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定良

吴定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23 更新时间:2023/12/15 14:49:32

吴定良(1894年—1969年),江苏金坛人,字均一,曾用名吴士华,中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体质人类学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192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1930年成为国际统计学社第一个中国社员,1934年加入国际人类学社,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吴定良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潜心于统计学与人类学的学习与研究,创制“相关率显著性查表”,建立头骨眉间凸度与面骨扁平度的研究方法等,得到统计学界与人类学界的公认。30年代下半期起,一直致力于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创立、发展及中国人类学人才的培养。

基本资料

名:吴定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金坛

出生日期:1894年

逝世日期:1969年

职业: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和教育家

主要成就:中国人类学主要奠基人

人物生平

1893年1月,吴定良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开明地主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没有母爱的艰难童年和少年期更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育心理学系。

1924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

1926年,考取“乡村教育”名额,同年8月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在心理学系攻读统计学。次年,转学到英国伦敦大学文学院继续攻读统计学,师从英国著名的统计学家和人类学家卡尔·皮尔逊(Karlpearson)教授。

192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后又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

1929年,他申请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研究补助费,继续留在英国,跟随皮尔逊教授学习人类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习人类学的留学生。

1930年,经英国统计学家O.U.耶尔(Yule)教授介绍,在荷兰,由全体学社员大会投票选举通过,吴定良成为“国际统计学社”第一个中国社员。同年,参加在波兰举行的年会。

1934年,由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J.L.马斯(Myess)介绍加入“国际人类学社”,同年,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年会。因为瑞士有大量头骨标本,同年夏,吴定良到瑞士楚列须大学从事埃及9世纪头骨的研究。

1935年,吴定良教授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国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组主任兼专任研究员。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期间,吴定良教授创刊和主编了《中国人类学志》和《人类学集刊》两本杂志。

1944年,在国民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中央研究院成立了“体质人类学研究筹备处”,吴定良教授担任筹备处主任,全面开展“研究提高民族素质案”的工作。抗战胜利后,由于吴定良教授在“研究提高民族素质案”的工作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国民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其颁发“胜利勋章”一枚。

1945年,吴定良教授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的邀请,任该校史地系教授,开设人类学和统计学相关课程。

1946年到1948年,兼任国立暨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1947年—1952年,任浙江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1947年9月,浙江大学成立了人类学系与人类学研究所,吴定良教授任系主任兼所长。

1950年5月,吴定良与卢于道、欧阳翥、刘咸等在杭州发起组织中国人类学学会、他当选为理事。

1952年,中国大专院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与暨南大学人类学系均并入复旦大学生物系,吴定良任人类学教研室主任,为全系学生开设人体解剖学课。

1961年,为了解决上海水产学院缺乏师资的困难,他不顾自己的病痛及已超负荷的工作量,允诺去讲授统计学课。

1962年,吴定良终于积劳成疾,患中风半身瘫痪,卧床不起。但他在病榻上并未静心休养,还指导研究生和操心教研组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坚持整理自己的科研资料。

1969年3月,清查中书籍、论文集、科研工具再次遭劫,同年3月24日在迫害中去世。

主要成就

在统计学方面的工作与贡献

20年代下半期到30年代上半期这10年间,吴定良在统计学的学习与研究方面下了极大的苦功,发表了很多论文。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他创造的相关系数计算法和相关率显著性查表,该表是他花了数月的时间,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出约七万个数据才得出的。该表的问世对当时统计学上相关分析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各学术领域的学者在用相关率来分析事物间的相关程度时提供了方便。

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奠基人

在古人类学方面,他对北京猿人、南京阴阳营新石器时代人的骨骼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各阶段的猿猴与猿人的骨骼作了细致的比较,并采用两种统计指数从事分析,发表了《古代人复原象》等一批论文。他采用弦矢指数的方法对北京猿人的眉间凸度进行了数量分析,对确定北京猿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骨骼测量学方面,他于英国留学期间,与导师皮尔逊或与著名人类学家莫兰特合作,在骨骼测量学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人体内特有骨骼的形态测量学特点的进一步调查》、《对人的面部骨骼扁平度的生物统计学研究》、《依据头盖骨的尺寸对亚洲人种的初步分类》等论文。在瑞士留学期间完成了一批埃及9世纪的头骨的研究,发表了论文《对埃及九世纪七十一个头骨的研究》。在这些论文中,吴定良对头骨的形态学特点、人种学特征、测量方法等作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在面骨扁平度的测量方法上有新的创造,被各国人类学家所采用,一直沿用,并被列为人类学学生的参考书目和有关论文的参考文献。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期间,吴定良对中国殷墟的遗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颅容量的计算公式、测定颏孔位置的指数,并论述了中国人额中缝的出现率及其与颅骨其他测量值的关系。50年代,他着重研究了现代人下颌骨和颏孔的类型,论述了它们在演化上的意义,并对体骨如肩胛骨、锁骨、胸骨等的形态作了许多研究。他还研究了骨骼定位器、三脚平行规、测骨盆仪和描绘器等人体测量仪器的结构,加以改进,按他的设计加工制造的仪器不但提高了测量与描绘的精确度,也提高了使用的方便度。1956年,他受有关方面委托,运用自己在骨骼测量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对方志敏烈士的遗骸进行了鉴定。

在活体测量学方面,吴定良在任中央研究院人类学组主任时,长期深入贵州、云南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作体质调查,发表了《贵州垻苗人的体质》等论文,是中国体质人类学和人种学研究的开创者。在复旦大学任人类学教研组主任时,他带领组内同事,对南京、丹阳等地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现状、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20年前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活条件的改善,儿童的体质状况普遍得到提高。这一时期他还对上海市新生儿的色素斑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并与世界各种族的资料加以对比分析,阐明它在人种学与遗传学上的意义。他与教研组的人员一起,调查与收集汉族、壮族、蒙族、回族、维吾尔族等的血型资料,为阐明中国各民族的起源、迁徙及相互关系积累了数据。

在应用人类学方面,50年代中后期,吴定良接受了为解放军防化部队举办人体测量培训班的任务,并对防毒面具的设计作技术指导。他主持并参加测量上海各钢铁厂炼钢工人的体型,为设计钢铁工人的劳动防护服收集体质资料;他重新设计了脚部测量工具,到各种类型的工厂去测量工人的脚型,为60年代中国性脚型测量和鞋型尺寸系列的制定打下了基础。

主要论著

1WooTL.Tableforascertainingthesignificanceornon-significanceofassociationmeasuredbythecorrelationratio.Biometrika,1929,21(1—4).

2WooTL,MorantG.M.Abiometricstudyoftheflatnessofthefacialskeletoninman.Biometrika,1934(26):196—250.

3吴定良.皮尔生教授在科学上之贡献[J].中国统计学社学报.1937,1(1):127—133.

4吴定良.爱佛雷脱(Everett)中间插补法[J].计政学报,1937,2(3).

5吴定良.殷代与近代颅骨容量之计算公式[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集刊,1940,2(1—2):1—14.

6吴定良.中国人额骨中缝及颅骨测量之关系[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集刊,1940,2(1—2):91—98.

7吴定良.颜訚.测定颏孔前后位置之指数[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集刊,1940,2(1—2):99—106.

8WooTL.Ontheglabellaprominenceofthehumancranium.Anthrop.J.Inst.HistoryandPhilology,1941,1.

9WooTL.ThephysicalcharactersofthePaMiaoPeopleofKweichowandotherpeoplesofsouthChina.RoyalJphys.Anthrop.Inst.1942,72:45.

10吴定良.现代人下颌骨几种形态的类型和演化上的意义[J].中国解剖学会上海分会论文宣读摘要,1956.

11吴定良.骨骼定位器和描绘器的改进[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1956(1):153—157.

12吴定良.下颌颏孔的类型与演化[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1956(1):159—168.

13吴定良.近二十年丹阳县城市儿童体质发育的增进[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1957(1):244—253.

14吴定良.近二十年来南京市儿童体质发育增进[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1957(2):439—449.

15吴定良.中国猿人眉间凸度的比较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2):22—24.

16吴定良.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颏(下颌骨)的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1):49—54.

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起,吴定良相继在浙江大学、杭州重煇商业专门学校、复旦大学和上海水产学院等院校讲授统计学,为中国统计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50年代初期,他曾在浙江大学创立生命统计专修科,并曾为杭州市卫生局拟制杭州市生命统计表格及编写有关生命统计的研究报告,还举办了两期“生命统计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人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的人口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人类学人才培养方面,吴定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发展中国人类学的责任感。他一贯主张要多动手,在自己身体力行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1957年他在复旦大学创立的人类学专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是中国高等院校中唯一培养人类学人才的专业。

他在搞科研、带研究生的同时,承担了体质人类学、古人类学、人体形态学、生物统计学等多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截至2005年6月,吴定良培养了本科生80人,研究生与进修教师10余人,他们已成为高校、博物馆及科研单位承担人类学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骨干力量。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父为当地著名中医,长于喉科。生子二人,女三人吴定良排行第五,幼年丧母。继母不贤,不准其进学校,关在家中帮做家务。后在父亲力争下,得以进私塾读国文,另找人为其补英文、算术,欲培养他继承己业,当一名中医。12岁时,父病故。继母更恶,不得已离家独立生活。

社会任职

生前曾经创刊并主编《中国人类学志》,与欧阳翥、卢于道等人发起创立“中国人类学学会”。

1935―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人类学组主任。

1942―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人类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

人物评价

当我们在留下了吴先生身影的复旦校园里埋头做人类学研究的时候,才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大师的学术造就和人格魅力。我们曾为能仰视星空而沾沾自喜,而从星空中走来的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吴定良先生,希望我们能以更丰硕的科研和教学成绩告慰星空中的吴定良先生。(上海人类学学会会长、中科院院士金力教授评)

吴定良是中国应用体质人类学知识为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创始人,也是中人类工效学的奠基人。(光明网评)

吴定良教授对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发展起到奠基性的作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

他讲课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对学生从不摆教授架子,平易近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评)

后世纪念

2014年1月5日上午,上海人类学学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会议室举办“纪念吴定良院士诞辰120周年学术会议”。

标签: 吴定良

更多文章

  • 何育杰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何育杰

    何育杰,中国早期物理学家、教育家。从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教习开始,终生从事物理学教育事业。和夏元瑮共同在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在中国物理学会,为审定中国物理学名词做了不少工作,晚年有译著两部,主要论著5部。1940年中国科学社设立了“何育杰教授物理学纪念奖金”,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

  • 傅种孙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傅种孙

    傅种孙(1898年2月27日—1962年1月18日),字仲嘉,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生于江西省高安,1916年毕业于省立第八中学,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留校任教,后担任北京女子师大、北京大学、辅仁大学、西北大学教授;1945年赴英国考察;1947年回国,后担任北平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全

  • 彭燕郊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彭燕郊

    彭燕郊,原名陈德矩,“七月派”代表诗人。1920年9月出生于福建莆田黄石。1938年后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宣传队员,军战地服务团团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常务理事、创作部副部长,《广西日报》编辑,《光明日报》副刊编辑,湖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湘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

  • 安金槐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金槐

    安金槐,男,(1921.9—2001.7),河南省登封市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出版于1992年的《登封王城岗与阳城》考古报告,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鼓励奖,就是学术界对他的学术成就的最好褒奖。中文名:安金槐

  • 虞逸夫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虞逸夫

    虞逸夫,别署天遗,江苏武进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官员,受聘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诗词协会顾问。三十年代即以诗文书法著闻于时,为大学者、诗人、书法家钱振锽、马一浮所称赏,著有《鹿野堂诗稿》。近年有书学论文多篇刊于香港《书谱》,台湾刊物亦曾连载《虞逸夫诗选》。《二十世纪名家诗词钞》收入诗作五首。中文名:虞逸

  • 孙毓棠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毓棠

    孙毓棠(1911-1985),男,江苏无锡人。中国历史学家,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1952年起先后在中科院经济所、历史所任研究员等职。孙毓棠还是著名的“新月社”现代诗人。代表作品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论丛》等经济学著作,诗集《宝马与渔夫》等。中文名:孙毓棠国籍:中国出生地

  • 申涵光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申涵光

    申涵光(1618年~1677年)明末清初文学家,河朔诗派领袖人物。字孚孟,一字和孟,号凫盟,凫明、聪山等,明太仆寺丞申佳胤长子。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一作河北广平人。少年时即以诗名闻河朔间,与殷岳、张盖合称畿南三才子。清顺治中恩贡生,绝意仁进,累荐不就。其诗以杜甫为宗,兼采众家之长。著有《聪山

  • 孙枝蔚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枝蔚

    孙枝蔚(1620年一1687年),清初著名诗人,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因其家乡关中有焦获泽,时人因以焦获称之。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年六十八岁。孙家世代为大商人。李自成入关,孙家即散家财组织团勇抵抗李自成,却为之所败。只身走江都,折节读书,肆力于诗古文。僦居董相祠,高不见

  • 石璋如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璋如

    石璋如,193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院,毕业后直接到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甲骨文研究专家。1945年去台湾,相继担任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等。1980年河南大学校庆时,台湾校友会将他新出版的《安阳殷墟发掘报告》赠

  • 蒋雨浓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蒋雨浓

    蒋雨浓(1908--1986)近、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及文学家,一代中国画宗师,抗日爱国人士、出版人,人称当代八大。原名蒋鑫瑞,又名蒋贞、蒋云波,自号野叟、在家僧、残花老人。河北唐山玉田人。受邀全国政协委员、前唐山市政协委员。中文名:蒋雨浓外文名:YunongJiang别名:蒋云波野叟在家僧残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