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郁知非

郁知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48 更新时间:2024/1/16 9:37:24

郁知非,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内科学、血液病学家,血液病学奠基人之一。193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40年获协医院医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去美国纽约著名的西奈山医院,在国际著名专家指导下从事血液病学研究。1950年他毅然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历任浙江医科大学内科教授、教研室主任、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系主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起,被聘为卫生部输血及血液病学专题委员会委员,以后又被聘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编委、造血系统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编委、《血液病学》卷主编。他是中华医学会学会创办人之一,并任第一及第二任副主委和《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也担任《中华内科杂志》编委和多种医学杂志的顾问。1980年国际专家推荐他为国际血液病学会会员。1980年和1991年两度被聘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西奈山医学院血液科和内科的访问教授。1978年起,历任第5、6、7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被中华医学会推选为五十名“中华当代名医”之一。

基本资料

名:郁知非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16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2002年2月17日

职业:血液学家

毕业院校:圣约翰大学

代表作品:《飞鸿》,《谈古说今》,《书窗杂谈》

人物简历

1916年3月10日生于上海市。

1932年毕业于上海民立中学。

193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理学士学位。

1940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40~1942年任北平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43~1948年在上海行医。

1944~1948年任上海同德医学院诊断学教授。

1949年2月~1950年9月在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血液学科进修。

1950年10月~1952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及科主任。

1952~1982年任浙江医学院(1959年起为浙江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1982年起任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

1993年起,郁教授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把有限的精力用于撰写三本书籍,这三本书是《飞鸿》、《谈古说今》、《书窗杂谈》。这三本著作是郁教授在医、教之,运用长期积累的资料精心创作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考古、生物、文学、中外风俗风情以及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个人观念,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文句明快,资料数据详实,读者阅后脍炙人口,备受欢迎。

1997年1月郁教授的《飞鸿》一书由台湾地区再版,至今流传甚广。

1998年被中华医学会推选为“首批当代五十名医”之一。

2001年9月郁教授的《书窗杂变》一书出版,其时郁教授已病重,成为留给人们的最后一部遗作。

人物经历

郁知非,1916年3月10日生于上海。5岁入上海市立万竹小学(今上海市实验小学),刻苦用功,学业名列前茅。1932年高中毕业,因成绩优秀由学校保送入美国教会办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医科。1936年获理学士学位。同年插班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40年6月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被留聘为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学校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返沪行医,并接受上海同德医学院的聘请,教授诊断学。他讲课内容充实,讲解清楚,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时值战争年代,虽然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他还是时去临近的雷士德医学研究所(LesterMedicalResearchInstitute)的图书馆中查阅参考文献,写出了4篇科研论文,发表于因缺稿而濒临停刊的ChineseMedical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

1949年2月郁知非到美国纽约市西奈山医院(MountSinaiHospital)血液学科进修,主任是国际著名的血液学专家罗森塔尔(NathanRosenthal)教授。在进修期间,他研究以放射性磷准确测定全身红细胞量和血液总量的技术,他改进了原有的操作技术,使测定结果合乎理想,且能重复出现。此方法在学术会议上介绍后,郁知非的名声一时大震。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工作的机会,婉言谢绝了西奈山血液学科的挽留,于10月回国工作。

回国后,被聘任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和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历任浙江医学院(1959年后改称浙江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及教研室主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系主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就任后不久,他就建立起一套用以提高医疗和教学质量的工作制度和秩序,例如:每周定期总查房,每一份出院病历他都要仔细查阅,每周开一次全体科室人员都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遇有适当的病例则举行临床病理讨论会。这一系列措施对浓厚学术气氛,提高医疗质量,使全科室医生提高业务水平,更新知识,改进医德医风起到良好作用。他还亲自指导学生的临床实习,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严格。他从事教学工作近60年,桃芬芳,当年许多学生现已成为医学界的骨干或领导。

1950年郁知非回国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血液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编委等。1963年受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聘为输血及血液学专题委员会委员。1978年受聘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主编《血液病学》卷。1979年受委托筹备成立中华血液学学会,1980~1988年任该学会第一及第二任副主任委员及《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辑。1980年经国际血液学专家推荐为国际血液学学会会员。同年,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国际血液学学会会议,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西奈山医学院聘请他为内科及血液学中心访问教授。1981年卫生部聘任他为高等医药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内科学》编委。他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学或主持学术会议。除几次到美国外,他还到加拿大、瑞典、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澳门、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参观、考察。在1985年美国出版温特罗布(Wintrobe)所著的一部有关血液学历史的书籍“Hematology,TheBlossomingofaScience,AStoryofInspirationandEffort”,书中收入了郁知非的传略。

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郁知非共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多篇被评为优秀论文;编著、主编或参与编写已出版的书籍12本,执笔300余万字。较重要的著作有《贫血及红细胞系疾病》、《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血液病学》、《现代血液病学》、《临床血液学最近进展》等。

2002年2月17日晚,广州传来我国著名的内科学、血液病专家、中国血液病学奠基人之一,原浙医一院院长郁知非教授因病溘然长逝之噩耗,使我热泪盈眶,夜不入寐。

郁知非教授1940年毕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同年任协和医院住院医师,1941年在上海同德医学院任教授,1949年2月至1950年9月在纽约市西奈山医学院从事血液病研究工作,其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为报效祖国,1950年9月毅然回国,历任浙江医学院附属一院院长、医疗系主任、内科和血液学教授。

人物评价

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浙一医院中年以上的内科医生,大都吟听过郁教授的讲课及教学查房。郁教授为学生授课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给人以启发与思考。他每次授课都要留下3-5分钟,让同学发问,决不拖课,其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说起教学查房更是让参加者受益匪浅。每次教学查房前,郁教授先让有关科室事先写好病史摘要,如果是血液病病人,还必须附上血片及骨髓片。查房时,从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逐级提问,目的在于了解准确的病史及治疗经过。在预先送去的病史摘要中,郁教授早已用不同的标记,书写好询问的内容(均是英文标识),他胸有成竹地提问、发问,最后对患者作诊断与鉴别诊断,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并将该疾病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予以介绍。每次教学查房,使到会者收益良多,这种教学查房模式在大内科系一直延续至今。

刻苦钻研永不止步

郁教授作为我国血液学界的奠基人之一,他刻苦钻研力争我国血液病学术研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的研究成果有: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的临床意义;恶性网状细胞病18例临床分析。60年代,他研究证实地中海贫血在浙江存在,并发表β-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H复合血红蛋白Bart's在无关的两个汉族家族中存在。文革后期,他又潜心研究急性白血病合并免疫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白血病,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这些成果均在全国科学大会受到嘉奖,且为国内外所关注。多年来,郁教授以其渊博的医学知识,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和自己的工作成果,先后任《血液病学》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内科学》统编教材编委,著有医学专著12部,计300余万字,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郁教授数十年来在中外医学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荣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10项,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证书4项。据我所知,郁教授一生勤奋好学、著书立说,他在血液病领域的研究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其研究成果为国际血液界所重视。数十年来,他每晚要工作到深夜十二时以后,他的书桌上放满了中外期刊杂志及国外权威专家的专著,除了著书外,还对大量的医学杂志寄来的稿件进行一丝不苟的审稿。无论在杭州或者在广州,数十年来他除了门诊、查房、设计组织科研工作及指导研究生外,其余的时间全部用在著书立说上。

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血液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委,中华医学会资深委员,国际血液学学会委员。

主要著作

1郁知非,孙酬经.预测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效果的简便方法.中华血液学杂志,186,7(1):2.

2郁知非,司徒其晃.尿蝶呤物质的测定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中华血液学杂志,1988,9(1):3.

3郁知非,等.血浆交换治疗:I临床应用经验总结.临床血液学杂志,1988,1(4):1.

4郁知非,等.血浆交换治疗:Ⅱ,血浆成分的动态改变.临床血液学杂志,1989,2(1):8.

5嵘、郁知非等。以VNTR多态性分析检测人类白血病RB基因的杂合子性缺失。实验血液学杂志,1995,3(2):165.

6王嵘、郁知非等。以PCR-SSCP分析和核苷酸序列直接测定技术检测人类白血病P53基因突变。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6(11):579.

标签: 郁知非

更多文章

  • 何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何云

    何云(1924年1月29日-2004年4月21日)祖籍山西省洪洞县。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党培养的第一代电影艺术家。1941年毕业于太行鲁艺美术系。历任山西新军二0九旅译电员,晋绥军区八分区长城演剧队成员,晋绥军区政治部记者,东北电影制片厂录音,北京中国电影经理总公司人保科科长,

  • 黄文熙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文熙

    黄文熙(1909-01-03~2001-01-01)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江苏吴江人,生于上海,卒于北京。黄文熙是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专家,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几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杰出

  • 竺素娥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竺素娥

    竺素娥(1916~1989)女,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又名全芬,浙江省嵊县后山人。被誉为越剧皇帝。又有“活武松”、“活吕布”之称。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中文名:竺素娥别名:又名全芬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浙江嵊县后山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1989年职业:戏剧家毕业院校:女子科班群英舞

  • 宋兆霖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兆霖

    宋兆霖(1928—2011),男,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翻译家。代表性译作《简爱》、《大卫·科波菲尔》、《赫索格》等。中文名:宋兆霖别名:雨林、林天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28年逝世日期:2011年职业:教授、翻译家毕业院校:浙江大学主要成就:翻译各种文集且多次获奖

  • 张遂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遂

    张遂(公元683――727年),汉族,高僧一行的俗称。生于武功县,卒于长安华严寺。祖籍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一说为邢州巨鹿人(今河北巨鹿),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唐玄宗时主持修订历法,根据测定事实,得出恒星是运动的结论,编写了《开元大衍历》、《七政长历》、《易论》等书。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

  • 李唯建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唯建

    李唯建(1907~1981),男,四川成都人,原名惟健,笔名四郎,诗人,翻译家。1928年3月与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庐隐相识,1930年结为伉俪。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杜甫研究会会员。中文名:李唯建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8

  • 王学文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学文

    王学文(1895—1985),江苏徐州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1910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同文书院。1913年转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21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受教于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1925年毕业后,入大学部当研究生。1927年夏回国到武汉,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任《海外周

  • 施咸荣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施咸荣

    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果卓著、贡献很大的文学翻译家和美国文学研究专家,生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译有外国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其中有《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美国文学简史》(合著)《西风杂草》等论著;《最幸福的人》《马戏团到了镇上》《斯巴达克思》《美国黑人短篇小说集》《希腊悲剧故事》《王冠上的

  • 周策纵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策纵

    周策纵(1916年1月7日-2007年5月7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今衡阳市祁东县),逝世于美国旧金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系和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特别是中国五四运动)、国际红楼梦研究会主席、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和历史系终身教授。中文名:周策纵外文名:ZhouCe

  • 王守武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王守武

    王守武(1919.3.15-2014.7.30),江苏苏州人,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王守武194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1945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1950年回国。回国后,王守武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半导体研究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