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白雅雨

白雅雨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65 更新时间:2024/1/18 0:19:49

白雅雨(1867年4月17日—1912年1月7日),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9年5月,考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师范院学习并任外院教习。离校后,相继任教于上海澄衷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北洋法政学堂等。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命在天津成立红十字会、共和会等革命团体。1911年12月31日,亲赴滦州(今河北省滦县)组织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任参谋长。1912年1月5日,起义失败,白雅雨被清军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俘获,1月7日,被杀害于通州古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白雅雨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68年

逝世日期:1912年

职业:革命家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滦州起义

白毓昆人物简介

白毓昆(1868—1912),字雅雨,男,汉族,1868年出生江苏通州(今南通),辛亥革命滦州起义领袖。童年入私塾读书,1885年补县学生。同年被江苏学政王先谦选拔到江阴南菁书院,研究旧学及天文、算学、舆地、史论等。1899年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次年到上海任南洋公学师范院和澄衷学堂教席,逐渐受革命思想影响,以“地理学救国”为志愿,专注中国地理学研究。1908年接受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北洋法政学堂之聘,携家到天津。1908年在天津北洋政法学堂任教期间,曾任李大钊的老师,其民主思想对李大钊产生过影响。次年9月27日,邀约张相文等发起成立“中国地学会”,并任编辑部长。1910年1月出版《地学杂志》,通过对祖国地理山川的介绍,隐喻清政府丧权卖国,揭露帝国主义侵略阴谋。同时认识到清王朝“预备立宪”是一个骗局,不满立宪派的请愿活动,开始直接投入革命斗争。

白毓昆秘密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积极主张在京津一带发动起义。组织“红十字会”,借以宣传革命。并同胡宪、凌钺等组成天津共和会,自任会长,作为秘密起义的总机关。此间奔走于北京、张家口之间,参与策划,输送炸弹,并广派会员分赴各地联络民团。还派会员凌钱前去鼓动、争取驻守滦州的清军二十镇第七十九标官兵。11月25日,与湖北军政府全权代表胡鄂公共同讨论滦军“响应革命事”。随后,积极参加胡鄂公发动起义的组织工作。12月2日,京津地区各革命团体代表在天津组成总指挥处,他被推举为交通部长兼滦州指挥之一。14日,“北方革命协会”正式成立。此时,由于清政府疯狂镇压,革命党人在北方的起义、暴动计划迭告失败。

白毓昆革命经历

一介书生,如果认定了某种正义信仰并为之奋不顾身,也能爆发出激荡古今的能量,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坚强斗士——白毓昆。1908年,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聘请了同一位史地教员来校任职。晚清的大学引入西方大学管理模式,在教师的任用上采取聘用制,一人同时受聘于好几所学校任教,实属平常。这位同时受聘于两所学校的教员名叫白毓昆,来到天津之前,他已经是中国地理学界响当当的学者了。白毓昆,字雅雨;1868年生于江苏南通;1885年就读于江阴南青书院,1899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1903年任职于上海澄衷学堂,手编地理教科书经上海震东书局出版,在地理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白家是书香世家,白毓昆天资聪慧,从小爱读书,尤其喜欢历史书上特立独行的豪杰志士;18岁时中了秀才,可没想往仕途上奔;在就学和任教期间,结交了许多具有忧国忧民抱负的朋友,其中的一些在后来成为中华革命史上的干将;他喜欢地理,在潜心研究地理学时,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曾经的版图,在近代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一块儿一块儿被帝国主义列强蚕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任教于上海澄衷学堂时,他秘密加入同盟会,并作出了一个将职业与志向优化组合的决定——以地理学救国。

白毓昆来天津,不仅仅是为了教书。考虑到天津地近京畿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改变北方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不利形势,同盟会交给准备北上的白毓昆一个秘密使命,开辟北方工作。对此,白毓昆不遗余力。1909年,他与张相文、张伯苓等创建了中国地学会,身为编辑部长,他在出版的《地学杂志》上,撰写了大量发大众爱国思想的地理学文章,宣传革命。课堂上,他言词激昂地向学生们介绍祖国地理山川,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启迪学生的民主爱国情怀;课堂外,他召集进步学生聚会畅谈时事,为革命网罗青年才俊,培养后续力量。工作对他而言,就是革命。而他课里课外的革命实践,也着实影响了一代爱国学子,包括后来为坚持马列主义信仰而光荣牺牲的共产党员——李大钊。虽然他的激进言行为官方所不容,但两所学校对此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北洋法政学堂向来以推行新政及讲法求治为宗旨,在学术研究的同时,图谋法治的尊崇、政理的修明和国家的兴衰。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也有提倡实务、爱国敬业的传统。如此土壤,使白毓昆的革命实践如鱼得水。揭露清朝统治者的弊端,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怀,这是白毓昆早期在天津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形式。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来,白毓昆积极响应,将主要精力投向武装推翻帝制上。11月,他和北洋法政学堂学生胡宪、凌钺一起,以法租界梨栈生昌酒店为机关,组织北方共和会,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思想进步的师生及京津一带的革命党人组织起来,为武装起义做准备;他又在河北官立蒙养院内设立天津红十字会,集众演说,为革命事业做掩护;津军司令部在天津成立后,担任外交部长的他,积极联络各方革命力量。白毓昆不赞同立宪派的立宪主张,认为其无异于“与虎谋皮”。为了给革命力量输送武器弹药,他在河东大王庄设弹药制造所,将联络站设在梨栈生昌酒店,与女子师范学堂数名女生,风尘仆仆奔走于北京、天津、张家口、滦州之间。女学生将炸弹捆在身上,伪装怀孕,躲避检查;男同学则将长枪放在棺材里,借出丧之机过关。他的家成为革命党人联络的重要场所,清廷间谍发现了这一线索,并将其位于河北三经路居易里的住所用白粉笔画圈示警。为避免官兵盘查,免除后顾之忧,他将家眷送回南方。1911年12月,北方革命势力大联合在天津成立北方革命协会,白毓昆等人被派往滦州策动组织滦州驻军起义。在白毓昆等人的积极推动下,1912年1月3日,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白毓昆被推举为参谋部长兼外交部长。誓师当晚,起义军决定一鼓作气,直下天津。后由于第三营管带张建功叛变,起义失败。北方革命军政府的许多首领被清兵诱杀。事败后,白毓昆知道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与其以一己之力拼死做无谓的抵抗,不如暂时脱身保存实力,等到回天津后再重振旗鼓。他只身躲进一座古庙,准备潜回天津。此时的清政府已布下重兵,严密搜捕革命党人。在古冶车站,白毓昆不幸被清兵捕获。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白毓昆的回答很干脆:“我为革命,自当为国死,今天被你们抓住,还有必要再问吗?”他宁死不屈,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信仰壮烈牺牲。

白毓昆革命精神

白毓昆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书香门第。祖父、父亲均执教鞭,为当地学界名流。受优良家风家教的熏陶,白毓昆自幼刻苦读书,聪颖过人,未满10岁,即能作文。他还常听父辈讲故事,多是些中国历史上英雄救国、为民除害的掌故。白毓昆经常听得手舞足蹈,如身临其境,时不时能以己意立论,大为赞赏英雄豪杰们可歌可泣的义举。

在家乡读完私塾后,18岁的白毓昆因学使推荐,被选拔到时值江苏学政王先谦主持的江阴南菁书院读书。两年之后,即1899年5月,白毓昆又来到上海,考入了当时远近闻名、口碑极佳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当时,南洋公学师范院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声名卓著,前来应试者成百上千。第一期招生时,应试者百余人,录取仅40人。白毓昆为第二期师范院学生,同学中人才济济,章宗元、沈庆鸿、张相文、钮永建、吴稚晖等等,许多人日后都成为中国历史上政界、商界、学界的风云人物。

就读期间,师范院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白毓昆拓宽了视野,在学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自然世界和历史社会的认识更为成熟。在南洋公学,他对周围事物每有独到的见解,常语出不凡,文赋惊人,被誉为学友中的“江南才子”。他常常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狂妄,夙愿效仿陈胜吴广张良韩信等英豪,干出一番救国救民的事业;他常与学友们一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曾手书对联一副,“常将白眼观天下,岂肯轻心论古人”。

1900年,白毓昆离开南洋公学,先是受聘于上海私立澄衷学校,任舆地课教员。此时正值西方列强对华殖民的野心达到极致,八国联军公然侵占京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完全沦为列强“以华治华”的傀儡。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此时逐渐壮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白毓昆受其影响,经常与同盟会成员往来接触,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正式被吸收为同盟会会员。

随着南方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革命志士前往北方开展活动。白毓昆自称“素爱北方刚劲之气”,于1908年秋携家带口受命北上天津。相继被聘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北洋法政学堂,担任史地教员。他一面教学,一面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以待时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省云起响应,但京津一带地处京畿,清廷势力仍然异常强大。白毓昆认为“京师不动摇,则南军恐难持久”,“我等曷从京津谋大举”?于是,他发动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成员、法政学堂与女子师范的一些师生,组织成立天津共和会。其目的是响应武昌起义,“策划滦州起义,而后进攻北京”。会员们一致推举白毓昆为会长,积极筹备武装起义。

1911年12月31日,正值满清王朝纪年的最后一天。白毓昆率领民兵20余人抵达滦州,首先说服滦州知州朱佑保参加革命,随即又与驻滦部队取得联系。驻军的革命中坚力量主要为二十镇(相对于师)下属四十协(相当于旅)七十九标(相当于团)的三个营。第一、二营管带(营长)施从云、王金铭等均表示赞同共和,共同举兵起义,1月3日,白毓昆、施从云、王金铭等人宣布滦州独立,组成北方革命军军政府,白毓昆出任参谋长。滦州民众欢欣鼓舞,庆祝军政府隆重成立。

1912年1月2日,袁世凯急派当地驻军首领、通永镇镇守史王怀庆赶赴滦州镇压起义。起义官兵遭到袁军的包围阻截,寡不敌众,王、施二将落入敌军佯和谈判的圈套而惨遭杀害。白毓昆也不幸落入王怀庆重兵之地,被清军俘获。面对敌军,白毓昆大义凛然,毫不掩饰地说:“吾为国革命,自当为国死。今被逮,吾何讳焉?吾乃北方革命军参谋长也。”又笑谓诸军士曰:“吾死不足惜,惟诸君今为满奴,异日且将为外人牛马,痛何如之?”由于白毓昆声望很大,王怀庆唯恐夜长梦多,于是密令将二人速速处决。刽子手命白毓昆跪下,烈士斥道:“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要杀则杀,决不受此侮辱!”敌人猖狂至极,砍断了烈士的一条腿。但是,白毓昆坐卧在血泊之中,依然骂不绝口。最后,残忍的刽子手将其倒挂树上,斩首示众,甚为惨烈。

烈士牺牲后,天津法政学堂和女师的师生为其收尸,只见白毓昆身首异处,断肢残体难以辨认。还是南洋公学的老友张相文因曾与白毓昆同剪过一块裹脚布而辨认出断肢,大家含泪将肢体拼和装殓。人们从烈士的衣袋中检出一纸,上书就义诗一首:慷慨吞胡羯,舍南就北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

1912年7月,白毓昆烈士灵柩被运回家乡南通。9月,民国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衔。10月10日,上海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为白毓昆烈士了追悼大会。翌年夏天,校园内矗立起一座白毓昆烈士纪念碑(该碑于日军侵占时期被毁,残碑现置于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内)。

白毓昆主义永传

为挽救革命,白毓昆决意策动滦军迅速起义,遂令其妻、子南归,于31日只身到滦州。1912年1月2日,滦军宣布独立,随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他当选为参谋长。袁世凯急调军队前往镇压。4日晚,不幸被捕。7日,被通永镇总兵王怀庆杀害。就义前曾赋诗一首,最后四句为:“希望后起者,同气志相连。此身虽死了,主义永流传。”中华民国成立后,遗骸归葬家乡狼山。其墓碑上书“白雅雨烈士之墓”,墓碑後面刻有烈士生平事迹。1981年重新修葺时,在墓冢前立有碑石一块,镌刻了烈士的绝命诗一首。墓地四周松柏长青,游人不绝。

标签: 白雅雨

更多文章

  • 李星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星学

    李星学,1917年4月8日生于湖南郴县。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2—1949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技佐、技士等职。中文名:李星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郴县出生日期:1917年4月8日逝世日期:2010年10月31日职业:

  • 张民达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民达

    张民达(1885—1925),祖籍广东梅县,马来西亚华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前夕,张民达通过邓泽如介绍结识孙中山,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在南洋联络华侨积极筹饷支持革命。张民达1920年后在粤军中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多次参加孙中山领导指挥的重大战役,身经百战,所向披靡。1925年4月

  • 乐森璕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乐森璕

    乐森璕,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对川黔桂粤等省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做过开创性的工作,创建与领导了贵州省的地质矿产勘测与研究机构。擅长四射珊瑚化石及泥盆石炭纪地层之研究,所著《广西中泥盆世珊瑚动物群》、《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分层分带及其对比》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长期任教于中山大学、贵州大

  • 钱宝钧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钱宝钧

    钱宝钧,纤维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纤工业、纤维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化学纤维专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我国纺织教育、科技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纺织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化学纤维研究和纺织教育工作,在化学纤维成形工艺理论和纤维结构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 姚宏业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姚宏业

    姚宏业(1881—1906),字剑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益阳下梅塘人。1904年赴日留学,设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5年因与陈天华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旨在禁止中国留学生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陈天华蹈海后,姚宏业在上海与秋瑾、于右任租屋开学,创办

  • 胡寄窗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寄窗

    (1903~1993)中国经济学家。原名钟睿,四川天全县人。1926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四川大学、华西大学、东北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之江大学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院长,浙江财经学院院长,上海财经学院、上

  • 王文庆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文庆

    王文庆(1882—1925),浙江台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留学期间,结识陶成章、龚宝铨、魏兰等革命党人,投身反清革命。1905年加入光复会,不久又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王文庆秘密返浙,组织浙江会党配合起义。因浙江起义计划泄露,王文庆再次出走日

  • 张福运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福运

    张福运,男,多用于中国人名,最为知名者为中国第一个留学哈佛的学者、中国现代法学家、政治家张福运(1890-1983),曾经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海关总署署长、税务总署署长等重要职务;另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福运(1968-)。中文名:张福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福山(今烟

  • 林翼中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林翼中

    林翼中(1887年-1984年),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香港崇正总会理事长。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汉族客家人。1925年后,历任陈济棠部政训处处长、政务处处长,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国民政府农林部次长,广东省参议会议长等。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移居香港。1984年在香港病逝。中文名:林翼中国籍:中国民

  • 宋则行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则行

    宋则行,原名宋侠,(1917.10——2003.6.5)上海崇明人,著名经济学家,专于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说研究。1939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经济系。1941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当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任助理研究员。1945年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现代西方经济理论,1948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