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效闵

吴效闵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01 更新时间:2024/1/10 2:32:23

吴效闵(1921—1977),山西省太谷县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效闵

国籍:山西省太谷县

出生日期:1921

逝世日期:1977

人物生平

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第三支队政治主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游击第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二十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政治委员、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成都军区十三军军长,援越抗法时为军事顾问团顾问,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一介书生投笔从戎

吴效闵出生于晋商家庭,衣食无忧,就读太原知名学府。在学校时,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过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示威游行。1937年9月,日寇打进山西,铁蹄所至,国军溃败如山崩,惶恐的难民如潮。他没有随学校退到后方,而是渴望把一腔热血抛洒在抗击外族入侵的沙场。“家庭没有促使我投身革命,给予我的是以自私自利为本质,以个人致富为目的的读书梦,以及强烈的自尊和虚荣心。短短两年的中学生活对我的思想演变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进步教员梁品青和同学王宏士、黄宏基的影响下参加了读书会,看了一些鲁迅、巴金、茅盾的进步小说、报刊,发了我对旧制度的不满,抽象革命的观念随之滋长。日本帝国主义的刺刀和反动当局镇压学生运动,把我逼上了革命。”吴效闵在《历史思想自传》中这样写道。

新兵入伍,吴效闵并不被看好。因为他皮肤白,还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身材干巴瘦,比三八步枪高不了多少,连长瞅半天没瞅出“兵味”,就把他安置到了炊事班。虽不情愿,但不能抗命,在干炊事员的同时,他和机枪班长交上了朋友,学会了操弄机枪。

在一次突围中,一排炮弹落在机枪阵地,机枪被炸飞,机枪班非死即伤。鬼子狂叫着往前冲,连长急得大喊:“谁会打机枪。”“我会。”吴效闵捡起机枪,三两下排除障碍,端起机枪猛扫,面对日军毫无惧色。战斗结束后,吴效闵当上了班长。月余后,部队在文水县伏击日军,吴效闵带领全班冲杀,把日军切成两段,与敌争夺制高点,打上来冲下去。夜色中,连长分辨不清战士模样,但能看到两只镜片在战火中闪光,撤出战场后,吴效闵就当上了副排长。不出一月连升两级,成了学生兵中能打仗的典型。

吴效闵参军前8年,一直在基层从事政治工作,曾被评为太岳军区模范干部,属政工干部中的佼佼者。但他心里还是非常期望到一支会打仗打硬仗的英雄部队中去。机会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1944年10月,抗日战争熬过了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日军开始收缩兵力。此时,太岳山深处,在决死第一旅二十五团一营担任教导员的吴效闵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三八六旅二十团缺政治处主任,时任太岳军区政委的薄一波钦点吴效闵到该旅,用政治理论武装部队。三八六旅可是一支让日寇胆战的部队,曾转战川陕,三次翻越雪山草地,抗战以来,战功赫赫。吴效闵和三八六旅二十团团长楚大明脾气相投,两人在大小战役中配合默契,屡立战功,成为一段佳话。

人物评价

陈赓大将夫人傅涯在为吴效闵儿子吴森所著《吴效闵少将》作序时曾回忆说:“说到吴效闵,我对他印象很深。因为在陈赓的几员战将中数他文弱年轻,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个头不高,很瘦,一眼就能看出是个读书人。参军后,一直在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决死队做政治工作。刚调到三八六旅时,许多同志并不看好这个‘眼镜主任’。”

命运之神只垂青挺胸膛不趴下的勇士。歼灭国民党“天下第一旅”时,吴效闵是团政委,团长负伤,他明智果断率部同敌人一起进村,以近战、村落战巧妙地将敌切割歼灭,活捉了中将旅长。战斗结束,陈赓立即让他当了团长。

从此后,他更是一发不可收。从直捣国民党第五兵团部到淮海战役堵住第五军,从围歼黄维兵团到南昌城下火线止住溃退,从千里追击大西南国民党残余部队到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朝鲜战场,都留下了吴效闵将军的身影。

“有带头冲锋的官,才有不怕死的兵。”这是许多老兵在回忆吴效闵时常说的一句话,曾担任吴效闵警卫员的宋天发在回忆时称:“团长很勇敢,打起仗来一门心思在作战上,根本不考虑什么危险。他的指挥所长了腿,谁要找团长就要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找。他要往前跑,我们几个警卫员都拉不住。”

在其十多年的战争生涯里,他带领部队打过不少大仗、恶仗,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据老兵们说,跟随吴效闵将军打仗,是胜仗多、败仗少。在每次战斗中,他都能身先士卒,并很好地带领部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以至于吴效闵将军带出来的部队后来成为了一支能攻善守的主力、尖刀部队。

吴效闵用兵谨慎,抓住时机后又极为迅猛,不但是个刚勇睿智的军事指挥员,还善于做部队思想工作。老战友回忆,吴效闵不但能征善战,而且也是一位善于相处、平易近人、心胸开阔的高级领导干部。从一位血性青年学生到历经战火熏陶的一代战将,他很好地完成了由政工干部向军事干部的转型。

1949年2月,吴效闵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在我军历史上,团级指挥员获此殊荣的并不多,但在十旅的历史上,第一位是“猛虎”团长楚大明,第二位就是貌似文弱的“秀才”团长吴效闵。

战争没有摧垮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1977年一场重病却把他从亲人的身边夺走,年仅56岁。

主要成就

歼灭天下第一旅、活捉黄正诚

所谓“天下第一旅”,即国民党嫡系胡宗南精锐部队整编第一师第一旅,是蒋介石的警戒部队。中将旅长黄正诚曾留学德国,住过希特勒的军事学校,态度傲慢自负。该旅全副美式装备,训练有素,可谓蒋军中嫡系之嫡系,故被称为“蒋家御林军”“天下第一旅”。

1946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10旅和纵队的其他各旅一起参加了同蒲战役,接连攻克洪(洞)赵(城)霍(县)灵(石)汾(西)等5城及广大乡村,控制铁路130公里,将太岳吕梁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为继续歼灭国民党军队王牌部队“天下第一旅”开辟了广阔的战场。

9月23日,团政委吴效闵带着部队由临汾进至陈堰村。在陈堰村西北一个高坡上,吴效闵用望远镜观察,发现前面黄尘滚滚。原来,黄正诚旅正往陈堰村开进,企图依托村寨固守。29团立即按预定作战命令向敌人发起攻击。第1营由西门、第2营由北门攻进陈堰,第3营则布置在村外作预备队,防止敌人从西南方向逃跑。从西门冲进村内的第1营发现敌人正在捉鸡杀猪、架锅做饭,冲在前面的3连一个猛扑,活捉了200多个俘虏。

激烈的争夺战在陈堰村内。敌在我数路对进、穿插分割、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并企图向西南方向突围,被3营用机枪、手榴弹挡了回去。敌人退缩至巷子和院子里作最后的挣扎。24日凌晨4时总攻发起,惊天动地的炸药包响了,就近射击的山炮响了,接着冲锋号、手榴弹的爆炸声、枪声和相互联络的哨声交织在一起,敌人固守的4个院子很快被攻下3个,残敌被压缩在最后一个院子里。

29团4连在炮火支援下攻了进去。4连5班班长李新田带着战士吉万才、时来亮冲进了大门。院子的正面是一排4个大窑洞,离大门不远的地方有一堵矮墙,他们利用矮墙作掩护,一边朝窑洞投手榴弹,一边向敌人喊话:“缴枪不杀,赶快投降!”

一颗颗投到窗口的手榴弹爆炸了,窑洞里的敌人吓得高声大叫:“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我们缴枪,我们缴枪!”枪一支一支被扔了出来,并走出来七八个敌人。接着又有一大群国民党官兵分别从4个窑洞里走出来,垂头丧气地站在院子里,共130多人。有一个下身穿黄哔叽马裤、短皮靴,上身却穿着一件士兵服、戴着眼镜的大个子躲在人群后面,他的奇异穿戴没躲过团政委吴效闵的目光。在吴效闵的追问下,他承认自己就是黄正诚,原想换上士兵服装逃跑,可刚换好上衣就当了俘虏。

黄正诚被指认后,干脆脱了士兵上衣摆起了架子,甚至还不服气地说:“这不算失败,是你们违反战术规则,我们还没有拿起枪、架起炮,你们就偷偷摸摸进来了。”黄正诚的话引来了官兵的大笑。

29团采取声东击西、穿插迂回、利用夜暗直捣敌穴的战法,一举捣毁“天下第一旅”旅部,歼灭其直属队,活捉中将旅长黄正诚、少将参谋长戴涛、少将参谋处主任顾铁、旅一团少将团长刘玉树,毙伤敌人2000余人,俘敌2500余人,缴获山炮4门、火箭炮7门、重机枪30余挺、斯登手提式冲锋枪200余支、其他枪械和军需物资无数。

此战威震太岳,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蒋介石军队嚣张气焰打击较为沉重的一次成功战斗,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二野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夸赞道:“如此一举歼灭‘天下第一旅’,出乎意料,29团立了奇功!”

解放西双版纳

1950年2月,时任37师副师长的吴效闵率野战军南下追歼部队—37师部分指战员和38师114团,追歼蒋军残部到达思普地区。2月5日,吴副师长率领的500余名野战军部队抵达宁洱,受到地委、“边纵”部队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晚,吴与114团政委赵培宪和地委“边纵”九支队领导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野战军和“边纵”部队紧密结合,立即向车佛南进军。2月6日早上,召开了隆重的出征动员会,地委领导、“边纵”九支队领导和吴副师长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午饭后,由野战部队和九支队机动营组成的追歼部队,在吴效闵、赵培宪、唐登岷率领下,向车佛南开进。2月9日,部队到达小勐养,在当晚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确定大部队直插橄榄坝,力争在该地的澜沧江北岸截歼击敌人;“边纵”车佛南整训总队则配合大部队,从澜沧江段的曼阁、曼斗渡江,歼灭在车里的残敌。2月10日,部队到达橄榄坝曼团寨后,得知敌已过江逃跑。在唐登岷和当地民族进步上层人士、车里宣慰使司议事庭庭长、车里县民族自卫大队长召存信等人请求下,吴副师决定部队过江追歼逃敌。2月14日,部队在吴副师长指挥下,强渡天险澜沧江。追击途中,得知敌人已撤出佛海,吴等领导当即决定不进佛海,直插南峤县城。16日下午,部队到达景真寨子,吴、赵、唐当即部署攻打南峤县政府,攻占敌93师司令部乌龟山。当晚,在吴副师长统一指挥下,由114团担任主攻,机动营和镇江整训总队配合,向盘踞乌龟山的敌93师278团发起攻击,占领了敌师、团部和县政府。中午,敌一个营又从宁江方向送上门来,被我歼灭。乌龟山之战共歼敌7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千余件和部分弹药物资,取得了解放西双版纳的决定性胜利。部队在返经佛海时,吴副师长又接受敌160余人的投降。此间,吴获悉敌237师709团残部窜入车里,吴即令114团某部从佛海疾进截敌,在车里县曼达鸠与敌交战,敌逃往大勐龙方向。吴命令从侧翼配合追歼的“边纵”42团、车佛南整训总队和起义部队追歼敌人。在勐龙曼伞,与敌激战,迫敌逃出国境。

人物轶事

捐房送田情系乡梓

据传吴效闵将军祖上是江苏吴县一秀才,考取了功名,到山西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只是家谱焚于战乱,无从考证。父亲吴宝寿在当地票号给人当掌柜,自家兼营小当铺。早年家境尚好,在曹庄村置下一座青砖深宅院在村中还属一流,门楣上还嵌有“义善堂”的横额门匾。父亲又略通医术,经常免费为乡邻看病,在村里口碑颇好。

如今,在曹庄村,关于吴效闵将军及其家世的历史已经鲜为人知,记者遍访村中高龄老人,但均是全国解放后迁徙至曹庄村,对这位声名赫赫的名将的故事也只能回忆起只言片语,村中唯一一位将军的“发小”吴贵成已于去年离世。

吴家老宅仍在,但主人已另有其人,这也成了记者在曹庄村采访时留下的一个“未解之谜”。吴家老宅现已被淹没在一片新建的红砖大瓦房之中,晋中民居颇具特色,家境如何从大门上就能看出端倪。吴家老宅院墙高约3.5米,普通人家的院墙自不能比,院外的散落的长条石上的石刻依然清晰,也在向外人证明这里的主人曾与众不同,房屋结构一看便知是清代建筑风格。

但院中情况令人惋惜,一座两进的院落中蒿草丛生,东西厢房都已坍塌,独有正房仍然屹立不倒。随记者一同前往的县史志办的工作人员不无遗憾:“2010年的时候,在革命遗址普查中,我们已对这里登记造册,但保护工作进行得比较缓慢,我们也在积极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对此遗址进行保护。”

曹庄村党支部书记曹丙娃回忆说:“吴效闵将军16岁便参军入伍,一直在外征战,全国解放之后仅回过太谷一次,村中关于他的情况很少有人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标签: 吴效闵

更多文章

  • 谢介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介石

    谢介石(1878—1954),台湾新竹人,伪满洲国第一任外交部总长。1927年,谢介石出任溥仪的外务部右丞与天津行在御前顾问,之后前往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长熙洽的吉林省陆军部尚书。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谢介石任首任伪外交部总长,沦为汉奸。1935年出任伪满洲国驻日全权大使。1937年以后,谢介石出

  • 杨荣国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荣国

    杨荣国,哲学家。湖南长沙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群治大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东北大学、南宁桂林师范学院教授。1949年后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哲

  • 徐以新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徐以新

    徐以新(1911—1994),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那个“半个”。浙江衢州人。16岁从军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加入共青团。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秘书。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入党,次年回国。后任鄂豫皖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参谋主任,参加了长征和西路军,抗

  • 罗荣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罗荣光

    罗荣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鸦溪村。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

  • 李纯佑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纯佑

    夏桓宗李纯佑(1177年-1206年3月),夏仁宗子。性温和厚实。1193年10月16日,夏仁宗李仁孝去世,李纯佑即位,时年十七,改元天庆。桓宗基本上还能奉行仁宗时期的政治方针和外交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但随着国家的安定承平日久,统治阶层开始贪图安逸,日益腐朽堕落,从此西夏政治日益腐败,

  • 蒋维崧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蒋维崧

    蒋维崧(1915~2006.7.25),字峻斋,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中文名:蒋维崧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常州出生日期:1915逝世日期:2006.7.25职业: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毕业院校:南京中央大学代表作品:《汉语大词典》《汉字浅学》蒋维崧,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1

  • 闵慧芬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闵慧芬

    闵慧芬,194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从父学习二胡,1956年入南京鼓楼区红领巾艺术团,1958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闵慧芬是中国民族音乐领域的传奇人物。中文名:闵慧芬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宜兴出生日期:1945年逝世日期:2014年5月12日职业:二胡演奏家毕业院校:上海音乐学院代表作品

  • 郁华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郁华

    郁华(1884—1939),字曼陀,浙江富阳人,郁达夫胞兄。著名的爱国法官、法学家,曾任中华民国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兼任东吴、法政等大学教授。著作有《刑法总则及判例》。他也是著名的画家和诗人,擅长山水画,身后刊有《静远堂诗画集》。郁华具有鲜明的爱国立场和坚贞的民族

  • 陆渊雷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陆渊雷

    陆渊雷(1894~1955)名彭年,江苏川沙人。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朴学大师姚孟醺学习经学、小学,于诸子百家、史、地、物理、算学等书无所不读。毕业后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立师范学校、国学专修馆、暨南大学、持志大学、中国医学院等处任教。授课之余阅读大量医书,研究

  • 丁善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丁善玺

    丁善玺(1935年0-2009年11月22日),原籍江苏,生于山东青岛,毕业于国立艺专(现为台艺大),编剧起家,执导演筒后以拍当时的《爱国电影》闻名,曾以《英烈千秋》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以《八百壮士》获得亚太影展最佳作品及金马奖最具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2009年11月22日下午,因癌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