曰:“不如尽归中山之新地。中山案此言于齐曰:‘赵国将假道于卫,以遏章子之路。’齐闻此,必效鼓。”译文:齐、韩、魏三国进攻秦国,赵国进攻中山,攻下了扶柳,经过五年,控制了中山国滹沱河一带。齐国出兵守卫鼓邑以防备赵国。宋突对

  • 诸葛亮死前点“七星灯”续命,却被魏延一脚踩灭,为何他不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鲁班书》里,曾记载了一个关于“七星灯”的法术。这是一种“续命”之术,据说自殷商时期便开始流传下来,但真正续命成功的人并不多。历史上曾有诸葛亮和刘伯温操作过,不过,诸葛亮最终却失败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看“七星灯”是如何作用的。按诸葛亮自己的说法“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古代一纪就

  • 三国死的最惨的两个美女,被自己的丈夫杀死,做成肉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死得最惨的女人,三国最惨美女被杀,三国下场最惨的六个美女

    一、臧洪妾臧洪本是袁绍的东郡太守,他以前的主人张超在雍丘被曹操包围,臧洪听说后,立马召集了手下的军队,同时,向他的上司袁绍请求,拨给他一部分兵马去救援张超,但被袁绍拒绝了。雍丘被曹操攻破后,张超全族被杀,臧洪因此怨恨袁绍,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袁绍亲自带兵前来问罪,把臧洪围在东武阳城,但是怎么攻都攻不

  • 汉武帝刘彻的瓠子之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的瓠子之悲汉武帝刘彻想必你来此是为了探寻黄河诗人的风采,那就让我给你讲讲当年的故事吧。很久以前,这片土地上曾有过一条这样的河,叫瓠子河。作为黄河的支流,它曾经泽蔽豫鲁。虽然到你们的时代,瓠子河已消失两千多年之久,但在当时,这条河因“灾”成名。瓠子河位置汉武帝治水时的场面徒塞之,辄复坏。实际

  • 诸葛亮是汉献帝的六大疑点,到底是历史上的巧合,还是证据确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汉献帝为了自保,用鲜血写了一封血诏缝在衣带里面,秘密交给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让其联络汉室忠臣,勤王救驾。董承接诏之后,很快便展开了行动,私下联系了偏将军王子服、议郎吴硕、长水校尉种辑等人,准备暗中杀害曹操。这时候,一个意外的人加入了,此人就是刚被吕布从徐州赶得走投无路的刘备,他刚投靠曹操不久

  • 清风故事会 |孔子论政:正人先正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人民政府)[var1][人物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经典《论语》中记载了孔子清廉从政的思想,为中华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周游列国14年后,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被鲁国执政

  • 《鸿图之下》联袂94剧版关羽二次演绎水淹七军获力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老版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多少集,94版关羽眼神合集,败军之将关羽完整视频

    六旬陆树铭再战庞德败走麦城令人意难平!沿江掘口,管教他水淹七军!年逾六旬的陆树铭老师再披战甲,花白胡须,风霜满面的迟暮模样,宛如魂穿关羽,令人无限感慨。老骥伏枥,一招一式沉稳似力破千钧,眼波流转间尽显凌厉机锋!在陆树铭老师精彩的演绎中,众多三国迷与他穿越千年时光,再次来到水势汹涌的襄江边,一声令下,

  • 《三国机密》豆瓣评分如何?用刘平的角度观察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平的真人照片,三国机密最后大结局,刘平三国

    这段历史或许看过《三国》的人也会忽视,因为从小说主要叙事逐渐是刘备桃园三结义,很多汉室的剧情都是一笔带过。而在这部剧中将会将其无限的放大,细节化到每一个人物,甚至妃子身旁一个不起眼的宦官身上,都能够大做文章。三国题材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虽然短短数十载,但却涌现了一批传奇英雄,他们留下的故事和传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