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红拂女

红拂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3/12/13 1:24:39

红拂女,出自唐人小说《三十三剑侠传》中的《虬髯客传》,是杨素家中的歌妓,本姓张,江南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相传为隋唐时的女侠,“风尘三侠”之一。红拂女是李靖的红颜知己、结发之妻。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她慧眼识英雄的故事乃千古佳话。红拂女一直是中国古代“奇女子”的代表,清代《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赋诗赞红拂女:“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基本资料

中文名:红拂女

别名:红拂、张出尘

民族:汉族

主要成就:帮李靖拉拢虬髯客为帮手,最终成就封侯伟业

出生地:吴兴(今浙江湖州)

性别:女

配偶:李靖

所处朝代:隋朝→唐朝

人物生平

杨府歌妓

红拂女的父亲为陈朝大将张忠肃,被隋将史万岁所杀,母亲是江南吴兴(今浙江湖州)大户沈家的女儿,被隋文帝杨坚赏赐给杨素,因带一女,在杨素府充当乳娘。红拂女从小在杨素府长大,之后成为杨素家中歌妓,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而被称为“红拂女”。也有人记述,她是迫于生计,进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的。

夜奔李靖

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兵法谋略,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开始非常怠慢,竟然坐在床上不起来,李靖面斥其非,杨素才改变态度,后与李靖谈论一番,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不再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安于现状而已。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乃英雄侠义之士,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自己深夜前往。

夜晚,李靖独坐灯前,想着白天的事,觉得前途渺茫,正在发闷,忽听敲门之声,开门一看,竟然是白天在司空府见到的侍女。红拂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随其闯荡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却也担心杨素那边没法交代。红拂安慰他说:“杨素年纪大了,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会追究”。

李靖见有佳人理解自己并且愿意奉献一生,非常欣慰,当即应允。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派人查询了几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于是红拂与李靖二人扮成商人离开长安。

风尘三侠

二人在他们一路跋涉,在灵石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红拂见他貌似粗鄙,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于是与他拜为兄妹。三人一行来到汾阳见到了李渊与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靖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而虬髯客却说:“既有真主在此,我当另谋他途”。几天后长安传来杨素老死的消息,李世民请他三人一同到府中商议,李靖与红拂前往李府,虬髯客独不往,说要在长安等他二人。

一品夫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非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清点他家中之物,竟发现还有兵书数册,李靖日夜研究,兵法韬略大大增长。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帮李渊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

而虬髯客据说组织了一队兵马,杀入海中扶余国,灭其政权而自立为帝。

扶余国在朝鲜半岛北部,北魏时期被灭国。高句丽和百济的王室都是来自扶余。这里应该指的是百济,因为百济自称“南扶余”。

传说李靖南平岭桂时,红拂随行,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张出尘因病在今湖南醴陵病逝,葬于西山。

人物争议

历史上的李靖是雍州三原人,本是隋朝命官,后归顺李唐才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李靖南灭萧铣,平定辅公祏,北上铲除东突厥,年老后又远征吐谷浑。李靖就是李唐的常胜将军,正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受人敬仰,所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中的侠客李靖和其夫人红拂女的故事。

文韬武略的才子李靖,因为胸怀大志所以试图通过在长安的杨素求个报国的门路。起先杨素对年轻人李靖并不看得起,但是在一番交谈之后,发现他博学多识,见识颇广。然而此时的杨素已经年老昏花,早已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壮志雄心,故而拒绝了李靖的要求。无奈的李靖只好黯然离去。

这一幕正好被立在一边的红拂女看见,她本名张出尘,是陈朝一大将军的女儿,但是父亲被杀,母亲也被赐给了杨素。红拂女见李靖仪表堂堂,具有英雄气概,所以连夜赶到他的住所告知了愿永生相随的意愿。李靖见佳人相伴也是欣喜,于是二人乔装出了长安,云游四海。途中偶遇一个虬髯客,他们结伴相游,逍遥自在。

之后三人都回到了长安,不想虬髯客本是富人,他将家产尽数都给了李靖夫妇自己远走他方去了。李靖在其家中发现了数部兵书,于是悉心钻研,收获颇丰。不久李世民父子起兵,李靖投入他们帐下屡立战功,封为卫国公,而其夫人红拂女也就成了一品夫人。夫妻二人感情笃厚,生活幸福,并生下二子。

后世纪念

红拂墓位于醴陵渌水西岸的西山上。墓坐西朝东,为三合土筑成,基部为八方形,边长1.2m,高0.38m,墓冢拱起呈半球形,顶部正中又筑起约0.17m高的四方碑座,其上矗立起一块高约2m的汉白玉石碑,碑顶为花岗岩质的四角飞檐,葫芦状,墓碑正面刻“红拂之墓”,左右刻有对联“红拂有知应识我,青山何幸此埋香。”

清朝的鹅湖逸士在《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评价红拂女:“有俊俏一流,如西楚之虞姬、汉之李夫人卓文君、三国时之孙夫人、北魏之木兰、隋之红拂女,此数人者,类皆体质修颀,纤腰绰约,或具英雄之侠气,或称巾帼之名流,俊俏而适成为丽。”

标签: 红拂女

更多文章

  • 张丽华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丽华

    张丽华(559年—589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为陈后主生有二子。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下令斩杀(一说被杨广下令斩杀)。中文名:张丽华别名:张贵妃民族:汉族出生日期:55

  • 庄姜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庄姜

    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文名:庄姜别名:姜若兮国籍:齐国民族:华夏族出生日期:春秋时期逝世日期:公元前690年职业:嫔妃

  • 阳阿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阳阿公主

    阳阿公主(?—?),西汉公主。阳阿公主曾经在府中教养赵飞燕和赵合德。后来赵氏姐妹被汉成帝所宠幸,经历与卫子夫相似。所处时代:西汉封号:阳阿公主阳阿公主,西汉公主,生卒不详,生父不明,有可能是汉宣帝或汉元帝。她在府中教养赵飞燕歌舞,汉成帝微服出行,到阳阿公主的家,作乐,见到赵飞燕非常高兴,把她召入宫中

  • 叶赫老女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叶赫老女

    叶赫那拉氏(1582年—1616年),史称叶赫老女,女真族,孝慈高皇后堂侄女,有“女真第一美女”之称。叶赫那拉氏出生时,叶赫部的萨满预言说:“可兴天下,可亡天下”。叶赫那拉氏长大后成为了一位绝代佳人,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她的美貌名扬女真各部。她的一生注定因叶赫部公主的地位而成为政治砝码。先后几次被许

  • 小周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小周后

    小周后(950年-978年),名不详,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周娥皇(大周后)之妹。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今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死于汴京,小周后不久亦与世长辞。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有才情,曾创作《击蒙小叶子格》一卷,是叶子戏规则

  • 小乔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小乔

    小乔(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东汉末年国色美女,桥公次女,名将周瑜的夫人。周瑜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堪称国色的小乔可称天作之合,由此成为后世文艺作品中赞美的对象。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激发想象,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小乔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而令“

  • 宣华夫人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陈氏,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女、陈后主同父异母之妹,封宁远公主,母施姬。隋开皇九年,隋朝平灭陈国完成南北统一后,陈氏与其他陈国皇室成员作为俘虏从建康西入大兴(今西安),被配入掖庭为宫女,后选为隋文帝嫔妾。文献皇后独孤氏在世时,隋文帝的后宫罕得进御,唯有陈氏能够得到宠幸。独孤皇后去世后,陈氏进封

  • 妺喜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妺喜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夏朝最高领袖的妻子称为元妃)。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名时所用的全称和简称方式,妺喜应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与“妹妹”的“妹”字字形相似,且在《庄子》等作中也有以妺为妹的用法,因此常误

  • 妇好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妇好

    妇好,姓好(古音:zǐ,同子姓),“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

  • 太姒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姒

    太姒,生卒年不详,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东南)人,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在《诗经》和《列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武则天在其御制文章《臣轨》中盛赞文母太姒善于治理政事,太姒被上谥号文定皇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