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姚奎甲

姚奎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53 更新时间:2024/1/18 5:26:46

姚奎甲(1913—1983),原名礼长,童铺乡人。革命干部。姚奎甲临近出生时父亲病故,九岁母亲去世。十四岁从师学裁缝,后辍艺务农。民国27年(1938)参加农民抗日协会,任乡农抗会理事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地方游击队指导员、营教导员、独立营副政委、怀宁县县长,长期坚持地方武装革命斗争,参与开辟桐西游击区。姚奎甲率领桐西大队,转战于桐城青草塥、潜山野人寨、怀宁黄泥岗之间,先后拔除敌人据点十多处,毙、伤、俘和瓦解敌军数百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声威日震。建国后,姚奎甲历任潜山县县长,桐城县县长、县委书记,中共安庆地委农工部长、副书记,芜湖地委书记处书记兼无为县委书记,徽州地委副书记等职。晚年回桐城休养,仍关心桐城经济建设,与县党政领导就工农业生产问题促膝交谈,献计献策。

基本资料

名:姚奎甲

别名:原名汪礼长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省桐城童铺乡

出生日期:1913

逝世日期:1983

主要成就:历任潜山县县长、桐城县县长、县委书记,

芜湖地委书记处书记兼无为县委书记

中共安庆地委农工部长、副书记等

个人履历

姚奎甲临近出生时父亲病故,九岁母亲去世。十四岁从师学裁缝,后辍艺务农。民国27年(1938)参加农民抗日协会,任乡农抗会理事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地方游击队指导员、营教导员、独立营副政委、怀宁县县长,长期坚持地方武装革命斗争,参与开辟桐西游击区。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其恨之入骨,三次焚毁他家房屋,四次逮捕监禁其妻,妄图迫使他自首,但他始终不屈服。敌人威逼不成,又生反间计。民国34年,中共皖西工委副书记张伟群的警卫员从一名敌探身上搜出一封诬陷信,信中说:“你(指姚奎甲)什么时候来,我来接你…”,工委书记桂林栖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并在营以上干部会上表彰他有坚定的革命立场。此后,姚奎甲率领桐西大队,转战于桐城青草塥、潜山野人寨、怀宁黄泥岗之间,先后拔除敌人据点十多处,毙、伤、俘和瓦解敌军数百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声威日震。

建国后,姚奎甲历任潜山县县长,桐城县县长、县委书记,中共安庆地委农工部长、副书记,芜湖地委书记处书记兼无为县委书记,徽州地委副书记等职。晚年回桐城休养。

传略

光绪三十二年(1906),桐城西乡夏秋亢旱,飞蝗蔽日,天老地荒,树皮革根采食殆尽。樟枫村有一对年轻夫妇,为天灾人祸所迫,不得不加入逃荒的人流,离乡背并,辗转四方,最后流落到宣城水东镇。镇上有一家财主见他俩年轻力壮,人又老实,便施以衣食,收为佣人。

水东镇以北浅山起伏,水陆交错,四季常青,那是这家财主的祖传茶园,茶园旁有房子、牛棚和猪圈。汪姓夫妇被安排在这里替财主放牛、养猪,看守茶园。小俩口有了安身之地,自然感激不尽,没日没夜地卖命于活。过了几年,悲喜同来,男人和女人的肚子几乎同时大起来。等到女人临近分娩,男人竟被血吸虫病夺去了生命。失去丈夫的胳膀后,女人敏感地知道这水东镇已不是她的久留之地。于是便

背着孩子,隔江渡水,回到自己的生身之地桐城西乡樟枫村。从此,坚强的女人,出门种田,进门理家,上山砍柴,下河担水,一泡屎,一把尿,一口,一棵菜把孩子拉扯到9岁时,终于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倒。她安详地闭上了双眼,躺进没有梦境的长眠里,再也没有起来。

一对年轻夫妇,在相隔10年的时间里,就这样一南一北,一前一后地走了。没有怨言,没有愠色,也没有挣扎和反抗。对于这个黑暗的懂界,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便是留下一个孤儿,一条贫苦人的根,一颗革命的种子。

姚奎甲,原名汪礼长,桐城童铺乡人。1913年出生于宣城水东镇,幼孤。14岁时,曾一度辍农从艺。拜师学裁缝。旧社会除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行行受人欺,当学徒更是低人一等。吃饭不得与师傅、主人对坐或并坐,还要后于他人端碗,先于他人吃毕,不能坐着千活,不能抬头讲话,师傅的尺子打过来,不得躲闪、喊叫、反抗。汪礼长自幼胆大性烈,敢从几丈高的树稍跳到水里扎猛子,敢在牛背上站起来,用鞭子猛抽牛的屁股,牛跑得越快,他越高兴、越得意。这样一个野孩子,哪里受得住如此软磨硬迫,清规戒律?一次,他夺过师傅打来来的尺子,一折两断,双眼一瞪,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天生不是捉针弄尺的料。他早就听说桐城出了章逐明、陈雪吾、陈定一等英雄好汉,他们干革命,闹共产,指点江山,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抑强扶弱。他朝思暮想,自己能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在这个充满压迫与仇恨的世界里,他要把一滴水溶进大海,拍起惊天之涛;一把火投进丛林;燃成燎原之势。他要为桐城所有穷人争光、出气!

历史和命运终于使他如愿以偿。

1938年6月12日,桐城上空阴霾密布,狼烟滚滚,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首次进犯桐城。在中共桐城县委领导下,一个全民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县城乡。同年8月,屋寺小学一个名叫戴能林的教师找到汪礼长,说了许多穷人求解放、闹翻身的道理。灯一拨就亮,他毫不犹像地接受了这位教师的委托,发起和组建了松陶乡农民抗日协会,并当上了该协会理事长。时隔一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走上了武装抗日的道路。历任新四军地方游击队指导员、营教导员、独立营副政委、怀宁县县长等职。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汪礼长化名姚奎甲,转战于桐城青草塥、潜山野人寨、怀宁黄泥岗之间,配合新四军四支队和各友邻游击部队、国民党抗日武装力量,先后在范家岗,棋盘岭,挂车河、大横山等地多次重创入侵之敌。

1940年以后,姚奎甲等领导的桐西大队共拔除日伪布署在桐、怀、潜边境的军事据点13处,摧毁敌哨口、关卡7处,毙、伤、俘和瓦解敌军数百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八年抗战期间,除桐东部分地区外,日军在桐城两次短暂停留,都被抗日军民打得抱头鼠窜,怆惶缩回安庆、合肥等地。

姚奎甲等领导的桐西大队,英勇杀敌,声威日震,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惊慌和恐惧。早在1943年冬,国民党县党部调查室代理调查专员孙子让,带领一个连武装特务,利用变节分子吴鹤鸣带路,星夜袭击童铺村,声称要“活捉姚奎甲”,姚已事先转移,留给孙子让的是一片黑暗,几间空屋。孙子让恼羞成怒,在童铺、陶冲、青草塥大肆搜捕革命群众,并将童铺、冲、枧山、响水岩等地居民赶出家园,纵火烧毁村前村后大片竹园和树林,制造无人区。姚奎甲的房子三迁三焚,姚妻先后三次被抓去当作人质。但所有这些只能加深姚奎甲的阶级仇恨,敌人得到的回报,只能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敌人对革命者的迫害总是无所不用其极。那是1945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中共皖西工委副书记张伟群的警卫员,在桐城响水岩驻地,捕获一名敌探,从此人身上搜出一封信,信上说:“你(指姚奎甲)什么时候来,我来接你,请记住联络暗号……”张伟群初到此地,人事不熟,一时失察,当场收缴了姚奎甲侃戴的手枪,险些铸成大错,幸工委书记桂林栖及时赶到,用事实揭穿了敌人的阴谋。张伟群举宴为姚奎甲压惊,亲手发还手枪。误会化解之后,革命同志之间感情更加融洽。一次张伟群腿部受伤,姚奎甲背着他到山里医治疗养。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桐西游击区再次进行“清剿”,并强行在姚奎甲等革命家属门上悬挂“匪牌”,威逼革命家属给其亲人写劝降信。7月初,国民党县党部通讯室依据叛徒叶诗才提供的名单,四处搜捕姚奎甲,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余人,其中姚奎甲前战友戴能林、叶太平被活埋。

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姚奎甲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尸体,继续转战于潜山、皖水、桐城之间。他神出鬼没,时隐时现,时而歼敌于狭路,时而毙敌于床前,先后手刃叛徒、特务、汉奸、恶霸20余人。使这些凶恶的敌人,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直至与他们赖以生存的国民党政权一起走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姚奎甲历任桐城县长、县委书记,中共安庆地委农工部长、副书记,芜湖地委书记处书记兼无为县委书记、徽州地委副书记等职。他在担任各地领导职务期间,保持和发扬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传统和作风,不怕困难,敢想敢干、深入实际、深人群众,雷厉风行,令行禁止。1954年,桐城发生特大水灾,他顶风冒雨,足迹遍布全县圩区,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身先土卒,顽强战斗,率领全县人民抗洪抢险。灾后,及时组织指挥全县堵口复堤,抢种粮食作物,为1955年全县粮食大丰收打下了基础。在芜湖、徽州等地工作,他同样保持了当机立断、雷历风行、艰苦朴素,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受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尊重和爱戴,晚年回桐城县城休养。1983年因病治疗无效辞世,终年71岁,遵遗嘱骨灰撒在太别山五聚岭上。

(作者高大野,选自《桐城近代名人传》,有改动)

标签: 姚奎甲

更多文章

  • 王荫泰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荫泰

    王荫泰(1886-1947),字孟群。山西临汾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中文名:王荫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86年逝世日期:1947年职业:政客毕业院校:柏林大学王荫泰早年前往日本留学,1906年毕业于东京官立第一高等学校。后又赴德国留学,1912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科。回国后在国务院法制

  • 张义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义纯

    张义纯(1895—1982),字靖伯,安徽肥东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炮科毕业、桂系骨干将领,作战勇猛,号称小张飞。曾任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代总司令、民国最后一任安徽省主席。中文名:张义纯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肥东出生日期:1895年逝世日期:1982年主要成就:曾任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代总司

  • 于冲汉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于冲汉

    于冲汉(1871—1932),字云章,辽宁省辽阳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1897年留学日本,精通日、俄、朝三国语言。期间,曾任东京外国语学院教师,给日本人讲授中国语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冲汉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宣传伪满洲国建国理念。此后于冲汉坚持绝对保境安民及不养兵主义,这成为伪满洲国断

  • 郭纲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郭纲琳

    郭纲琳是党的优秀女战士、共青团的好干部。1933年前后,历任共青团上海闸北区委、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及共青团江苏省委内部交通等职。1934年1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长达三年半之久。民国18年(1929年),郭纲琳入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参加左翼文学研究会。民国21年

  • 马福寿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福寿

    马福寿,字静庵,男,回族,马千龄季子,系马福祥三兄、马鸿逵的三伯父。甘肃省临夏人,民国初期曾任宁夏昭武军统领,出兵援助西北,保卫三边,人念其功。中文名:马福寿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甘肃省临夏出生日期:1866年逝世日期:1956年主要成就:宁夏省警备司令马福寿,1917年1月7日.中华民国北京

  • 郑露莹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露莹

    民国平津一带交际花,与赵四小姐是同学,同时爱恋张学良。为联蒋抗日做出过贡献,后遭人暗杀,死因成谜。中文名:郑露莹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37年郑露莹(1912—1937),天津人,平津一带著名交际花。郑露莹是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中学时期的同学,两人同时爱恋上张学良。郑露莹是张学良夫

  • 任应岐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任应岐

    任应岐(1892—1934),字瑞周,河南省鲁山县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任应岐从小目睹了人民生活疾苦,体会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等历史丑剧对国家的危害。面对国家动荡,他追随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战斗。1917年7月,孙中山号召反对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掀起了护法运动。1918年3月,胡景

  • 陈秀华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陈秀华

    京剧老生、教师陈秀华生于北京。祖父是小生演员陈寿山,清宫内廷供奉;父亲是青衣演员陈啸云。拜师贾丽川学习谭派老生,艺名陈喜奎。倒呛后开始教戏,成为谭余派名师,在“春阳友社”和余叔岩本人以及许多余派名票一同长期切磋余派艺术,民国二十年应李桂春之邀来上海,担任李少春的老师,还教过杨宝森、孟小冬、刘宗杨、梅

  • 严朴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严朴

    宇君实,号玫东,又名达人。1898年生,无锡县张泾寨门人。6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姑母抚养成人。始读私塾,后进寨门经正学堂。1921年考入上海西门专科师范学校,因闹学潮于次年被开除。后又进上海南方大学。这时,严朴常到上海大学旁听恽代英等人的演讲,阅读《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并与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安剑平等无

  • 陈恭禄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恭禄

    陈恭禄,江苏省丹徒县高资镇人,早年入扬州美汉中学、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学习期间,即编写出版《日本全史》。民国15年毕业后,任南京明德中学教师,写成《印度通史》。民国17年9月,至金陵大学讲授中国近百年史;民国22年夏,任武汉大学教授,出版《中国近代史》,数月内售至四版,被列为当时大学丛书之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