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3/12/14 18:37:25

宣华夫人陈氏,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女、陈后主同父异母之妹,封宁远公主,母施姬。隋开皇九年,隋朝平灭陈国完成南北统一后,陈氏与其他陈国皇室成员作为俘虏从建康西入大兴(今西安),被配入掖庭为宫女,后选为隋文帝嫔妾。文献皇后独孤氏在世时,隋文帝的后宫罕得进御,唯有陈氏能够得到宠幸。独孤皇后去世后,陈氏进封贵人,专房擅宠,掌管后宫,隋文帝病危时封其为宣华夫人。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驾崩后,宣华夫人按制出居文帝别庙仙都宫,之后被隋炀帝再度接入皇宫,岁余而终,年约二十九。在历史上,宣华夫人作为“仁寿宫变”的女主角而出名(一说为容华夫人)。(概述内图片来源:《中国后妃百图》)

基本资料

本名:陈氏

别名:宁远公主、宣华夫人

所处时代:陈朝→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建康(今江苏南京)

人物生平

国破家亡

宣华夫人陈氏,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陈顼之女,陈后主陈叔宝的同父异母妹,母施氏(封号不明,《南史》称为施姬)。陈宣帝一生子女众多,史载其有子四十二人。陈氏封号为宁远公主,有同母兄弟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

陈氏大约两三岁时,与陈朝隔长江对峙的北朝发生了隋杨代周的政变。其父陈宣帝出兵隋朝失败,急怒攻心下病发去世,太子陈叔宝即位。后主陈叔宝自恃有长江天险,笃信无亡国之危,便荒废朝政,沉溺于纵情享乐,其代表作《玉树后庭花》也成为了著名的亡国之音。

隋开皇八年年底(公元588年),晋王杨广统帅隋朝水陆大军50余万挥师南下,在开皇九年年初(公元589年)平定南陈,完成了华夏统一。陈后主投降后,包括宁远公主陈氏在内的陈朝皇室成员跟随后主作为俘虏,从江南的建康城来到位于西北的隋朝京城大兴。之后,陈国皇室部分男性成员被隋文帝分散到隋朝西北地区,在隋政府的监视下种田干活自力更生,陈宫佳丽包括部分公主被赏赐给平陈有功的大臣和隋朝亲贵,十余岁的陈氏则被配入掖庭。

得到宠幸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性尤妒忌,有一次隋文帝见尉迟迥的孙女尉迟氏有美色,于是私幸了她,独孤皇后知道后趁皇帝上朝之时将其杀死。隋文帝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左右仆射高熲、杨素的劝解下回宫,独孤皇后流涕拜谢,两人和好。尽管隋文帝的后宫形同虚设,然而唯独陈氏能够得到宠幸。史书记载陈氏“性聪慧,姿貌无双”。

晋王杨广想争夺太子之位,于是经常送礼给宫人们以笼络人心,为己所用。杨广送金蛇、金驼等物给陈氏,而陈氏确在皇太子废立之际为杨广出过不少力。

独孤皇后去世后,陈氏进位为贵人,受专房之宠,掌管后宫事务,六宫无人能与之相比。隋文帝病危之时,拜为宣华夫人。另有蔡氏也得到宠幸,拜为贵人,参断宫掖之务,地位与陈氏相当,隋文帝卧病时加号容华夫人。

仁寿宫变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年初,隋文帝精力不济,把政事托付给皇太子杨广之后便很快卧床不起,到七月份时已病入膏肓。

据《隋书》、《资治通鉴》等记载,当文帝重病于仁寿宫时,皇太子杨广与宣华夫人等皆跟随侍疾。有天宣华夫人出去更衣时,杨广欲非礼她,被其抗拒。她回到寝宫后,神色有异,文帝感到奇怪,问她原因,她哭着说:“太子无礼。”文帝得知实情后大怒:“这个畜生怎么担得起大任!独孤真是害了我!”说完便叫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召回废太子杨勇,打算废掉杨广。杨素知道后,将这件事告诉太子,太子便矫诏囚禁元岩、柳述,把皇宫宿卫换成东宫心腹,并遣使者进入皇帝寝殿,把宫人们都赶到别处,很快就传出文帝驾崩的消息。宣华夫人与宫人们知道事情不对劲,相当恐惧。

不久,太子派使者送一金盒给她,并亲自加上签名封条。她收到后很害怕,担心太子送毒药来赐死她,于是不敢打开。使者一直催她,她才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放的竟是好几枚同心结。宫人们于是都安下心来,认为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宣华夫人为此相当不乐,不肯答谢,宫人们逼着她,她终于向使者答谢。当晚,杨广便和其发生关系。不过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记载容华夫人蔡氏为仁寿宫变女主角。因此,杨广调戏宣华夫人一事存疑。

香消玉殒

隋文帝去世后,宣华夫人遵从妃嫔守节的制度,出居仙都宫,但之后又被隋炀帝召入大兴宫,一年多便去世了,终年约二十九岁。隋炀帝十分伤感,为其写下《神伤赋》(今不传)。

家族悲剧

宣华夫人的母亲施太妃诞育有陈叔敖、陈叔兴、陈氏三个儿女,入隋之后,施太妃的两个儿子作为亡国王裔,被隋文帝遣送至陇右陇右及河西诸州,各自给予田业。大业二年,陈贵人的侄女、陈后主的女儿陈婤在隋炀帝那里得宠,宣华夫人的两个兄长和家人随着陈国皇室集体回京,根据他们自身的才能加以叙用,担任守、宰等职务,遍于天下。。

宣华夫人大约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去世,年仅二十九岁。兄弟陈叔兴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撒手人寰,其妻沈氏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母施太妃也跟随一双儿女和儿媳驾鹤西去。

历史评价

李延寿:性聪慧,姿貌无双。

蔡东藩:宣华为杨坚宠妾,复为逆子广所烝,如宣华之贪生怕死,贻丑中冓,固不得为无咎,然谁纵逆子,以至于此?

家庭成员

父亲:陈宣帝陈顼

母亲:施姬,陈朝封临贺王国太妃;隋朝无封

同母兄: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

异母兄:陈后主陈叔宝等

史书记载

《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

《陈临贺王国太妃墓志铭》

《长安志》等

标签: 宣华夫人

更多文章

  • 妺喜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妺喜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夏朝最高领袖的妻子称为元妃)。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名时所用的全称和简称方式,妺喜应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与“妹妹”的“妹”字字形相似,且在《庄子》等作中也有以妺为妹的用法,因此常误

  • 妇好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妇好

    妇好,姓好(古音:zǐ,同子姓),“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

  • 太姒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姒

    太姒,生卒年不详,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东南)人,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在《诗经》和《列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武则天在其御制文章《臣轨》中盛赞文母太姒善于治理政事,太姒被上谥号文定皇后,陵

  • 华阳夫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阳夫人

    库狄氏,唐朝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的继室夫人,武后召入宫,拜为御正,封为华阳夫人。本名:库狄氏所处时代:唐代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官职:御正封号:华阳夫人,开元时加封晋国夫人丈夫:裴行俭子:裴光庭性别:女华阳夫人库狄氏的生平事迹记载寥寥,存世记录有以下:1、《旧唐书·

  • 冯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皇后

    冯皇后,生卒年不详,五代时期后晋石重贵的皇后,其父邺都副留守冯濛。本名:不详别名:冯夫人所处时代:五代十国出生地:定州籍贯:定州最初,后晋高祖石敬瑭喜爱幼弟石重胤,竟将其收为养子。及石重胤留守邺都,娶副留守冯濛女儿为妻,石重胤早卒,冯夫人寡居,石敬瑭侄齐王石重贵垂涎于她的美色。高祖石敬瑭去世,尚未出

  • 兰陵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兰陵公主

    兰陵公主元氏,本姓拓跋,河南洛阳人。北魏时期公主,孝文帝元宏之女,宣武帝元恪二姐。早年下嫁宋王刘昶次子、员外散骑常侍刘辉。公主性格严妒,与驸马争执不断。清河王元怿和胡灵太后得知,判处离婚。公主复婚。然而双方再起争执,刘辉将怀胎的公主重伤致死。本名:拓跋氏别名:兰陵郡公主所处时代:北魏民族族群:鲜卑族

  • 苻娀娥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苻娀娥

    苻娀娥(?~404年),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容貌美丽。后燕昭文帝慕容熙的昭仪,中山尹苻谟之女,后燕皇后苻训英的姐姐。元兴元年(402年),苻训英、苻娀娥同被慕容熙纳为妃,苻训英封贵嫔,苻娀娥封贵人。慕容熙对她们言听计从,行刑论赏之事没有不听从她们的。元兴三年(404年)七月,

  • 苻氏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苻氏

    苻氏(生卒年不详),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后凉大臣吕宪之妻,容颜美丽。其夫吕宪死后自杀,年仅十五岁。本名:苻氏所处时代:五胡十六国民族族群:氐族苻氏,氐族,后凉大臣吕宪之妻,有姿色。其夫吕宪死后自杀。《十六国春秋·卷八十四·后凉录》丈夫:吕宪,后凉宗室大臣,官至建节将军、辽东太

  • 毛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毛皇后

    毛氏(?~389年),武都郡(今甘肃省陇南市)人,氐族。前秦时期皇后。河州刺史毛兴之女,高皇帝苻登之妻。毛氏容貌美丽,擅长骑射。太初二年(387年),毛氏被册封为皇后。太初四年(389年),毛皇后率众抵抗后秦,杀伤后秦兵甚众,因寡不敌众被后秦俘虏,不屈而死。本名:毛皇后所处时代:魏晋南北朝民族族群:

  • 苏雪林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雪林

    苏雪林(1897年3月26日—1999年4月21日),安徽太平人,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知名女作家、学者。原名苏小梅,1919年改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老梅等。苏雪林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法国留学回来后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