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工作,1999年调入神经科学研究所,2001年12月回生物物理所工作。研究员。1998年在生物物理所郭爱克研究组工作的一年时间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泛式,将颜色和形状这两种正交的视觉信息,同时呈现给果蝇,发现果蝇可以同时获得这两种信息并且可以分开来使用。当这两种信息提供的线索相互矛盾时,果蝇有类似决策的选择行为。在神经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唐世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970年
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要成就:昆虫视觉神经机制研究
职称:研究员
个人信息
唐世明,男,1970年生于四川。
1996-1998,工学博士,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系机器人学
1994-1996,工学硕士,人工智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智能控制专业
1990-1994,工学学士,宇航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工程系
2011-,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2011,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85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2004-2009,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2001-2004,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1999-2001,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1998-1999,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在处理视觉信息的机制上,昆虫竟然和高等动物类似,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得到证明。唐世明说,他们的发现在认识动物的视觉机制上走出了“一小步”。“人的神经细胞实在太多了,粗略估计,有100亿个,目前还找不到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监测这么多神经细胞的活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世明研究员说。
主要成就
但是,他最近对果蝇视觉的一个重要发现,可能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2004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以唐世明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具有视网膜位置不变性》。年仅33岁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唐世明等人发现和证明了果蝇的视觉具有位置不变性,这一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昆虫视觉的理解,表明果蝇的脑具有复杂的视觉信息处理机制,使昆虫视觉与脊椎动物视觉在认知层面上统一起来。这一成果对于视觉神经机制研究及进化论哲学认识都有重要的启示。国外专家对这一研究成果评论说,“这一发现,使昆虫视觉与脊椎动物视觉在认知层面上统一起来,是昆虫视觉神经机制研究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
“土生土长的博士也可做出一流成果”——2004年8月13日,就在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的当天,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致信祝贺唐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