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孟宪承

孟宪承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81 更新时间:2024/1/25 10:34:08

孟宪承(1894.9.21—1967.7.19),江苏省武进县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教育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先生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中院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21年又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深造。回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1951年出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并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等职务。孟宪承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建树甚丰,著作等身,同时在史哲等学科也有很深造诣。1942年国民政府公布首批29位部聘教授名单中,孟宪承是唯一的教育学教授,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2006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首批宣传名单,是其中唯一的教育学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孟宪承

外文名:Mengxianche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出生日期:1894

逝世日期:1967

职业:教育家

性别:男

生平简介

孟宪承,字伯洪,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外文系。1918年入华盛顿大学专攻教育学,192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又赴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21年回国,受聘于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授。1923年,受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之邀,前往任教。“五卅惨案”后,爱国学生运动浪潮迭起。孟宪承不顾个人前途,与美籍校长据理力争,坚决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而后,孟宪承等教授和一批学生为了抗议校方的无理规定,毅然宣布脱离圣约翰。离开圣约翰后,孟宪承联合一些教育界人士,发起创办了光华大学。此后曾一度担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秘书长、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29起至1933年在浙江大学任教。1933年,在杭州创办民众实验学校,研究和推广民众教育。抗战期间,先后在浙江大学(1938-1941年)和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重返浙江大学任教(1946-1951年),兼任文学院院长。1949年杭州解放,军管会委派孟宪承为浙江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参与主持浙江大学校务。1951年孟宪承被调到上海,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后专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他连续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并曾担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教育概论》、《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学教育》等。

1967年7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3岁。

学术贡献

孟宪承对文、史、哲等学科具有很深的造诣,通晓英语、法语,晚年还刻苦学习俄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接受唯物史观,因此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他的学术研究著作,除占有充实资料外,更具有科学的识见。他很重视教育理论的研究,并强调深入教育实践,为了研究民众教育,他曾亲自创办和领导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进行各种教育实验研究。

在教育理论方面,他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学教育》、《民众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中国古代教育文选》等多种。还曾编写《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教材。此外,还翻译西方教育名著多种:如J.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中译本名《思维与教学》),W.H.基尔帕特里克(旧译克伯屈)的《教育方法原论》,B.H.博德的《教育哲学大意》、《现代教育学学说》、《教育心理学辨歧》等专著。

生平

孟宪承早年先到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师从杜威,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继到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哲学。1921年11月回国,先后在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无锡江苏教育学院,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及浙江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十所大学任教,共46年。

孟宪承博通中外古今,特别是外文、史、哲、教育等学科。担任过中文系、外文系、教育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42年,当选国民政府首批29位部聘教授之一。教育学科仅他一人。

孟宪承在圣约翰大学时,英籍校长卜舫济对他十分欣赏。1925年“五州”惨案,国人爱国反帝热情高涨,他以国文部主任的身份,领导爱国师生对抗校方对进步学生的镇压,并与钱基博教授(著名学者钱钟书之父)等一道带领进步师生离校,自行成立光华大学。宣布“永远与圣约翰大学脱离关系”,发誓“以后不再进任何外国教会学校”。

孟宪承三临浙江大学教学:1929-1933,1938-1941,1946-1951,讲授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共12年多。在宜山时,任教育系系主任,在龙泉分校时,任教务主任、英文教授。

解放初,浙大师范学院取消,教育系并入文学院,孟宪承被任命为文学院院长。在任两年,至1951年7月调上海工作时止。

1950年,浙大校长马寅初先生常请省委领导同志给全校师生作政治学习报告。在校内,邀请过两位党外进步教授讲马列的基本原理。一位是陈乐素教授(宋史专家),另一位就是孟宪承教授。孟宪承讲的是《社会发展史》。

孟宪承调职上海后,住在华东师大校内工会附近的平房中。平日多半长袍布鞋,到沪工作上班,才穿中山装。

1957年的“反右”,1966年开始的“文革”,是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被打入炼狱。逼上祭坛的年代。不幸的是,孟宪承在这两次灾难中都被波及。他的孙子孟蔚彦在《孟氏南北沧桑录》中写道:“在政治上,宪承极为小心谨慎。1957年,华师大教授联名要求‘孟校长有职有权’,这在当时是向党要权的右派言论。他惊吓之下,视网膜脱落,从此沉默,再也不过问校务。”“‘文革’开始,他自动停止领取工资,自己搭乘公交车辆,从市区去华师大上班,在办公室楼前拔草。”1967年6月,他在礼堂看到写他的大字报,说他“高举资产阶级黑旗”。“回来后,……他始终闷闷不乐。一天晚饭后,妻子先去睡了,一觉醒来,发现他还坐在阳台上,人斜依在藤椅上,昏迷过去了。因为脑中风,他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天,即1967年7月19日。

1978年11月27日,中共华东师大党委对孟宪承作的结论中说:受林彪、“四人帮”迫害,孟宪承“虽年迈多病,也身受其害,遭到抄家、强迫劳动、军训,使孟宪承同志病情加重,于1967年病逝。”

2006年5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出关于做好“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宣传活动”的通知,列入第一批计划宣传的共18位大学校长,孟宪承名列其中。并列的还有吴玉章(人大)、李达(武大)、成仿吾(东北师大、山大,人大)、彭康(交大)、贺渌汀(上海音乐学院)、匡亚明(南大)、蒋南翔(清华)、陈垣(北师大)、陈望道(复旦)、马寅初、周培源(北大)、苏步青(复旦)、亚南(厦大)等。

教育理念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从选校址到提出师范类学生的培养问题、师范院校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见解,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建设,考虑了50年的发展空间,和远不止50年的发展方向。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孟宪承认为大学是最高的学府,大学的理想应该包括"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和"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他十分强调培养师资,他认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办好大学的根本。他大力主张大学应加强基础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坚实的、广博的基础知识,不宜过早地分专业,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教育贡献

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建国初期华东师范大学创办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班,他对研究生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认为从事中国教育史的科学研究,必须经受严格的基本训练,如文献资料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与方法的学习,外国语文的训练等。在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影响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和研究人才。

孟宪承不仅对高等教育理论颇有建树,而且对民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甚为关心。1933年,孟宪承在杭州亲手创建了一所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并在此期间对民众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著有《民众教育》、《民众需要的是什么教育》等论著,是我国民众教育的先驱之一。

标签: 孟宪承

更多文章

  • 范绪箕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范绪箕

    范绪箕,男,1914年1月5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苏江宁,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1938年、1940年分别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工学硕士和机械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航空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著名力学家和航空教育家。致力

  • 周珏良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珏良

    周珏良(1916.3-1992.10),男,汉族,安徽建德(今东至)人,出生于天津,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48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研究院。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英译作品《毛泽东选集》(合译)、《周恩来选

  • 陈大齐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大齐

    陈大齐(1886年—1983年),字百年,浙江海盐人。心理学家。1886年8月22日生于浙江海盐,曾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代理校长。去台后,任台湾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著有《心理学大纲》、《现代心理学》等。见《民国人物小传》第6册、《当代中国人物志》,1983年1月8日卒

  • 马克宣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克宣

    马克宣,汕头潮阳人,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中国动画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及美术设计师、导演,曾任吉林动画学院副院长,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作为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重要见证人之一,马克宣参与和执导的多部水墨动画片都是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作品《超

  • 周炳琳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炳琳

    周炳琳(1892~1963),字枚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今称黄岩区)人。被选为民革中央委员,后任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有《周炳琳文集》。1931年起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法学院院长,抗战时期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教授,并一度兼任西南联大法学院院长,还曾于1945年间一度担任西南联大常务委会代

  • 吕荧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荧

    吕荧(1915.11.25—1969.3.5),原名何佶,安徽天长人;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加入文艺团体浪花社,主持《浪花》杂志;抗日战争期间在西南联大复学,后任中学教师;1946年至1947年分别执教于贵州大学与台湾师范学院;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195

  • 赵希正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希正

    赵希正(1942-2016)辽宁辽阳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级工程师。2016年8月2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中文名:赵希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42年逝世日期:2016年8月2日毕业院校:清华大学1984年4月起历任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东北电业管理

  • 郑晓江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晓江

    郑晓江(1957.06.14~2013.02.17),男,江西万载人,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原教授,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原所长,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原兼职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教学名师。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曾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

  • 陈其五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其五

    陈其五(1914~1984),安徽省巢县人,蒙古族;先后在巢县中学、杨州中学高中部学习。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山西卫立煌部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历任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等职;1948年任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政治

  • 吴南轩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南轩

    吴南轩(1893-1980)江苏仪征人,心理学家,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国立复旦大学校长,1949年去台,次年受聘为麻省国际学院教授。1966年任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儿童心理卫生》等。中文名:吴南轩别名:冕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80年职业:教育,心理学家毕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