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管惟炎

管惟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81 更新时间:2024/1/24 4:25:07

管惟炎,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8月生,江苏如东人。1985年4月至1987年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任校长(1984年9月至1985年4月为代理校长)。1957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同年拨推荐为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研究生。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固体物理卷主编,《低温物理》杂志主编等职。2003年3月20日,在台湾台中市因车祸去世。

基本资料

名:管惟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如东掘港镇

出生日期:1928年8月18日

逝世日期:2003年3月20日

职业: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苏联莫斯科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任校长

代表作品:《超导电性》,《超导研究75年》

人物经历

1943年,他刚满15岁就在掘港中学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地下工作,散发传单,张贴标语。

1944年,他担任地下刊物《寒星》的主编,先后出刊十多期,反对奴化教育,唤醒学生民族意识,揭露讽刺敌伪无耻、罪恶行径。

194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干事,并担任苏皖一分区掘港青年联合会主席、黄海剧团团长和如东中学学生会主席等职。

1946年春,根据组织安排,18岁的管惟炎离开家乡,到东北解放区工作。

1949年秋,管惟炎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同时兼任政治教研室负责人和政治教员。

1951年,管惟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3年,通过考试,他被派往前苏联留学,先后在列宁格勒大学、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习,专业为低温物理。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成绩突出,被选送到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后来获诺贝尔物理奖)领导的物理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他以构思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反卡皮察热阻”。

1958年,在全苏低温物理大会上宣读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语惊四座。他提前毕业,被学校推荐并由苏联物理问题研究所彼得·卡皮查所长挑选为物理问题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对于固体与超流氦之间界面上温度不连续性的研究》,该文成为此课题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1960年,管惟炎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欧美博士学位)。毕业后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员、所长。

1980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3年8月-1985年5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4年9月-1985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理校长。

1985年-198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1985年4月-1987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86年底,在其任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期间,合肥发生学潮,次月管惟炎与当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的方励之同时被免职。

2003年3月20日,在台湾台中市因车祸去世。

主要成就

管惟炎主要从事低温物理与超导的研究,与他人合著有《超导电性》(一、二)、《超导研究75年》,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从事强磁场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的研究,60年代以来在中国首先倡导并进行强磁场超导材料与超导磁体的研制,与国内若干研究单位、高校、工厂合作,先后研制了几种具有国际水平的国产超导材料。又从事有关超导材料的基础研究,解决了第二类超导体临界场与临界电流的起源问题,发明了一种测量强场超导材料临界特性的新方法,验证了超导体的相变热力学关系式。研究发现了超导体在磁场中转变时的负磁阻效应,在SrTiO3和ZrO2衬底上分别达到5×106安/厘米2和106安/厘米2的电流密度,在单晶硅衬底上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84KYBaCuO薄膜。

管惟炎是多次国际科研规划凝态物理计划的起草人并主持过该项计划的会议,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凝态物理的主编。

1957年-1960年

在苏联期间主要从事液态He-II(超流液氦)与固体界面之间的Kapitza热阻的研究,用实验证实了Kapitza热阻的可逆性,发明了量测由He-II导固体界面上Kapitiza热阻的方法,用系统的实验检验了声子失匹配理论,提出了解决理论与实验之间矛盾的物理模型。发现反响卡皮查热阻的研究结果,解释了当时文献上存在的理论与实验间的严重分歧,被视作核领域的经典性论文。

1960年-1976年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期间与工业部门研究所及工厂合作(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鸡有色金属厂,长沙矿冶研究所,上海冶金所等)眼发低温超导线材及带材,先后研制成功具有高电流密度(106A/cm2,8T)高机械强度及稳定性能的超导材料,包括NbTi线材及Nb3Sn带材,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磁场强大十万高斯(10T)的超导磁体,获国家科学奖。管惟炎在60年代初,曾进行过核爆材料的低温检测,获有关单位奖励。管先生是中国超导研究及低温教学的主要推动者,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推动下,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国科学院若干研究所及产业部门的研究所建立了超导及低温研究实验室,培养了大批从事超导物理及技术的研究、教学人才。

1976年-至今

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目前国内超导研究集中的单位如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大、北大及冶金部门的团队均是当年经低温超导研究中培养出来的人员。

发现了高温超导体中的离子尺寸效应(包括Tc,Tn,Pn,Rh等),薄膜中的反迈斯纳效应,磁滞回线中的鱼尾现象及超导电性与非磁性的共存现象等。其中离子尺寸效应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对高温超导的微观理论有重要发。

1991年,在远哲、丁肇中、吴健雄及袁家骝四位物理大师的联名推荐下,成为首位获国科会延揽来台的杰出大陆人士。这十几年间,管惟炎大部分时间是独居在新竹清大,晚年的生活恬淡自得,新竹清华大学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是以「管先生」尊称他,在新竹清大他还前後指导了十馀名博、硕士学生。

1986年-1992年期间曾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

历史回顾

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序

人生的际遇莫不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廿世纪初,在我们栖息的星球上,发生了两大变革:

其一是物理学方面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立,颠覆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理论。在廿世纪后续的年代里,近代物理学引发了技术革新,开辟了全新的产业领域,使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彻底改观。廿世纪确是人类历史上最多姿多彩的一百年。

其二是社会制度方面的。1917年10月,阿芙罗拉号炮击冬宫,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列宁在幅员辽阔的俄罗斯,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帝国。涅瓦河上的事变,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1921年中国的左翼知识份子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廿世纪后续的年代里,共产党人主导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打倒四人帮、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开放,一系列政治运动,使神州大地波涛汹涌,几度浮沉,经历了华夏史上前所未有过的政治洗礼。

生逢其时,1928年8月18日,管惟炎就在这两大革命铺陈的历史舞台上出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时代洪流的漩涡里,游走在物理学研究与共产主义事业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之间。管惟炎不是什么伟人,没有写传记的本钱。在这大变革时代的演艺圈内,管惟炎充当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配角,唯一可用以自娱的是,管惟炎把这跑龙套的角色演得很认真,自诩为有声有色。管惟炎喜爱物理学家的逻辑思维和穷于探索,管惟炎也仰慕早期共产党人狂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在这个世界上,管惟炎怀著赤子之心的、天真的、稚气的,有时却又是执著的演出,居然也一度博得“又红(共产党员)又专(科学院院士)”的雅号,被人们戏称为“一个红小鬼出身的物理学家”。

管惟炎从娘胎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时,曾经是中华民国的子民。管惟炎的祖父辈、父辈都是地主兼资产阶级。从少年时代起,管惟炎就是一个叛逆者,管惟炎背叛了家庭,出生入死,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解放劳苦大众,推翻民国的浴血斗争。历史往往嘲弄人,管惟炎在1987年离开大陆,在欧、美辗转四年后,又再次叛逆投入民国的怀抱,重新成为中华民国的公民。为亿万事件所证实过的,辩证法的“否定的否定”律,管惟炎又为它增添了一项新的例证。

大概不会有人再说管惟炎是“又红又专”的典型了。人们开始叽叽咕咕说,想不到某某人竟是一个“叛逆份子”。其实,“叛逆”未必是贬词。廿世纪初的那些物理学巨匠、大师们,不都是因为追求真理而最终成为经典物理学的叛逆者。鲁迅早年也是受封建礼教辅育的,但因为追求真理,在他晚年傲然自称是封建礼教的“贰臣”。

与其说管惟炎毕生经历过两次叛逆,不如说管惟炎毕生执著于追求真理。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必然会走向叛逆,这是人生的一个方程式。

管惟炎一生所犯的错误,举不胜举,错误远多于正确。十九世纪末物理学家认为宇宙间充满“以太”,以为它是光和电磁波赖以传播所必需的介质。任略知近代物理的人,都知道“以太”的假设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给后辈讲解狭义相对论时,仍然不得不提到“以太”。爱因斯坦正是因为不存在“以太”才不得不提出真空中光速不变(即与光源的运动无关)这一伟大自然法则的。错误是通往正确的必经之途,这是人生的另一个方程式。

管惟炎一生中最难忘的两个场景,分别是:儿时在家乡的范公堤上,依偎在母亲怀里,观赏落日余晖,那红遍了半个天的晚霞,永远是管惟炎心中最美的图画;还有,1956年卡皮查在莫斯科近郊他的办公室里,首肯管惟炎进入他的物理问题研究所,他牵引著一个蒙童进入了奇妙的物理世界。

有人说:“廿几岁的年青人不相信共产主义是缺乏热情,四十岁以上的人仍然相信共产主义是缺乏智慧。”管惟炎要藉此自我膨风一下:“如此说来,管惟炎不成了一个既有热情,又有智慧的人了。”当然,在芸芸众生之中,管惟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但愿读者仍然可以在这里观察到一个大时代的投影。

社会任职

管惟炎兼任北京大学、华中工学院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物理学报》副主编,《低温物理》主编,国际《低温物理》杂志顾问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

人物评价

管惟炎对推动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及同步辐射加速器的建设有重要贡献。

标签: 管惟炎

更多文章

  • 陈白尘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白尘

    陈白尘(1908~1994),中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小说家。原名陈增鸿,又名征鸿、陈斐,笔名墨沙、江浩等,江苏淮阴人。青年时代在上海求学。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戏剧活动,曾参加南国、摩登等剧社。后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7月任共青团淮盐特委秘书,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创作了一些

  • 林为干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林为干

    林为干,男,1919年10月生,广东台山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理事,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林为干院士是微波理论专家,由于其在国内微波理论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冠有“中国微波之父”的尊称。林为干院士1939年毕业于清华

  • 管文蔚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文蔚

    管文蔚,江苏省丹阳市建山乡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苏南军区司令员。建国后担任全国五届、六届政协常委,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因历史问题受到错误审查,被撤销党内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副省长、人大代表资格。1981年平反恢复名誉,任江苏省委

  • 郑文光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文光

    郑文光(1929-2003):中国著名科幻作家,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著有《飞向人马座》,铸就了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于1929年生于越南,逝世于2003年,享年74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文名:郑文光国籍:中国出生地:越南出生日期:1929逝世日期:2003职

  • 何兹全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何兹全

    著名历史学家。山东菏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11年9月,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史。2011年2月15日晚,不幸去世,享年100岁。中文名:何兹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菏泽市出生日期:1911年9月逝世日期:2011年2月15日职业:教育家,历史学家毕业院校:

  • 舒群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舒群

    舒群,满族。黑龙江阿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2年参加第三国际工作,1935年参加上海左联,后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一度在鞍钢、本钢任职,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杂志主编。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

  • 张策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策

    张策,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生于1866年,卒于1934年10月8日,享年68岁。张策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那年,因家庭内部原因,遭人暗算,便愤然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同时又拜陈庆老和尚

  • 斯霞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斯霞

    斯霞(1910年12月-2004年1月12日),曾名碧霄,浙江诸暨人,当代初等教育专家,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因功勋卓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又名斯霞小学。曾评为小学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宋庆龄基金会全国“樟树奖”获得者等光荣称号,并当选为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

  • 吴伯萧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伯萧

    吴伯萧(1906年—1982年),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中文名:吴伯萧别名:山屋,山荪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出生日期:1906年3月13日逝世日期:1982年职业:文学家,教育家,作家毕业院校:

  • 张子谦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子谦

    张子谦,1936年三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1961年张子谦和查阜西、沈草农合著的《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56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经常作演出及录音;1988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贡献。中文名:张子谦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