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吕厚民

吕厚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35 更新时间:2023/12/23 22:51:17

吕厚民(1928年9月--2015年3月),黑龙江省依兰人,曾为中南海摄影师、组长,1949年建国以后从东北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是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14年里,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曾任中国摄影协会的副秘书长、务书记、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联副主席;是中国的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2015年3月9日,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凌晨在京去世,享年88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吕厚民

国籍:中国

出生地:黑龙江省依兰

出生日期:1928年9月9日

逝世日期:2015年3月9日

职业:摄影家

信仰: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品:《毛主席和周总理》,《周恩来和邓小平在颐和园》等

人物经历

吕厚民,黑龙江省依兰人,1928年9月9日生。1948年3月任小学教师,同年7月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被分配到照相科,从事胶片的冲洗、放大和整理资料工作。1949年3月,吕厚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工作。

1950年1月,他又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1957年底,吕厚民所在的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同新华社合并,他到新华社当记者。离开中南海之前,吕厚民跟毛泽东说想请他题名。第二天,毛泽东的秘书便把题名手书转给了他。

1961年,吕厚民又被调回中南海,任毛泽东的随身记者。1965年又被调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文革”开始后,吕厚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埋在毛主席身边的定时炸弹”,康生、江青、陈伯达亲自批准成立“吕厚民专案组”,将吕厚民全家下放到江苏农村,实行严厉管制。在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他曾留下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遗书自杀过。后来,他来到北京,给毛泽东写信。在他的信送出的第三天,毛泽东便亲自批示恢复了他的工作。毛泽东对这个“短小精悍”的摄影师一直没有忘却。

1965年至1966年,任新华社江苏分社摄影组长。

1975年至1977年,任新华社江西分社摄影组长。

1978年至1997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2014年,作为摄影界的唯一代表,吕厚民参加了习近平主席主持的文艺座谈会。谈起自己对于摄影的认识和感悟,吕厚民强调技术和认知缺一不可:“摄影是瞬间的艺术,需要多年的艺术修养的积累。真实的摄影照片反映真实的历史,也是明天的历史。不忽略转瞬即逝的历史时空,一靠好眼力,二看技术操作能力。好眼力,就是你的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就是对你的设备的熟练把握技能。技能和认知是统一的。我透过镜头去记录和观察毛主席,让我感悟了伟人的情操与风范,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2015年3月9日,在京去世,享年88岁。

代表作品

有《毛主席和周总理》、《毛泽东打乒乓球》、《毛泽东在庐山》、《在工厂里》、《茅盾在书市》、《龙口夺粮》、《周恩来和邓小平在颐和园》等。

出版过《毛泽东》、《公仆颂》、《我镜头前的毛泽东》、《领袖风采》、《瞬间之旅》、《我镜头中的伟人周恩来》、《放眼看世界》等画册,1964年在北京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85年在日本举力了“吕厚民摄影作品展”。

艺术生涯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上,当时的照相设备和技术不高,摄影师用美国产的斯比格莱费克斯新闻镜箱,用钨丝灯泡,拍一张须换一个灯泡。暗盒里一次只能装2片胶片,拍完后要立即拉开暗箱再装胶片。因此,有时动作再快,也抓不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

为拍到一些珍贵的瞬间,吕厚民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会议最后一天下午散会时,台上台下的人陆续退场,吕厚民看到周恩来也站了起来,但没有退场,而是手拿文件,大步朝还在看文件的毛泽东走去。周恩来还没有走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已感觉到了,立即站了起来。周恩来首先给毛泽东看手中的那份文件,说了几句什么。从面部表情看,心里很高兴。毛泽东看了也很高兴,就把自己桌子上的文件拿了起来,翻了两页给周恩来看,并交谈着。就在这时,吕厚民按动了快门。

这张照片在国内外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照片不仅生活气息浓厚,而且两位伟人长期形成的和谐与默契,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一幅经典之作。这幅照片,很快被制成大幅挂画,在国内外销售,进入了千千万万家庭中,许多人至今还保存着。

1958年,吕厚民作为随军记者来到朝鲜。有一天,他正在咸兴北道沙里院大街采访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归国。当时人山人海热烈感人的场面,使吕厚民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冲出人群,正好有一辆朝鲜人民军的吉普车停在路旁。他说明情况,登上吉普车的盖子上,迅速按下了快门。

这幅照片在东德和前苏联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上分别获得了金、银质奖。1963年2月的一天,他正随毛泽东在杭州,新华社给毛泽东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吕厚民的《欢送志愿军归国》摄影作品,在古巴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上获得了一等奖,古巴有关方面邀请他前去访问。

1961年夏季,毛泽东在上海驻地一连工作好几天。这天,卫士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休息一会儿,出去散散步。毛泽东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健身房,里边有一张乒乓球台。吕厚民陪毛泽东出来散步后,便产生了给毛泽东拍一张打乒乓球的照片。他知道有一张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那还是在延安时拍的。吕厚民同毛泽东的秘书和保健医商量,毛泽东散步回来后,不走原来的门,从另一条小路回来,走通往健身房有乒乓球台的那个门。毛泽东从那个门进去之后,看到了乒乓球台,吕厚民便跟毛泽东说:“主席,打打乒乓球吧。”

毛泽东一听,说:“好哇。”便从球台上握起球拍。这时,保健医在球台另一边已做好准备,把球发了过去。毛泽东接到了球,“啪”的一回扣,把球打了回去,动作非常有力。于是,一张经过吕厚民策划的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这张照片发表后,曾在体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他镜头下的伟人形象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既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领袖气魄,也有朴实亲切的父亲慈爱,还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领袖之间则也会寻常般的轻松互动。广为流传的《毛泽东在庐山》系列,便是用自然风光表现出当时中国的特殊时代环境,以及历史中的国家领导人的形象。

1961年,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中国内外形势空前恶劣。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粮食问题、市场问题、两年计划和工业问题,议题沉重。庐山期间,一直忧心忡忡没有好好休息的毛泽东,有一天,在大家的劝说下,毛泽东终于同意出去散散步,吕厚民急忙带着相机,跟随登上了云雾缭绕的庐山含鄱口,在毛泽东独坐远眺时,抓拍了好几张侧照。

人物荣誉

1950年—1964年,有12年的时间在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其中,1961年—1964年做毛主席的专职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生活和各种活动照片,为党和国家留下了珍贵资料。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出席全国表彰大会。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一起》、《毛泽东打乒乓球》、《毛主席在办公》、《毛主席畅游长江》、《毛主席在书架旁》、《毛主席在庐山》、《周恩来与邓小平在颐和园》、《邓小平在阅兵》、《周恩来和亚非拉明友》、《欢送志愿至归国》、《放鸭图》等作品被国内外报刊杂志大量刊登。

在国内举办的历届全国艺术展和国际影展中担任评委或评委主任,多次主持重大摄影评选工作。

多次应邀出席并担任在日本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文化中心和菲律宾多彩摄影学会举办的国际摄影比赛评委。

被菲律宾和阿根廷摄影学会授予荣誉会员。

1963年,因在古巴国际影展中获一等奖,而应邀访问古巴一个月。1964年在北京举办了访问古巴摄影作品展。

1985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了吕厚民个人摄影作品展,并出版了吕厚民摄影作品集。l985年11月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了吕厚民等三人摄影作品联展。并有15幅作品被该组织收藏。

曾在北京等10多个省市举办了“人民公仆”、“人民领袖”和“放眼看世界”大型摄影展览。出版了《毛泽东》、《领袖风采》、《我镜头中的伟人毛译东》、《我镜头中的伟人周恩来》、《放眼看世界》等大型画册。

1996年,获美国东西方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世界杰出艺术家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冰心吴作人、臧克家等著名艺术家,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

1997年9月,在国际摄影联合会29次代表大会上获国际艺术联合会荣誉奖,同年11月获该组织(FIAP)杰出贡献奖。

1978年-2000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担任领导职务。

多次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同各国同行进行友好交流。

1983年被评为编审高级职称,并多年担任高级职称评委。

1992年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夏,作为全国文化界优秀工作者代表,应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团活动,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1年荣获中国文联采风贡献奖。

2002年在中国文联第七次代表大会获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证章。

2003年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主席。

2003年,江苏省兴化市建立了吕厚民摄影艺术馆。

2003年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期间举办“伟人毛泽东”和“放跟看世界”吕厚民摄影作品展。

2004年他的作品《毛泽东在庐山》、《毛泽东和全国劳模在一起》分别获摄影比赛、影展一等奖。

2004年5月在纽约举办吕厚民“放眼看世界”摄影作品展。

标签: 吕厚民

更多文章

  • 王苹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苹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女导演,原名王光珍(1916.9.2--1990.12.28),回族,生于江苏南京。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后任小学教师。1935年因演话剧《娜拉》被革职,同年辗转进入西北影业公司当演员,演出了第一部影片《无限生涯》。"七·七"事变后,王苹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先后在重庆

  • 张志公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志公

    张志公(1918-1997),河北南皮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张志公文集》、《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漫谈语文教学》等。1918年生于北京,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一年后转读外语系,攻读英语、法语和外国文学。中文名:张志公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省南皮县出生日期:1918

  • 吴西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吴西

    吴西,原名吴有良,壮族。1900年10月6日(档案记载是1903年,当年他因为上学比较晚,20世纪20年代报考南宁师范学校时已经超龄,为了能够进入师范学习,他自己把岁数减去3岁,学校才录取。从那以后,所有表格中都填写1903年出生)生于广西扶绥县渠黎乡三合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投身革命,一九五五

  • 王新德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新德

    王新德(1924.11.24~2009.10.31),上虞丁宅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50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6年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从事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任神经病学教研组副主任。后调北京医院脑系科任教授。

  • 施雅风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施雅风

    施雅风(1919.3.21-2011.213),笔名厦峰、蒲良,江苏海门人,著名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中国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

  • 王光祈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光祈

    王光祈(1891—1936)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字润玙,笔名若愚,属龙,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1920年赴德国留学,研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转学音乐。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代表作《东方民族之音乐》、《

  • 曾涛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涛

    曾涛(1914.05.01~1997.02.28),男,原名曾海仙,江苏省泰兴县(今泰兴市)姚王镇曾家庄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外交活动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原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顾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

  • 嵇文甫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嵇文甫

    嵇文甫(1895~1963),原名嵇明,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城关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历史学系的创始人,中共早期的党员。五四运动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追求真理。解放后他当选为政协代表、人大代表,历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

  • 汪大燮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汪大燮

    汪大燮(1859年—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汪大燮自幼聪颖,光绪四年(1878年)应童子试,考中秀才。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举人。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曾担任外交官员和政府公职,并曾出任国务总理。他可能参与策划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晚年热衷于慈善

  • 吴效闵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吴效闵

    吴效闵(1921—1977),山西省太谷县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吴效闵国籍:山西省太谷县出生日期:1921逝世日期:1977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