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髯公

刘髯公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63 更新时间:2023/12/4 16:46:54

刘髯公(1893—1938),天津人,早年曾任法国驻华使馆文书、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以平民化、敢说真话为标榜。此后还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文艺报》、《新天津画报》、《新人月刊》等六种报刊。并扩充报社,设立私家电台,办新闻函授学校。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刘髯公《新天津报》撰写文章宣传抗日,同年8月3日,日军趁刘髯公外出救济灾民之际,将刘髯公秘密绑架。刘髯公被捕后,日军对其酷刑拷打,刘髯公始终没有屈服。家人及亲友多方营救,终将刘髯公接回家中。但因伤势过重,在1938年不幸牺牲,终年45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髯公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893年

逝世日期:1938年

人物生平

1924年9月,刘髯公与好友段松坡、薛月楼三人合伙,创办了四开报纸《新天津报》,他任社长,段任副经理,薛任协理兼报纸主笔。刘髯公虽然出身寒微,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多,而且,他创办报纸,既没有势力强大的政治后台,又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他却在从创刊到停刊的十三四年间,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社会影响相当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熟悉社会底层群众的生活,了解平民百姓偏重实际与通俗化的文化需求,他把报

纸的发行对象锁定在平民百姓阶层,并在《新天津报》的报头旁另印一行副标题:“平民化的报纸”,把该报的宗旨明显地昭示给社会群众。这份报纸面世后,大量刊登老百姓所关心的某些社会弊端的评论文章和劳苦大众喜闻乐见的趣闻轶事。他还派人到书场里,记录诸如蒋轸庭等著名评书艺人所说的《雍正剑侠图》等长篇评书,经过编辑文字加工后,在《新天津报》上连载。这种以大众化、通俗化为特色的办报方针,受到为数甚众的老百姓欢迎。后来,刘髯公在已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新天津画报》等附属报刊,日销量最高峰时达到五万份,这个发行量在当年的天津报业实属罕见。一时间,《新天津报》一跃成为天津的名牌报纸之一。20世纪30年代,每当黄昏时候,天津的街头巷尾随处可闻卖报人那“看报看报,新天津晚报”的叫卖声,它几乎成为彼时天津街景市声的一种特色。

自《新天津报》创刊时起,刘髯公不断地以髯公作笔名,亲撰社论,痛骂贪官污吏和无德的军阀党棍。他所写文章,敢于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痛快淋漓地说真话,而且文通理顺,浅显明白,很容易引起社会中下层群众的感情共鸣。刘髯公因此成为彼时天津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有他,《新天津报》也备受读者青睐。当然,刘髯公因为常在报纸上痛骂实权在握的大人物,也给自己招来不少的麻烦。诸如直隶省长李景林,天津督办褚玉璞,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盗窃东陵宝物的军阀孙殿英等人,因为挨过刘髯公的骂,而对他恨之入骨。由于在直奉二次交战时,《新天津报》明确表示拥护直系反对奉系的缘故,奉系首领张作霖之子张学铭1931年出任天津市市长时,有人煽动他勒令《新天津报》停刊。所幸恰于此际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刘髯公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借口到处游说,才避免了《新天津报》被封的厄运。

人物评价

刘髯公为人豪爽仗义,性格倔强直率。还是他在法租界工部局任侦探长的时候,就深刻体验到在外国人手下做事的艰难,他一心谋划着有朝一日自己在社会上独立创业。他创办了《新天津报》后,自身的机警干练得到充分施展。他对报馆内部的人事安排是量才用人,使每位同仁都能各尽所能、尽职尽责地为报纸效力。他主持报馆工作,既严肃又轻松,他为《新天津报》制定的训词是:“大公对外,忠实服务,倘有陨越,上帝临汝”。他把训词制成镜框,悬于报馆墙上,每逢节日,他还要对全体员工训示一遍。在刘髯公领导下的《新天津报》同仁们,上下齐心协力配合,把报纸办得生机勃勃。刘髯公在对外交际方面颇具人情味,善于结交不同阶层的各种人物。诸如刘春霖、严范孙、华世奎、赵幼梅等文化界元老、名流;石友三、刘镇华、陈光远等在天津做寓公的失意军阀、政客;高星桥、卞白眉、李魁元等金融、商界巨擘;金少山、小达子、刘叔度、近云馆主等戏曲大家、名票,乃至三教九流中人,无不与刘髯公有密切往来。这些人物对于《新天津报》,都曾从不同角度给予过支持。刘髯公经常同一些京剧爱好者同出同进天津各戏园,看戏、吃喝等所有花销概由他一人掏腰包。同乡、同学、亲戚、属下凡来求他帮助者,他总是有求必应,慷慨解囊。1933年秋,他请来同益呢绒店的裁缝师傅,为报馆的编辑们每人订做呢料大衣一身。他的一位同乡工人要结婚,去找刘社长借支工资,刘髯公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40元钱送给他做礼金。诸如此类多不胜数的事例,经报馆同仁们众口相传,刘髯公在天津社会落下良好口碑。天津沦陷后,爱国报人刘髯公不愿做亡国奴,坚决不为日本侵略者做事,最终被日寇折磨致死。

遇害事件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新天津报》以抗日救国为己任,对不抵抗主义者视若仇敌,因之每日必有对抗日将军马占山、冯占海、蒋光鼐蔡廷锴以及十九路军、东北联军英勇事迹的揄扬文章,深得民心,因而销路大增。

1937年7月28日,《新天津报》发出号外,以激昂愤慨的文章向天津父老告别,在文章里道出抗日必胜的信心。这是侵略者最为恼火的。但日伪当局也认识到《新天津报》发行量大,读者遍及华北,各省,如能够利用,是大有利于推行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的,于是便想方设法在刘髯公和《新天津报》上打算盘。天津的大汉奸高凌蔚上乘敌寇主子的使命,率领一帮走狗在匆匆忙忙地筹组“伪天津市治安维持会”,订于8月1日在国民饭店开筹备会,内定邀请刘髯公出席。当时有一个东亚医院翻译王小言是回民,与刘髯公有旧谊,他是日本人的走狗,便大包大揽自荐去作说客。

王小言想:刘髯公是主张抗日的,日本人对他恨之入骨,容他不得,他若有自知之明速来投靠。戴罪立功,也许还能保住身家性命,不然是没有好结果的。王小言这个汉奸是按他的想法去向刘髯公招降的,又谁知算盘珠子并不如意。进门还没开口,刘髯公便大骂起汉奸亡国奴。王小心翼翼地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新天津报》是抗日的报纸,大势所趋,不能背天而行……”,“那叫放屁!你有什么话直说罢,不用转弯子!王小言小声细语地说:“刘社长你今天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实力雄厚,得来不易,日本人也知道你的为人,也知道您是抗日的英雄……您今后……",“说下去,我不会怪你!说吧!。”。“刘社长,是这么回事,高凌蔚要成立治安维持会,订1号下午、3时在国民饭店开筹备会……想请你参加,您能去吗?”刘髯公一阵大笑,吓得王小言面色煞白,坐立不安,不敢再说下去了过了几分钟,刘髯公对王小言说:“你的使命完成了,我没什么话要说,你请回吧,我去就是了。1号下午3时在国民饭店。你请罢!”

王小言又惊又喜,也看不出、摸不着刘髯公是什么意思,这个人从来不说假话,他真的去?他也许顺风转舵,投效皇军?于是便赶紧说:“刘社长,你去他们最欢迎不过了,我来接你!”“不必我坐自己车去,你请吧!”王小言走了。刘髯公一肚子闷气,便破口大骂起来。转天1号,刘髯公并没去开会,却告诉门房工友“如果来车接我,就说回头自己去,不用伺候。”就这样给了敌伪一记闷棍。

8月2日,天阴下起小雨。刘髯公听家里人说;“特二区下坡,东天仙戏院门前道边,有一两千农民扶老携幼,在雨里浇着,说是逃难的。鬼子在村里胡作非为,真是禽兽不如。”刘髯公听了,喘出一口大气,披上雨衣便出去,要看个究竟。家里人是拦不住的,又怕出了意租界,叫日本人逮走,可不是件小事,便叫个开车的跟了去。刘髯公看到当场情况,不由得咬牙切齿,他的慈善之心又在萌发,看见东天仙戏院便有了主意。东天仙的房产权是属于意国仪品公司的,他与该公司的华人董事长是朋友,便马上借电话与董事会通话,说清情况,要以中国人的良心来拯救一下这批难民,戏院给难民暂住,“一切由我刘某负责,租赁款子我付!”就这样难民进了戏院。一时楼上楼下前台后台填得满满的。还有几百人挤不进去,又交涉戏院对面尚未竣工的铺房,也是仪品公司的产业,余下的难民也暂时住下。事情办完,刘髯公才嘘出一口气,稍微安下心来。髯公回到家里,想到时已入秋,难民的衣食是个问题,要赶紧想办法筹备救济。当天半夜便给住在英租界的知名人士雍剑秋、常小川等人通了电话,和他们商量有关救济难民的计划、。雍剑秋便说:“这是好事,明天你来我家,咱们大家一起商议商议。刘髯公非常满意地和衣而卧,却久久不能入睡。

8月3日,刘髯公破例起了个大早,刚到10点,就坐上自己的车奔向了英租界。当车刚到万国桥(解放桥)时,在桥口停下来,等待检查。有两个汉奸特务认出汽车的号码是刘髯公的车子,便报告了宪兵队,马上把刘髯公拉下车,拽到宪兵队的汽车上,开往日租界花园宪兵队去。刘髯公进了宪兵队不会想不到后果的,但他先是忧虑同胞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后才意识到自己已到了人生终点,还有什么顾忌的,从走进刑讯室时,便以训斥和咒骂回答敌人的审问。

他喜好京剧,就用悲壮高亢的唱腔倾述他的愤怒和郁闷。他唱“宁武关、“战太平”及戏文“大将难免阵头亡”他是与敌人在战斗。因为不回答敌人的询问,敌人便先叫那些野兽们残忍地摔他、打他,他那瘦小的身躯,哪里受得住,只是强忍着疼痛不停地叫、骂、唱。第二天敌人请他到客厅里吃茶、谈话,他仍然是笑骂不休。日本人劝他与之合作,继续出版《新天津报》,鼓吹中日一家“同文同种”,“共存共荣”。髯公哪里听得这些屁话,便骂出了极难听的话,累了便闭目休息,一语不发。

日本法西斯再也装不成假文雅,便拿出二张《新天津报》号外《告别天津市父老读者书》,问道:“这是你的?什么的干活?”刘髯公把那张报抢到手里,看了又看,然后向那个鬼子唾了一口吐沫,大笑起来。那个日本军曹真的火了,向旁边呶呶嘴,立即走过来两个日本宪兵,把刘髯公扭翻在地;用一条大木棍往他身上猛打。只一下子,刘髯公的左腿便被打折了,殷红的鲜血由裤管里渗出来。

刘髯公仿佛是一个木头人,没呼痛叫饶便昏过去了。敌人用凉水把他喷过来,他只有微弱的呻吟和谩骂,此时他只有这唯一斗争武器了。他看见那张号外,又拿起来,蘸着腿上的血,一块一块地嚼烂咽进肚里。此时刘髯公掉下了从不轻弹的眼泪。在敌人命令下,两个宪兵拽着刘髯公下了楼,走进地下室,在一个污水池边停下,把他扔了下去。水牢里的水并不深,刘髯公日夜泡在污水里,成团的蚊子围着他。

日本鬼子两天一提审,三天一谈话,由于他身体非常虚弱,形若瘫痪,已失去活动能力,每次提审与谈话都是不欢而散。日本人达不到目的,又舍不得将他置于死地。拘押一个多月,刘髯公已然进入昏迷状态。敌人又派人向刘髯公家属传达:“刘社长命不保,要想他活着出来,唯一方法是赶快答应日本人要求,报纸复刊。你们家里人去说服他,去见个面,事不宜迟,越快越好!”结果他的弟弟刘渤海、儿子刘承年去了日本宪兵队。只见刘髯公怒容满面,一直骂不绝口,谁还敢提出附逆复刊的事,只得安慰了一番,匆匆退出。

为了救人,家人亲友不顾一切地到处取保,由回民代表随同去宪兵队接人,家属背着刘髯公答应《新天津报》复刊后,才把他接回家中。刘髯公回家后的第三天,召集《新天津报》的主要编访人员到他的病榻前。他有气无力地说:“大家为我担心了,说着掉下了眼泪。大家安慰他,请他安心养伤。他说了不足十几句话,一是:“《新天津报》不再出版了,大家都是榜上有名的,要各自小心,另觅生路,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相信中国的抗战必然胜利,日本最终是必败无疑!”第二是嘱咐家人“千万不要把《新天津报》拱手送给日本人,咱们有十几部小说底版,可以生活无,不要附逆、复刊!”虽然话不多,但道出了一个爱国报人的心声。

刘髯公伤病沉重,虽经多方医治,但已然回天无术,于1938年10月26日,含愤以殁,时年45岁。

标签: 刘髯公

更多文章

  • 薛小飞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薛小飞

    薛小飞,男,1939年10月出生于常熟,江苏常熟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苏州弹词表演艺术家、苏州弹词流派唱腔“小飞调”创始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评弹团原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文名:薛小飞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江苏常熟出生日期:193

  • 叶弗弱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叶弗弱

    叶弗弱,(1905-1979)原名叶真光,宝安(客籍)人。20年代后期被马师曾邀入大罗天剧团,1933年受聘为薛觉先的觉先声剧团的正印丑生,在《璇宫艳史》、《三伯爵》等薛氏名剧中有上佳的表现。中文名:叶弗弱国籍:中国出生地:深圳宝安出生日期:1905逝世日期:1979性别:男早年就读于香港英文书院,

  • 薛传道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薛传道

    薛传道(1921~1949)吴淞中学1937届初中校友。江苏上海县漕河泾(今属徐汇区)人。字服生,笔名雪人。江苏上海县漕河泾(今属上海市徐汇区)人。中文名:薛传道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1逝世日期:1949字:服生薛传道(1921~1949),祖居梅陇西牌楼凤翥堂,后迁漕河泾西首老坟山。家贫如洗,

  • 郑奕奏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奕奏

    郑奕奏(1903~1993年),福建长乐县人,闽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艺名传康,他幼年家贫,11岁入儒林班“善传奇”学戏,最初从“京鼓吹”艺人陈幼容学唱段,从“平讲班”艺人陈金福学表演。13岁得善传奇班的教戏师傅、京剧和昆曲演员吴善宝的指点。16岁主演古装戏《紫玉钗》、《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杜十

  • 戚永立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永立

    戚永立(1886-1944)山东快书艺人,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戚庄人。绰号“镇三江”、“独行千里一只虎”。民国十九年(1930)戚永立应邀到南京夫子庙“世界”、“奎光阁”等书场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戚永立回徐州演出。一生授徒极多,其中高元钧最为突出,后来发展成为山东快书艺术的一代宗师。中文名:

  • 薛允升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薛允升

    薛允升(1820-1901年),字克猷,号云阶,陕西西安长安区马务村人。进士出身,历任山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主要著作有《读例存疑》、《汉律辑存》、《唐明律合编》、《薛大司寇遗集》。晚清著名法律学家,廉直大臣。中文名:薛允升别名:薛克猷,云阶国籍:中国-清民族:

  • 薛克忠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薛克忠

    (1914—1988)山西省洪洞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八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牺盟会分会特派员,稷王山工委书记,决死第三总队组织科科长,第二一二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五十五团团长,旅参谋长,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四纵队军政处处长,第二

  • 柳际明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柳际明

    柳际明(1899—1976),浙江临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毕业。1924年赴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任南京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后改任陈诚第十一师工兵营长。1930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工业。1931年起任陈诚系第十四师、第五十二师、第五军和第六路军参谋长。1935

  • 孙伯龙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伯龙

    孙伯龙(1903――1942),原名孙景云,字伯龙,枣庄市薛城区陶官乡李庄人。1942年1月2日,在抗击日军包围的激战中牺牲,时任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中文名:孙伯龙别名:孙景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枣庄市薛城区陶官乡李庄出生日期:1903逝世日期:1942年1

  • 丁宝书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丁宝书

    丁宝书,字云轩,别署芸轩,号懒道人、幻道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二十九日生,无锡城内书院弄摇车湾人。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恩科副贡。自幼酷好国画,从同邑高研五习翎毛花卉。旋宗恽寿平,兼以写生。晚年精参华岩,所作神采生动,古艳雅逸,无时习。任上海文明书局编辑,辑印中华古今画范、张子祥课徒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