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周翰

杨周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97 更新时间:2024/1/21 2:07:29

杨周翰,教授。江苏苏州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系。1949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曾任西南联合大学讲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英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届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十一届副会长。九三学社社员。擅长英、法、拉丁语等外语。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周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5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1989年11月16日

职业:比较文学家、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牛津大学

代表作品:《攻玉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等

籍贯:江苏苏州

简介

杨周翰,祖籍江苏省苏州市,生于北京,西方文学史家。1915年11月25日生于北京。1933年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师从吴宓。1935年赴瑞典协助美学史家喜龙仁编写英文本《中国绘画史》。1938年回国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英文系学习,1939年毕业。1939年至1946年,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助教、讲师。1946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1949年毕业。之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整理汉学古籍。195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改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后升任教授,任西方文学教研室主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务理事,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顾问,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副会长,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考试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委员等职。曾任《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主编。1989年11月16日因癌症在西安去世。

文学研究

杨周翰从事外国文学和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40年,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杨周翰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的教授,以曾获牛津大学过硬的学历与讲得一口地道牛津腔英文而闻名。上个世纪整个下半期,中国高等院校文科所有的学生,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他。那个时期,以他为主所翻译的两本出自苏联学者之手的欧洲文学史论著,曾经是大学生们所能读到的这一领域惟有的两本史著;到了六十年代,他所领衔主编的《欧洲文学史》上下册更是建国后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此类论著,很快成为高校文科必读书与教材,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仍然如此。与他并列主编的还有北大的两位著名教授吴达元与赵萝蕤,而参加其中个别章节编写的还有冯至、田德望、闻家驷、朱光潜、沈宝基、盛澄华以及戈宝权、杨耀民等学界名人,此书的编写实际上集中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所有文学史教学的精华。作为领衔的主编,杨周翰的重要学术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注意莎士比亚时代、社会、文化、同时代作家以及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解析世界莎学流派,指出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研究的局限。所精心编选的《莎士比亚评论汇编》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完备、最系统的国外莎评汇编。

以17世纪英国文学为突破口,把17世纪文学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以一些虽然影响深远但却少人问津的作家为切入点,揭示了17世纪英国文学的风尚和思潮,发掘出17世纪英国文学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杨周翰从英国文学研究过渡到比较文学研究。在跨中西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方面,不满足于照搬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模式和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模式,认为不仅要跨越国别和语言的界限,而且要超越学科的界限,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考察文学,提出“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

学术精神

杨周翰在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在西南联大得到官费生的资格到牛津,他却没有像常人那样,读硕士,继而博士,而是选择了重读本科。因为牛津的相当一部分本科课程是北大没有的,为了获得更扎实的学术根底,他决定在牛津重读本科。晚年他表示,对此一点也不后悔,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牛津的基础学术训练使他的学术能力特别扎实。

除了在北大教书育人、主编了《欧洲文学史》外,在译著方面,主要的业绩是翻译了罗马诗人维吉尔著名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与奥维德的《变形记》,在著书立说方面则留下一部关于英国17世纪文学的专著。在当时,译介与论述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几乎是时髦成风。杨周翰所潜心致力的这几个项目全是“板凳”,而且其难度也很显而易见,至少两部罗马史诗的翻译就要求译者精通拉丁文,而17世纪英国文学研究对中国人显然也较为远僻,但它们对于近代欧洲的文学艺术发展而言,却都是不可忽视的源头。在这里,杨周翰表现出了一种纯粹古典的文学趣味,一种长途跋涉、究本求源的学术热情与不畏艰辛的治学态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英国十七世纪文学》绝非一部平凡之作,它的论述范围完全达到了文学史的广度与规模,而论述的深度却大大超过了即使是很具有分量的文学史著作,而达到专著专论的精深之度。

言谈举止

学术场合上的杨周翰是一个绅士风度十足的人,他这种风度不是表现在衣着上,而是表现在谈吐上、在行为举止上,特别是在由于教养、因内而外却难以言传的气度上,当然,他的衣着也很整洁、贴身、讲究,虽然他经常只穿布料的中山装,几乎从来不穿正式的西装;当然,他的行为举止中也有那么一个令“同会者“颇为头疼的习惯,那就是他有抽烟的习惯,而且烟瘾不小。但你不可否认,他抽烟的身姿与手势均甚为优雅,绝无瘾君子那种洋洋自得、摆谱作秀、旁若无人的狂态。应该说,他在场面上有一点著名学者似乎不可免的那种威严,如果说威严过重了一点,说矜持是蛮可以的。的确,他不苟言笑,谈吐虽然得体、平和,却并不那么使人感到亲切,风格略显古板,似乎颇得严谨的英国绅士之真传,至少是英国风习熏陶的结果。对学生,他在学业上要求很严,同时对人又很平和。右面这封信即是对一位不曾见面的学生写来的求教信的耐心答复。对他的同行同辈,他都很彬彬有礼,但显然有距离,甚为严谨、矜持,甚至似乎有点“端着”、“挺着”的味道,在“静观者”看来,他的神情神态中,仿佛总有一种沉郁的甚至低压的成分,也许是他某种内心状态的外化与流露,究竟是什么,始终说不清,直到他去世后,听说他的某些“存在状态”,才比较有了若干理解。要知道,“学场”并不比“官场”简单、纯净,这里的一切,也往往是政治处境、权位等级、学养高低、成就大小的综合反映,一个人在这场合里的行为方式、处事风格往往有其深层的缘由。

坎坷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杨周翰显然活得并不顺心,不尽如人意,甚至不无伤痛,最明显的一点是,虽然他与夫人还教授,可谓英美语言文学界的精英夫妇,可是他们的两个孩子却由于“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而丧失了正常的学业,当时都没有能上大学,因此,就业与工作都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改革开放之后都上了大学。在这当中,杨周翰并不用自己的学术地位施加任影响。除了家庭际遇外,杨周翰个人的学术际遇也有明显的不顺心、不得志。据说,建国后他在学术职称的级别上,一直居于人下,直到他逝世前不久才有所上调,虽然他的学术业绩、学术作为一直都是显著卓越的,他在学术领域里突出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回顾一生,他感到遗憾的是一生中遇到了两段大的历史波折:一是抗战八年,二是文革十年。他说,人生没有几个十年,如果没有这两段,还可以做很多事。

主要著作

《攻玉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镜子与七巧板:比较文学论丛》、《忧郁的解剖》、《中国比较文学年鉴》(主编)等;主要译著:英国剧作家谢立丹的《情敌》、赛内加剧本《特罗亚妇女》、罗马诗人赫拉斯的文艺评论《诗艺》、伊瓦肖娃的《十九世纪外国文学史》、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奥德维神话史诗《变形记》、美国作家戴文波长诗《我的国家》、斯末莱登小说《兰登传》、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等;主要论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密尔顿》、《维吉尔与中国诗歌的传统》、《弥尔顿的悼亡诗:兼论中国文学史里的悼亡诗》、《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艾略特与文艺批评》、《预言式的梦在〈埃涅阿斯纪〉与《红楼梦》中的作用》、《镜子与七巧板:当前中西文学批评观念的主要差异》、《历史叙述中的虚构》等。

标签: 杨周翰

更多文章

  • 罗文干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文干

    罗文干(1888—1941),字钧任,民国外交官,广东番禺人。在官场上,特立独行,颇有官场“侠客”风格,且被认为是“学贯中西”的“法界泰斗”他一生游走于学者与官员之间,仕途跌宕起伏,甚至三度入狱成为“罪犯”。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任清政府广东审判厅厅长。1912年后历任北京政府检察厅检察长,北京大学法

  • 刘浦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浦江

    刘浦江(1961年—2015年1月6日),男,出生于上海,籍贯重庆垫江,辽金史名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2004年,入

  • 高庆狮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庆狮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擅长巨型电子计算机总体功能设计、并行算法和人工智能。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功能总体设计和逻辑设计。中国计算机领域最早两名院士之一(1980年当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早期设计

  • 何芳川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何芳川

    何芳川教授原籍山东菏泽,1939年1月4日出生于重庆市,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一年后转入历史学系学习。他1962年10月留系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被美国狄金森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4年被日本樱美林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中文名:何芳川国籍:中国

  • 王有德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王有德

    王有德(1897-1932),云南砚山人。共产党员。黄埔七期。国民革命军团长。1897年,王有德出生于云南砚山县。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德语系预科班。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经常邀约思想进步、谙习外文的学生到图书馆整理书籍,王有德便是其中之一。王有德在这里开始涉猎马克思《唯物史观》等著作,成为我

  • 葛佩琦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葛佩琦

    葛佩琦1911年生于山东省平度县,1935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一二-九”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副主席,是北大学生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之一;他两次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坚贞不屈,他多次受党指派,在国民党军政机构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1951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

  • 田夫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田夫

    田夫(1924.05~2010.07),男,籍贯河北省新城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原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原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中文名:田夫别名:许大一,许书田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4年5月25日逝世日期:201

  • 杨亮功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亮功

    杨亮功(1897—1992),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任天津女子师范教员、安徽省立一中校长。1922年赴美国留学,两年后获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纽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第五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上海中国公学副校长、安徽大学校

  • 张承先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承先

    张承先(1915.01.05~2011.01.26),男,曾用名张孝统,山东省青州府高苑县(今淄博高青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共河北省委原副书记,河北大学原校长,原北京大学工作组组长、党委书记,原中共平

  • 沈有鼎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沈有鼎

    沈有鼎先生(1908年-1989年)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天才人物。专长数理逻辑和中西逻辑史。他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学贯古今,融会中西,是蜚声中外的大学者。中文名:沈有鼎国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