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懿

王懿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57 更新时间:2024/1/8 2:04:38

懿(1904年5月12日——1981年10月8日),儿科护理学专家,护理学教育家。长期在医疗第一线做儿科护理工作,毕生致力于寻求儿科护理的自然规律,重视护理工作的日常实践,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使之再指导实践。曾任《中华护理杂志》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负责人。为创立中国儿科护理学作出了贡献。

基本资料

名:王懿

国籍:中国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1904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981年10月8日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技术成就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王懿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她不管担任什么职务,从未脱离实际,一直坚持深入临床第一线。从1954年参加北京儿童医院的筹建工作起,在儿童医院工作了27年。从护理部主任到提升为副院长,职务变了,但始终没有放弃对业务工作的具体领导。她每天都提前上班,穿好白衣,戴好帽子,到病房去,到门诊去,到护校去,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年年如此,月月如此,除开会或外出,从不间断。

王懿以身作则,对护士带思想、带作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她经常以新旧社会对比和自己的切身体验,教育护士和护校学生热爱护理工作,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与成人护理不同的特点,病儿不会自诉其病痛,不会明确表达要求,全靠护士的细心观察和耐心护理。王懿非常爱孩子,她也要求每个儿科护士都要把病儿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很重视对护士长的培养,认为提高护士长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好病房的关键。自1977年开始,每星期二下午定为护士长学习日,组织护士长学习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有机会还送护士长外出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王懿还经常帮助、指导护士长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对于新上任的护士长,王懿经常参加他们的组织生活或业余学习会议。王懿也很重视病儿家长的工作。有一次,一位护士长给家长解答病情,正好王懿走过来,她就转过身来只顾和王懿打招呼说话,王懿赶快制止她,并说:“你要先和家长把话说完。”

在日常工作中,她善于发现和抓住关键性的问题。一般护士总认为基础护理简单,没什么技术,因而不重视。但她认为只有做好基础护理才能减轻病儿的痛苦,让病儿感到舒适,更好地配合医疗。为了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她经常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如亲自给面部灼伤的病儿喂饭;亲自研究如防治臀红的问题;亲自了解对新生儿的喂奶情况等,以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去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作为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他很重视病房管理。当时在病房实行不陪住制度是一项不易推行的工作。但是这项制度对于医疗是有好处的。不陪住既可加强护士观察病情的责任心,又可减少交叉感染;既可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安静,又不影响家长的生产和工作。王懿一贯主张实行不陪住制度。为实行不陪住制度,首先要关心和体贴病儿,与病儿建立感情;对婴幼儿做好生活护理;对住院时间较长的幼儿和学龄病儿,护士组织他们复习功课,给他们讲故事,进行思想教育等等。由于加强了基础护理,住院病儿不哭不闹,病房很安静,只有少数喂奶家长陪住,全院不陪住率达到95%左右。十年动乱期间,这项制度曾遭到破坏,后来经过整顿,又坚持下来。

王懿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为了积极配合医疗,她虚心有关医生学习求教,并发帮助护士钻研新技术,解决新问题。1975年北京儿童医院才开始集中收治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病儿。这种病儿神智清楚,但运动功能全部丧失。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尤其在疾病极期治疗措施主要依靠积极合理的护理。过去没有针对此病的护理常规,工作上也缺乏经验,每年在发病高潮过后,王懿都及时组织大家总结经验,研究如何拍背吸痰、如何杜绝脱管、如何给氧等。单纯肢体麻痹的病儿在门诊治疗,合并呼吸肌麻痹的才收住院治疗。因此,有80%的住院病儿需要行气管切开术,并使用通气机。在使用通气机时,需加强巡视与观察,一旦发生停电、停氧气或脱管等情况,病儿就有死亡的危险。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此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1975年以前高达10%~20%,1980-1981年下降到1.2%。经过几年的总结和改进,到了1981年对此病的护理操作基本定型。她们据此写出一套护理常规,填补了对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儿科护理工作的空白。这一病种的护理经验,在1979年全国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交流会上发表,并编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卷。

王懿重视护理工作的日常实践,也重视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并以之再指导实践。

她曾帮助、指导总结过许多专业护理经验,如“新生儿呕吐的护理经验”、“婴幼儿十二指肠引流的经验”、“灼伤病儿的十大卧位”、“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护理体会”等等。

1962年王懿组织各病房护士长将自开院以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常规写成书面材料,经过讨论研究、统一认识之后定稿,并组织力量刻写油印成册。最初定名为《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常规、护理细则》(其中除一般护理技术操作外,包括内科护理常规27种、外科21种、传染病科10种、耳鼻喉科3种)。当时正值暂时困难时期,纸张缺乏,用的是粗糙的再生纸。这些常规和操作技术在执行中又不断加以修改补充,从1962~1964年共油印过3版。

1981年在上述油印资料的基础上,王懿组织编写了《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疾病护理常规》共30万字,铅印成册,在内部出版。随着儿科医疗工作的进展,书内搜集的技术操作与护理常规也逐渐增加,如内科各病种护理常规增加到64种;外科增加到129种;传染病增加到15种;耳鼻喉科增加到12种。

1964年她被选为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1978年任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分工负责《中华护理杂志》,兼任杂志编辑室主任。她非常关心杂志的质量,不管她自己的工作任务多么重,仍然每周按时到编辑部听取汇报,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她对每篇准备发排的文章都认真审阅。她非常珍惜时间,工作安排很紧,工作效率也很高。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写着她的座右铭:“时间就是生命”。她每天从早到晚,从无空闲。

粉碎“四人帮”后,王懿的社会活动很多,但她仍不忘本院的工作。她在1981年参加卫生部护理考察组访问澳大利亚归来后,打算把多年积累的材料整理出来,写出一本《儿科护理学》,计划在本书中写入有关病房管理规范化的材料。刚要动笔,不幸卧床不起。在病榻上精神稍好时,她就费劲地询问来看她的护士们:各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由她主编的《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和疾病护理常规》铅印出来后,她就叫一位护士把目录念给她听。外国友人来信了,她就请会英语的青年护士读给她听。在重病中她念念不忘的只是工作。

1986年9月,由王懿和吕式瑗担任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出版。

王懿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一个坚强的护理工作者的道路。她给后辈树立了榜样,鼓舞着更多的护理工作者奋勇前进。

个人履历

1904年5月12日出生于浙江湖州。

1925年9月~1927年6月任湖州湖郡女中音乐教师。

1927年9月~1928年6月任南京小关小学音乐教员。

1928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预科。

1929年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

1932~1934年任北京协和医院传染病病房护士长。

1934~193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小儿科护士长。

1937年6月~1938年6月赴英国贝德福大学学习。

1938年6月~1938年9月赴美国纽约旧金山医院参观。

1938年11月~1941年12月回协和医院任职。

1942年5月~1943年1月任天津天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1943年5月~1943年10月在重庆歌乐山医院护理部任职。

1943年10月~1946年5月任成都华西坝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护校教师。

1946年6月~1947年6月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校教员。

1947年6月~1948年6月任苏州博习护校校长。

1948年7月~1950年12月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护校教员。

1954年5月离开协和医院参加北京儿童医院筹建。

1962~1981年任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副院长。

1981年10月8日因患乳腺癌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王懿,主编.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常规、护理细则(内部资料).北京市儿童医院,1961.

2王懿,主编.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疾病护理常规(内部资料).北京市儿童医院,1981.

3王懿,吕式瑗.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标签: 王懿

更多文章

  • 王国钧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国钧

    王国钧,特殊钢专家,长期从事特殊钢生产、科研工作。他组织创建了太钢电炉炼钢车间,主持冶炼出工业纯铁、硅钢、枪弹钢和炮弹用钢,组织研制和生产了多种新型钢材,为国防尖端和高新科技的发展作出成绩。他积极推进不锈钢氩氧炉精炼技术投入工业生产。为把太钢由普通钢厂发展成为大型特殊钢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一

  • 耿宝林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耿宝林

    耿宝林(1913年-1973年),相声演员,师从焦少海。曾与马三立、赵佩茹、朱阔泉、王世臣、刘宝瑞等相声大家合作。中文名:耿宝林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73年职业:相声演员代表作品:扭嘴儿师承:焦少海耿宝林(1913---1973),男,相声演员,北京人,后居

  • 黄文弼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文弼

    黄文弼(1893.4—1966.12),男,字仲良,湖北汉川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教,并于1927~1930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内蒙古、新疆考察活动。1934~1937年任西北科学考察团专任研究

  • 费达生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费达生

    费达生,蚕丝专家,一生从事蚕桑丝绸科学技术的推广。于二十年代即深入农村,组织蚕丝合作社,改进养蚕制丝技术。中文名:费达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吴江县出生日期:1903年10月1日逝世日期:2005年8月12日职业:科学蚕丝专家毕业院校:日本东京高等蚕丝学校主要成就:组织蚕丝合作社改进养蚕

  • 章梫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章梫

    章梫(1861-1949),名正耀,字立光,号一山,浙江省三门县海游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清光绪三十年登进士,殿试选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章梫1947年秋居上海

  • 武衡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衡

    武衡,地质学家、科学管理学家。早年从事抗日救亡与国防科学之宣传教育。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对于中国科学院若干机构之筹创、制度之建立有很大贡献。他对国家海洋局的设置、南极科学考察活动的开展,发明与专利制度的实施,以及若干大型的系统工具书、丛书的编纂等更有突出的贡献。中文

  • 吴学周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学周

    吴学周(1902.9.20-1983.10.31),谱号同棠,名化予,江西萍乡人,物理化学家,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化学科学研究的卓越组织者。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8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学周从

  • 马茂元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茂元

    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孙。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威望。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编审、秘书。建国后,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

  • 刘子超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子超

    刘子超(1906—1941),抗日烈士,1906年生于广东兴宁。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长为党领导下上海社联青年理论家和鼓动家,曾参加闻名全国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等。1929年,先后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宣传部长、中共闸北区委书记,参加社会问题的论战,捍卫党的正确路线。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两次被捕

  • 匡培根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匡培根

    匡培根(1924-2011),女,江苏无锡人。著名神经内科专家,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24年12月生于江苏无锡,194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部)。先后任职于母校及北京协和医学院脑系科,20世纪50年代奉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组建神经内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