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承干

刘承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88 更新时间:2024/1/3 13:06:26

刘承干(1881年—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土,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鲁迅先生喻其为“傻公子”,陈志岁先生尊其为“笃公子”。刘承干一生痴心藏书,醉心刻书,用心护书。他倾巨资藏书、刻书、聚书60万卷、20万册,并精心设计建造“嘉业堂藏书楼”用以庋藏。

基本资料

名:刘承干

别名:字翰怡,号贞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吴兴南浔镇(今湖州)

出生日期:1881年

逝世日期:1963年

职业:藏书家,刻书家

主要成就:建“嘉业堂藏书楼”,保存大批古籍

宣统年间连续在各地灾赈中捐银三万多两

家庭出身

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幼年就读于当地浔溪书院,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中秀才,宣统年间因连续在各地灾赈中捐银三万多两,累获分部郎中、四品卿衔、四品京堂,友人习惯称他为“京卿”。刘承干对历史有浓厚兴趣,自谓“弱冠即喜治乙部之书”;长于古籍版本知识,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水平。1914年沈曾植任浙江通志总纂时曾聘其为分纂。1920年至1921年任清史馆名誉纂修,吴士鉴在一封致缪荃孙的信中曾说,“姚仲实函及翰怡上馆长书,均已代交。刘、张二君赠以名誉,于馆中征借书籍,大有裨益”。尝就“通海垦牧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政治上属守旧派,与结集上海的清遗老来往密切,组织“淞社”定期雅集。刘承干1911年携家定居上海,1963年病逝沪上,终年82岁。

收购古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州陆心源的皕楼藏书全部流入日本静嘉堂文库。张元济先生曾经筹巨款想购买下皕宋楼的藏书,无奈和陆家索要的款项相差甚远,未能成交。静嘉堂因得到皕宋楼的藏书而名噪一时,日本汉学家纷纷来到中国抢购宋元精椠,大量珍贵的古籍流入日本。国内学者、有识之士,莫不扼腕叹息!刘承干看到这一切,毅然决定出重金收购古籍。

经过若干年的苦苦搜集,甬东卢氏“抱经楼”,独山莫氏“影山草堂”,仁和朱氏“结一庐”,丰顺丁氏“持静斋”,太仓缪氏“东仓书库”等十数家藏书尽为刘氏嘉业藏书楼上的插架。缪荃孙在《嘉业堂丛书序》中说:“诸藏书家多佚出之本,无不归之,收藏遂富甲海上”。

刘氏藏书当以宋版四史最为珍贵。号称镇库之宝。吴昌硕曾为藏书楼题写了“宋四史斋”。还有眉山刊本《宋书》,张元济先生印《百衲二十四史》,曾经采纳补缺。宋开庆110卷《鹤山先生大全集》、宋淳熙戊戌本《窦氏联珠集》也都是海内称绝的孤本。

民国9年至13年,辟地20亩,靡金12万,在小莲庄鹧鸪溪畔建成藏书楼。该楼位于南浔镇西南郊,四面环水,楼呈口字形,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建筑。清光绪死后,刘承干捐款在崇陵植树,宣统颁赐九龙金匾:钦若嘉业。(陆润庠代笔)刘承干以此命名藏书楼:嘉业藏书楼。另外他还以重金请到名流缪荃孙、国维、董授经等考订校勘。并编有《善本藏书志》28册。

雕版刻书

刘承干不但藏书,而且还自己雕版刻书。前后计有《嘉业堂从书》、《求恕斋丛书》、《影宋四史》、《旧五代史注》等。另外他还大量地刻了被清政府列为禁书的《安龙逸史》、《翁山文补》等。鲁迅曾经到上海青海路嘉业堂买过书,他在给杨霁云的书中说:“刘翰怡听说到北京去了,前见其所刻禁书目,真是杂乱无章,有用书不多,但有些书则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会刻的,所以他还不是无用的人物”。鲁迅还说:“刘翰怡对明季的遗老很同情,对清初的文字狱也颇不满,但奇怪的是他自己的文章却满是前清遗老的口吻。”鲁迅先生一语道出了刘承干的矛盾心理。他既同情明末的遗老,又对清代的文字狱表现出了不满,这和他的家世有着深刻的关系,刘承干的父亲是清朝的进士,他本人中过秀才。溥仪在伪满州国称帝时,他还寄去了贺表。平时写信、做文章连年号也不肯用民国纪元。他既以清朝遗老自居,可是又极力搜罗禁书刻印,让旁人看来,委实有点“傻”。刘承干刻书态度严谨,第一部刊印前,他都请著名学者校雠,然后再开印。印成后,再校订。嘉业堂所刊之书,以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凡刻成的书,刘承干皆有题跋。他刻印的书,不是为了营利,大多送给学人,这其中也包括大批的日本学者。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中写到:“对于这种刻书家,我是很感激的”。

藏书楼

刘承干自1933年家道中落后,不得不变卖藏书,他的书散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抗战前,宋刊四史及宋刊《鹤山先生大全集》等售与宝礼堂潘明训,《宋会要》稿本售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后影印流通,《明实录》售与中央研究院,《永乐大典》残本售予大连满铁图书馆(现存北京图书馆)。二是,抗日战争发生后,刘承干将大量珍贵古籍运到上海,经郑振铎玉森介绍将明刊本秘密售给重庆中央图书馆(现存台湾)。三是,抗日战争后,浙江大学图书馆购得嘉业堂藏书二万三千册。四是,解放后,刘承干将二千多种古籍半捐半卖给复旦大学图书馆。他曾自嘲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不无遗憾地违背了“非徒藏之,又将谋所以永其传”的诺言。

解放前夕,为了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免遭兵燹,周总理下令保护好藏书楼。1951年,刘承干致信浙江省图书馆:“愿将藏书楼与四周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从此,藏书楼附属于浙江省图书馆。

标签: 刘承干

更多文章

  • 刘树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树生

    刘树生(1926.09~2014.03.13),男,回族,河北省孟村县人。云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4年3月13日14时3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昆明逝世,享年88岁。中文名:刘树

  • 高盛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盛麟

    高盛麟(1915年-1989年)京剧武生演员。原名高仲麟。祖籍山西榆次县,北京生人。高盛麟是梨园世家,祖父为清末名丑高四保、父亲高庆奎工老生,为高派创始人。岳父刘砚芳为杨小楼之婿,并为杨派武生嫡传弟子。中文名:高盛麟别名:高仲麟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北京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89年职业:

  • 李鼎新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鼎新

    李鼎新,字成梅。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1862年(壬戌年)5月15日(清同治元年四月十七日)生。1875年(光绪元年)春,李鼎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为第四期驾驶班学生,与刘冠雄同学。1880年李鼎新毕业,上“扬武”舰实习。1881年底,船政学堂派出第二批出洋学生,李鼎新是仅有的两名驾驶学生

  • 刘光子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光子

    刘光子,1921年出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乡团结村,1946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63军187师561团1营排长,中国革命英雄人物。刘光子是位极老实、腼腆的志愿军战士。自己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敢向部队首长汇报,甚至不愿承认这些俘虏是他一个人抓的。刘光子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视死如

  • 张彭慧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彭慧

    张彭慧,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1971年11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呼和浩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呼和浩特市政协主席,呼和浩特市

  • 王封臣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封臣

    青年评书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入室弟子中文名:王封臣外文名:无别名:无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定陶出生日期:1980年11月20日逝世日期:在世职业:评书家,国学讲师,作家,策划人毕业院校:刘兰芳先生入室弟子信仰:无主要成就:大量评书作品大量新评书创作“评书讲国学”创始人代表作品:

  • 张素英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素英

    张素英,女,1947年7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2003年8月26日去世,京剧琴师。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先后与言少朋、张少楼、梅葆玖、刘长瑜、叶少兰、于魁智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合作,有很多的音乐专辑和交响曲作品问世。另有山西大学教授、越剧演员、保健院

  • 刘和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和鼎

    刘和鼎(1894—1969),字波鸣,安徽合肥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中将师长。1928年暂编第17师第49旅,中将副师长兼第49旅旅长。1931年1月1日获颁三等宝鼎章。1936年1月1日晋颁二等宝鼎勋章,

  • 花砚茹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花砚茹

    花砚茹,1925年生于北京,七岁拜彩旦演员王德斋(艺名宛香玉)学习评戏,师姐花砚雯。曾参加莲剧团、芙蓉花剧团。解放后在北京评剧团后并入中国评剧院。几十年来塑造了众多的彩旦角色。如《刘巧儿》中的刘媒婆、《杨三姐告状》中的裴氏/费氏、《花为媒》中的王氏、《劝爱宝》中的爱宝妻、《会计姑娘》中的五娘、《吹鼓

  • 文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鼎

    文鼎(1766—1852)清代书画篆刻家。字学匡,号后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布衣。所居曰停雪旧筑。咸丰初徵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精鉴别,收诸金石、书、画多上品,如商仲彝、周旬觯、汉元延鋗、禊帖五字不损本,原搨娄寿碑,俱精绝。偶作小楷,画云山松石,则谨守徵明家法。篆刻工秀得彭遗意。精刻竹,凡扇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