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石重贵

石重贵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69 更新时间:2023/12/26 15:58:54

石重贵(914年-974年),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晋高祖石敬瑭养子,后晋末代皇帝(942年-946年)。天福七年(942年)六月,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因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惹怒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契丹进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攻占后晋都城开封,迫使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保宁六年(974年)六月,石重贵病死,终年61岁,追封晋王。

基本资料

本名:石重贵

别名:晋出帝、晋少帝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沙陀族

出生地: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

出生日期:914年

逝世日期:974年

主要成就:北伐契丹

谥号:出皇帝

在位时间:942年-947年

年号:天福(沿用)、开运(944年)

性别:男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太原汾阳里。其父石敬儒曾经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深得石敬瑭喜爱,到各地镇守都让他跟随前行,曾把诸多事情委托给他办理,但石重贵生性爱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石敬瑭镇守太原时,让琅琊人王震教石重贵《礼记》,石重贵不能领悟其中的意义,对王震说:“这不是我家干的事。”

后唐清泰二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冒矢拒敌,都受到石敬瑭赞赏。石敬瑭借契丹兵挫败后唐军队,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在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推荐下,选择了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未著人望”。尽管如此,因受到叔父倚重看重,石重贵仍步步高升。

天福二年(937年)九月,被征召回朝廷,授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

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任开封尹,加封检校太傅,封为郑王,增加食邑三千户,加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死前,石重贵改任广晋尹,进封齐王,兼任侍中。

继位为帝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承制即位及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石敬瑭生有七子,大多早夭,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意思要冯道辅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擅立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在位时间不长,前后不过五年。五年中,生活的浪涛既把他涌上了顶峰,也把他无情地摔到了谷底,成为亡国之君。

石重贵即位前,后晋的形势并不乐观。契丹凭扶立石敬瑭有功,挟制中原,虎视眈眈;后晋的南面有割据称王的吴越、后蜀;后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加之连年的旱、蝗、涝、饥,饿殍遍野,民怨沸腾。后晋的政权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石重贵一即位,就遇到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向契丹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报告。景延广傲气十足,力主向契丹皇帝称孙不称臣,结果给伺机南下的耶律德光提供了机会。恰逢青州节度使杨光远这时外连契丹造反,于是将石敬瑭时与契丹称臣修好,虽屈辱倒还大致和平的局面打破了。与契丹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后晋的灭亡。

晋辽开战

开运元年(944年)正月,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兵分数路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石重贵在众将的簇拥下亲征。这时他可能感到大祸临头,就遣人致书耶律德光,求修旧好。耶律德光正志得意满,岂愿中途罢兵。石重贵求和遭到拒绝,只好迎战。在这一年与第二年的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尽管他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赖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此后,契丹退兵,石重贵凯旋还朝,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就是个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石敬瑭尸骨本寒,梓宫在殡,石重贵就纳颇有美色的寡婶冯夫人为妃,并恬不知耻地问左右说“我现今作新婿何如”。

开运元年(944年),晋军与契丹军战于戚城,他却每天听乐不止。他在宫中听惯了“细声女乐”。亲征以来,只能召左右“浅藩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更舞送歌,以为娱乐”,所以他常给侍臣们抱怨说“此非音乐也”。宰臣冯道等投其所好,奏请举乐,这时石重贵还算清醒了一点,没有允许。

开运二年(945年)三月,后晋与契丹在阳城决战前夕,石重贵仍出外游猎。他不做战守准备,反而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置器玩。为铺地毯,不惜用织工数百,费时一年。为玩乐尽兴,他对优伶们赏赐无度。在国难当头,百姓饿毙于道的时刻,石重贵还如此的挥霍,后果可想而知。

石重贵在位期间,很少有惠民之举,偶而杀上两个贪官污吏,也是掩人耳目。身为一国之君,皇帝即国家,应有尽有,但他贪得无厌。为应付战争费用,为满足自己滥耗,他甚至在大蝗大旱之年,还派出恶吏,分道刮民。天福八年(943)六月,他遣“内外臣僚二十人分往诸道州府率借粟麦,时使臣希旨,立法甚峻,民间泥封之,隐其数者皆毙之。而这一月,“诸州郡大蝗,所至草木皆尽。”开运元年(944)四月,他“命文武官僚三十六人往诸道括率钱帛”。

亡国受辱

石重贵昏昏噩噩,全靠一群将相扶持,但他所宠信重用之辈,很少有德才兼备,忠心为主之人。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对此番出征,石重贵充满了狂妄的信心。他在诏书中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可事实再次嘲弄了他。杜重威在前线投敌,另一将领张彦泽引兵南下,直趋汴梁。腊月十七日,张彦泽大兵压城,包围了皇宫,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多亏了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为灰烬。张彦泽自作主张,强把石重贵一家迁到开封府派兵把守。

次年正月初,耶律德光到京。石重贵此前已派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奉表、国宝、金印求降,这时欲与太后一起迎接,遭到拒绝。耶律德光下制,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封地偏僻,在渤海国界的黄龙府。石重贵一家北行时。有时饭也吃不上,只得杀畜而食。石重贵一行人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凌辱,好不容易到了黄龙府,辽朝国母又召往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幸逢辽朝内部发生了帝位之争,辽太宗耶律德光病逝,他的侄子永康王耶律阮成为辽朝新皇帝,即辽世宗,允许他们暂住辽阳,自此供给稍有保证。

辽天禄二年(948年),耶律阮至辽阳,石重贵着白衣纱帽拜之。石重贵有一幼女,耶律阮之妻兄求之,因年幼谢绝。不几日,耶律阮就遣人夺走,送给妻兄。

天禄三年(949年),石重贵一家被允在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贵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后,得土地50余顷,石重贵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这年,辽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璟又强娶石重贵宠姬赵氏、聂氏而去。石重贵悲愤不已,但也无奈。

石重贵墓志铭称他于辽保宁六年(974年)六月十八日去世。

历史评价

薛居正《旧五代史》:史臣曰:少帝以中人之才,嗣将坠之业,属上天不祐,仍岁大饥,尚或绝强敌之欢盟,鄙辅臣之谋略。奢淫自纵,谓有泰山之安;委托非人,坐受平阳之辱。族行万里,身老穷荒。自古亡国之丑者,无如帝之甚也。千载之后,其如耻何,伤哉!

欧阳修《新五代史》:出帝立不以正,而绝其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于冯道怀中而托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出帝为高祖子则得立,为敬儒子则不得立,于是深讳其所生而绝之,以欺天下为真高祖子也。《礼》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使高祖无子,出帝得为后而立以正,则不待绝其所生以为欺也。

人际关系

父母

父亲:石敬儒。

母亲:安氏。

妻子

张皇后:张从训长女(《宋史》作张从恩女),石重贵登基后追册为皇后。

冯皇后

儿子

石延煦(据《御定历代纪事年表》作晋高祖孙)。

石延宝(据《御定历代纪事年表》作晋高祖孙)。

史料索引

薛居正《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

欧阳修《新五代史·晋本纪第九》

墓址考古

考古人员曾在辽宁省朝阳县境内新发现两个辽代墓志和大量考古资料,从墓志和资料上证实了传说中的晋代王城所处位置在朝阳县波罗赤村附近。

从墓志内容上看,这两个墓志分别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皇后李氏和妃子安氏的。这两个墓志是在朝阳县乌兰河硕乡黄道营子村附近的辽墓群出土的,至此,李氏死后葬于辽阳的说法得到了更正,进一步证实了传说中的晋王城在离墓地不远的地方朝阳县波罗赤村附近。当年,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打败后唐,向契丹求援借兵,代价是向其称臣,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相约事成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燕云十六州,被后人称之为儿皇帝。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皇位,不久后,耶律德光发兵入侵,后晋全军溃败,李氏等人被驱逐出皇宫。后来耶律德光在建州城(朝阳县木头城子镇一带)城北几十里外的地方,划出五十多顷土地给李太后和石重贵,让他们耕种田地,自给自足,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后来传说中的晋王城。文物工作者从出土的碑文中发现这个墓就是石重贵的墓。

标签: 石重贵

更多文章

  • 刘䶮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䶮

    南汉高祖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为彭城刘氏。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南汉开国皇帝。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

  • 敬翔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敬翔

    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余年,朱温对其言听计从,敬翔本人也“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

  • 徐温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徐温

    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马氏南唐书》作端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唐末五代时期吴国宰相、权臣,南唐政权奠基人,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养父。徐温年轻时贩盐为盗,后投奔杨行密,名列三十六英雄,辅佐杨行密在淮南建立吴国,官至右牙指挥使,与张颢共领牙兵。他在杨行密死后,与张

  • 杨渥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渥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吴太祖杨行密长子,南吴第二位国君,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

  • 钱元瓘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钱元瓘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吴越第二位国君,吴越武肃王钱镠第七子。钱元瓘早年曾历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乱、抗击贼寇中立有大功。918年(后梁贞明四年),钱元瓘被任命为为水战各军都指挥使,讨伐吴国,大败

  • 高季兴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季兴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开国国君。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907年,朱温称帝,任

  • 刘仁恭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仁恭

    刘仁恭(?~914年),深州(今河北深州市)人,唐末五代地方藩镇割据将领,卢龙镇将刘晟之子。豪爽放纵,颇有智谋,志向远大。本是卢龙节度使李可举部下将领。光启元年(885年),随军攻打易州,以挖地道进城方法破城,号为“刘窟头”。投靠晋王李克用后,表为检校司空、卢龙军节度使。随后交恶晋国,投靠汴州节度使

  • 慕容延钊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慕容延钊

    慕容延钊(913年~963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将,开州刺史慕容章之子。出身将门,善于攻伐,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以军事统帅的身份,参加后周和北宋初年统一战争,并立下显赫战功,迁山南东道节度使,拜枢密副使、检校太尉等。乾德元年(963年)病逝,时年五十一岁,追赠中书令、河

  • 刘守光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守光

    刘守光(?-914年),深州乐寿(今属河北)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桀燕政权建立者。因与庶母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唐天祐四年(907年),宣武军节度使李思安攻打幽州。刘仁恭驻军大安山享乐,城中没有戒备。刘守光领军击退李思安后,自称卢龙节度使,并派兵进攻大安山,生擒并囚禁刘仁

  • 王继鹏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继鹏

    王继鹏(?-939年),后改名王昶,闽惠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闽国第四位皇帝。王继鹏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年(936年),改元通文,