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江淹

江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3/12/4 13:58:56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中兴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概述图参考资料)

基本资料

本名:江淹

别名:江文通、江郎

字:文通

所处时代: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宋州济阳考城

[38-41]

出生日期:444年

逝世日期:505年

主要作品:《恨赋》《别赋》

谥号:宪伯

人物生平

早年坎坷

江淹六岁就能作诗,十三岁时丧父。虽家境贫穷,但他很好学,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二十岁左右,教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此后转任新安王南徐州从事,不久转任奉朝请。

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因刘宋建平王刘景素喜欢有才学的人,所以江淹转入刘景素在南兖州的幕府。后来广陵县令郭彦文有罪,江淹受到牵连被关进监狱。江淹在监狱中上书申说自己冤枉,刘景素看完上书后,当天就把他放了。

泰始四年(468年)春,江淹被举荐为南徐州秀才。同年秋,因所奏对策好而被评为优秀,并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

刘景素任荆州郡守,江淹随行任镇将。宋少帝即位后朝政昏乱,刘景素掌握大权,大家都劝他起兵反对朝廷。江淹总是劝谏说:“谣言招致灾祸,这是管叔蔡叔一同灭亡的原因;抵触招来怨恨,七国诸侯王因此被杀。您不求国家的安危,听信左右的计谋,就又会看到麋鹿霜露出现在姑苏台上。”刘景素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刘景素镇守京口,江淹又任镇军参军事、南东海郡丞。刘景素与几位贴心的人日夜策划谋反,江淹知道灾祸将要发生,写了十五首诗劝谏他。

刚巧东海郡太守陆澄遭父丧,江淹作为郡丞自认为应该代理郡守,刘景素则用了司马柳世隆。江淹坚决请求,刘景素很气愤,告诉选官部,将江淹贬为建安郡吴兴县令。江淹任县令三年。

一路升迁

升明元年(477年),萧道成执政,听说江淹有才能,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不久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作乱,萧道成问江淹:“天下这样乱,你看怎么办?”江淹回答说:“过去项羽强,刘邦弱;袁绍人多,曹操人少;项羽曾分封诸侯,最后还是自杀受辱;袁绍曾统占四州,最后还是成为败军之将。这就说明‘有德行就有天下’。您何必忧虑呢?”萧道成说:“听到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你讲详细一点。”江淹说:“您勇敢又有奇谋,是必胜之一;宽容仁厚,必胜之二;贤能的人都为您尽力,必胜之三;人民的心都向着您,必胜之四;奉天子的命令讨伐叛逆,必胜之五。沈攸之志向大器量小,必败之一;有威权而无恩服,必败之二;士卒无心作战,必败之三;官吏和绅士不喜欢,必败之四;兵力分散在几千里的战线上,不能相互救助、共同克服困难,必败之五。所以说即使有十万叛兵,最终也会被我们擒获。”萧道成笑着说:“你说的过头了。”当时军队战书文告,都让江淹起草。

升明三年(479年),萧道成升任相国,将江淹补为记室参军事。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江淹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不久升任中书侍郎。

永明元年(483年),江淹迁升为骠骑将军,掌国史。接着又出京任建武将军、庐陵内史。任职三年,回京升任骁骑将军,兼尚书左丞。不久以本官兼任国子博士。

延兴元年(494年),江淹在原任的基础上兼任御史中丞。当时担任丞相的萧鸾对江淹说:“你过去在尚书台中,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不随便管,当官不太严也不太松很适度。现在任南司,一定能震慑严肃百官。”江淹回答说:“现在只是例行公事,恐怕才小志短,不能胜任啊。”于是以长期有病不管帝王陵墓事宜罪,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又上告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吏阴智伯两人私藏货币上万,立即交给廷尉定罪。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还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员及大县的长官,大多被弹劾惩治,由此内廷外府对他都很恭敬。萧鸾对江淹说:“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可以算得上仅有的一个。”

先见之明

萧鸾即帝位后,江淹任车骑临海王长史。不久升任廷尉卿,加封给事中。随后又迁任冠军将军,加辅国将军。不久,受亲家萧诞牵连,被外放为宣城太守,将军职位仍然保留。任郡守四年后,江淹回京城任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不久又任秘书监。

永元二年(500年),平西将军崔慧景发兵围攻京城,官吏都去投靠他们,呈上自己的名片。江淹装病在家没有去。崔慧景兵败被杀后,世人都信服江淹有先见之明。

投奔萧衍

永元三年(501年),朝廷任命江淹以秘书监的身份兼任卫尉,江淹坚决请求辞官但没有得到同意,只好就任,江淹对人说:“这并不是我想当官,世人都知道,只是借我的空名而已。而且自然变化的时序和人世的事物,不久就会发生变化。孔子说:‘有文事的人必定有武备。’事到临头再作打算,何必忧愁呢?”不久又任领军王莹的副手。不久后,萧衍在襄阳起兵,等到萧衍的军队到新林时,士族官僚对他并不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却脱去官服,穿着百姓的衣服来投靠,萧衍提任他为冠军将军,仍任秘书监。不久兼任司徒左长史。

中兴元年(501年),江淹迁任吏部尚书。

中兴二年(502年),转任相国右长史,仍任冠军将军。

封侯去世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江淹便对子弟说:“我本来是个无实权的官,不想富贵,如今这样的官位,实在是有愧。平生总是说知足。人生只要快乐,何必求富贵呢。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里过平常人的日子。”同年,因病改任为金紫光禄大夫,并改封为醴陵侯。

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萧衍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主要影响

政治

永元三年(501年),萧衍在襄阳起兵反抗朝廷,江淹微服出奔萧衍军,投入萧衍府。此时江淹正担负着守卫宫城的任务,他的投奔,对萧衍是如虎添翼。萧衍对江淹也非常重视,任命他为冠军将军,仍任秘书监。中兴元年(501年),萧衍又任命江淹为吏部尚书,利用江淹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建梁网罗人才。江淹出身于贫寒的一般士族,却审时度势,凭借自己过人的政治眼光和出色的个人才华,最后受封醴陵侯。在朝代更替以及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维护了自己及其家族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济阳江氏在南朝的政治存在。

文学

辞赋

江淹是南朝辞赋史上的名家,他现存辞赋二十八篇,全部为抒情咏物赋。江淹的辞赋传承了汉赋中“贤人失志”和“咏物”两大主题,并进一步将它们发展成以描摹内在感情为主的抒情小赋和以情思见长的体物小赋。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他自身的人生遭际之悲,使辞赋从整体上呈现出“悲情”的风貌。江淹特别善于摹写这些“悲”情,并有一系列的“悲情”作品。如《恨赋》《别赋》等。江淹的辞赋在艺术风貌上还呈现出悲慨劲健之气,又在古意中流出一股清丽之韵,一扫当时赋坛上流行的靡靡之音,代表了当时辞赋的极高水平。

同时,江淹是继扬雄、陆机之后的又一个模拟大家。他从文学和地域的关系、温软甜媚的文风对文坛的负作用以及“贵古贱今”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模拟的文学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指导了他诗歌的创作,对其辞赋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江淹善于吸取众家之长,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的层面上看,都能巧妙借鉴,化为己用。从模拟的形式上看,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他最擅长的方法是巧妙化用他人的语句和意象,为自己所用,并且不着痕迹,可称之为“化句化意法”;或者直接对前代赋进行同题的整篇模拟,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可称之为“拟篇法”;或者传承楚辞、汉大赋中“反复致意”、对事物铺排“类化”的描摹、用对话结构全篇的形式,可称之为“拟式法”。

诗歌

江淹总共有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受当时主流文风和时代世风的影响,他在创作上努力追求新变,江淹正处于处于元嘉诗风向永明诗风的过渡时期,但其诗风既不追求古奥艰涩,又不崇尚浅俗艳丽,他自我标榜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体现个性,应该有“惊魂动魄”的艺术功效,同时兼具真、善、美等情志。

另外,江淹善于摹拟,在他的一百四十二首诗歌中,有四十八首拟古诗。江淹的拟作在摹拟对象、语言、题材、思想内容、风格等方面都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摹拟的逼真,反映了其高超的摹拟技巧,也体现了其创作中尚奇求新的一面。拟古而意深,在诗中注入复杂的个人情感,别有一番新意。江淹的拟诗既传达了个人的文学观,也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与文艺批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历史评价

《梁书》: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②观夫二汉求贤,率先经术;近世取人,多由文史。二子之作,辞藻壮丽,允值其时。淹能沉静,昉持内行,并以名位终始,宜哉。江非先觉,任无旧恩,则上秩显赠,亦末由也已。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文通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谢朓。

南宋文学家叶适《对读文选杜诗成四绝句》:江淹杂体意不浅,合彩和音列众珍。拣出陶潜许前辈,添来庾信是新人。

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

清代诗人施补华:江文通一代清才,神腴骨秀,其《杂拟》三十首,尤可为后人拟古之法。

清末民初文学家李详《与孙隘堪书》:太冲三都之后,士衡、安仁,渐趋今轨。明远、文通,起而振之,藻耀高翔,足称劲敌。

清末民初思想家章太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评》:明远......诗章雄丽,赋亦奇崛。文通赋与明远雁行,清丽犹当过之。

轶事典故

文通残锦

江淹年少时以文辞扬名,到晚年才气稍减,据他自己说是作宣城太守罢官回家时,曾停泊在禅灵寺附近的河洲边,夜里梦见一个人自称是张景阳(张协),对他说:“从前把一匹锦寄放在你这儿,现在请还给我。”江淹就从怀里掏出几尺还给他,张景阳大怒说:“怎么能裁剩下这么一点儿!”回头看见丘迟说:“剩下这几尺既然没有什么用了,送给你吧。”从那以后江淹的文章就大不如前了。

江郎才尽

江淹作宣城太守罢官回家时,曾在冶亭投宿,梦见一男子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枝笔在你这儿放了多年,请还给我。”江淹从怀里摸出一枝五彩笔递给了他,此后再写诗完全写不出好句子了。当世人说他已经才尽了。

人际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江耽

丹阳令。

父亲

江康之

南沙令,雅有才思。

母亲

刘氏

出自平原刘氏。

妻子

刘氏

元徽二年(474年)去世。

儿子

江筼

袭封为醴陵侯,官至长城令。

江艽

字胤卿,江淹次子。元徽二年(474年)出生,同年秋夭折。

女儿

江氏

字才君,萧诞之子萧稜之妻。

(以上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江淹墓

江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岳庄村西。墓冢高1.5米,周长10米,墓前有石碑一通,为明成化年间所立,上书:金紫光禄大夫醴陵侯江文通之墓。陵园内有一砖坊,两边各有石碑,记载江淹生平及江氏后代重修碑记和名录,为民权县八景之一。

史料索引

《梁书·卷十四·列传第八》

《南史·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标签: 江淹

更多文章

  • 李陵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陵

    李陵(?—前74年),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广之孙。武帝时,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将士,防备匈奴侵扰。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浚稽山,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包围。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

  • 束皙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束皙

    束皙(261年-300年),字广微,阳平郡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人,西晋文学家。汉太子太傅疏广之后。祖束混,陇西太守。博学多闻,性沉退,不慕荣利。曾作玄居释,张华见而奇之。后王戎召皙为掾,转佐著作郎。复迁尚书郎。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卒时,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

  • 何劭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何劭

    何劭(236年-301年),字敬祖,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晋大臣,太傅何曾次子。本名:何劭字:敬祖所处时代:晋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陈国阳夏出生日期:236年逝世日期:301年主要作品:洛水祖王公应诏诗主要成就:西晋太子太师司徒太宰少与晋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晋国建,为太子中庶子。晋武帝

  • 沈约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沈约

    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刘宋建威将军沈林子之孙、刘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出身吴兴沈氏。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时期,起家奉朝请,迁郢州外兵参军。南齐建立后,任征虏记室、太子家令、著作郎、国子祭酒。梁武帝萧

  • 枚乘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枚乘

    枚乘(约前210年-前138年?),字叔,淮阴(具体在今何处有争议)人,西汉时期辞赋家,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枚乘早年担任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因在七国之乱前后曾两次劝谏刘濞而显名于世,后离开刘濞而成为梁王刘武的门客,于汉景帝时被任为弘农郡都尉,在汉武帝刘彻即

  • 韦孟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韦孟

    韦孟(前228?—前156),西汉初诗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为楚元王傅,历辅其子楚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刘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然后辞官迁家至邹(今山东邹城),有诗咏其事。中文名:

  • 班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诬告私改作国史,下狱。其弟班

  • 班彪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班彪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新朝王莽时期,至凉州,为割据西北的大将

  • 班婕妤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

  • 袁淑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淑

    袁淑(408年—453年),字阳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宋大臣。出身官宦之家,丹阳尹袁豹少子、袁湛侄子。初任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免官。补衡阳王刘义季右军主簿,临川王刘义庆卫将军谘议参军,迁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后任补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449年),迁尚书吏部郎。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