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秦厚修

秦厚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7 更新时间:2023/12/30 0:07:42

秦厚修(1922年11月19日—2014年5月2日),女,祖籍湖南长沙宁乡县,曾任台湾“政府”官员,湖南省周南中学台湾校友会会长。秦厚修是台湾地区前任领导人马英九的母亲。秦厚修,字彤熙,1922年农历十月初一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枫木桥乡双井村。父亲时为国民党第11集团军机要师主任秦卓,母亲为刘梦桃。现(2013年)住台北市山区兴隆路二段一幢。前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母亲。湖南省周南中学台湾校友会会长。宁乡县人把她列在“四老夫人”之后,贵称为宁乡第五“老夫人”。2014年5月2日傍晚秦厚修因病在台北去世。台北万芳医院晚间发布新闻稿证实这一消息。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秦厚修

外文名:QinHouxi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宁乡县

出生日期:1922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2014年5月2日

职业:官员

主要成就:前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母亲

湖南省周南中学台湾校友会会长

任台湾“政府”官员

成长经历

秦家是宁乡的名门望族,秦厚修的爷爷是满清举人。

父亲:秦卓青年时代上过岳麓书院,考入上海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铁道工程系,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娶了家乡有名的将门闺秀、左宗棠得力助手刘典的侄孙女。

大弟:秦灿石,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棉花育种专家,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妹:秦冰熙,在长沙第十中学任教;

小弟:秦效颇,在内蒙古冶金工业厅有色金属处工作。

兄妹四人,分隔四地,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2005年,他们把这些作品结成了一本《淮海余音书画集》。

1922年农历十月初一,湖南长沙宁乡县枫木桥乡双井村的一户大宅前,国民党第11集团军机要师主任秦卓焦急地踱来踱去,他的妻子刘梦桃正在分娩。过了好半天,屋里终于传出欢呼声:“生了生了,是个妹子!”秦卓顿时喜出望外,连忙放起了鞭炮。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正想要个女儿。他给孩子取名“厚修”,字“彤熙”。秦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秦厚修的爷爷是满清举人。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秦厚修和兄弟姐妹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30年,父亲把年仅8岁的秦厚修带到长沙,后来送进了湖南最著名的周南女中,就读于初23班。几年后,秦厚修考上省立长沙女中,继续高中学业。高中毕业后,秦厚修回到宁乡,在抗日名将张自忠组建的抗日民训部队当了一名教官。

生活经历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秦卓仍然希望女儿继续学业。1941年,秦厚修从湘西、贵州一带辗转到达重庆,报考了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正是在校园里,她认识了政法系一个大她两岁的湖南同乡——马鹤凌。

这是秦厚修的初恋。她既兴奋,又紧张,还写信告诉了母亲。母亲收到信后,三分高兴,七分担心。她一怕马鹤凌在老家订过“娃娃亲”,有了“原配”,二怕马家家境不好,委屈女儿。盘算了几天,她决定委托秦厚修的表哥刘明冒充马鹤凌的同学,去马家探个究竟。

表哥几经打听,才找到了马鹤凌在衡山(今衡东县三樟乡新湖村)的家。此时的马家已没有往日的辉煌。马鹤凌的父亲马立安生前曾在一江之隔的湘潭县寺门前开了铁锅厂、米厂、杂货铺。马立安去世后,家道中落,虽然衣食无忧,但远远比不上秦家书香门第的气派。不知就里的马家热情接待了这位“同学”,陪他畅饮了几大碗自家酿造的米酒。酒喝完了,表哥也和马家人成了好朋友,而且把马鹤凌的底细打听得一清二楚:身家清白,从无婚配。表哥回来秦厚修的母亲“复命”道:“马家是户好人家。”

秦家父母答应了这桩婚事。1944年8月20日,秦厚修和马鹤凌在重庆举行婚礼。此时,秦卓在云南部队任职,只能委托重庆的战友筹办女儿的婚事。婚后一年,小两口大学毕业了,秦卓和妻子才第一次见到女婿。高大帅气的马鹤凌很快博得了岳父岳母的喜爱。在秦家,马鹤凌少说话,多做事。闲暇时就和小舅子秦效颇下象棋,每每输多赢少。

三赴台湾,相夫教子

秦厚修的新婚岁月,几乎是在战乱中度过,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就是搬家和换工作。1945年、1948年和1952年,马鹤凌带着秦厚修三赴台湾,又两度离开,直到最后一次才安顿下来。夫妻俩和婆婆、五个儿女一起,住在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247号的青年服务团宿舍里。

为了维持一家八口的生计,刚刚生下小女儿的秦厚修不得不出去工作。她做过“国防部总政治部股长”,1957年出任了“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组员”,1960年又升至“专员”。沉重的家务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身上——这个宿舍住了11户人家,将近70口人,大家共用一个水龙头、一间公厕,家家要自备水缸和马桶。马鹤凌一家挤在2楼的最后一间宿舍中,婆婆负责看护刚出生的小女儿马莉君;7岁的大女儿马以南每天倒马桶、帮奶奶做饭,停水时还要带着奶粉罐去对面的龙山国校提水;到了刮台风的季节,屋顶漏雨,5岁的二女儿马乃西就用饼干盒接水……这是秦厚修到台湾后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此后,家境渐渐好转,一家人搬迁到了台北复兴桥的一处寓所。眼看着马英九逐渐长大,秦厚修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放弃很有希望的仕途,全心全意相夫教子。

用《左传》教育孩子

在五个孩子里,马英九是唯一的男孩,除了妹妹之外,全家人都昵称他“弟弟”。和多数男孩一样,小时候的马英九“黏妈妈”。多年以后,秦厚修还对外甥刘肇礼回忆起这段往事:“小时候他就爱跟着我。他本来在台北女师附小读二年级,我调到桃园的石门水库,他就一定要跟着我转学到桃园,而女儿们都和爸爸留在台北。”

在家里,马鹤凌定下了“教育大计”,秦厚修就是这些“大计”的执行者。她在走廊的每个窗户下都钉了一块木板,给孩子们当书桌,把走廊改造成“书房”。每天早上6点,她催孩子们起床看书;到了晚上10点,谁再贪玩不睡,她就直接关电闸。她辞退了佣人,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家务,谁做得多,“奖金”就拿得多。家里的衣服,除了马鹤凌的西装是定做的外,其他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秦厚修每天都要给马英九讲解一篇古文。有一次,马英九和妹妹吵架,秦厚修也不责骂他,只吩咐道:“去把《左传》拿来。”马英九捧着书走过来,秦厚修又说:“翻到《郑伯克段于鄢》,大声读出来。”马英九照办了。等他读完,秦厚修才问他:“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做兄弟的要一心一意;做母子的要相亲相爱。家庭如果不和睦,就会影响到国家大事。你明白了吗?”马英九听了,心服口服。

马鹤凌能写一手漂亮的笔字,他要求马英九也好好练。但如何运笔、用墨、临帖,却是秦厚修在指导。久而久之,马英九的字,习的便是母亲钟爱的“柳体”。喜欢背古文、练毛笔的马英九,一度被同学们戏称“古代人”。

对马英九的“武侠瘾”,秦厚修并没有过多干涉。上初中二年级时,马英九看着家门口的复兴桥,灵机一动,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天桥小马”。他洋洋洒洒写了100多页,近万余字的武侠小说。直到成绩下降了,秦厚修才絮叨了他几次。马英九就乖乖停了笔,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想见儿子,只能看电视

这些年来,秦厚修想见儿子一面并不容易。马英九太忙了,作息时间和家人完全不一样。为了见儿子,秦厚修想了一个办法:坐电梯。马英九早晨六点半出门跑步,然后回家吃早餐,准时上班。秦厚修就拿捏着时间,守在3层电梯口,陪马英九坐电梯到1层,目送他上班。

在“特别费案”起诉期间,马英九每天和幕僚们谈到深夜,等电梯也不管用了,住在对门的母亲很久都见不到他。一天早晨,秦厚修早早打开门等着。马英九刚出门,她便紧紧地抱住儿子。50多岁的马英九,此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很多时候,秦厚修看电视是为了“见儿子”。有一回,她在电视里看到马英九为一对新人证婚,祝词说得非常有趣,她赶紧叫女儿来录像,后来盯着录像翻来覆去地看:“‘弟弟’好可爱噢!”

尽管马英九年近60,但在秦厚修眼里,“弟弟”永远都是个孩子:“我不会因为儿子当选而骄傲,因为他要管的事情太多了。不过我相信儿子会做好份内的事情,不会让台湾人民失望。”秦厚修还主动爆料说,马英九小时候吃过老鼠肉,从此不再尿床,弄得马英九尴尬万分:“讲得好像我没其他长处似的!”

如今,86岁高龄的秦厚修,每次外出仍会化上淡淡的妆,拎一个精致的黑色小手包。早年,马鹤凌的妹妹马云英去台湾探亲,秦厚修送了她一个同款手包。“平时生活朴素点好,但出门一定要拎个包,这是气质问题。”

在家里,秦厚修习惯了自己干家务。保姆苏太太50来岁,负责料理秦厚修和马英九两家人的家务,可大部分家务都让秦厚修“抢”走了。每每打电话到秦厚修家,倒是苏太太接得多:“秦老太太不在家”,有时去了台南,有时去看女儿,有时出门买菜,“她常常一个人去楼下的兴隆市场买菜,提着大包小包上3层。她非常细致,每天起床后,都会自己整理卧具,直到床单没有任何褶皱。”在秦厚修的心中,这层1983年就买下的房子是她最温暖的家,虽说儿子即将搬进府里,可她却不想再搬家了。

2013年7月6日晚22点51分,秦厚修的弟弟,马英九的亲舅舅在济南去世。

因病去世

2014年4月2日秦厚修因慢性肺部肿瘤并发急性感染,住进万芳医院。5月2日上午院方发布新闻稿表示,秦厚修急性感染的病情虽已改善,但2年多前的肺部肿瘤,造成气道阻塞状况无法缓解,随时有心肺衰竭的可能。随后,在2日傍晚去世。台北万芳医院晚间发布新闻稿证实这一消息。马家决定不设治丧委员会,不发讣闻,不设灵堂,也婉谢各界花篮、花圈和奠仪。秦厚修的后事,可能比照2005年马英九父亲马鹤凌治丧时的简朴及低调,不举行公祭。

标签: 秦厚修

更多文章

  • 崔建功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崔建功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军分区司令员、副旅长、旅长、旅政委、师长等职,参加了平汉、汲县、安阳、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副军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顾问等职。中文名:崔建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魏县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2004年职业:军

  • 杨淑敏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淑敏

    杨淑敏(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享年71岁。艺名新凤霞,小名杨小凤,是天津人。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开始任主演。在十年动乱中,杨淑敏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离开评剧舞台后的杨淑敏,在丈夫吴祖光的鼓励下,开始坚持写作和绘画。她写的一篇作品《万年牢》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 彭德华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彭德华

    彭德华,国学大师季羡林夫人,出生于1907年,1994年去世,享年88岁。1929年,季羡林18岁,受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季羡林结了婚。中文名:彭德华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人出生日期:1907逝世日期:1994性别:女丈夫:季羡林季羡林的老家清平有早婚的习俗,1929年,季羡林

  • 于佑福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于佑福

    于佑福,寿字辈女相声演员,4岁登台,曾与刘宝瑞、马三立等诸多名家合作,后与马三立的叔伯兄弟马四立结为夫妻,在天津各地书场、茶社演出。解放后,与王家琪搭档,在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工作多年。耄耋之年,两次登台,为她的艺术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文名:于佑福别名:于老姑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27年3月

  • 马长礼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长礼

    马长礼(1930年-2016年11月22日),男,是谭富英的弟子,又是马连良的义子,他曾认真刻苦地钻研过杨宝森的唱腔。在他身上兼着谭、马、杨几家之长,像谭派的《红鬃烈马》,马派的《十老安刘》《借东风》,杨派的《伍子胥》《洪羊洞》等剧目他都演的很精彩。2016年11月22日,马长礼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

  • 于化虎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于化虎

    于化虎(1914-2004),原名晋生,民兵英雄,山东海阳人。1941年在家乡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村民兵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制造石雷、子母雷等地雷,创造绊雷、梅花雷等布雷方法,培训了一千多名爆契手,先后

  • 刘凯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凯

    刘凯(1922~2014.05.08),男,河北省雄县人,中央军委办公厅原主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

  • 刘善本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善本

    刘善本同志于1915年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农村。1935年,刘善本在“航空救国”思想的影响下,考入了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八大队。1943年,刘善本等二十四个机组人员被送往美国学习,并于1945年春驾驶一批美国制造的B─24型轰炸机,取道印度回国。“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1

  • 董桂芝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桂芝

    董桂芝(1915—2007),女,河南坠子演员,河南清丰人。12岁拜师学艺,18岁成名于天津,在河北鸟市玉茗春茶社说大书,后来进入大剧场,和刘宝全等前辈同台演出,深受天津观众的欢迎。中文名:董桂芝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2007年因为董桂芝的哥哥董永信娶了程玉兰为妻,所以董、程结成双

  • 刘庆棠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庆棠

    刘庆棠,1932年生,辽宁盖县人。早年学习舞蹈。建国后,被送到苏联学习芭蕾舞。回国后,在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任演员、演员队副队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芭蕾舞剧团革委会中共核心小组副组长、中共中央芭蕾舞剧团党委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共十大主席团成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