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是汉献帝的六大疑点,到底是历史上的巧合,还是证据确凿?

诸葛亮是汉献帝的六大疑点,到底是历史上的巧合,还是证据确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31 更新时间:2024/2/4 2:44:05

汉献帝为了自保,用鲜血写了一封血诏缝在衣带里面,秘密交给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让其联络汉室忠臣,勤王救驾。

董承接诏之后,很快便展开了行动,私下联系了偏将军王子服、议郎吴硕、长水校尉种辑等人,准备暗中杀害曹操。

这时候,一个意外的人加入了,此人就是刚被吕布从徐州赶得走投无路的刘备,他刚投靠曹操不久,正好搭上了这条可以直接联系上汉天子的线。

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三国志·先主传》

第二年,衣带诏事发,董承等人均被曹操处死,只有刘备侥幸逃过一劫,从此与曹操分道扬镳。

也就是在这之后,汉献帝性格大变,彻底沦为曹操的傀儡,而不久之后,刘备却意外崛起,直到刘备三顾茅庐,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的局势。

这一切,仿佛都有一个神秘的线在背后牵引,而这条线的主人,似乎都指向天底下最尊贵的那个人。

有人通过许昌天子的变化,与刘备的崛起,发现了一个震惊天下的秘密:皇位上的汉献帝已经被偷梁换柱,真正的汉献帝成了刘备的军师,也就是一手造就三分天下格局的三国第一智者——诸葛亮。

一、生卒年

诸葛亮就是出逃的汉献帝最大的证据之一,就是他们的生卒年,完全一样。

诸葛亮生于光和四年(181),卒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享年54岁。

汉献帝刘协也是生于光和四年(181),卒于魏青龙二年(234),享年54岁。

二、汉献帝与诸葛亮的幼年性格对调

少年时期就显得聪慧无比的神童刘协,为何当了皇帝之后一直唯唯诺诺,成为亡国之君?

而近三十岁默默无名的诸葛亮反而一出山,就天下皆知?

刘协的母亲是王美人,当时灵帝后宫之主是何皇后,在王美人刚生下刘协不久,便被何皇后毒死。

而何皇后却没有被皇帝惩处,可见皇后在灵帝心中的地位远远不是一个王美人可比的。

可就是在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灵帝晚年,竟然在储君人选上犹豫不决。

刘辩既是长子,又是何皇后所生嫡子,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选择刘辩才是最正常的。

而灵帝却一度想要废长立幼,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协太聪明,太优秀了

不仅汉灵帝如此认为,连权臣董卓都是如此。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继位,宫中发生大变,连大将军都稀里糊涂被刺杀,少帝刘辩与刘协被宦官护着开始逃亡。

适逢董卓入京,他一眼就看上了眼中充满灵性的刘协,起了废立之心。

无论是汉灵帝,还是董卓,之所以想将刘协扶上皇位,主要都是因为刘协比刘辩贤能太多。

就是这么一个从幼年到少年,都是聪慧无双的神童,无论是在董卓掌权,还是王允把持朝政,甚至在曹操迁都早期,他都表现出了与其聪慧相对应的能力,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

然而,这一切都在衣带诏之后发生了改变。

衣带诏失败之后,不仅车骑将军董承等直接参与之人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有孕在身的董贵人。

在曹操诛杀董贵人之时,刘协曾数次向曹操求情,都被曹操无情拒绝。

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后汉书》

从此之后,那个神童刘协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眼前。

而诸葛亮则与刘协恰好相反,在出茅庐之前,已经年仅三旬的诸葛亮,几乎无人认识,可见其少年时期是何等平凡。

在衣带诏之后不久,颍川阳翟的隐士司马徽曾接待过一个远道而来拜访他的少年奇才,此人就是庞统。

从此之后,有了卧龙凤雏之名,而传播这个名声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更巧的是,从许县到阳翟,再到荆州,似乎刚好是一条线,从侧面证实了汉献帝隐姓埋名的逃亡之路。

三、诸葛亮号称“卧龙”

哪怕不了解历史,我们也经常在影视节目,或者文学作品中看到这么一个词“真龙天子”。

第一个以龙做象征的皇帝是秦始皇,因此秦始皇又被称为“祖龙”。

到汉太祖高皇帝时期,刘邦又自称“真龙天子”,彻底将龙固化为皇帝的象征。

从此之后,龙一直代表着皇帝,普通人除非造反,谁敢用之?

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就敢,他敢 号称“卧龙”,到底有何底气?

除非,他真的就是“真龙天子”!

四、三顾茅庐

刘备一直是个很傲气的人。

在投靠曹操之后,虽然与曹操有了上下之别,却能坦然与曹操对饮,甚至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后,刘备也丝毫不谦虚。

可是,就是这样的刘备,在对待还未出山的诸葛亮之时,表现出了跟从前截然不同的态度。

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以豫州牧、左将军的身份纡尊降贵,连续三次亲顾茅庐,用最隆重的礼节请出了当时只有虚名的诸葛亮,并将其任命为军师。

不得不说,刘备的三顾茅庐很让人感动,但是事实上,这样做却很容易引发内部不满。

不说跟刘备亲如兄弟的关羽、张飞,就说大力投资给他的糜竺等人,拖家带口,跟着他颠沛流离十余年。

这些人不仅没有受到过如此隆重的待遇,更是在地位是被一个新来的小子给超过,他们如何能心服?

刘备为何要这么一反常态,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呢?

五、刘备称帝,言献帝被害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称帝,将刘协封为山阳公。

本来汉献帝未死,一直以汉室子孙为名的刘备,却在这时宣称刘协已经被曹丕害死,然后登基称帝。

这一切都是刘备的主意吗?

并不是,这都是诸葛亮的意思,刘备只不过顺应了诸葛亮的心意而已。

刘备本来当时只是手握一州之地,天下十三州,他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何以称帝?

但是诸葛亮却以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力劝刘备,刘备这才“迫不得已”登基称帝。

不难想象,刘备之所以拒不称帝是因为他知道汉献帝未死,而他本身就是打的扶立汉室的名号,在献帝未死的情况下,怎么好自己称帝呢?

此时,也只有真正的献帝松口,他才能名正言顺地登上皇帝宝座。

六、临终托孤: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章武三年(223),刘备临终之前,将诸葛亮招至身边,托付后事,他握着诸葛亮的手说:

“你的才能胜过曹丕的十倍,必能安顿国家!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就自己上吧!”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的这番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就是说诸葛亮胜过曹丕十倍。这句话本身就很耐人寻味了。

诸葛亮又不是刘禅,跟曹丕地位不对等啊,为何要拿此二人相提并论?

难道说,在刘备心中,曹丕那个位置本应是诸葛亮的?

第二,如果刘禅不才,你就自己上吧!

这句话就更是令人震惊了,虽然这也可以解释为君臣相互信任的一种表现。

可是,再信任也不至于让他自己上啊!

要知道,刘备之所以能成如此大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打着刘姓皇室血脉的旗帜,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

哪怕他的儿子再怎么不成器,要重新选一个继承人,那怎么也得是姓刘的吧!

如果交给外人,岂不是说明他这些年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兴复汉室,只是为了一己私欲,这才导致天下分崩离析,不能统一?

这不仅与人之本性不符,更可能让他多年树立的形象崩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除非,在他的心中,诸葛亮比刘禅,甚至比他自己,更有坐上皇位的资格

诸葛亮是否真的是汉献帝刘协隐姓埋名的化身呢?千古智者背后难道真的承载了四百年大汉的余晖?

对于诸葛亮就是汉献帝刘协一事,虽然有如此多的疑点,但是事实上这些都不过是后人的无稽之言罢了。

生死同年的且不论,有如此巧合的数不胜数,关于其他的每个疑点,只能说是似是而非。

比如“卧龙”之言,不过是外人为了吹捧而言,要真是汉献帝隐姓埋名,他也不可能如此高调行事。

至于临终托孤就更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其实刘备的“君可自取”,并不是让诸葛亮自己坐上那个皇位,意思是让他效仿尹霍,从刘备另外两个儿子中另择贤能罢了,以诸葛亮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取而代之。

更何况,听闻汉献帝驾崩之后,刘备马上给他上了一个谥号,为汉愍帝。

《谥法》曰:在国逢难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伤曰愍(苛政贼害);在国连忧曰愍(仍多大丧);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多乱)。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愍帝都不是一个好的谥号,连曹丕后来给的献帝都不如。

若诸葛亮真的是刘协,刘备又怎么可能给他上这么一个谥号呢?

显而易见,诸葛亮就是刘协一事,不过后人牵强附会罢了!

不可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风故事会 |孔子论政:正人先正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人民政府)[var1][人物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经典《论语》中记载了孔子清廉从政的思想,为中华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周游列国14年后,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被鲁国执政

  • 《鸿图之下》联袂94剧版关羽二次演绎水淹七军获力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老版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多少集,94版关羽眼神合集,败军之将关羽完整视频

    六旬陆树铭再战庞德败走麦城令人意难平!沿江掘口,管教他水淹七军!年逾六旬的陆树铭老师再披战甲,花白胡须,风霜满面的迟暮模样,宛如魂穿关羽,令人无限感慨。老骥伏枥,一招一式沉稳似力破千钧,眼波流转间尽显凌厉机锋!在陆树铭老师精彩的演绎中,众多三国迷与他穿越千年时光,再次来到水势汹涌的襄江边,一声令下,

  • 《三国机密》豆瓣评分如何?用刘平的角度观察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平的真人照片,三国机密最后大结局,刘平三国

    这段历史或许看过《三国》的人也会忽视,因为从小说主要叙事逐渐是刘备桃园三结义,很多汉室的剧情都是一笔带过。而在这部剧中将会将其无限的放大,细节化到每一个人物,甚至妃子身旁一个不起眼的宦官身上,都能够大做文章。三国题材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虽然短短数十载,但却涌现了一批传奇英雄,他们留下的故事和传闻都

  • 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真的是李渊鼓励孩子们争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李渊让李建成娶常依云,李建成大兴寺刺杀李渊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故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唐朝前期的确有非常开阔的气象,尤其是李世民,不但要做皇帝,还要做草原上的天可汗,那种气魄,不是一般帝王可以比拟的。但有人据此有个观点,说李渊是故意

  • 五虎上将中,有三人怀有异心,如果刘备一统三国会首先杀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虎上将刘备多活十年能统一吗,刘备一统三国老版单机,刘备一统三国小说

    一说起五虎上将中胸怀异心之人,众人必定会想到赵云,因为赵云和刘备根本不是一路人!早在追随公孙瓒时,赵云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自己是追寻仁政的人,谁施行仁政,他就跟着谁。而当时的刘备,恰好是以仁义而闻名于天下的,所以赵云最终选择了刘备!然而刘备真的是一个仁义之人吗?非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刘备确实是以

  • 西安出土一块唐代石碑,丹麦记者欲出3000两黄金收购,为何被拒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安出土黄金金珠,考古发现大量黄金,出土黄金最多遗址

    前者已经属于唐朝的中唐时期,后者已经属于唐朝的晚唐时期,也就是说尽管是在后世看来已经衰落的唐中晚期,唐朝依然有着帝国的威仪,大国的气魄,盛国的包容。由此可想而知整个唐朝又是怎样的辉煌和开放,也正是这种辉煌和开放,唐朝吸引来了很多异国人士,在经济、文化、科技,甚至是宗教上都有十分多的交流。尤其是在宗教

  • 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明史》说明,这位皇帝在位时间很短,也就不到一年时间。但其用人治国的成就“善不胜书”。如果他能更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德教化万民,他开创的盛世和文景之治相媲美。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的一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做概括:文治和武功。这两点也是朱高炽成功的地方。上图_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

  • 门神尉迟敬德祖地风水探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阴阳二宅同向,乾山巽向。尉迟敬德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尉迟恭字敬德,鲜卑族,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戎马一生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

  • 浮图缘:看懂皇帝对合德帝姬的下手,才明白他内心的嫉妒与恨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合德帝姬简介,合德帝姬的扮演者陈玉婷,合德救飞燕

    浮图缘:看懂皇帝对合德帝姬的下手,才明白他内心的嫉妒与恨意!《浮图缘》中草包皇帝说过,合德帝姬虽然是他的亲妹妹,却从不管他这个亲哥哥,一心巴结太后。可见他对合德帝姬是非常不满的,可真相是合德帝姬差点被荣安皇后送去和亲的时候,他这个亲哥哥也无能为力,甚至从没管过妹妹,要不是肖掌印出谋划策,帮助她获得太

  • 若不是他极力劝阻武则天,李家的天下可能就没了,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长寿元年正月,武则天手下酷吏之一的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还把他们抓进了监狱。当时规定,只要囚犯承认谋反就可以减免死罪。于是,狄仁杰当场认罪。来俊臣得到他的口供,准备来日行刑,不再严加看守。狄仁杰想狱卒借来笔墨,然后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冤屈,塞在棉衣中,请求狱卒帮忙送到儿子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