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子静

杨子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8 更新时间:2024/1/9 23:24:45

杨子静,著名粤剧编剧家,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及六十年代前期,(与他人合作)的《搜书院》、《关汉卿》以及《山乡风云》,成了此一时期粤剧及其本人的最佳代表作。

基本资料

名:杨子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州

出生日期:1913年

逝世日期:2006年7月7日

职业:编剧家

代表作品:《山乡风云》,《钗头凤》,《关汉卿》

简介

著名编剧家杨子静,主要代表作主要有《山乡风云》等,《山乡风云》的面世,掀起了粤剧上演现代戏的高潮。

善用广州人所乐于接受的俚俗语言,熔雅俗于一炉的笔法去刻划、塑造人物,其笔下的谢宝、翠莲、关汉卿、黑牛、刘琴、斩尾蛇等一群艺术典型深为观众喜闻乐见。

创作了历唱不衰的粤曲《山伯临终》等曲目。

人物介绍

著名粤剧作家。1913年出生,广州人。中学时因家境贫困辍学,他离开了学校,还是很有恒心刻苦自学。青年时热爱文学,喜爱诗词歌赋,很有心得。后来做过小学教师和任过校长之职。抗战期间,到处民不聊生,他连小学老师也当不成了。一九四三年。他在肇庆认识了粤剧著名演员马师曾。马赏识他的文才,并邀请他在剧团撰写剧本,初作粤曲《还我汉江山》,由马师曾、红线女演唱,轰动一时。从此他便开始了他编写粤剧剧本的笔墨生涯。他和马师曾共事合作密切,写了许多为剧团和观众赞赏的剧本,解放后,他从香港回到广州定居,参加华南文联,这期间又写了不少歌颂新社会和配合中心工作的戏。50年代又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戏剧系讲师,曾任广东粤剧团艺术室主任。一九六O年任广东粤剧院艺术委员副主任。

主要作品

杨子静很谦虚,和其它作家合作得很好。他撰曲一要求严格,尽量做到文字清新,不因循俗套,不因词害意,他用字造句又常注意到雅俗共赏,力求切合人物性格,他所作和与人合作的粤剧有古装剧《搜书院》、《红楼二尤》、《钗头凤》、《关汉卿》、《蔡文姬》、《焚香记》、《荆轲》、《十三妹》和现代剧《山乡风云》、《红霞》、《南海长城》等,创作了《山伯临终》和参加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北郭奇兵》和现代剧《越女珍情》等,在创编工作上,花过不少脑筋,付出不少心血,并写出了很多好剧本。出版、发表戏曲论文、广州方言及声韵研究专著。

静公逝世

2006年7月7日,著名粤剧编剧杨子静在广州去世,享年93岁。同日晚,杨子静的另一代表作、粤剧《山乡风云》在中山纪念堂公演,演出前广东粤剧院的演员们在后台举行了一个简短的默哀仪式。11日,广州红豆粤剧团排演的著名粤剧《关汉卿》在香港高山剧场公演。恐怕少有人知道该剧的编剧是静公。

在演出开始前,全体演职人员起立为杨老先生默哀,致以沉重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人物生平

杨子静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中医医师。少时因家贫只读到中学就不得不辍学,到社会去谋生。

杨子静自幼喜爱美术和音乐,又爱好古典文学,乐于吟诗作文。一位叔父教他学吹箫,熟悉乐律,这些为杨子静日后成为编剧家,打下了深厚功底。

杨子静曾当过小学教师、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他教书不成,到国民党军队里做文书,后在军队剧团里尝试着写剧本。1943年,随军北上,在肇庆偶遇粤剧名伶马师曾。杨子静的文采得到马师曾的赏识。1945年,他正式加入马师曾戏班。

《还我汉江山》是杨子静与马师曾合作的第一个剧本。这出戏,借光武帝光复汉室江山来表达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欣喜。此剧在1945年底由马师曾、红线女领衔演出,轰动一时。

此后,杨子静在香港马师曾的剧团工作了五年,还当上红线女的家庭老师,教她古诗文。红线女按戏班习惯,尊称他为“子静叔”。

1955年,马师曾、红线女从香港返回广州定居,加入广东省粤剧团。马师曾与杨子静再度合作,塑造了《搜书院》中的“谢宝”、关汉卿等一个个经典角色。

杨子静写剧本总是精雕细琢,为一句唱词反复推敲。静公注重剧本语言的文学性,讲究文采和韵律,常借诗词典故来描写人物。粤剧导演陈酉名赞杨子静的剧作:有时语义双关,妙趣横生;有时如哲理般奥妙,令人深思。

因为曾为国民党做事,杨子静在建国后的历史运动中没少受冲击。这也形成了他为人谨慎、淡泊低调的性情。

75岁时杨子静不幸被一个骑自行车的鲁莽男子撞倒,导致坐骨开裂。可他笃信中医,不愿动手术治疗,因此晚年一直卧病在家,更少抛头露面。

对粤剧日渐式微的局面,杨子静一直忧心忡忡。而广东粤剧界长期以来存在编剧奇缺、不重视培养新编剧的境况,让他发出“难能而不可贵”的喟叹。

杨子静的追悼会仅有几十人参加。“一个如此有成就的编剧去世,追悼会却是如此冷清!”老搭档、著名粤剧编剧莫汝城莫汝城悲愤地说:“可见编剧没有什么地位。”

“杨子静老师在编剧组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他的离世是粤剧界的重大损失。”广东粤剧院院长梅晓沉痛地说。

标签: 杨子静

更多文章

  • 丁仁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丁仁

    丁仁,1879年生于浙江杭县。书法家,篆刻家。西冷印社创社四英之一。曾与其弟善之首创欧体聚珍仿宋活字。设立仿宋印书局,1921年并入中华书局,任仿宋部主任。中文名:丁辅之外文名:dingfuzhi别名:丁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出生日期:1879年8月14日逝世日期:1949年7月12日职

  • 孙亮亭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亮亭

    孙亮亭,当代最杰出的武术家,中国开门八极拳第四世传人,小架八极拳第三世掌门人。1906年12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岭上孙家村。生前曾任哈尔滨第一武术馆馆长;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术教授;哈尔滨八极拳协会名誉会长;哈尔滨武术协会顾问;历届省市武术比赛总裁判长。孙亮亭著作《八极拳法》在他生前1985年3月由

  • 伯虔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伯虔

    伯虔(前501-?),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生于鲁定公九年,卒年不详,事迹亦不详。斗伯比后裔,勤奋好学,以儒行著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孔子家语》作六十岁)。中文名:伯虔外文名:BoQian国籍:中国-东周-鲁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鲁国出生日期:前501年逝世日期

  • 房秩五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房秩五

    房秩五,生于1877年,卒于1966年,名宗岳,晚号陆园老人。桐城县浮山(今属枞阳)人,是清末秀才。因思想开明,而积极倡导新文化,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中文名:房秩五别名:陆园老人国籍:中国出生地:桐城县浮山出生日期:1877年逝世日期:1966年职业:教育家代表作品:《浮渡山诗存》他自幼

  • 马金镖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金镖

    马金镖,山东派查拳名家,1973年6月,马金镖因水肿病逝世,终生教授拳术。马金镖品艺兼优,深受武林人士的爱戴和尊敬。原中共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以及佟忠义、王子平等老先生,在1947年群英武术社成立时,亲自出席贺喜。1956年张之江重返群英武术社湖南路会馆时,还和马金镖摄影留念。为了缅怀武术家马金镖

  • 王克琴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克琴

    王克琴(1894年-1925年),女,京剧花旦。故于上海。1923年,农历癸亥年,冬:王克琴二次到汉口,演出于汉口大舞台。王克琴,京剧花旦。出生于1894年,生于旗籍世家,逝世于1925年。享年三十二岁。中文名:王克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25年职业:京剧演员王克琴,

  • 陈恒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恒安

    陈恒安(1909—1986),原名德谦,字恒堪,号宝康,贵州贵阳人。治学严谨,通古文字学。精研甲骨、金文、竹简、帛书等各体文字。书法诸体咸备,尤以大篆与行书见长,所作章法考究,结体精当,朴厚沉雄,雅俗共赏。有《邻树簃诗存》、《春茗词》、《殷契书法漫述》、《陈恒安书法选》。等留世。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

  • 谢冰岩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谢冰岩

    谢冰岩(1909~2006),江苏省淮阴市人。曾任新华社总社第一任秘书长、新闻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出版总署出版局副局长、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顾问,中国书法杂志主编、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等。于2006年7月24日19时12分,因病于北京逝世

  • 刘体智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体智

    刘体智(1879~1962年)民国官员、藏书家。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中文名:刘体智别名:善斋老人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庐江出生日期:1879年逝世日期:1962年职业:民国官员,藏书家刘秉璋在浙江巡抚任上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他率军坐镇杭州。在战争的关键时刻

  • 邱陵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邱陵

    邱陵(1902年—1983年)毛纺织专家,字炳生,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后从比利时维城纺织学院毛纺织专业学成回国以后,矢志“实业报国”,毕生致力于毛纺织工业的生产和科技工作,在生产建设、产品开发、设备选型、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对发展中国毛纺织工业生产和科技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